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欧洲——丹麦
18707200000006

第6章 历史车辙中的丹麦(2)

具有至尊地位的丹麦君主可以说基本上做到既与众不同,又不过于超凡脱俗,既普普通通,又不过于平庸,因而能够得到丹麦人民的认同。丹麦的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同,丹麦王室才能幸存下去。”迄今为止,丹麦尚无要求废除君主制的迹象。

大多数的丹麦人似乎不愿失去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以及这条重要的传统和历史纽带。

客观地说,丹麦历代国王并不都是至高无上,也并非具有同样的权威和地位。但总的说来,丹麦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君主,他们或骁勇善战,或叱咤风云,或才智横溢,总之建树颇多。他们的业绩仍是今天丹麦人有口皆碑的历史故事。其中最为杰出的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4.“无冕女王”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原本是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1340~1376在位)的女儿。她生于1353年。

出生后,由罗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为她洗礼,并取名为玛格丽特。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曾有过5个哥哥和姐姐,但最后只有她和哥哥克里斯托夫以及姐姐英厄堡活了下来。她的哥哥克里斯托夫被立为王储,姐姐英厄堡嫁给了德意志北部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莱希特二世,而玛格丽特则嫁给了挪威的哈康王子。哈康王子的父亲马格努斯·艾立克松既是挪威国王,又是瑞典国王。因而玛格丽特成为挪威和瑞典的王妃。玛格丽特是个美貌非凡又聪明绝顶的女子,而且她一向胸怀大志,雄心勃勃,与哈康王子成婚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奥拉夫王子。

1375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逝世。由于瓦尔德马国王生前在同自己的大女婿-阿尔布莱希特二世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因而被迫签订和约,承诺将王位传给阿尔布莱希特二世和英厄堡所生的儿子亨利三世,其他任何人均无权成为丹麦国王。但是,22岁的玛格丽特凭着她的机敏才智,运用各种手腕,包括承诺自己不当君主、并用土地换取权力等手段,买通了丹麦的贵族阶层,将本应登上王位的外甥排斥在外,而把自己的儿子奥拉夫推上了丹麦国王的宝座。

奥拉夫继位时年仅6岁,由于年幼,故由玛格丽特摄政。1380年,她的丈夫挪威国王哈康六世去世。奥拉夫又继承了挪威国王。这样,玛格丽特成了丹麦、挪威两国实际上的统治者。玛格丽特还一心想占领瑞典,企图把丹、挪、瑞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维护已经到手的统治权,玛格丽特未再嫁人。她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儿子身上,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统治整个斯堪的纳维亚的国王。

然而,到了1387年,她的年仅17岁的儿子奥拉夫国王突然夭折,此事对玛格丽特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不仅使她统一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计划受挫,并有可能成为泡影,连她自己能否在丹、挪两国继续统治下去都成了问题。因为她只是代儿摄政的“无冕女王”。不过,出于丹麦人的反德意识,丹麦有权势的宗教界和政界领袖们,为了不使丹麦王权落入有德国血统的阿尔布莱希特三世(亨利三世之子)的手中,他们在奥拉夫国王去世后不久,就推举玛格丽特为丹麦的“全权统治者和监护人”。从那时起,玛格丽特虽无女王的正式头衔,但已成为实际上的丹麦女王。

1388年,挪威也推举玛格丽特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并决定授予她终身统治权。玛格丽特得到丹麦、挪威的统治权后,重新把目光转向瑞典。经过秘密谈判,玛格丽特终于获得“瑞典统治者”的身份。

但是,当时已成为瑞典国王的阿尔布莱希特三世坚持不放弃统治权,这对祖姨母与姨外孙之间只得兵戎相见。玛格丽特用了7年的时间争夺斯德哥尔摩,最终于1395年打败并活捉了阿尔布莱希特三世和他的儿子。

