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的底片:电影和电视
18703100000016

第16章 梦工厂——动画电影和数字电影(5)

NO.7樱桃小丸子:也爷(其实是叫爷爷)

樱桃小丸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糊里糊涂的,喜欢赖床、羡慕有钱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她有很多缺点,例如不爱做作业、上课迟到、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耍无赖要父母买。然而,她却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人无完人,何况是小孩子,也许就是她的不完美,才会让人觉得在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故事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蓝本的,所以,在影片中一事一物无不充满着20世纪70年代的怀旧气息。该影片的舞台应该是在日本静冈县清水市,据人们描述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丽港都,这里交通便利、渔产丰富、又与富士山为邻,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

故事围绕着小丸子及其家人和同学展开,片中上演了关于亲情、友谊的一些事情,其中不乏有趣的生活小事,有笑有泪,令人不禁回忆起童年的稚气。尤其特别的是,故事人物尴尬时表现出来的招牌表情,突然在脸上出现黑线,有时还会伴随着一阵寒风从头后吹过。另外,动画中的幽默旁白也是一大亮点。

1986年8月至1996年6月期间,其漫画被《RIBON》杂志连载,而且还创下最高销量记录。2002年1月起于《RIBON》杂志不定期刊载。1987年7月至1996年12月,共计出版14本漫画版单行本。

2003年2月,第15本单行本出版。

《樱桃小丸子》动画片第一次于1990~1992年在富士电视台播出。1990年10月28日,收视率曾高达39.9%,这是日本史上自1977年9月26日有纪录以来收视最高的动画。自1995年以来,开始了第二部动画片,一直到2005年仍然在播放中,并于2005年1月9日迎来了播放15周年纪念。第一辑首集的收视率为17.8%,第二辑首集的收视率高达24.6%。

1995年,中国香港最早于香港有线电视儿童台播映;1997~1998年间,无线电视翡翠台播放本剧;2004~2007年于无线儿童台(前身是TVBQ)播出。1994年,我国台湾有多家电视台播放过,其中包括华视等;现在中天综合台还在播放。

由于本剧颇受欢迎,给主角小丸子配音的配音演员(郑丽丽、林凯羚)同样也是成名演艺界明星。

NO.8机器猫:啊!铜锣烧!

机器猫代表着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如果机器猫住在我家的话,那么,一定要有那个自动写作业电子笔、随意门,还有假如电话亭,对,还有时光机,还有,还有……。”

哆啦A梦的主题曲是由陈慧琳唱的《叮当》。哆啦A梦在日本着名漫画故事之中,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利用自己各种奇妙的道具和神奇的百宝袋帮助大雄解决各种困难。由于哆啦A梦的故事能够将人们带进一个充满想象力而又奇妙的世界里,所以它所塑造出来的形象,能够伴随几代少年儿童成长。

对于哆啦A梦的口袋,不少人对此感到惊奇。里面究竟有多少五花八门的道具?自从哆啦A梦系列开始连载以来,25年里层出不穷的秘密道具已超过1300余件!

最初,哆啦A梦是由两位漫画家——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共同创作出版的。自从1969年哆啦A梦首次被小学馆作为长篇连载漫画出版,就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迷恋上这个可爱的机器猫。1979年,首部哆啦A梦动画片在日本播出时,早期虽然曾经出现过几年萧条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动画的低迷人气),但是几十年来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整个日本掀起了哆啦A梦的热潮。1980年,推出第一部哆啦A梦电影。自此,除了2005年外,在日本每年春季都有一部电影发行。

哆啦A梦于1991年登陆中国大陆的时候,人们都称它为“阿蒙”(前期)、“机器猫”(后期)。然而,在台湾“叮当”或“小叮当”这种叫法颇为流行,香港同样如此。据说,香港人在颈部坠个物件以祈求平安,该物称为叮当;由于机器猫身上挂着一个大铃铛,因此有许多人称其为“叮当”。与此同时,机器猫早期被各国引进时都分别使用不同译名,以便当地少儿更好地接受。哆啦A梦在藤子先生的笔下永远保持着亲切友善的形象,很受各国儿童喜爱,根据藤子不二雄的遗愿,世界各地把他笔下的这个可爱的蓝色猫型机器人统一使用本来响亮的名字——ドラえもん(哆啦A梦)。

既然哆啦A梦如此受欢迎,那么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一提到哆啦A梦的创造,这就要追溯到1970年的某个截稿日。

当时,大师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突然闯进了一只小猫,虽然马上就要截稿了,但大师和小猫玩了起来,替小猫挠虱子,最重要的是这一挠就是几个小时,等大师发现时间已经不够的时候,完成稿子已经来不及了,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不小心踢倒了女儿的不倒翁玩具。就在这时,大师找到了灵感,将猫的形象和不倒翁结合了起来,带给我们欢乐的哆啦A梦就诞生了。

对于哆啦A梦的样子想必每个人都很熟悉吧,而其本身的样子知道的却并不多,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个它的本来面目吧!

原来,哆啦A梦只是一个统一制造的机器猫,与我们常见的猫的样子差不多,通体黄色。22世纪的一天,哆啦A梦正躺在沙发上睡午觉,一只老鼠突然咬破了哆啦A梦的耳朵(也就是为什么哆啦A梦怕老鼠)。后来,哆啦A梦就没有耳朵了。哆啦A梦因此而开始变得消极,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后来,小叮铃在海滩上把丢失的哆啦A梦找了回来。就在这时,他发现他的泪水已经把体色(黄色)洗得一干二净,变成了蓝色(哆啦A梦这系列制造时就把底色蓝色打个蛋黄漆成黄色,哭了三天三夜,黄色就被洗掉,成了蓝色)。

NO.9蓝精灵:格格巫来了!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这是一段很好听的主题曲,然而这里所说的“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究竟是哪里呢?

