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18707300000002

第2章 “狮子国”的窥探(2)

英国人通过赶走荷兰殖民统治者,获得了一些沿海地区的行政行使权。之后经过反复曲折,1815年英国军队侵入康提国,康提国沦陷,英国实现了对斯里兰卡全岛的殖民统治。1823年英国对斯里兰卡实施了一系列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改革。斯里兰卡被划分为5个省,所有官员均由英国人担任。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英国殖民者开始大力发展咖啡种植园、茶叶种植园、橡胶种植园和椰子种植园,各种种植园相继兴盛起来。种植园经济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但为民族矛盾埋下伏笔,引起了国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观念的革新,使得人们迫切需要改变其身份和地位。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民族独立运动演变为政治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重创英国在当地的军事力量,战后斯里兰卡经济日益萧条,物价上涨,工人失业,国内各阶层强烈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告独立。

4.独立发展

1948年,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统一国民党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届政府,政治上颁布了一些法案,这些法案规定只有祖籍为斯里兰卡或在斯里兰卡注册的人才享有公民权,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和偏向性。

经济方面国际贸易情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情况严峻,导致政府跨台。

1956年,人民联合阵线在竞选中获胜,开始上台执政,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和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建立民族工业,实行土地改革,推行福利政策等,外交上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虽然政府修改了以前的法案,改善了泰米尔人的很多权利和地位,但是民族矛盾依然严峻,并不断恶化。

政党领袖遇刺身亡赢来了1960年的自由党执政,但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进一步激化,经济严重萧条,财政状况恶化,执政党倒台。

新上台的统一国民党实行发展私人经济的混合经济,限制国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外资和私人投资,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失业严峻,政府下台。

1970年,联合阵线上台执政,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增加大米补贴和改革银行的结构,政治上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宣布斯里兰卡为自由、独立和享有主权的共和国,并规定佛教为最优地位,僧伽罗语为唯一官方语言。这些措施均未能扭转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

1977年,统一国民党上台,1978年8月16日,颁布新宪法,实行法国式的总统制,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新宪法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泰米尔人作了很大的让步。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经印度的调解,泰米尔猛虎组织与政府的武装冲突和斗争依然不断。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举行和平谈判,签署了永久停火协议。之后又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2009年斯里兰卡政府消灭了该组织的领导人普拉巴卡兰,长达19年的内战宣告结束。这为斯里兰卡国民经济的发展赢来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和稳定局面。

第三节 政体与外交

斯里兰卡是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斯里兰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斗争赢得独立。受殖民统治历史的影响,斯里兰卡建立了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经济上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军事上以陆、海、空等常规军为保障,外交方面为了维护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积极发展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1.政体与政党

斯里兰卡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根据1978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机构、宪法和主要政党。国家机构主要由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行使,行政权则由总统行使。

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自由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普选产生,任期6年,可连选连任,但最多不得超过两届。

总统具有高级官员的任免权,重大问题和决策的决定权,以及代表国家的外交权等。国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1978年宪法修订,改国民议会为议会,继续实行一院制国会,议会任期6年。

议会拥有对总统的弹劾权和制订或修改宪法的权力等。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总统具有一定的司法干预权,有权对司法进行赦免或改判。

斯里兰卡主要政党包括统一国民党和自由党,另外还有人民解放线、斯里兰卡共产党、平等社会党、僧伽罗僧侣党、穆斯林大会党、锡兰工人大会党、全国统一联盟和伊拉姆人民民主党等。

统一国民党:成立于1946年9月6日,主张自由竞争、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现拥有党员约140万。

斯里兰卡自由党:于1951年9月成立,由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创建。

奉行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曾于1956年、1961年和1970年3次执政。1981年、1984年和1993年先后3次分裂。1993年起联合其他小党组成人民联盟,在1994年和2000年议会选举中获胜。

2004年,该党与人民解放阵线组成统一人民自由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再次上台执政。目前拥有党员约65万。

人民解放阵线成立于1970年,主要成员来自当时的锡兰共产党。

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该党一直坚持武装斗争。90年代以来调整政策,选择议会斗争道路,主张“建立社会主义政府”、“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追求经济平等”,外交上主张改善和发展与邻国的关系,反对别国干涉内部事务。

知识小百科

马欣达·拉贾帕克萨

斯里兰卡总统,出生于1945年11月18日,僧伽罗族,佛教徒。其父曾任斯里兰卡议会副议长,是执政党自由党的创始人之一。拉贾帕克萨早年就读于科伦坡法学院,毕业后获律师资格。1970年作为自由党候选人首次当选为议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议员。1989年再次当选议员,并任议会人权委员会秘书。1994年8月-2001年12月,历任劳工和职业培训部长、渔业和水产资源开发部长及港口、航运和渔业部长。2000年10月出任自由党副主席。2004年2月4日被任命为斯里兰卡自由党领袖。2004年4月担任总理兼公路部长。

2005年11月当选斯里兰卡总统。

2.三大经济支柱

斯里兰卡受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阳光充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全国拥有很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这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政府积极进行一些有效的改革,修建和完善灌溉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基础。全国约有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水稻是农业的基础和保障,茶叶、橡胶、椰子三大经济作物是农业的三大支柱。斯里兰卡政府通过一些改革,修建和完善灌溉设施,通过水稻法和在全国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使农业不断获得发展。近年来,通过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逐步加强与中国的农业技术合作,实现水稻机械化,水稻基本上已能自给自足。

目前,斯里兰卡已形成了茶、胶、椰三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茶园和橡胶园大多数都是一百英亩以上的大规模种植园,椰子则多数是小种植园。种植园由雇佣工人进行作业生产,由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大多数采用机械化作业,政府部门还设立研究所进行科学指导,良好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网为农业生产的种植、加工和出口提供了便利。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康提高原一带。茶叶是农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斯里兰卡红茶享誉世界,一般仅次于印度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等地。橡胶年产量仅次于印尼、泰国和印度,居世界第四位。椰子年产量仅次于菲列宾、印尼和印度,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的出口产品包括椰奶、椰丝床垫、椰网和椰绳,产品出口到日、韩和欧洲。

斯里兰卡是个农业大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最近几十年,政府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改革税收体制,加快私有化,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钢铁、炼油为主的重工业,以服装出口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和计算机信息化产业的工业格局。此外还有食品、饮料、烟草、化工、橡胶和石油等工业种类。非金属矿产品,主要有宝石、石墨、石英、盐、花岗石和磷灰石富矿等。其中石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兰卡宝石在世界享有盛誉。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品、服装和石油产品。

近年来,出口贸易由过去以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英国、印度、德国、比利时和日本等,主要进口对象是印度、新加坡、香港和伊朗等。

知识小百科

旅游景点

斯里兰卡拥有着无与媲美的海滨、神秘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独特的文化和发达的城市景观。这里比较着名的文化遗址主要包括阿努拉德普勒、波隆纳鲁瓦古城、丹布拉佛窟、加勒老城及其城堡等,比较着名的旅游城市有首都科伦坡、佛教中心康提、东方名城贾夫纳、港口城市亭可马里和密兴多列圣山等。随着斯里兰卡政府的不断努力,斯里兰卡必将会为世人展示其优秀的历史文化,他定会为其带来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