后来,她又以释放阿尔布莱希特三世父子作为条件,换得了对瑞典的统治权,玛格丽特又被拥戴为瑞典国王。至此,丹、挪、瑞三国联盟事实上已经形成,玛格丽特成了三国的女王。为使三国联盟永远保持下去,玛格丽特开始考虑她的继承人间题。玛格丽特认为,在她的家族中能够继承王位的人是她姐姐英厄堡的外孙(即英厄堡的女儿所生的儿子)。他出生在波美拉尼亚山,父亲是波美拉尼亚公爵。玛格丽特便将他收养过来,并把他原有的斯拉夫名字改掉,称他为艾立克。玛格丽特潜心培养艾立克,并努力说服丹、挪、瑞三国的国务委员会推选艾立克为她的继承人,她带着艾立克一道巡游斯堪的纳维亚三国,并宣布他为王。

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代表在瑞典东南部的沿海城市卡尔马聚会,正式建立“卡尔马联盟”,三国代表宣布效忠于玛格丽特,拥立年仅16岁的艾立克为三国联盟的君主,并为他加冕。玛格丽特则仍退居摄政地位,直到1412年去世。

玛格丽特一手创立的“卡尔马联盟”从1397年起一直持续到1523年,历时126年。而她所建立的丹、挪联盟从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国王去世时起,一直维持到1814年被英国分裂为止,历时434年,将近4个半世纪。

由此可见,玛格丽特女王是丹麦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1412年,她为了实现其最后愿望-收回被当时的普鲁士占领的日德兰南部地区-而乘船南下,试图再次施展她的外交手腕,收复这块失地。但是,当她乘坐的船只到达弗兰斯堡海湾时,她感染上了鼠疫(即“黑死病”)。不久,她就死在船上。她的遗体由继承人艾立克国王移葬在罗斯基勒市的大教堂里,与其他国王的灵柩放在一起。

玛格丽特用的是特制的石棺。石棺上雕刻着躺着的她的全身石像,至今供人赡仰。

玛格丽特真正当女王的时间仅仅10年(1387~1397年),而更多的时间是处于摄政地位。而且,她虽掌握实际统治权,但从未正式举行过加冕仪式,故人们又称她为“无冕女王”。在玛格丽特女王之前,大部分丹麦国王都有一个绰号,如“老王”高姆、“蓝牙王”哈拉尔、“八字胡子王”斯汶、“善良王”马格努斯,简直不胜枚举。这些绰号都是国王的性格和特点的补充,多为褒义。

但是,人们未给玛格丽特女王起绰号,也许因为她是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王,不宜有绰号;也许出自对她特别尊重,而未起绰号,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在丹麦历史中,对她的事迹记载不多。她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中卓越的、谜一样的人物,以“玛格丽特女王”的名字载入丹麦史册,史称“玛格丽特一世女王”。

知识小百科

国王绰号

玛格丽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是最后一位有绰号的国王,他的绰号是“阿道戴”,意思是“又是这种日子”。对于这个绰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一种认为国王是个严格强悍、冷酷无情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在他统治期间,日子与过去没有两样:战争连年,税收苛重,国运不臻,民生多艰,因而他在丹麦没有受到爱戴,有人甚至把他称为“恶人”。

另一种认为国王精力旺盛,勤奋工作,从不优柔寡断。他使丹麦重新得到自由、统一和重建,因为有了他,丹麦更加强大,更加富裕了,丹麦“又有其全盛时代”。

第二节战乱不断的年代

辉煌一时的北欧帝国一去不返,而此时的丹麦已成为众多欧洲国家嘴边的羔羊,他们想的便是如何吃掉这块嘴边的肥肉。

1.丹麦的孤立无援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在丹麦建立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统治。他通过侵略战争占领了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

1397年,玛格丽特一世女王主持组建了卡尔马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接连不断,在瑞典尤甚。克里斯蒂安二世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垃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丹麦反复同瑞典较量,如1563~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被瑞典占领。其后,在1675~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在19世纪以前,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海军。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建立了殖民地。1767年,为保障“武装中立”的地位,丹麦宣布同俄国结盟,导致英国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又于1807年派遣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一世失败后,丹麦签署《基尔和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两地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