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18707400000001

第1章 孤独的大陆——澳大利亚概况篇(1)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是一个孤独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由单独一个国家占据的大陆。它东濒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和布满雪山冰河的南极洲隔海相望。澳大利亚的海岸线长约3.7万千米。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土地之一,它像一片巨大的树叶,孤零零地漂泊在烟波浩渺的大洋上,给人以远离尘嚣、静谧遥远的感觉,多年来一直是冒险家、航海者向往的地方。

第一节 广袤的棕色土地——澳洲大陆

1788年,阿瑟·菲利普率领11艘战舰,押解770名犯人,经过9个月的跋涉,将英国国旗升起在悉尼港附近,标志着一个新的英国殖民地的诞生。从此这些白人浩浩荡荡地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建国日。

澳大利亚一词的意思为“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这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所以取名“澳大利亚”,其英文名称Australia,即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

澳大利亚诗人多萝西娅·麦凯勒在她的诗歌《我的祖国》里把澳大利亚称做“广袤的棕色土地”。

1.单调的地貌轮廓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陆地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澳大利亚海洋面积名列世界第三——横跨三大洋,海洋面积总共1200万平方千米。

虽然全国四面环水,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极为干旱,约有35%的国土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澳大利亚全国有六个州和两个地区。各州都有各自的议会、政府、州督和州总理。首都堪培拉城坐落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其东北部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西南部为该国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简单,根据大陆的地形特征,可以明显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东部山地北起约克角,经南边的维多利亚州,南至塔斯马尼亚岛。西部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大陆面积的2/3。高原中部的广大地区是大沙漠区,南部是纳勒博平原,西部有金伯利高原、达令悬崖等几块古老岩层组成的高地。中部平原介于东部山地和西部高原之间,自北向南可以分为卡奔塔利亚湾低地、艾尔湖盆地及墨累达令盆地三部分。

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东部有世界着名的大堡礁,多沙干旱的西部高原上有着名的艾尔斯巨石,大面积的中部平原上有地势最低处的艾尔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澳洲地处南半球,虽然时差与中国只有2~3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12月~次年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月~8月为冬季,9月~11月为春季。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气候,每年4月~11月是雨季,11月~次年的4月是旱季。南部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澳洲内陆是荒芜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相反在沿海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大陆平均年降水量比非洲还少,约为470毫米,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半环状,即北、东、南三面多雨,自海岸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全大陆普遍暖热,夏季内陆炎热程度甚至不亚于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区的极端气温可达55℃。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绝大部分地区在7月平均气温可达10℃以上。

2.最初的探寻

澳大利亚曾被称为“未知南方大陆”。这一名称是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理指南》一书中提出的。葡萄牙人是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他们为了寻找“未知南方大陆”,成为了最早扬帆去南大洋的探险者。与此同时,另一个近代的海上强国西班牙也在行动。

1567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弗朗西斯科·德·托莱多在利马官邸举行的一次豪华宴会上,听到一个叫冈布珂的航海家讲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历史故事:印加人首领图塔·尤塔基曾率领远航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9个月,最后登上了在太平洋南部他早已发现的一片大陆,并带回过黑人奴隶和大量金银财宝。

故事引起了这位西班牙总督的极大兴趣,他坚信那片大陆就是传说中的“未知南方大陆”。为了去南大洋寻找这块大陆和金银财宝,他于1567年派出了以他的侄子西班牙航海家阿·迪·门达纳为首的探险队,去南大洋进行探险,目的是为了“发现一些岛屿和大陆”。门达纳从秘鲁的卡亚俄港出发,一直向西朝太平洋航行,在大洋上漂流了几个月后,终于到达了被他称之为圣伊萨伯尔岛的地方。在这里,他上岸停留了6个月,发现这不是大陆,只是一个群岛。当时在他看来这里的岛屿很像传说中的所罗门国王的奥费尔金矿,便将这个群岛命名为所罗门群岛。这次探险没有能够找到传说中的“未知南方大陆”,探险队不久就返回了秘鲁。

从此以后,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再未派船队去寻找“未知南方大陆”,探寻这块陆地的任务就只能靠后来者完成。

荷兰也是近代早期的一个航海大国。早在1596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就占领了巴塔维亚(即雅加达),1602年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到达印度尼西亚后,听说“未知南方大陆”盛产黄金,于是立即着手派人前去寻找。

1605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杨茨率“杜夫根”号前往南大洋探险。

威廉·杨茨先是航行到新几内亚海岸,然后转舵向南航行,再折向东。

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威廉·杨茨到达约克角西岸,即托雷斯海峡西端。

接着,“杜夫根”号沿约克角西岸向南航行驶入一个海峡,经过湾中的一些岛屿,到达一条又长又整齐的海岸,沿此海岸向西航行了大约329千米,威廉·杨茨停泊上岸,并将他登陆的地方命名为基尔威尔角,成为第一个发现和登上澳大利亚的欧洲人。威廉·杨茨登上大陆后对这里进行了勘察。他发现这里既无黄金,也无香料,只是一个“一无可取”的地方,而且他们还遭到当地土着人袭击,有的船员被土着人所杀。

威廉·杨茨说,这里的居民是一些“极端落后和残忍的野蛮人”。为了减少危险,避免再和这里的土着人发生冲突,他只好在被他称做“基尔威尔角”(即回转角之意)的地方调转船头返航,并于1606年返回爪哇,结束了这次探险活动。

