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北美洲——美国
18708700000003

第3章 美利坚的纵横传奇(3)

黄石公园内大致分为北、中、南三个景区,共有五个出入口,分布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西北角上是蒙玛热泉区,东北角上是塔瀑区,中西部是诺里斯间歇泉区,中东部是黄石峡谷,西南部是着名的老忠实泉区,而南部是黄石湖区。连接各景区的公路呈一个巨大的“日”字型。

早在19世纪初,肖肖尼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就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狩猎并零星居住,那时他们的生活极端贫困。

1806年,约翰·科尔特成为迄今所知最早到这里进行勘探的白人。他作的报道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批狩猎者和探矿者纷至沓来。1859年,传奇人物吉姆·布里杰率领第一支政府授权的探险队进入黄石地区探险。1870年,人类对黄石的一次最重大的造访——一个叫“沃什伯恩-兰福德-多恩”的探险行动开始了。黄石公园的别名“老忠实泉”(“Old Faithful”)就是这支探险队的人叫开的。在这支探险队中,出现了一位心甘情愿为黄石公园献身的兰福德先生(N.P.Langford)。在黄石公园开办之初,他义务担任公园首任负责人,工作了五年,分文未取。另一个是法官科尼利厄斯·赫奇斯,他首先提出“这片土地应该是属于这个新兴国家全体人民的国宝”,这一革命性倡议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1871年,一支国家地质勘探队开始对黄石进行正式的勘察。着名地质学家海登(F.V.Hayden)担任领队,他也发表声明支持赫奇斯法官的提议。海登也曾是1859年那支由吉姆·布里杰率领的政府探险队的成员。在这之后,爆发了一场影响极广、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尽管当年反对者甚嚣尘上,但将这片公共土地交到联邦政府手中的议案最终还是令人难以置信地被提了出来,并且在后来获得了通过。1872年3月1日,当时的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在提案上签了字。至此,世界上第一家国家公园就这样诞生了。

公园内大约有1万处热泉和300多处间歇泉。这些泉水十分迷人,特别是那些世界上最为猛烈的间歇泉纷纷散布在成千上万的温泉之间,让人觉得既美丽又可怕。黄石公园里间歇泉的泉眼就像异彩纷呈的巨型花朵,其深不见底的特质又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灼热的彩泥泉、泥泉、黑泥泉、泥火山以及泥糊泉中不断翻滚沸腾的各色黏稠泥浆是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火山仍然在活动的证据。可以说,黄石公园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称它为“神奇的山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曾长满了枝繁叶茂的木兰、月桂、菩提树、柿树、赤杨和山茱等高大的树木,蕨类和灌木也在树根和树桩中恣意生长。然而,这些自然的精灵没有预料到,它们的生命会在火山爆发时毁于瞬间。一切都被掩埋了,不再有绿荫,不再有生机,只留下一片荒凉。直到火山风暴开始减退,历经涂炭的土壤才慢慢固定下来,而在土壤上流过的泥石流,让它冷却,变得肥沃。然后,鸟来了,风来了,各种动物来了,它们带来了种子,年轻的生命再次萌动。草长起来了,树长起来了,一片新的森林掩盖了灰黑的焦土,撑起了浓荫。

当森林时代和火山时代慢慢过去,地球迎来了冰河时期。火山休眠了,漫天白雪纷纷扬扬,覆盖了森林,并不断堆积,堆积,堆积,直到堆积过厚的地方发生坍塌,气势恢弘的雪崩轰然滑落,压缩成冰川。流动的冰川在陆地上横冲直撞,本已被白雪覆盖的森林被它刈夷殆尽,原本索然无味的岩熔地表也被它不断地打磨、塑造。于是,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曼妙起伏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沟壑重新装点了黄石公园,为黄石公园留下了现今最为生动的冰川地貌造型。

当地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休眠的火山也不甘寂寞。它将地下水加热煮沸,再用奇异的化学反应使岩石解体,制造着神奇的间歇泉和温泉。想来,当这些间歇泉和温泉轰鸣着从地下喷射而出时,一定比现在的景象更为壮观吧。这就是造物者美丽的故事,也只有造物者才能在水与火的共鸣中绘出美丽的图画。

如今,由于火山的频繁爆发,黄石地下形成了犹如迷宫般的水系。

山谷里,温热的泉水喷涌而出,时疾时徐,姿态各异。为了保护游客和公园的自然地貌,泉水区铺设了离地约二尺高的木板路桥。当人们行走在温热泉水上的木板路桥上时,浓烈的硫磺味扑面而来,时间一久还会形成一种窒息感。脚下的木板时而会发出“滋滋”的声响,虽明知那是下面微小的孔在冒水汽,但仍会使人感到不安。

