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北美洲——加拿大
18708400000001

第1章 枫叶之国——国家概况篇(1)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是由许多不同民族的人组成,被称为“移民的国家”。在加拿大有很多专为华人服务的团体和机构,不少机构还得到政府的资助。

加拿大幅员辽阔,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位于北美大陆的北部,一直延伸到北极圈内。境内遍植枫树,每到秋天,满山遍野的枫叶或呈橘黄,或显嫣红,宛如一堆堆燃烧的篝火,因此加拿大有“枫叶之国”的美誉。加拿大国旗上的枫叶代表了加拿大人对枫叶的钟爱。

第一节走进加拿大

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的北端,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与美国本土毗邻,东北隔巴芬湾与格陵兰岛相望,西北与美国阿拉斯加州接壤。加拿大国土总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与美国的陆界接壤55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的边界线。加拿大人口有3361万(2009年),居民中英裔占42%;法裔占27%,多集中在魁北克省;土着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米提人)占3%,多分布在北部地区;其余大部分为欧亚国家移民后裔。

英语、法语均为官方语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1.移民大国——加拿大成长史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公元10~11世纪,北欧人从格陵兰岛渡海来到今纽芬兰省海岸。16世纪,人口达到20万,他们多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石器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部分人为半定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在这一时期,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黄金和通向亚洲的西北通道,纷纷扬帆北美,从南至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开了北美新大陆的面纱。

1534年法国航海家多次到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他们行至圣劳伦斯湾,沿圣劳伦斯河上行,到达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打开了通往加拿大内陆的道路。1603~l608年,法国人在芬地湾建立居留地,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了魁北克城。新法兰西逐渐发展成为皮毛贸易基地。1663年,新法兰西殖民地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18世纪初,其统治范围北达哈德逊湾,西至大湖区,南到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以新奥尔良城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法国的皮毛营运商、探险家和传教士还深入到西部地区。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都建立了永久居住地,尽管来自两国的定居者贸易自由,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依赖本国政府。1763年签订的《巴黎条约》使6万法国定居者生活在英国人控制的土地上。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魁北克法案》,确定了英国刑事法和法国民事法,保证法国殖民者享有语言和宗教的自由。几年后,英国政府设立两个行政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他们分别是今天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行政上设有地方长官、立法委员会和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

1793年,苏格兰移民、探险家麦肯齐沿皮斯河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首次完成了横跨大陆的探险。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加拿大移民激增,殖民地经济发生变化。

1837年,加拿大爆发小规模武装起义,迫使英国当局进行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运河的开挖、铁路的修筑使东部各孤立地区的经济连成了一体,并开始向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移民。19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在英国的支持下进入谋求联合和争取自治的时期,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英属北美法》,由上、下加拿大和新斯科舍、新不瑞陆克联合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加拿大自治领。此间,加拿大形成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1870年加拿大自治领以30万英镑和部分土地为代价从英国手中取得西部、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权,先后建立了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尔伯塔省和西北地区、育空地区。1871年和187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爱德华王子岛加入联邦。至此,除纽芬兰外,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半个北美大陆已统一于加拿大自治领中,1880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建成,以铁路为主的全国交通运输网开始形成。大批移民西进,大片土地被开垦,农场数目激增,西部草原成为世界最大谷仓之一。新的矿产资源接连被发现,采矿、电力、钢铁、铁路设备、农业机械等近代工业得到发展。一批新城市出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加拿大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均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对加拿大的控制。1931年,加拿大在英联邦内获完全独立。1949年英国将纽芬兰岛移交给加拿大。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1970年按人口平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1976年以来,参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首脑会议,成为西方七大国中的一员。1982年,《加拿大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割断了英国与加拿大间的法律纽带。

2.“英法”角斗——魁独运动

加拿大是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是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后者主要聚集在魁北克省。该省面积约15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69万,其中讲法语的居民占82%,9%的人讲英语,另有9%的人讲英语和法语以外的语言。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第一个殖民地,是加拿大事实上的起源地。这个地区由法国殖民者创建,而今天加拿大最终以英裔为主。由此产生的魁独运动,时断时续,缠绵喧嚣300余年,至今不绝。

早在1608年,法国人就在此建立了第一块永久殖民地。

此后100多年间,法国移民大军不断前往魁北克。法国则依靠这些移民,以魁北克为中心控制了整个加拿大。1756~1763年,英法展开了着名的“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将加拿大割让给英国。但法国人不甘心丧失对魁北克的控制,利用与魁北克密切的经济与文化联系,不断扩大在当地的影响。许多法国政治家心中都有着“魁北克情结”。

1967年7月24日,法国戴高乐将军在魁北克发表着名演讲“魁北克自由万岁”。戴高乐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激起法语居民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豪感,魁北克独立的呼声逐渐形成。

魁北克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是法语。在20世纪后半期,许多魁北克人帮助魁北克争取更大自主统治权。1964年的国旗大辩论造成带有英国国旗的旧国旗被废弃,改用现在世人所熟悉的枫叶图案国旗。

1968年10月,分离主义政党魁北克人党正式成立,在其党纲中明确规定“要通过民主渐进手段争取魁北克独立”。从此,魁北克人党就成为魁北克分离主义的正式代表,掀起了争取独立斗争的高潮。此次事件被称为“十月危机”。