威廉·杨茨虽然发现的只是澳大利亚的局部地区,但其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这次探险不仅使威廉·杨茨成为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而且也使欧洲人对“未知南方大陆”几百年的探寻有了结果,使这块大陆从飘忽不定的猜测变为现实,同时也为以后航海探险者全面发现和考察澳洲大陆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正是由于威廉·杨茨对澳大利亚的初次发现,才使澳大利亚这块孤悬在南大洋中的古老大陆向近代走来,从而使澳大利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第二节 城市地标——建筑里的文化传奇

地标,是一个城市有故事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回忆录,也是一个民族的日记本。过于华丽的现代建筑,不是不能成为地标,但如果能够融合进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就可能事半功倍。人们来到一座城市,总是想要看到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的,是对一个旅行者心灵的填充,更是一个城市对当地人民精、气、神的彰显。奢华、惊艳、怪异的确能给人带来短暂的震撼,但只有文化、内涵、和谐才能让人内心充实。

1.和合之地——首都堪培拉

当年澳大利亚建国之初,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为争当首都而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定都于二者之间的堪培拉,才使双方的争执作罢,堪培拉也因此成了连接两大城市的聚合之地。

堪培拉作为政府、国会和许多外交官邸的所在,地处风景宜人和树木青葱的心脏地带,周围遍布着澳大利亚最引人入胜的乡村。

堪培拉城市不大,人口仅约33万。城市名称来自土着语,意思是“聚会的地方”。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选送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着名风景设计师沃尔特·伯里·格里芬的方案。这位设计师描绘的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共同画在一块棉布上的,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该城市的建设过程,因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顿,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

堪培拉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恍如建造在花园里一般。虽然处处洋溢着田园气息,但是作为澳大利亚全国政治中心和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在堪培拉每年召开的会议很多,各国元首访澳时也都在此与澳大利亚政府首脑会面。今天的堪培拉已是亚太区主要的外交中心之一。

作为政治核心的国会大厦是堪培拉最显着的标志性建筑,这个高大宏伟的建筑是澳大利亚总理和议员共商国是的办公场所。新的国会大楼于1988年5月落成,楼高6层,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4500个房间和可容纳2000多辆汽车的停车场。大楼圆形的花岗岩外墙与国会山的形状配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建筑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厅顶端的不锈钢旗杆,高达81米,直插云霄。

世界上没有几个国会大厦是对外开放的,澳大利亚国会大厦便是少数中的一个,除圣诞节外,全年有350多天为开放时间。大厦周围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处处是花坛、绿树、灌木和草地;两边是庭院和喷泉。大厦内的参议院以澳大利亚北部和中部地区的赭红色主色调进行装修,众议院以澳大利亚盛产的桉树叶的绿色为主色调进行设计,突出了澳大利亚特色。

除此以外,大厦里还陈列着3070件名画、雕塑、装饰精品和照片。在众多的艺术品之中最为着名的,则是土着艺术家迈克尔·吉克玛拉·纳尔逊的绘画,画面描绘的人们聚集开会的场景被10万块花岗片镶嵌的花纹图案表现在大厦正门的前院中,整座大厦仿佛是被“埋”在一座山中,构成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政治与社会的美妙结合。人们可以随意在草坪上漫步,悠闲地缓步登上大厦的顶部,俯视观赏堪培拉的风景。

这是一座平易近人的建筑,却有着非凡的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澳大利亚特别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国家的抱负便在这座建筑之中体现。

与国会大厦咫尺之遥的就是美丽的格里芬湖。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流行过一则与格里芬湖有关的故事:由于澳洲的开发历史较短,当年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城郊的一片水泊中,因人烟稀少而鱼多成灾。环境官员为了把这片水泊造就成一个美丽的湖湾,便把解决鱼类对这片水泊的污染当成了首要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方案是,号召人们去那块水泊中捕鱼,把鱼变成餐桌美食,这是直白式的方法,第二个方案是,报纸电台和一切宣传媒介传播出一则美丽的童话,报导昔日英国女王视察澳洲时,曾把一枚金币装进水泊中一条大鱼肚子里。不知是出于对女皇金币的诱惑,还是出自于关爱自然之心,也许是两种情愫都有,反正一场捕捞、垂钓的热潮就开始了。城中居民纷至沓来,甚至还有人开车从外地赶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捕捞,不仅解决了因鱼多而污染水质的问题,还把昔日古老的水泊,变成了今天首都之畔美丽的格里芬湖。

不论故事的真假,但正是有了这枚传说中的金币,才有了格里芬湖今天的绮丽身影。

如果不去格里芬湖,不看喷射式喷泉,就不能说到过堪培拉。格里芬湖位于国会山和首都山之间,是一个人工湖,湖名来源于规划堪培拉的设计师格里芬。湖岸周长约为35千米,面积约为704万平方米,形成了8千米长的湖区。湖水水面辽阔,碧波荡漾,景色十分优美,可供人们游泳、驾驶帆船和垂钓。湖中有为纪念库克船长而建造的喷泉,它从湖底喷出的水柱高达137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刺蓝天,水柱四周的水珠和雾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道道彩虹,极为壮观。主要的国家机关和公共建筑,如国会大厦、政府大厦、国立图书馆、国立大学、国立美术馆、联邦科学院等,都建在格里芬湖畔,壮美多姿,倒映在碧波万顷的湖水中。

作为政治中心的堪培拉自然少不了杰出的政治家,亨利·帕克斯是澳大利亚早期最为着名的政治家。伦敦泰晤士报曾经形容他是澳大利亚政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亨利·帕克斯出生在英国,本来是一名熟练的技工,后来他举家移居到澳大利亚,生意上的不顺利并没有妨碍他对政治的兴趣,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阻止他成为一名新闻撰稿人。

他不仅经营着《帝国新闻报》,并且亲自担任编辑,宣扬自由派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