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缅甸
18708800000014

第14章 点滴生活(6)

美术馆收藏有吴巴年300多幅绘画作品。有其他在欧洲旅行时创作的铅笔画、铜刻蚀版画、钢笔淡彩画、风景画。20世纪20年代后期,吴巴年开始尝试将欧洲学院派绘画的透视技法运用到缅甸传统绘画中,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他在1916-1945年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作品。美术馆中还陈列着20世纪缅甸其他几位着名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艺术价值较高。题材有肖像、风景、庙宇寺塔、农事、编织工艺、传统节日等。由于馆藏丰富,使得缅甸博物馆美术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馆内独具特色的长期陈列展也担当着缅甸社会公共审美教育的重任。

5.雕塑中的风情

缅甸的雕塑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另外,缅甸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也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缅甸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部,与中国和印度相邻,美术上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这两大文明古国的影响。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一起构成了缅甸的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文化只有安雅辛文化为今天的人们所知,至今发现的当时的石器主要有手锛、砍斫器、石片刮削器等。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大多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除了石器的制法和种类获得发展外,岩洞壁画也占有一席之地。壁画大多都是以赤铁矿为颜料画成,内容以动物形象最多,包括野牛、鱼、鹿、象、野猪等。其次有人的掌印,还有一幅画表示太阳从两山峰间升起。青铜器大多采集于掸邦,发现了很多的锛、斧、矛、钻、环等。器形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及中国南部所出同类器物相近。

前3世纪,在缅甸的南部就有受到印度文化洗礼的孟人。他们以直通为中心进行生产生活。直通位于锡当河口,那里很早就流行锡兰的佛教,成为上座部系小乘佛教的中心地,佛教由此渗透到缅甸内地。今日,这里存有城墙、大小佛塔数座,还出土有佛像和印度教神像。在缅甸北部是藏缅语系的骠国。骠国的遗址残留于卑谬等地。卑谬位于伊洛瓦底江下游,它是5~9世纪骠国的首都。故都呈圆形,被周长约13.5千米的城墙围住,中央有长方形的王宫遗址,城内外有一些高大的佛塔和小型寺庙。诸寺的出土物以银制镀金舍利容器、铜制四臂观音像为最早,还出土有铜制乐人小像群。

1044年开始,骠人建立了蒲甘王国,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在这位君王的统治下,小乘佛教统一了宗教领域。全国人民都虔诚地信奉小乘佛教,热衷于造寺造塔,被称为“造寺王朝”。蒲甘王朝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最早建立于845年,蒲甘王朝全部的大小佛塔和寺院等遗构、遗址有5000多处,代表着蒲甘王朝历史上的鼎盛期。

元朝于1287年将蒲甘王国攻破,位于缅甸南部海岸的勃固,起初作为掸人的据点,16~1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缅甸人东坞王朝的首都。

那里有很多废旧的佛塔,经过后人修复后已经完好。

寺塔建筑是16世纪缅甸建筑美术的主体。高塔型是这一时期寺塔建筑的主要形式,但也有着佛塔形式和寺塔形式两种区别。佛塔称为“泽蒂”,是相当于印度的钟形佛塔,佛塔的基坛呈现出数层重叠的姿态。

塔顶的造型最初是锡兰式圆锥型,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形式。寺塔是祭祀佛像的佛堂,屋顶部分做成悉卡罗式或泽蒂式高塔。从12世纪起出现至今,佛塔的建造形状发生了多次改变,但是总体来说采用的都是砖瓦结构,表面一般都用抹灰浆进行装饰。这一切让佛塔看起来高大壮丽。此外,这个时期也有多层结构的木质建筑,非常华丽的色彩和复杂的装饰图案绘在上面,这表现出了当时建筑雕塑艺术的高超。

蒲甘时代是缅甸雕塑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缅甸雕塑的很多文物遗品都是蒲甘王朝时期的。在最有名的阿难陀寺中,本尊的四佛采用的是木雕涂金。

寺中还有大量石雕制成的佛传图,还有施釉药的陶板本生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同样的琉璃版本生图装饰的基坛。这个时期,各处的巨大佛坐像,大体上都是砖构粉刷,看起来多多少少给人一种缺乏美术价值的感觉。蒲甘诸寺中不少壁画,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完美,有些已经剥落,但是依稀可以窥见那个时期的艺术发展程度,因此还是很值得珍惜的。雕像内容主要都是一些佛传和本生故事。中国西藏的风格对于此时的缅甸雕塑风格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第四节毒品,警钟长鸣

一提到缅甸,人们大概首先会想到的是毒品。在缅甸的深山老林中,一支支非法武装在干着制毒、贩毒的罪恶勾当。政府军虽然对这些武装进行过多次清剿,但高额利润的诱惑,还是让很多人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如今,毒品问题已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国际化的大问题。

缅甸人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对毒品已经深恶痛绝,并且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抵制和打击毒品的生产和买卖,为人类的生活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1.“最美丽”的罂粟花

罂粟花原名“英雄花”或者“虞美人”。“神花”,这是古埃及人对罂粟花的尊称,7世纪传入东南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花都被当做药用植物来种植的。

罂粟原生长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早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把它作为止痛、镇静和安眠药剂。罂粟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雨水少但土地要湿润,日照长但不干燥,土壤养分充足且酸性小。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交界地区的“金三角”正好满足上述条件。这里是太平洋气流和印度洋气流的接合部,群山连绵,丛林密布,气候湿润,是世界上最适宜罂粟生长的地区之一。

相传,在鼓山坳里,住了十几户人家,村民们老实、本分,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子里有一个长相很英俊的少年,因他在家排行第三,人们称他为“三郎”。他自幼和一个叫英淑的姑娘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三郎弹得一手好琴,英淑姑娘长得聪明伶俐,特别喜欢听琴,只要一听三郎的琴声,就如醉如痴。他们长大成人后便私定终身。

一天,邻村一户有钱的富家子弟央求媒人到英淑家来提亲,英淑的父亲贪图钱财,一口应允,但英淑姑娘誓死不从。眼看婚期就要到了,经不起媒人和家人的紧逼,一个漆黑的夜晚,英淑趁家里人不备,在院里的树上上吊,结束了自己花样的生命。英淑的父亲痛不欲生,追悔莫及,只好将女儿葬在了一块山地上。三郎闻讯,悲恸欲绝,他趴在英淑的墓前捶胸顿足,泪眼蒙眬间,忽然看到新坟上冒出一枝花来。

红花绿叶,水灵水灵的,粉嘟嘟的花朵,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三郎认为这是英淑的化身,便将它挖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栽种在了花盆里,精心照料。每天晚上三郎闭门不出,对花弹琴,寄托对英淑的思念之情。天长日久,每晚如此。有天夜里,三郎的琴声一响,只见英淑姑娘从花朵上走下来,两人相拥而泣,书房里慢慢地有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