大棱镜泉是黄石公园中最大的温泉,直径超过110米。因为温泉直径较大,不同位置水温不同,致使不同颜色的细菌在特定位置滋生,所以泉水的表面就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同心圆,从里向外蓝、绿、黄、橙、橘、红,甚是耀眼。“龙口”泥浆温泉则是另一番景象,泉眼在一个山洞口,那里更像是龙的嘴巴,在大口大口地吐出滚动的泥浆,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在黄石公园,真正能成为世界奇观的还是那300多处间歇喷泉。黄石公园间歇喷泉的数量几乎占全世界此类喷泉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黄石公园具有适宜的地理条件。间歇泉是地下岩浆运动的结果。岩浆在地下活动,将地下水加热形成蒸汽,随着蒸汽体积的膨胀,产生的压力也会越来也大,这时再遇到细长狭窄的通道,压力剧增,堵塞不住,水蒸气就会像火山爆发般喷出来,形成一股高达几十米的水柱,霎时间热雾弥漫、水沫飞舞。喷发后,地下的压力减轻了,一切恢复平静,然后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喷发。间歇喷泉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老忠实喷泉可以说是间歇喷泉中的王者,人们钟爱它不是因为它大,也不是因为它美,而是因为它“忠实”。老忠实喷泉一般20多分钟喷出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喷得最高最美之时是前20秒,每次喷出热水量约20吨,高度达40至60米,水温大约93℃。它喷发时,声势如万马奔腾,翻滚的热水遇冷气后凝结成白色云柱,在阳光辉映下,发出七彩光芒,壮观中还透着些许妩媚。经冬历夏,老忠实喷泉都按此规律不竭地喷涌着,从不出错。人们来到黄石,必以一睹其芳容为快。然而,大自然的生灵无一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近年来,黄石地热有北移迹象,老忠实泉也因此衰老了几分,喷发的平均间隔时间越来越长。

也许你见过梯田,但你肯定没见过梯田一样层层叠叠的热泉矿层,那么,黄石公园的蒙玛地热泉区会让你大开眼界。蒸气腾腾的泉水汩汩漫流,皑皑白雪一般耀眼的热泉矿层将你带入如梦似幻的仙境。据介绍:

这一带到处是新旧交替的泉眼,有很多曾经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非常活跃的泉眼已经枯竭,现在只留下略显灰暗的热泉矿积层,但新的泉眼也在不断产生。

黄石峡谷长30千米,深400米,宽约500米。到这里来参观的人大多不是被它的深度和宽度吸引,也不是想看那汹涌奔流的河水,而是要一睹风化火山岩的风采。色彩纷呈、光怪嶙峋的岩石仿佛把这里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作为黄石盆地北缘的渥什帕恩山脉被河水拦腰切断,形成一个开阔的山口。这里的河床多由在热水作用下能融解的岩石构成。

从这里前行不远,有一个“艺术家的观测点”,此处是观看峡谷风光的绝佳所在。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见水流从上游切割山岩直冲而下形成的瀑布和湍急的黄石河道。水流与崖壁相撞,飞珠泻玉,水汽蒸腾,激荡的水声仿佛龙吟虎啸,使人流连忘返。

黄石公园中还有美国最大的高山湖——黄石湖。黄石湖长约30千米,宽约24千米,湖岸绵延180多千米,湖水深约60至90米。由于湖内温泉星罗棋布,所以水温极高,但这并不影响鱼儿的生长,大约有16种鱼在湖中自由生活。黄石湖四周森林掩映,生活着包括天鹅、鹈鹕、大雁、野鸭、鹤、苍鹭等在内的300多种鸟。这些鸟每天在湖中河岸边觅食,来回盘旋,为湖光林色增添了勃勃生机。黄石湖是沉静而美丽的,特别是在苍苍森林和皑皑雪峰的掩映下,更像一位娴静的仙子。

黄石河是黄石湖往北流形成的。在黄石湖与黄石河的分界处有一座钓鱼桥,曾经是钓鱼胜地,后因保护自然生态,不允许在这座桥上钓鱼。过了钓鱼桥,黄石河逐渐变成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在小山之间流淌。

黄石公园的山林、草地、河湖之间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黑熊、棕熊、野牛、野鹿、麋鹿、野花栗鼠、野生加拿大鹅、白鹭、天鹅、大雁、鹈鹕等。

其中,熊是黄石公园的象征。公园内约有200多头黑熊和100多头灰熊。行人在路边常常可以看到一只大熊带着一两只小熊伸手向车里的游人乞食,那滑稽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虽然熊是黄石公园的象征,但游人在园中碰到最多的是野牛。作为北美大陆个头最大的动物,美洲野牛那厚厚的棕色卷长毛、向上弯曲的尖角总会给人一种威猛的感觉。据说,一头成年公牛身高可超过1.8米,体长3.6米,体重超过900千克。这样的大家伙,相信不会有人怀疑它的威力。

