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的底片:电影和电视
18703100000007

第7章 理性的韵律——影视的拍摄技巧(5)

在观看环幕电影时,观众被360°的画面和多路立体声所包围,从而产生一种不寻常的强烈感受。观众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就是电影所表现的环境中的一员,并随着电影镜头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比如观众会感到自己坐在湖中的游艇上,眼看前面的船只向你直冲过来,不由得倾斜身体避开,但见船只擦身而过,掉头朝后看时,它已在远方的湖面上渐渐消失,使观众感觉到不是画面在动,而是观众自己在朝前走。观众与画面相融相汇,正是环幕电影的魅力所在。直接感受场面的真实感,令观众也投入其场面当中。

环幕电影萌芽于20世纪初,它的雏形是在电影发明不久出现的。

1900年,法国人格里姆安·塞松在巴黎用10台机械联锁的70毫米电影放映机,在一个直径约32米的圆柱形大厅内,从厅中心向四周放映,成为环幕电影的先驱。195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希尔卡拉玛环幕电影系统,在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中展出。影院中有11块银幕,每块银幕宽3.2米,高2.8米。当时由11台16毫米放映机将电影放映到周围11块银幕上。

目前世界上流行较广的环幕电影大都是采用多胶片的电影系统。

摄影时,需使用专门的能保证多条胶片同步运行的摄影机,环幕电影作为一种能显着扩大观众视野的电影形式,能使风光记录影片、旅游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使环幕电影技术装备简单化、轻便化,环幕电影系统所用胶片条数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环幕电影的声画质量和效果必将不断改善和提高,更多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效果和思维更新。

我国第一座环幕电影院-北京环幕电影试验影院,是1988年底建成的,影院所放映的环幕电影《华夏掠影》让人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3.埃麦克斯(IMAX)电影

埃麦克斯电影是世界上电影的龙头老大。它是一种影像清晰、效果逼真、声形并茂、前所未有的电影系统,是影视界中更高的科技运用的结果。

埃麦克斯影院的构造也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的分别。根据形状的不同,埃麦克斯银幕分为矩形幕和球形幕两种,前文所述的标准埃麦克斯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径可达30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电影。此类电影采用“鱼眼”镜头拍摄,使得180°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胶片上。放映时再采用另一个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

历史上第一部埃麦克斯电影在1970年日本的富士展览馆上播放,第一套正式的埃麦克斯投影设备于1971年安装在多伦多的安大略圆形剧场。在1974年美国华盛顿州世界博览会上,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19.7米的巨型埃麦克斯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其间共有500万人次观看,绝大部分观众认为它达到了强烈的动感效果,甚至有少部分观众身上发生了类似晕船的现象。

中国最早的埃麦克斯影院出现在上海,上海科技馆同时安装了埃麦克斯3D和埃麦克斯球幕系统,分别配备了441个座位和281个座位。除了上海科技馆和北京华星影院,黑龙江省科技馆、江苏省的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广东省东莞科技馆和上海的和平影都电影院也都在近年配置了埃麦克斯放映厅,其中黑龙江省科技馆、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东莞科技馆均为球幕系统,而和平影都则是国内第一家商业埃麦克斯影院。据埃麦克斯公司亚太地区办事处的经理介绍,目前国内在建的埃麦克斯影院有中国民航博物馆、广东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重庆少年宫等;商业影院方面,广州、深圳、杭州、苏州、郑州、沈阳、昆明等地都有项目在建。截至目前,埃麦克斯公司在中国内地有26套系统的签约,在2008年之前,这26家埃麦克斯系统大多已建成。中国的埃麦克斯球幕系统也在不断完备和普及,将给国内影视带来新的改善和革新,从而更加丰富中国的影视欣赏视角。

4.激光水幕式电影

水幕电影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也仅在法国、日本等几个国家的大城市拥有。水幕电影采用特殊的放映机播放,使用的影片也是专门为水幕电影特制的影带。由于电影的屏幕是透明的水膜,因此在电影播放时会有一种特殊的光学效果,屏幕的视觉穿透性可使画面具有一种立体的感觉,影片的内容可与水面巧妙地结合,更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奇幻感觉。

激光水幕电影,人们并不陌生,继立体电影和全景电影之后,当今电影业最热闹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莫过于激光水幕电影了。它是将激光电影投射在特制的大型水幕之上,内容新鲜刺激,激光变幻莫测,奇特飘逸的意境确实令人神往。它在形式上可动静结合、快慢相间、音响嘹亮、图声并茂,以新、特、奇的效果,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不但是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广告手段。它更能达到广告的效用,使产品深入人心。

激光系统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德国技术。它主要优点是可以不断扩容,不断更新,投影色彩鲜艳,图案轮廓清晰;可灵活编程,操作简便,还可以在异地操作;既省电又投资少。激光演示器主要有激光器、激光投影器和电脑控制器组成,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彩色激光束经过色彩合成器、激光投影器投射到水幕上,向人们展示各种特殊的光束效果,精制的图文画、表演节目和图文处理完全按照用户的要求,由电脑软件可事先即时设计。

5.70毫米电影

70毫米电影又称宽屏电影,画幅宽高比为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环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近年来由于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此类电影在影视类型中也独树一帜,观众的接受率较高。

6.白昼电影

它指能在光线明亮条件下放映的电影。这种电影白天也可在露天放映。放映时须在银幕前装设暗框,以使画面具有足够的亮度与反差。白昼电影改变了电影必须在暗室放映的限制,扩大了电影的放映范围。

白昼电影的放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普通电影,观众和放映机在同一侧,放映机、银幕、影片都与普通电影一样,不同的是在银幕上加了一个很大的挡光罩。这种放映方式称为反射式放映。另一种方式是在银幕的后边放映,观众在幕前观看,这种方式称作透射式放映。白昼电影打破了观看影视的时间格局,使人们对影视的欣赏时间更加自由。

7.全景电影

全景电影又叫西尼拉玛电影,是一种景象范围较变形的宽屏电影形式。在电影的发展史上,人们为取得更大的画面高清晰的效果,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才取得现在全景电影这样的技术成就。全景电影院全景电影一般要用3台摄影机共同拍摄,放映时同时用3台放映机连锁放映,分别放映1/3的画面,接合成一幅全景画面投放在宽阔的弧形银幕上。它的水平视角可达146°,观众在观看时有一种宽广的、逼真的感觉。

8.数字电影

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使电影影像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拍摄、放映效果上发生了质的改变。数字电影是指使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处理用胶片拍摄出来的影像,往往使用三维扫描仪,把同真实尺寸成严格比例的实物模型通过扫描输入计算机中,然后将模拟好的形象同实地拍摄的影像融合在一起,放映出来就会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可以说它是影视放映的伟大革新。

采用数字技术,还可以模拟已消失掉的动物,比如恐龙,甚至还可以模拟真实人物,其功能非常强大,以假乱真。

第五节电影与电视制作流程的异同

面对这个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电影与电视的传统区别已经逐渐消失,两者开始趋于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如今的人们常常在家里就可以欣赏电影,而不用费心劳力到电影院排长队。而在编制流程方面,两者也趋向雷同,用电视的编辑方法来制作电影,也已经不足为奇。作为两种相似却又不同的媒介,它们的制作流程究竟有哪些异同呢?

电影和电视制作流程上的相同之处,主要是存在于前期制作过程之中。

前期的筹备工作,无论对电影还是电视,都是必需的。这些筹备工作大致包括:资金筹备、分镜头剧本准备、选演员、场景设计与选择、拍摄日程,以及幕后安排和版权问题,等等。因为两者所承载的最终结果是相同的,都是观众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