1969年7月7日,加拿大政府将法语提升为官方语言,让英语和法语在联邦政府和全国享有同等地位。加拿大在1970年开始变为一个双语和多元文化的国家。而与此同时,魁独运动也愈演愈烈。交织着民族与历史情结的魁北克问题由来已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魁北克的法裔和英裔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与矛盾。

20世纪60年代以前,尽管超过八成的魁北克居民以法语为第一语言,但法语一直屈居于英语之下,法语人口面临被迅速同化的境地。

这加剧了魁北克的分离倾向,促使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当地的法裔一直试图脱离加拿大,成立独立国家。

1979年,魁北克省执政的魁北克人党提出,要在加拿大联邦和魁北克省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即在政治上实现独立,经济上则与加拿大其他地区保持联系。隔年,魁北克首次就独立问题在全省举行公民投票,但是首次出击即遭到挫折,公投无法获得通过。

不过,魁独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3年,主张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集团成为联邦议会中仅次于执政党的第二大政党。两年后,魁北克举行了第二次魁独公投,结果拥护联邦制的派系以微弱优势险胜。

为了预防魁独势力继续高涨,加拿大最高法院在1998年8月作出裁决:不论是根据加拿大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魁北克都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这在法律上消除了魁北克取得独立的可能性。

2000年,加拿大国会又通过了清晰法案。其法案规定,魁北克在日后的独立公投中,不得使用含糊的词语来降低人民对独立后果的认识,有关分离的公投问题必须绝对清楚无歧义。加拿大国会再次试图从法律上为魁独设置障碍。而且加拿大联邦政府也声明,全民公投的结果必须是决定性多数,不能以50%加1的简单多数决定公投的成功通过,至于多少才是决定性多数,则由联邦议会来决定。

2003年4月,魁北克省省议会选举中,自由党击败魁人党执政,魁独运动陷入低潮。

为了避免魁北克独立,加拿大政府做过多方面的努力,历史上,除了制定宪法约束魁北克公投之外,各族裔政治家的合作和妥协也使魁北克最终未能从加拿大的版图中划分出去。1971年加拿大成立双语和双重文化委员会,力图化解英法两族矛盾。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政府又通过《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实施宣言》。1987年,加拿大政治家在魁北克米湖(Meeoh Lake)集会,达成米湖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承认魁北克文化的独特地位,在两种官方语言、税收、财政和移民诸方面给予特殊关照。在此基础上,魁北克在联邦宪法上签字。

此举至少从法律角度,断绝了魁北克独立的可能。1988年7月21日,加拿大又正式颁布《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多元文化成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这一法案具有里程碑性质,不仅有效解决了魁北克英法两裔的文化冲突问题,而且让其他各有色族裔能够和平共处。

从历史的结果看,联邦在最大妥协基础上,以最小的代价维护了加拿大的统一和完整。魁北克则以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资源,赢得巨大的地方利益,保护并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如果魁北克独立,加拿大各省包括魁省在内,都将在防务、治安、经贸和外交诸方面,付出许多无谓的支出,甚至阻碍加拿大经济发展。特别是面对美国的压力,各方将更手足无措。联邦及各省对魁北克作出的妥协,特别是财政是上缴联邦还是留在魁省,与普通民众关系不大,并不影响社会发展。

以英法二元文化为基础的多元文化政策,受益的不仅是少数族裔,强势的英裔同样是受益者。

3.世界第二大国

加拿大面积为997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位。

加拿大海岸线约长24万千米。东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与美国接壤的大湖和圣劳伦斯地区,地势平坦,多盆地。西部为科迪勒拉山区,是加拿大最高的地区,许多山峰在海拔4000米以上。北部为北极群岛,多系丘陵低山。中部为平原区。从北纬49度一直延伸至北极点的加拿大西部地区为丰富多样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环境。

正是由于拥有如此多样的环境,加拿大西部地区的植物也是品种繁多——从生长在终年冻土层上的地衣,到各式仙人掌、繁茂的蕨类以及异国的杜鹃花和野兰花。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延伸到地平线的冷杉林和山杨林。

春季的加拿大,各色野花竞相开放。从各地区及各省的代表植物便可见植物品种的繁多。育空的代表植物是亮粉色的火草,而西北地区则是美丽的水杨梅。西部多花狗木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省花,艾尔伯塔省的是野玫瑰,萨斯喀彻温省的要属草原百合,而曼尼托巴省的则为草原番红花。

加拿大最高山洛根峰,位于西部的洛基山脉,海拔为5951米。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受西风影响,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气温稍低,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北极群岛,终年严寒。

加拿大的版图东西跨越6个时区,包括南部的10个省及北部的3个地区。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区,分别是东部大西洋区、中部区、草原区、西海岸地区和北部区。东部区以渔业、农业、森林、采矿业等为主。

中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加拿大制造业的3/4都在这里生产。草原区包括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艾尔塔达3省。这里土地平坦肥沃,能源资源丰富。西部区是卑诗省,是着名的山区和森林区,木材、水果、海洋渔产等资源丰富。北部区由育空区和西北地区领地组成,总面积占加拿大的1/3,盛产石油、天然气、金、铅和锌。

波状起伏的低高原和平原低地是加拿大国土的主体部分。全国总面积51%的土地海拔不足500米,28%的地区为500~1000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周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21%,其中西部为高大连续的年轻褶皱山脉,东南边组以及北极群岛的北缘和东缘为久经侵蚀的古老山地。第四纪冰期时,全境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冰蚀地貌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