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
18709700000010

第10章 踏往天国的阶梯——宗教(1)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形形色色的宗教在这片神奇的国度开花结果。没有神,印度就没有了灵魂。印度人一生都在追寻神的脚步,在虔诚的祈祷声中,在飘忽的眼神中,现实的贫穷或富贵皆是过往烟云,只有宗教才是踏往天国的阶梯。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宗教众多,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

第一节印度教:盛放的“达摩之花”

印度教是印度势力最大的宗教。这个伴随着雅利安人的脚步来到印度半岛的宗教以它特有的种姓制度和轮回学说让世人各安天命,成为看似一盘散沙的印度文明的黏合剂。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也是世界上最主要宗教之一。印度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且主要集中在印度,占印度总人口的83%。印度教对于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很大,被称为“印度的国教”。

“印度教”这一称谓在19世纪才形成,印度教徒通常称他们信仰的宗教为“雅利安达摩”、“吠陀达摩”、“种姓达摩”等。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达罗毗荼人成为印度半岛的新主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宗教——吠陀教。吠陀教属多神教,崇拜种种神化的自然力与祖先、英雄人物,用献祭和祈祷的形式祈求神灵消灾祈福,没有抽象的宗教哲理。到了公元前10世纪左右,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发展到恒河流域,建立最早的奴隶国家。

同时僧侣阶层将过去的吠陀教加以整理完善,形成了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创立了种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烦琐的玄学体制和祭祀仪式。

婆罗门教形成后,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大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婆罗门的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出现了质疑甚至抨击婆罗门教的思潮,这股思潮被称为“沙门思潮”。这一时期产生了反对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和耆那教。随后的孔雀王朝提倡佛教,婆罗门教的实力大大削弱。

公元4-5世纪时,笈多王朝笃信婆罗门教,婆罗门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大量的经典和法典,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同时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进行改革。其中最为有名的改革家商羯罗在公元8世纪一改婆罗门教墨守成规的僵化状态,大量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教规,加上融合不少民间信仰形式,创立了印度教。

1.追求超脱的印度教

印度教由于杂糅了多种信仰,体系十分庞杂。它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生活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既是一个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一个自我折磨的禁欲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印度教也有一些统一的信条,即都认为吠陀天启,都视吠陀为最高权威;都尊崇种姓制度。印度教特别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认为生命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死轮回中的一个环节,今生行善行恶,来生必有善恶报应。为了求得永恒的幸福,就要获得解脱,进入超越生死轮回以外的一种境界,即所谓“梵我一如”。要做到个体的灵魂“我”同主宰世界的灵魂“梵”合一的境界,就必须克制情欲,进行苦行。

印度教强调祭祀。在印度教徒看来,祭祀是获得永生和世俗幸福的重要方法。印度教的祭祀礼仪多而复杂,非常讲究。祭礼不仅有动物、植物,还包括人。印度教主张不杀生和非暴力。在印度教徒看来,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罪恶的,甚至踩死一只蚂蚁也是不仁的。而精神、真理和道德的力量才是无敌的,它终将战胜所有的邪恶和暴力。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就是来源于印度教。

印度教教义中也有许多地方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宣扬种姓神圣不可变更,另一方面又说在生命轮回中,言行的善恶可能会使种姓下降或上升。

印度教神仙众多,因不同地区崇拜的中心主神不同,对教义的理解和解释也就有所不同,致使印度教教派繁杂无比。根据所尊崇的中心主神来分,印度教派基本上分为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派。

毗湿奴派崇拜的是大神毗湿奴以及他的化身,如罗摩、黑天等。这一派宣扬对神要虔诚,要热爱神,主张人神直接交流,反对祭司作为中介。他们还鼓吹苦行、素食和禁欲主义。其主要信徒在南印度。德里最着名的比拉庙就是毗湿奴派的神庙建筑。

湿婆派是笃信湿婆的信徒组成的。他们用骷髅作为装饰品,有往脸上和身上涂骨灰的习俗。湿婆派还有许多小的分支,如商羯罗遁世派,主要奉行苦行主义。林伽派崇拜林伽。在印度的圣城瓦拉纳西的恒河岸边就有一座着名的林伽庙,香火很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前往朝拜。

