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的动物:昆虫
18701600000009

第9章 精英荟萃——昆虫家族(5)

工蜂除了调制“细粮”蜂蜜外,还会把采蜜带回来的花粉收集起来,掺上一点花蜜,加上一点水,搓出一个个花粉球,做成蜜蜂们平时吃的“粗粮”。

蜜蜂酿制蜂蜜,不仅为自己准备好了口粮,还为植物传播花粉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为果树和农作物传粉的昆虫中,蜜蜂是绝对的主力军。例如一只蜜蜂一次飞行,能给瓜类带来48万粒花粉,一只蚂蚁只能带330粒。通过蜜蜂的传粉,果树和农作物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和蚂蚁、白蚁一样,蜜蜂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昆虫,在蜜蜂的社会里,同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在蜜蜂王国里基本上分为三种成员:一种是担任生产性劳动的工蜂,专门担任筑巢、采集食物、照顾蜂王等任务,工蜂本身是雌性但是繁殖功能已经退化,数量最多;另一种是数量很少的雄蜂,一群蜜蜂中只有几十只,雄峰的主要使命是和蜂王交尾;还有唯一的蜂王,主要职能是产卵、生产后代,并维持群体生活。在最开始的时候蜂王独自建立蜂巢并产卵,培养第一代蜜蜂。虽然蜂王养育的幼蜂都是雌蜂,但是它能使它们变成不能繁殖的工蜂,用自身分泌出的一种化学物质来抑制它们的雌性机能发育。当第一代蜜蜂长大以后,它们就会接受扩建蜂巢和抚育幼蜂的工作。蜂王则专门产卵,在蜜源充足的季节一天能产卵1000多粒,它产卵的能力极强。不过在有些蜂类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巢里同时存在几只蜂王的现象,但是这些蜂王都是围绕着“女王”组成一个大家庭的。“女王”就像一个大家族的家长一样。

2.蜜蜂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

冬天寒风凛冽,百花凋零,那么,蜜蜂又是如何过冬的呢?蜜蜂过冬的方式独具特色,到了初冬,蜜蜂就不愿离开蜂巢了,随着温度的降低,蜜蜂便密集地聚集在蜂巢的中心,远离较冷的蜂巢外壁,以免被冻伤。在这个时候,蜜蜂除了取食以前储存的蜂蜜来获得热量以外,还靠运动来保持身体的温度。它们紧紧地围绕在蜂王的周围,抱成一团,组成一个又大又密的蜂球,快速地在蜂巢里爬来爬去,通过运动取暖。这样,蜂巢里的温度就能保持在35℃。那么幼蜂是如何度过寒冬腊月的呢?工蜂像称职的保姆那样每天给幼蜂喂食1300多次,工蜂还在蜂巢中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为幼蜂抵挡风寒。

3.为什么说蜜蜂是精打细算的“建筑师”

人尽皆知,蜜蜂是最优秀的昆虫“建筑师”,那么蜜蜂是凭借什么样的本领来赢得这个称号的呢?“蜂房问题”是数学界有名的问题之一。蜜蜂的蜂房可谓是巧夺天工。它由一些正六边形组成,每一个内角都是120°,排列整齐。

更令人惊奇的是,蜂房底部由三个全等菱形组成。

而整个蜂巢就是由两排这样的蜂房底部和底部连接而成的。那蜜蜂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形状筑巢呢?有科学家测量过这样奇怪的形状和角度,并推断出,这样做适合蜜蜂生长、酿蜜的需要,并可以使建筑蜂房的蜂蜡用得最少。小小的蜜蜂不愧是最会精打细算的“建筑师”。

4.为什么蜜蜂蜇人以后会死去

蜜蜂一般情况下受到惊吓就会飞走,生性胆小。但是一旦遭到侵袭,蜜蜂也会奋起反击。蜜蜂唯一的武器就是尾巴上的毒针,而且这根毒针只能用一次,用完之后蜜蜂就会死去。但是为什么攻击敌人的武器会送掉自己的性命呢?蜜蜂的毒针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没有毒针的雄蜂数量很少,刺人的蜜蜂实际上都是雌性的工蜂,而且雄蜂不大会离开蜂巢,就算用手碰它也不会被蜇伤。

工蜂的产卵管就是毒针,因为工蜂不再有产卵的能力,所以产卵管慢慢演变成了毒针。毒针的一端与蜜蜂身体里的毒腺和内脏相连,另一端有很多锯齿形的倒钩。所以,当毒针扎进皮肤里时,针上的倒钩使工蜂难以把它拔出来。不但如此,紧紧钩住皮肤的毒针,反而会把急于飞走的蜜蜂的内脏拉出来,在攻击敌人的同时,工蜂就这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工蜂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才使用这种“一次性”毒针。

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酿造甜美的蜂蜜,是一种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如果被蜜蜂蜇了,要立即拔掉毒针,并用力挤出毒液,伤口就不会肿得那么厉害了。

第九节朝生暮死——蜉蝣的一生

因为蜉蝣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中国古人常常用蜉蝣来寄托对于时光流逝的叹息。蜉蝣成虫的寿命最短的只有几个小时,而最长寿的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由于蜉蝣没有反抗能力,天敌极多,为了繁衍后代,蜉蝣采取了以多取胜的方法。幼期(稚虫)大多是在淡水湖或溪流中生活。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把卵产在水中。

蜉蝣的卵呈椭圆形,特别微小,有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黏糊糊的,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虫期数月至一年或一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

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蜉蝣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有些种类秋、冬两季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或在底泥中潜掘。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和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有发达的翅,但体翅不透明,色暗淡,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寿命极短,不会进食,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第十节居高声自远——蝉

为什么蝉在树上产卵却在地下成虫?

在炎炎夏日,伴随着热浪还有一声高过一声的蝉鸣。

而在入夜以后,蝉的幼虫就会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蜕化成蝉。

金秋时节是蝉在树枝上产卵的时节。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幼虫就会孵化出来。

这些幼虫掉在地上,找松软的泥土钻进去,开始度过一段苦行僧般的生活,短的要两三年,长的可能要六七年。美洲有一种17年蝉,看名字就知道,比人类的成年期还要长,幼虫要经过17年的“修行”才能长大。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经过几年缓慢地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

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来攀援。

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

蝉蛹的前腿呈钩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

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慢慢地自行解脱。

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蝉又倒挂着使它的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它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一只蝉在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将终身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