《蓝精灵》最早源于比利时。“蓝精灵”这一艺术形象是化名贝约(Peyo)的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于1958年创造的。20世纪50年代末,在比利时电视台被作为动画片播出,这就是“蓝精灵”的源头。而法国很快也制作出更精美的动画片,因为在历史上比利时与法国就有着深厚的人文与地缘关系,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之一就是法语,所以法国出版蓝精灵DVD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那么,“蓝精灵”又是如何长途跋涉来到美利坚的呢?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Hanna-Barbera公司一眼就看中了这部作品,于是就开始向比利时购买了相关版权,在美国本土制作美版《蓝精灵》动画片。对此,据说Hanna-Barbera公司甚至还动用了一大批比利时的原班人马。此外,在比利时版蓝精灵动画片中不曾露面的“蓝妹妹”,在美版蓝精灵中成为一个非常看好的角色,开始大放异彩。

《蓝精灵》动画片于1981年登陆美国NBC电视台,之后便引发了一场收视热潮。自1981年以来,差不多播出了10年,多达400余集,还曾获得两个艾美奖,其收视率与美国本土英雄《变形金刚》相当。

一直到1990年一直占据着周六早晨的收视头牌。由此可见,该片在美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美国于1983年从比利时引进了于1976年拍摄的比利时版《蓝精灵》电影,为其配上英文配音后用一个新的名字——《蓝精灵与魔笛》重新上映。这一次,居然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高票房。

事实上,关于“蓝精灵”的国籍之争,存在着许多误导因素。

我们都知道的蓝精灵的英文名——SMURFS,曾长时间误导人们。如果我们从发音上来看,这一个英文词的确不太像英语单词,其中还带有一些欧洲味道。而究其根本,SMURFS确实是一个臆造词,因为蓝精灵身材矮小,身高只有3个苹果那么高,而且还住在蘑菇房子里,正由于此,制作方从“small”(小)、“dwarf”(矮人)和“mushroom”(蘑菇)这三个词中提取出来,再经揉合,也就形成了“SMURFS”这一单词。当“蓝精灵”被中国引入时,我国的译制人员依据它们的深蓝肤色,形象而又生动地将其译成了“蓝精灵”。

NO10.变形金刚:汽车人,变形出发!

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是从1984年起至今美国孩之宝(Hasbro)公司与日本TAKARA公司合作开发的系列玩具和推出的系列动画片/影片的总称。当时,由于有许多成年人对动画片不甚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广义地将变形金刚扩展到各种(能够变形的)机器人玩具和动画片。

在变形金刚风靡一时的时候,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整个夏天未吃过一根冰棍,就是为了攒下足够的钱买个变形金刚。为此,往往会引起大人、老师的批评,但孩子们依旧迷恋着一切和变形金刚有关的物品。如不干胶、漫画书、画报、各式各样能变形的小玩具等。

当拥有了变形金刚时,那种快感至今记忆犹新。

玩具模型有传奇级、FAB级、加强(D)级、专家(V)级、领袖(L)级、终(U)极等多种级别。下面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各种级别的玩具模型吧!

(1)传奇级FAB级

可玩性不高,90元人民币左右。

(2)加强(D)级

价格100~150元人民币左右(大概就这样,不过大黄蜂例外,74年款式的就这价钱。

2008年款式的价格是普通加强级的2倍)价格适中,有联动装置。

(3)专家(V)级

变形稍微复杂了一点,同样带有联动装置,220元人民币左右。

(4)领袖(L)级

做工一流,变形复杂而且带有声光效果,也带有联动装置,增加了变形时的乐趣,耐玩又耐看,尺度30厘米左右,价格400~500元人民币。

(5)终(U)极

截至今天也只有大黄蜂和大力神两个终极的变形金刚,变形复杂,而且这玩意大得惊人!抱在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同样带有声光系统,1000元人民币左右。

(6)G1

怀旧版本的,主要是具有还原G1时代的风格,价钱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变形金刚不是每个级别都有的,就像大黄蜂,没有专家级别的。碎骨魔只有加强级,等等。

知识小百科

20世纪70、80、90年代人们最爱动画片榜单

70年代

《米老鼠和唐老鸭》——理由:迪斯尼永远的经典。

《阿童木》——理由:以前没见过这样的“暴力少年”。

《丁丁历险记》——理由: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丁丁。

《花仙子》——理由:那么漂亮的女孩子,哪好意思不喜欢人家啊!

《一休的故事》——理由:一休哥告诉大家智慧的力量。

《蓝精灵》——理由:一直想不明白格格巫怎么就那么讨厌蓝精灵。

80年代

《机器猫》——理由:竹蜻蜓、随意门、时光机、考试笔……你最想要哪个?

《猫和老鼠》——理由:猫和老鼠总是在打架,所以一直有戏看。

《七龙珠》——理由:离原着最远的改编版本,但也是我们当时最爱的版本。“冲击波-!”

《变形金刚》——理由:你还分得清汽车人和霸天虎的标志是什么样子的吗?

《圣斗士》——理由:他们是一群只有圣衣完全破碎才能取得胜利的家伙。

《忍者神龟》——理由: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不窝囊的乌龟。

90年代

《樱桃小丸子》——理由:集合了小女生所有的坏毛病和小小心思。

《名侦探柯南》——理由:据说给柯南配音的女配音演员真的嫁给了“柯南之父”青山刚昌。

《小熊维尼》——理由:近几年周边产品最齐全的动画片。看完不过瘾,还可以去买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