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
18709700000018

第18章 奇异的印度民俗(2)

灯节起源于印度教古老的神话:印度教大神罗摩战胜十首王后,带着妻子悉多返回京城时已经是傍晚时分,老百姓家家点灯,要给罗摩和悉多照亮回家的路,以欢迎罗摩凯旋。还有一种说法是女财神罗其密达在这一天巡视人间,她慧眼所至便会财源滚滚。于是家家户户点灯来吸引她法力无边的慧眼。第三种说法是,某大神受到诅咒,后来被定为灯节的那天晚上死去,心急如焚的妻子无奈,号召百姓在当晚点灯,以亮光驱赶死神。

百姓们遂点起了一排排的灯,吓退了死神,某大神安然无恙地渡过了险关。

从此,点灯这个传统就被继承下来,也是驱赶黑暗,迎接光明,为家人和自己祈福的意思。再后来,燃放烟花的传统也是用于吓死神的辅助手段。

灯节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点灯。特别是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除了五光十色的彩色电灯和绚丽多姿的花灯,不少人家还点上蜡烛和别具特色的小油灯。

除了点灯外,印度各地庆祝灯节的习俗有很大不同。印度北部灯节一般持续3天。在北方邦,还有一天要举行仪式供奉死亡之神阎摩。这天所有商店关门,人们不上班,不论大人小孩儿都爬上屋顶放风筝。

在东部的西孟加拉邦,人们在灯节祭拜的是复仇和毁灭女神卡梨,这位黑面獠牙、口吐红舌的女神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愤怒时的变身,脖子上挂着恶魔骷髅串成的项链,一手持莲花,一手抓着恶魔的头颅,还有两手分别拿宝剑和剪子,尽管长相可怕,却是当地人最信奉的神只之一。

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人们在灯节不是庆祝罗摩胜利归来,而是庆祝魔王罗波那被杀死。这一天,大家都必须穿上新衣服,向亲友和邻居馈赠自制的甜品。

传统的灯节礼物是自家做的甜食以及腰果、杏仁和开心果等坚果,客人到家里来首先端上的也是这些零食。不过,正如人们用彩色灯泡代替油灯一样,灯节礼物也逐渐现代化起来,增加了巧克力、薯片、饼干和红酒等品种。灯节来临前夕,一般都会掀起一个购物高潮,许多商店纷纷推出各种包装精美的礼篮和礼盒。

如今的印度,灯节的宗教意味已经比较淡化了,人们借着四五天的假期走亲访友,互赠礼物。亲友聚餐也是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2.印度狂欢节:洒红节

洒红节又称“霍利节”、“泼水节”,是印度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每年印度历十二月的月圆之夜(公历二月底或三月初)就是洒红节开始的日子。

洒红节代表着色彩单调的冬天终于结束,并预示着来年春天土地丰饶,因此洒红节是印度的新年。

洒红节来源于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希兰亚卡西普的邪恶国王,强迫臣民尊他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依然坚持对毗湿奴的信仰。国王为此让他的妹妹——不怕火烧的霍利卡抱着普拉拉德跳进火堆之中,妄图除掉小王子。翌日清晨,当国中的百姓带着盛水的器具赶去救人时,却发现王子安然无恙,而霍利卡已化作灰烬。这是大神毗湿奴保佑的结果,于是人们便将七种颜色的水泼向王子以示庆祝。因此,人们把每年印历十二月的月圆之日定为洒红节。

只有在这一天所有印度人可以打破种姓和宗教的限制,举国狂欢,尽情享乐。人们互撒红粉,还可以用盛满各种颜色的水向对方泼洒,用各色颜料把对方涂成大花脸和大花袍。夜晚,人们把用草和纸扎的霍利卡像抛入火堆中烧毁。如果是在乡村,还要点上一堆篝火,象征烧死霍利卡和摧毁邪恶。此外印度人在洒红节期间还要喝一种乳白色饮料,据说可保来年平安健康。

距离首都新德里约100千米的北方邦布拉吉地区,人们庆祝洒红节的方式很特别,即女人们会肆无忌惮地以棒打男人的方式来过节。因此在洒红节也被称为“棒打男人节”。这一有悖印度社会男尊女卑传统的奇特习俗,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外地民众蜂拥前往。

