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18707400000018

第18章 飘散千年的香气——生活百态篇(2)

中国古代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面,若将其用来形容澳大利亚户外烧烤的情景,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一盘又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烤肉从主厨手中传到餐桌上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宽大结实的木桌前,刀叉杯盘齐上阵,有不吃个“肚朝天”不罢休之势。露天烧烤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好时机。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蓝天绿草、鸟语花香间,或站,或坐,或躺,或玩,真是十分悠闲。

学校会组织海外学生参加烧烤活动,期间穿插着一些游戏和节目,让学生们表现才华和增进交流;一些团体也经常组织免费烧烤活动,让公众在享受美味中感受他们的诚意,达到宣传作用;还可以和另一间亭子刚刚认识的“烧烤爱好者”随意地闲聊。此时,面对着一汪蓝莹莹的湖水,湖岸野鸭成群,湖畔林木葱郁,清风穿亭而过,花香扑鼻而来,那一份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实在难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就化做好的胃口吧!

知识小百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孟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见长。曾隐居鹿门山。

5.珍猛海鲜入馔来

澳洲菜里最有名的就是澳洲的牡蛎、皇帝蟹和龙虾了。澳大利亚的牡蛎个头鲜肥而且便宜。除了传统的蒸食之外,人们还常常生吃。

生牡蛎对澳大利亚人来说别有一番风味。将新鲜的牡蛎打开壳,在牡蛎肉上挤上新鲜的柠檬汁,然后再插上一根吸管,从管子中吸吮牡蛎肉,他们称这种吃法是一种古典式吃法。甚至有些香港人特意坐飞机去澳大利亚,就是为了一顿牡蛎大餐。

牡蛎因为其价格低廉,成为澳大利亚人餐桌上的必备食物。

而澳洲巨蟹-皇帝蟹,就不像牡蛎那样普及了。一只皇帝蟹长到4千克~5千克需要用10年的时间。澳洲巨蟹身躯庞大,相貌丑陋,属于蟹族中的“巨无霸”。一只蟹单重基本在6千克左右,所有的爪子全部张开都能比一个婴儿长,一个成年人托起它也是相当吃力的。这种蟹不仅身体庞大,而且还有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皇帝蟹。每千克价格为52.8元。这样计算,一只巨蟹要2000多元人民币。这可是国内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巨无霸的身价还真是不菲,为了一品天下之美味,充当一回饕餮之徒也值了。

皇帝蟹的样子看上去傻傻的,完全没有帝王的霸气,由于常年呆在深海里,缺乏活动,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所以皇帝蟹的膏非常多。

澳洲人就用这种膏来炒面吃,一小碗皇帝蟹膏炒面就使人填饱肚子了。

澳洲皇帝蟹还有其他5种吃法,分别是XO蟹块、葱姜焗蟹、椒盐蟹腿、蟹黄面和蟹黄酸辣汤。入口后,鲜香满口,回味无穷。有些人吃完蟹肉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干脆将皇帝蟹的大壳带回家去留做纪念,可见对皇帝蟹的“一往情深”。

澳大利亚周围广阔的海域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产资源。澳洲龙虾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虾。通体火红色,爪为金黄色,肉质鲜美香甜。龙虾是一个“窝里斗”家族,一只雄性龙虾要想成为霸主,就必须与其他龙虾决斗。如果它找到一个安乐窝,其他龙虾又都想住进去,没办法,只有决斗,“谁笑到最后谁成为安乐窝的主人”。可见,每一只出现在餐桌上的不是霸主,至少也是个“二级战斗英雄”。

龙虾的做法也有多种,除了最常见的刺生外,还有奶酪焗龙虾、烤扒龙虾等,而最有特色的要算是白汁海鲜酥盒。饮食文化中常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比如说法国生产葡萄酒,烹饪中也常用葡萄酒,而澳大利亚多茴香酒,就常用茴香酒做调料。所谓“白汁”,就是茴香酒加奶油汁,这两种混合不仅“吊”出龙虾的鲜味,而且使得口感更加润滑。因为“白汁”浇上去后,汤汁挟带着龙虾的鲜味,最后渗入到面粉和黄油烤制的酥盒中,它吸收了所有的鲜味,味道自然好吃。

6.粗犷的比利茶

比利茶是澳洲最传统的红茶之一,它是到达澳洲的第一批殖民者在早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喝的一种红茶。澳洲畜牧的牛仔们天天以它解渴。将比利茶加上一点鲜奶,再配上烤面包,美味无比。

