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杀手:病毒
18702400000014

第14章 隐秘的幽灵-千姿百态的病毒(8)

第十二节顽固残暴的口蹄疫病毒

1.肆虐的口蹄疫

早在17-19世纪,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已有许多关于口蹄疫的流行记载。历史上,1951-1952年在英法爆发的一次口蹄疫,造成的经济损失竟高达1.43亿英镑;1967年,英国口蹄疫又一次大爆发,直接导致40万头牛一夜之间全被屠宰,经济损失1.5亿英镑。自从英、法国等国家爆发口蹄疫后,猪肉的售价竟然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牲畜几乎全被宰杀,几乎没有剩下多少牲畜,市场对动物饲料的需求几乎降到了零点,连带着造成玉米和大豆等动物饲料的价格疯狂下跌。

令人欣慰的是,迄今为止,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已彻底消灭了口蹄疫,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也走在牲畜防疫的前列。我国科学家前后经过18年潜心攻关,现在已经成功研制出了抗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抗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我国科学家还利用烟草病毒,成功制出一种新型高安全性医用疫苗,这种疫苗对口蹄疫病毒也有绝对特效。

2.口蹄疫临床症状和起因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很容易感染上口蹄疫。

牛最易感染上这种病,但羊的感染率却很低。口蹄疫在世界各地都曾经肆虐流行过。

口蹄疫发病后,一般不致动物于死地,但会使病兽的口、蹄部出现大量水疱,同时还高热不退,这会严重影响畜牧产量。另外,还有个别口蹄疫病毒的特殊变种,竟然会传染给人。因此,每次爆发口蹄疫后,人们只能狠心把这些染病牲畜一只不剩的屠宰,然后一把火集体焚毁,永绝后患。从这里,我们能了解,由于口蹄疫传播迅速、防不胜防、人们根本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因此它被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人若是不小心受到口蹄疫病毒的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后会突然发病,整个人发高热,口干舌燥,在手指尖、手掌、脚趾上会神秘地出现许多水疱,同时伴有头痛恶心、上吐下泻。患者会在数天后自动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其他人没有任何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将再度引起畜间又一次的口蹄疫流行。

3.传染途径与防治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给易感动物。

病畜携带毒畜,是主要的口蹄疫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相互间的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把病毒传染给其他易感动物。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另外,它还可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目前,对口蹄疫的防治、预防,只能通过疫苗注射接种,在疫情还未发生的时候做好预防工作。一遇到发生口蹄疫的动物,则须一律将之捕杀、焚烧。

第十三节惹是生非的狂犬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就已经发明了狂犬疫苗。

1.显微镜视野之下的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外形就像一颗子弹,它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还具有囊膜,核衣壳内含有单链RNA。狂犬病毒就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毒的颗粒体中,存在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囊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会使病毒具有特殊的神经毒性,这种抗原能使机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而中和抗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机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只是这种抗体和沉淀素没有什么保护作用。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这种病毒的毒力极强,但只要经过多次灭活处理后,它就成为一种固定毒,毒力也大幅度地降低了,这时它就可以制作为疫苗了。

狂犬病毒不耐热,只要在50℃时1小时,100℃时2分钟,即可将它彻底灭活;同时它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也十分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同样也能将狂犬病病毒成功地灭活。

2.狂犬病临床症状

狂犬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它就会沿伤口周围的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在头、颈部、上肢等处被咬伤,且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其发病机会将非常大。狂犬病毒,大部分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而在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同样含有大量可怕的病毒。人若不小心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黏膜感染,都会引起狂犬病。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狂犬病病毒竟然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

感染者在发病的时候,呈现出高度兴奋状态,并伴有发热、头痛、恐怖不安、惊风怕声、肢体发麻、吞咽困难,一旦喝水,即引起全身严重痉挛等症状,十分怕水,所以狂犬病又称“恐水症”。3~5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将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狂犬病毒的来源

某些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携带隐匿该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食肉动物之中广泛流行。而狐、獾、狼、蝙蝠和其他一切野生食肉动物,则无疑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天然储毒宿主和可怕的自然疫源;在那些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中,狂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该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和我们共同生活的犬和猫,已经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危险传染源。

4.防范

由于狂犬病毒会对人类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对犬、猫等宠物我们应该严加管理,对它们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人若被狂犬咬伤,应立即用水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清洗后,还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第十四节最令人警醒的猪瘟病毒

1.猪瘟

猪瘟,又称猪霍乱,在我国人们叫它烂肠瘟。这种猪瘟,在欧洲,被称为“古典猪瘟”,这是为了和另一种非洲猪瘟有个区别,因为两者症状几乎是相同的,但致病的病原体却不相同(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而古典猪瘟病毒则是一种RNA病毒)。猪瘟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农场里被首次发现。此病现在已经遍布全世界,具高度接触传染性,所以全世界对它的诊断和防治手段都十分认真,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先后宣布彻底消灭了猪瘟。

2.显微镜下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颗粒略呈圆形,最外层有一层脂蛋白囊膜。囊膜内包有一个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而核衣壳中,紧密包裹着它的遗传物质——单链线状的RNA。

猪在感染慢性猪瘟后,就会出现厌食、发热、便秘以及腹泻等一些奇怪的症状,并且导致生长阻滞和发育不全,而最后将致死。

妊娠阶段的母猪感染了中、低毒力毒株后,就会引起繁殖障碍(带毒母猪综合征),出现先天性流产、木乃伊胎、弱胎和产出仔猪颤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