性力派信奉吠陀经典,强调静修。他们认为世间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以梵天为代表的男性性力,一种是以印度众女神为代表的女性性力。女性性力是创造万物的源泉。现在印度中央邦的卡杰拉霍镇就有许多性力派的寺庙。

2.印度教的神仙数不清

印度教是多神教,神仙多到数不清的地步。印度人说恒河有多少沙子就有多少位神灵。据不完全统计,印度教典籍上有记载的神有3.3亿个。

但主要的神仙有三位:创造神梵天、破坏神湿婆和保护神毗湿奴。这三位大神变化多端,通常都有很多的化身。

有名无实的众神之首:梵天

梵天是众神之首,他本是宇宙精神“梵”的人格化身,后被视为宇宙的构造者和世界的守护者。传说他是从漂浮在宇宙洪水上的宇宙金卵中孵化出来的,也有的说他是从湿毗奴肚脐上生出的莲花中诞生的。

梵天全身呈粉红色,长着四头四臂,四张脸分别朝向东南西北,代表着四部《吠陀经》。四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与其他印度教神只不同的是梵天的手中通常没有任何武器,他的四只手分别拿着令牌、水壶、念珠和《吠陀经》或莲花。汤匙形的令牌代表着将神圣的奶油滴入自我牺牲的火柴堆,这意味着梵天是自我牺牲的神明;水壶中的水(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代表万物初始,涵盖一切;念珠是他计算宇宙时间流逝的定时器;《吠陀经》代表神圣,莲花代表纯净。

梵天的妻子是掌管教育与文化的智慧女神,名叫萨拉斯瓦蒂,她是由梵天的大拇指变成的。据说她和梵天的孩子都是梵天自己生的,这些孩子在大地上子孙相传,孕育了世界上的万千生灵。

尽管梵天是创世大神,但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并不高,整个印度只有两座供奉他的庙宇。据说是梵天创造了智慧女神,因见其美貌而娶其为妻,这种行为实属乱伦,被众神鄙视,于是梵天的地位就下降了。到公元6世纪后,梵天的许多特质都被赋予了毗湿奴。

宇宙的保护神:毗湿奴

毗湿奴在印度教神话中是保护之神,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与湿婆神平分神界权力。在印度教中毗湿奴通常被塑造为蓝色皮肤,身着黄袍,佩戴宝石、圣线和粗大花环的英俊青年。他拥有四条手臂,分别持法螺、轮宝、仙杖、莲花。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出现的,名叫吉祥天女。传说毗湿奴居住在迷卢山顶的天国韦孔塔上,塔全部用黄金和宝石筑造,占地多达八万英里。

毗湿奴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传说,为了拯救人类,毗湿奴曾下凡21次。毗湿奴的化身形形色色,最着名的有10种,分别是鱼、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黑天、佛陀和卡尔吉。每个化身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罗摩大战十首恶魔罗波那的故事在印度更是家喻户晓。印度教的毗湿奴派专门供奉他,全国有1000多座庙宇。

毁灭与创造神:湿婆

湿婆是毁灭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在湿婆神经文中,湿婆神又被公认是创造、保护和毁灭的三神一体,是印度民众最为敬畏的神。

在印度教造像中,湿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涂灰,缠发、椎髻,头顶弯月。他拥有三只眼睛,传说是其妻雪山神女从后面用双手捂住湿婆双目,顿时,从湿婆额头出现第三只眼。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毁灭一切的神火。在宇宙周期性的毁灭之际,他会用这只眼睛杀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

他也曾用这只眼将作恶多端的三座恶魔城和引诱他脱离苦行的爱神烧成灰烬。湿婆的脖颈为青黑色,传说是吞下了诸天神提婆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浮出的一种能毁灭整个世界的毒药造成的。湿婆的脖颈上挂着一串骷髅项链,赤裸着上身,下身围着一张虎皮,身上缠着三条眼镜蛇:一条蛇缠在他束起的头发中,在他的头上扬起头兜;一条蛇缠在他的肩上或颈上;另一条蛇构成他的圣线。湿婆拥有四条手臂,分别拿着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三叉戟也叫“比那卡”,是闪电的象征。