其实,比利茶虽然味道幽香,但真正对人有吸引力的却是比利茶的炮制方法。以前在野外放牧的澳大利亚牛仔们,会采桉树(又名尤加利树)叶当做茶叶,他们用三根木棒支起一个木架,吊一个铁桶在木柴上,待燃烧的木柴将桶中的水烧开后,此时的牛仔会往手心吐上几口唾沫,然后再在牛仔裤上使劲擦几下,这样就算是洗手了。然后抓起一把桉树叶,扔进滚烫的水中,为了防止叶子浮在水面上,还要进行一道重要的工序:甩茶。拉着系住铁桶的吊丝,让铁桶在空中转圈,左右各甩三下,目的是让茶叶迅速沉淀。

在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会有古老的比利茶烧制表演。表演者有的装扮成牛仔,也有的是美丽的金发女郎。场地中间会有一堆篝火,是用石头围起来的。架子上吊着沸腾的茶桶。火上正在烧烤丹波面包。

只见女郎取下茶桶,将铁桶360度挥动,向前甩三圈,又向后甩三圈,因为比利茶的茶叶很细,泡水后渣子会浮在水面上,不好倒在杯子里。利用离心力将茶甩一圈后,渣子就会沉下去,倒茶就方便得多,同时更能发挥出茶的香味。茶叶全部沉淀后,一桶比利茶就制成了。这种茶水配上澳洲人自制的面包、松饼,就是当时澳洲的牛仔最好的工作点心。比利茶的味道虽然不能同中国的红茶相比,但喝起来别有一种风味,表演可以让喝茶者置身其中,甚至让你感觉到它具有澳洲牛仔一样的粗犷。

知识小百科

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色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中国特有的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第二节 品不尽的葡萄美酒

澳大利亚人一直以两样东西而自豪,其中的一种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烧烤,另一种就是葡萄酒了。澳大利亚人可以品尝到1500种不同商标的葡萄酒。全国有60多个指定的葡萄酒产区、100多种葡萄品种和2000多家酿酒厂,拥有全球最古老的土壤类型和多样化本土植物材料,包括从根瘤蚜瘟疫中幸存下来的葡萄树。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为其特有的优良土壤和许多世界级优秀的酿酒师,再加上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澳洲人特有的简单、纯朴、憨厚、不视金钱为终极目标,而把信用和快乐生活视为第一追求的环境下,才能酿造出来优质的世界级美酒。现在让我们进入到这个葡萄酒的王国去领略一番它那迷人的景象吧!

1.醉心猎人谷

猎人谷位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离全国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悉尼只有两小时的车程。在基努·里夫斯的影片《云中漫步》中,就描写过这座缭绕的云雾下隐藏着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绿藤萝、白葡萄、红葡萄、咖色的木架,景象犹如仙境般的猎人谷。

猎人谷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这里没有豺狼虎豹,也没有猎人,有的只是葡萄美酒。因为第一个开垦猎人谷的英国移民叫Hunter(中文意思是猎人),由此而得名。这块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澳洲着名的葡萄酒产区。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是花草的王国。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达到100%,由于气候的缘故,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自1825年猎人谷开始产酒以来,至今已有180年的产酒历史了。在这里有70多家葡萄酒厂,都是澳大利亚最古老而且最负盛名的。这些葡萄酒厂父传子、子传孙,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如今的酿造技术在世界堪称一流。这里葡萄酒的产量虽然只占澳洲全国产量的5%,但却是质量最佳的。

这些葡萄酒厂并不能单纯看做是酒厂,更多的是以庄园的形式出现的。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中,各式酿酒作坊点缀其间。整个猎人谷风光旖旎,葡萄飘香,吸引着八方来客。走进雷克土木葡萄园,道旁是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树,一直延伸到山坡的另一面。也许你会在葡萄园中间看见一两栋房子,那就是庄园主的院子了。它们随意地点缀在园中,院门是完全敞开的,可以随意参观。园里树木花草显然是被精心修剪过的,有着别致的造型。

1963年,悉尼外科医生麦克斯·雷克决定在潮湿的猎人谷种植卡本妮葡萄,大家都认为他疯了,但他生性倔强,并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因为他确信那里是最理想的葡萄种植地。时至今日,卡本妮葡萄的种植在那里已经有40多年,虽然规模还不太大,但因葡萄酒深韵有致,庄园早已成为澳洲闻名的第一个辅式酒厂,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规模。

在这里,除了品酒、参观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之外,还可以参加一期酒艺培训,将颁发培训证书给予合格者。

