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南美洲——阿根廷
18707900000020

第20章 阿根廷城市风采(2)

5.博卡区和圣特尔莫

沿着七九大街向南行,再折向西南,就到了老城博卡区。这里的景致与城区完全不同,高楼大厦很少,满眼所见的都是铁皮房屋。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城区,从食品风味到建筑风格都洋溢着地中海特色。这里最早是意大利移民聚居的地区。怀旧的意大利水手像在他们家乡热那亚那样,喜欢把住宅墙壁漆上鲜艳明快的色彩,红黄蓝绿五彩缤纷,给这个区涂上了浓郁的地中海特色。这个传统一直保留下来,使博卡区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探戈的发源地就在这里,着名的探戈曲“小街”描绘的就是这里一条幽静的小马路。靠码头的一条街上,众多的街头艺术家都在这里作画,现画现卖,使那里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博卡区还以足球闻名。阿根廷足球最先是100多年前由英国海员带到这里的。举世闻名的“博传青年”和“银河”两大足球俱乐部就诞生在这个区。低收入阶层在此地聚居,因此这里产生了不少足球明星。

博卡区又称意大利区,游客可以在那里的小饭馆里一边欣赏意大利音乐,一边品尝意大利美食,尤其是那种类繁多的意大利面条。

博卡区旁边的圣特尔莫区比博卡区还要古老,相传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第一次建城就选在这里。这里有大量的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该区以此而闻名。在这里可以看到完整的西班牙式庭院:瓷砖铺地的小院,院中央一口古老的水井,带围廊的两层房子,阳台边雕花的围栏。圣劳伦索街317号就是这样一个院落,现在里面都是卖古董的店铺。游人一边欣赏着西班牙式的建筑,一边选购各式各样的古玩。

多莱戈广场位于圣特尔莫区。广场的四周都是古董店和小饭馆。

星期天整个广场变成古董市场,一排排的摊位上卖什么的都有,从古老的银餐具、蜡烛台到手摇留声机和旧书刊,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玩艺儿。

逛市场的人们不在意买到些什么,而是要感受怀古的情调。广场边上,时常能看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忘情地高唱探戈,还能欣赏到街头表演的探戈舞。

圣特尔莫区集中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表演探戈的夜总会,其中最着名的叫做“老店”。这所老房子从外表看很不起眼,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很有名。利用这样的旧房子做探戈表演场所,为的是保留和再现探戈诞生时的环境和气氛。

知识小百科

无限搁浅的迁都计划

1987年,总统阿方辛提议,将首都迁往国家中部的别德马,理由是国家的经济过于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为缩小地区差别,最好将首都南迁,以带动南部发展。别德马是一个省会城市,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人口不超过32万。

1987年5月国会通过了迁都计划,6月阿方辛总统签署了迁都法令,然而计划未及付诸行动,阿根廷便爆发了经济危机。政府忙于应付经济难题,无暇顾及迁都计划。1989年大选,反对党上台,迁都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几十年过去,大家差不多都快把这回事忘记了,不过理论上阿根廷的首都应该是别德马。

第二节 门多萨-葡萄美酒飘香

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西行,景色和地理上的特点随着行程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不经意之间,湿润的牧场和农田变成了干旱的沙地和葡萄园。这里便是门多萨省。

门多萨省地处安第斯山东麓,太平洋方向吹来的降雨云被高山挡住,因而这里干旱少雨,地貌特征与潘帕斯草原完全不同,很像我国的新疆。高高的蓝天,淡淡的白云,地平线上安第斯山的雪峰拔地而起,清晰可见。

门多萨处处洋溢着欧洲城市的风情。市区种植着大量树木,构建的林阴大道为门多萨炎热的夏日提供了丝丝凉意。城市以独立广场为中心,在这里一条名叫萨米安多路的步行街向两边延伸,穿过整个市中心。其他重要的道路包括与萨米安多路垂直的胡利奥九世路、圣马丁大道,及与之平行的科隆大道、阿里斯蒂德新城大道和赫拉大道。

众多的街心花园和小广场是门多萨的特色,独立广场、西班牙人广场和自治广场是其中最有名的,这些广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的场所,还和这里加固的建筑,尤其宽阔的街道一样,主要是为了预防地震。城西有着名的圣马丁公园,它由世界着名的园艺建筑大师卡洛斯·泰伊斯(Carlos Thays)设计建造。值得一提的地方还有这里的足球场、动物园和国立库约大学。