洒红节当天,妇女们会穿上五颜六色的服装,头上裹着彩色的头纱,每人手拿一根长长的、足有碗口粗的竹棍或木棒,早早地赶到当地一个叫巴萨纳的小村庄,守在村口及小巷等要塞之地等待男人们的到来。与此同时,所有的男人则要汇集在另一个叫南德冈的村庄,穿着准备抵御挨打的厚衣服,带上盾牌,载歌载舞地向巴萨纳进发。双方相遇后,一场“恶女打男”的好戏便立即上演。

妇女棒打男人的力度很有讲究,既不能明显的假打,也不能让挨打的人身受重伤。许多时候,几名妇女往往会把棍棒集中在同一个目标身上,手持盾牌抵御的男人一开始还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做出痛苦状,但往往很快便会被打得疼痛难忍落荒而逃。晚上,遍体鳞伤的男人们疲惫地回到家中,而白日里“凶神恶煞”的妻子此时一定要端上最好吃的甜食来进行抚慰。

布拉吉这种奇特的习俗来源于古老的印度教传说。南德冈是印度教的英雄之神克里什那出生并长大的地方,而巴萨纳是他的妻子拉达的家乡。

相传克里什那结婚之前经常到巴萨纳村闲逛并喜欢用恶作剧来嘲弄拉达以及她的女友,这种恶行引起了当地妇女的强烈不满。她们每次见到克里什那后,便用竹竿或木棍将其赶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的棒打男人节。

按照当地民众的说法,洒红节期间的一顿痛殴不但不会让男人心怀不满,反而更有利于家庭和睦。每年从南德冈前往巴萨纳的大军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到10岁的孩童,都会凑热闹去体验一番“棒如雨下”的感觉。

3.印度戏剧节:十胜节

十胜节又称“胜利节”或“除十节”,时间为印历七月(公历九至十月间)初一到初十。这也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现在是印度全国性的四大宗教节日之一。

十胜节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故事中,罗摩是十车王的长子,一个恪守孝道、骁勇善战的英雄。陪同罗摩一起流放的妻子悉多被十首恶魔罗波那劫走。在神猴哈努曼的帮助下,罗摩率众人造桥跨海攻打罗波那的都城,经过十天血战杀了罗波那,救出悉多,并最终返回王国登基为王。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设立了十胜节。

在十胜节这欢天喜地的十天里,前九天到处都在举办歌颂罗摩事迹的盛会,实际上就是搭台唱戏,印度人称之为“罗摩哩啦”。节日期间,大街上常能看到乐队在前面开道、善男信女簇拥的演艺队伍,间或还能碰上满载演员、披红挂绿的牛车和象车。无论步行的演艺队伍,还是盛装的牛车象车,都是边行进边演戏,而且连续剧似的一出接着一出,从罗摩诞生演起,一直演到战胜十首魔王为止。第十天是节日庆祝的最高潮,人们会搭起三个高大的纸人,分别代表十首恶魔罗波那以及与他一同作恶的弟弟和儿子,纸人里面装满火药鞭炮,在太阳落山的一刹那,用点着火的箭引燃三个巨大的纸人,纸人烧为灰烬象征着消灭了恶魔。

4.印度兄弟姐妹节:用拉基来守护你

每年的印历五月月圆的那一天是印度的兄弟姐妹节,是印度特有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节日。按照传统,在这个节日里,妇女们要早起梳洗打扮,做好各种各样的饭,请兄弟们吃,并在他们的手腕上拴上拉基(由丝线织成的绳子和花朵)。一是保佑他们发财,保护他们安康;二是请求兄弟们在姐妹们遇难时伸出援手。兄弟们则要牢记姐妹们的深情祝愿,并回报一件小小的礼物。所以,这个节日又有人称为“保护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的故事和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天神因陀罗在抵抗魔王布鲁特拉的进攻时,体力不支处在失败的边缘。其妻在因陀罗的右手上系了一根丝线,这根神圣的丝线就叫做“拉基”,它所具有的神力帮助因陀罗王最终战胜了魔王。拴线的传统从此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