葡萄酒酿造的第一道工序是葡萄破碎。在长10多米的大池子里,葡萄先被搅拌机破碎。制成的葡萄浆由管道输送到发酵塔。酿造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所用的葡萄品种不一样,工艺也不尽相同。酿造白葡萄酒需先滤皮后发酵,酿造红葡萄酒则需带皮发酵。葡萄汁在塔内两周就可以发酵成酒。刚酿好的酒,看上去还不够通透,味道也不够浓香。

还需要转移到4℃的恒温塔内,继续发酵和沉淀4~6周。那时酒的口感会变得非常柔和,味道香浓,色泽剔透。新酒再放进橡木桶里存放几个月,味道和色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猎人谷,每家酒厂都提供葡萄酒让游客试饮,无论到任何酒厂的试饮区,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拿出杯子,将自己酒庄的招牌酒拿出来让你品尝,而且绝不仅只有一种,通常会依照你饮用后的喜爱程度,在询问个人的口味习惯后,接二连三地拿出更多酒类提供试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葡萄酒,即使试饮后没有真正喜欢的,不买也不必觉得不好意思。在买酒前,只要你酒量够大,就可以品尝各种各样的酒。猎人谷的葡萄酒在澳洲是独占鳌头的,酒色纯正、甜度和酸度适中,酒味清香是其特色。

品酒师会向游客介绍各类酒的特色和味道。

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玛格丽特河地区也有着数不清的葡萄园,那里生产上好白葡萄酒,每逢假日,人人都欲饮一盅而后快。玛格丽特河流经的天鹅谷,拥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景色非常迷人。那里一共有51座葡萄园以及40余家酿酒厂。天鹅谷离珀斯只有56千米的距离,其葡萄园种植面积并不大,只占澳大利亚葡萄种植面积的1.5%,但其产量却占西澳葡萄酒产量的1/4。

天鹅谷所产的霍顿葡萄酒近年来已经进入HWB(HWB是用于描述澳大利亚历史上最成功的白兰地酒的简称)行列。天鹅谷所生产的葡萄酒在过去的70年里,位居国内销量之冠。

“美酒”之称,对霍顿来说,绝非缪赞。

看着玫瑰色的液体缓缓流入高脚杯,心情也随之舒缓下来,杯与杯之间清脆的碰撞声,更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间,身心都在极度的放松之下沉醉了,而这,正是你要找的感觉!

2.给喝酒找个理由

有人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简单归结为三个“B”,即Beer(啤酒)、Beach(海滩)、Barbecu(烧烤)。这话不无道理,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烧烤,每逢节假日烧烤不离手,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绝不为过。不过,既然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闻名世界,当地人又怎么会错过这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澳洲人每天都有喝酒的理由:周一是郁闷日,因为刚过了幸福的周末必须去上班,因此人们下班后要放松一下,所以要聚众去喝酒;周二是电影日,澳大利亚的电影院每逢周二电影票通通打折,于是三五成群的去看电影,看完电影朋友也都见面了,怎么可以这么快就散呢,接下来大家就要喝个一醉方休;周三是学生日,学生吃饭喝酒在这一天都可以打折,增进友谊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少了酒(澳洲学生很多人都是先参加工作后上学,因此,有很多年纪偏大的);周四是体育日,在澳大利亚这个体育的国度,年轻人隔三差五就要结伙看比赛,看完比赛自然也要喝点酒庆祝;好不容易挨到了周五,一周的辛苦终于看到曙光了,何况周六也不用上班,一般大家都出去玩,玩到最后,最终以喝酒结束一天的日程;周日是一周最后一天,本应该好好在家休息,但是酒吧偏偏全部半价,这么便宜怎能不喝点酒。所以一周下来,澳大利亚人天天都在喝酒。由于福利好,澳大利亚人的工资薪酬很高,基本上是按周发放,人们几乎不用存钱。他们的收入大半花在了喝酒上,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在月底没钱过日子。

澳大利亚人沿袭了英国人的饮酒传统,从各种口味的啤酒到各种品牌的葡萄酒;从酒香四溢的白兰地到令人心醉神驰的威士忌,无一不受他们的喜爱。澳大利亚人的这一饮酒习俗也大大发展,遍布城市、乡镇街道中的无数酒吧,酒吧已经成为了代表澳大利亚酒文化的阵地。

澳大利亚的酒在当地属于专卖品,只有那些持有政府酒牌的店铺、酒吧、餐馆才允许出售酒类产品,超市和百货公司是买不到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