湿婆还是舞蹈之神,传说他创造了刚柔两种舞蹈,是印度舞蹈的始祖,被尊称为“舞王”。湿婆神会跳108种舞蹈,在欢乐与抑或是在悲哀时都喜欢跳舞。舞蹈既象征着湿婆的荣耀,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运动,运动是为了使宇宙不朽。在一个旧时代结束时,湿婆神通过坦达罗舞完成世界的毁灭并使之合并到世界的不朽精神之中。跳舞的湿婆是印度湿婆像中最多的一种,而跳宇宙之舞的湿婆像无疑是其中最为精彩的。

传说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钦神山),他在此地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的力量。

他的坐骑是一头白色的公牛,名叫南迪。他的妻子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又叫乌玛。雪山女神起源于印度土着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拥有温柔与恐怖两种化身,是娇媚贤淑的妻子。她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拥有3只眼,8臂或10臂,分拿不同的武器,骑着狮或虎,脚踩被她击败的恶魔。卡莉是战斗女神杜尔迦发怒的形象,手握长剑,面目狰狞、口吐红舌,穿敌人断臂做成的裙子,戴妖魔头骨串成的项链。卡利女神掌管人类的生育,信徒以牲畜鲜血祀奉,祈求吉祥和生子。湿婆与帕尔瓦蒂拥有两个儿子,伽内什是头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建陀则是可怕的战神。

象头神伽内什

象头神是印度最具人气之神。在印度教中,他是排除障碍之神,是财神,是命运之神,是家庭守护神,还是学识之神。他代表着智慧,象征着吉祥和成功。在印度,人们进行任何活动前均先礼拜象头神伽内什,大多数车辆也会贴有象头神,意在祈求道路通畅。

象头神外表憨厚可爱,圆胖的肚子仿佛能容天下事,身边还有一只小老鼠,是大地女神波里提毗送给伽内什的坐骑。长长的象鼻依卷曲的方向不同,代表不同的意思:80%是朝左卷的,代表能带给信徒世俗的成功;朝右卷为寻道者指引生命终极之道,代表弃绝世俗,追求灵性;朝下代表同时保佑俗世与灵性的双重追求皆能如愿。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象头神只有左象牙。

右边的象牙去哪儿了?这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智慧女神萨拉丝瓦蒂送给伽内什神笔和墨水,使他成为学识之神。《摩诃婆罗多》的构思者广博仙人在经历了班度与俱卢两个王族的争权战争后悟得真理,在脑海中浮现出史诗词曲,可他无法做到边口述边记录,便求助于创造神梵天。经梵天指点,仙人找到伽什内帮忙,用伽什内的神笔记录下广博仙人的口述内容,但由于这篇史诗的长度有如海量,以至于把伽什内的神笔都写坏了,为了不打断仙人的思路,伽什内急中生智,折断自己的右牙,沾上墨水,继续听着广博仙人的口述,不断书写,最终完整地记录下了这篇被誉为印度最伟大经典之一的巨作。从此,伽什内便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有左象牙而没有右象牙的模样。象头神也有4只手臂,4手分别握有书本、莲花、兵器和念珠。平常手里拿各种水果和糖果,是爱吃甜食的少年造型。

关于他的形象来历,最为人知的故事来自《湿婆往世书》:湿婆沉醉于修行,经常外出修行,多年也不回家一次。他的妻子帕尔瓦蒂在一次湿婆外出修行期间,利用净身用的姜黄黏土做出一个小男孩儿并赋予其生命,这便是最初的伽内什。22年后,湿婆终于回家了,刚到家门口,就看见一个他不认识的英俊帅气的男孩儿守在那里,湿婆告知自己是帕尔瓦蒂的丈夫,谁知只听从母亲吩咐的男孩儿就是不肯放其入内,湿婆失去耐性,说话间便与男孩儿开战,不料这个男孩儿力大无穷,这下湿婆可急了,为了尽快取胜,使出杀手锏三叉戟一下子就把男孩儿的头颅给砍下来了。待帕尔瓦蒂沐浴完毕后发现儿子居然在看家护院时被自己不知情的父亲所害,万分伤心难过并且气愤,随即要求湿婆救活他们的儿子。然而威力强大的三叉戟早已将男孩儿的头颅砍飞到不知去向。湿婆只好向创造神梵天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