“当野牛移动时,大地宛如铺上了一块黑色地毯,三天三夜,绵延不绝。”100多年前,来自东部的拓荒者曾目睹了野牛大迁徙的壮观景象。那时,美洲大陆上的野牛数目之多无法计数,但人类一场场的猎杀使野牛几乎绝种。19世纪末,幸存的野牛总数不过100多头。

为了保护野牛,黄石公园建立了野牛保护区,这也是全美洲为数极少的几个野牛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建立之初,仅有23头野牛。由于不断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黄石公园的野牛数目逐渐回升,目前已经超过3000头。

如果你在7月来到黄石公园,会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成双成对的野牛“情侣”形影不离地相伴而行,母牛在前,公牛在后,而它们的宝贝小牛永远是重点保护对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母亲紧紧跟随。在这野牛繁殖的季节,黄石公园多了一分悠闲,少了几分危险,真可以说是野牛的天堂。

野牛在黄石公园生活得很惬意,还因为这里遍布着温泉。无论是白雪覆盖的严寒冬季里温泉带来的暖意,还是盛夏时节温泉滋养的丰茂水草,都使泉边成为野牛喜爱的聚集地。也因为如此,公园内的公路早晚时分都会准时出现堵车现象,因为每天清晨,野牛群会从山坡上的宿营地出发,穿过丛林、小河、公路,前往草丛丰盛的河湾地带;傍晚时分,野牛群又会原路返回,这一往一返就使塞车成为常态。为了保证这些动物的安全,公园还特别提出了车辆限速的规定。

站在黄石公园的最高峰——华许布恩山可以看到公园的全景,而人们的视线自然会被覆盖公园85%的森林吸引。地势最低的地方零星地分布着小片洋松,海拔较高的地方分布着银杉,云杉则生长在温润的更高处。

这样美丽的森林在1988年经历了一场大火。这场山火吞没了黄石公园的森林,也将银杉和云杉赶到了更高的山上。但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据专家分析,这场大火创造了森林的生态奇迹。它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好处很多,尤其是造就了营养物的再循环。如果没有这场森林大火,这里的许多物种就有可能会慢慢“饿死”。

在山火中幸存下来的是扭叶松,它成为这次生态大战的绝对胜利者。

虽然扭叶松也在山火中化为灰烬,但它坚实的松果深埋地下,留了下来。扭叶松的松果可以储藏3至9年,一旦浓烟散尽,山火熄灭,松果就会崩裂开来,重绽生命的光彩,这也是涅盘后的重生。新一代扭叶松不仅坚守了自己的领地,还趁其他植物休养生息的机会开疆扩土。现在,它几乎占领了整座公园,蓬勃地显示出无尽的力量。

4.奇幻沙漠索诺兰

索诺兰沙漠是北美地区最大和最热的沙漠之一,总面积达311000平方千米。它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覆盖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索诺拉州的大片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东南角,亚利桑那州的西南部,墨西哥境内的至少半个索诺拉州,还有差不多整个加利福尼亚半岛。因其位于希拉河以南,又被称为希拉沙漠;因其纬度比莫哈韦沙漠低,也被称为“低沙漠”。索诺兰沙漠中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2001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索诺兰沙漠中2008平方千米的区域被设定为索诺兰沙漠国家历史遗迹。

索诺兰沙漠这些区域中,有的年均降雨量仅为7.5厘米,有的可以达到25至30厘米。索诺兰沙漠在北美四大沙漠(另外三个是莫哈韦沙漠、大盆地沙漠和奇瓦万沙漠)中地势最低、温度最高,而且只有它拥有两个分明的雨季。夏天,地上升腾而起的巨大热能会把加利福尼亚湾偶尔还有墨西哥湾的潮湿空气抽过来。雷雨云常常遮蔽了烈日炎炎的午后天空,带来密雨如注,然后以山洪爆发收场。当地人把夏季的暴风雨叫做“季风”。

2005年夏季,周边图森市的气温连续39天达到38摄氏度以上。菲尼克斯市的记录中留下了46摄氏度的午后酷暑和20多人因炎热致死的噩耗。

来自太平洋的冬季风暴提供了另一半降雨量。春天一到,这个地区简直就像在召开一场花卉博览会。2004至2005年度的冬季带来了破纪录的丰富雨水,化解了长达几年的大旱。到了当年春天,就连数十年来没人见过的植物也从蛰伏已久的种子中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