门多萨最着名的地标是为了纪念南美独立英雄圣马丁和他率领的安第斯远征军,而在今天的门多萨城西的格洛里亚山(Cerro de la Gloria,意即“荣耀之山”)的山巅矗立起了一座雄伟的“安第斯远征军纪念碑”,人们希望这些英雄能够一直俯视着让他们建立功勋和荣耀的城市。

门多萨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葡萄。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的葡萄种植也渐成规模,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有葡萄种植园近4万个,总面积300多万亩。出了门多萨市,葡萄园一个挨着一个。这里看不见凉棚式的葡萄架,葡萄藤是缠在一道道垂直的篱笆墙上的。葡萄成熟后,只要你愿意,可以随便品尝。

大部分葡萄都用来酿造葡萄酒。门多萨全省有大小酒厂近2000家,占全国酒厂总数的85%,年产红、白葡萄酒近1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3,除供国内消费外,出口创汇五六亿美元。每年2~3月间,葡萄成熟了,但是酿酒的葡萄不能随意采摘。全国葡萄酒生产者协会派出技术人员到各地实地测量葡萄的含糖度,因为葡萄酒的主要技术指标精度直接取决于葡萄的含糖度。经过技术部门鉴定,认为葡萄达到了最佳含糖量后,才可以采摘。由于每年的葡萄含糖度是不同的,因此酿出的酒的口味也不同,所以较高级的产品都要标明是由哪一年的葡萄所酿。

在门多萨,除了有大片的葡萄园外,许多人家在自家院子里也种葡萄。据说有一年,葡萄受灾减产,酿酒厂收不上葡萄,便挨家挨户收购,居然基本保证了生产所需。门多萨是区区王国,这种称呼一点也不夸张。葡萄收获季节,门多萨人民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后来这个传统变成了一个每年一度的节日-葡萄节。每年2月最后一个周末开始,到3月上旬结束。

1938年,联邦政府将葡萄节定为国家葡萄节,不过,庆祝活动还是在门多萨市举行。葡萄节以彩车游行开始。全省18个行政区派出自己的彩车队参加。前导车一般都是古老的牛车,由身着古时农夫服装的农民驾驭,表现过去开发时代的艰辛。接着拖拉机牵引着五色缤纷的彩车。彩车有的设计成葡萄园,有的是一栋农舍。高高的彩车上,服饰鲜丽的姑娘们或立或坐,亲切地向马路两边的观众招手致意或递送飞吻。她们都是各区选出的美女,簇拥在中间的一位是区里的葡萄女王。

姑娘们还不时将一串串鲜葡萄抛向人群,同时还分发本地产的葡萄酒,引起一阵阵欢呼。

接下来是选举全国葡萄女王。候选人是门多萨省18个区的区级葡萄女王。300位各界人士组成的评委会当场投票,观众席上来自各区的啦啦队为本区的候选人呐喊助威,气氛十分热烈。有幸当选本年度葡萄女王的姑娘,奖赏不菲,一年内,可以领取部长级别的工资。她的职责很简单,就是去各地参加活动。

节日活动的高潮是城外露天剧场的盛大歌舞剧演出。规模宏大的剧场建在山谷之中。扇形的梯级看台依山势修建,可容纳3万观众。演出时周围山头上的免费观众达3万~4万人。舞台正面宽130米,并且不是一个平面,分上、中、下三个层次。专业和业余演员1000多人参加演出。剧本每年都改写,但基本内容不变,都是描述门多萨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演出开始,灯光照亮了黑暗的山谷,歌声在山间回荡,那场面令人永生难忘。

门多萨以葡萄知名。虽然门多萨干旱少雨,但绿化做得非常好,城市非常干净。这里少有摩天大楼,街道清洁整齐,人们在街上行走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人行道边有一条平行的水渠,流经全城大街小巷,把清水送到路旁的每一棵树木。由于降雨少,门多萨政府别出心裁,设计兴建了一个遍布全城的灌溉系统,巧妙地利用雪山上的水来维持城市绿化。门多萨葡萄节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旅馆爆满,市政府将愿意出租空余房子的市民登记造册,以应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