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尼西亚
18709800000015

第15章 形形色色的传统礼仪(3)

在正式社交场合,西方“女士优先”的原则已被大多数印尼人接受并采用,但在非正式社交场合,他们遵循的仍是印尼传统的礼仪。印尼一般民族都是父权重于母权,男人地位高于妇女。在社交场合,一般都是夫妻同在,因此在结识引见朋友时,千万不要冷落、忽略任何一方。

在印尼,如果你去别人家做客要慎重选择时间。因为印尼人都信仰宗教,伊斯兰教徒要每日做5次祈祷并在周五做礼拜,基督教徒周日要做弥撒,这些时间都是不宜去别人家做客的。此外做客还应避开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到穆斯林家中做客的最佳时间为每天下午6时至7时半。当然,如事先有约或有紧急要事,也可随时造访。

一般礼节性拜访或会见久别的朋友,做客的人往往要带礼物。礼物可轻可重。在印尼农村,人们做客时常会带些土特产或自制的食品。

印尼人不喜欢客人贸然闯入家门,去别人家里做客最好事先相约。

没有事先约定的客人到访时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同意并允许后方可进屋相见。

客人进入客厅后一般不可随便就坐。在主人未给指定座位前,需站着与主人说话,随后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入座。如果不懂规矩乱坐,甚至坐在主人的位置上,会被视为无礼。这一礼节规矩在东爪哇地区尤其受到重视。在亚齐地区,主客位置分明,主人一般向门而坐,客人则背门而坐。在传统的印尼人家庭,尤其是马来人、米南加保族人家中,客厅内一般铺有地席,客人与主人一样在席子上就坐,男人盘腿,女人跪坐。

做客时如遇上另有客人来访,先到的客人应主动与后到的客人打招呼并致问候,否则将被视为失礼。先到的客人在与后到的客人打过招呼之后也可先告辞。

做客拜访的时间应有所控制,如是初次拜访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如是老朋友久别重逢,交谈十分投契,则可适当多逗留些时间。对主人提供的茶点,客人一定要品尝。如主人执意要留客人一起进餐或留宿过夜,客人不要一再推辞,否则会令主人感到客人看不起他或对他存有戒心而不高兴。

2.传统迎宾礼仪

在印尼各地区,若有贵宾来访都要举行各种迎宾仪式来迎接客人。

印尼人能歌善舞,所以一般的迎宾仪式都是唱迎宾曲,跳迎宾舞,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有一些地区的迎宾舞比较有名,如巴厘岛的少女们跳的“奔特”舞,西爪哇地区的“马夹阿鲁姆”舞,帝汶岛的“卡丽娜”舞和加里曼丹的“基灵-基灵”舞。

在加里曼丹的一些地区,还以传统的战斗舞作为迎宾舞蹈,舞者全为男人,他们随着鼓点声挥舞长矛和盾牌,舞者手中的道具象征着勇敢和力量,该舞蹈充满了阳刚之美。

除歌舞迎宾外,有些地区也利用其他方式向贵宾表示祝福和欢迎。

在北苏门答腊的巴达族地区,贵宾们一到,欢迎的人们会一边欢呼“好拉斯”,一边向贵宾抛撒花瓣和米粒。“好拉斯”在巴达语里意为“平安”、“欢迎”,据说源自古埃及神话,是引导人们跨进天堂的太阳神名字的谐音。人们不断欢呼“好拉斯”以表达对贵宾的祝愿,希望他在巴达人土地上逗留期间生活愉快,犹如在天堂一般。在欢呼的同时,巴达人还要向贵客献上巴达地区特有的“乌洛斯”肩巾以示敬意。在伊里安查亚的一些地区,迎宾司仪会引导贵宾踏一下放在迎宾道上的大瓷盘,或从盘子上走过,意为祝客人平安吉祥。在帝汶岛,迎宾女郎和男青年会托着盘子给客人敬上一杯当地酿制的米酒。此外在很多地方,少女们会献上蒌叶、槟榔请客人品尝,以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在马鲁古群岛和伊里安查亚东南沿海阿斯玛特人居住地区,当地人会为到访的贵宾举行独特的水上欢迎仪式。一般马鲁古人划龙舟,阿斯玛特人表演船舞。马鲁古人参加迎宾仪式的龙舟要在客人所乘之船到达前驶出港湾或码头去迎接客人。在接近客船时,龙舟分成两队“夹道”欢迎客人。此时龙舟上彩旗飘扬,鼓乐喧天,气氛热烈。龙舟队会一直将客船护送至停泊码头。阿斯玛特人的船舞实际上是独木舟舞。

独木舟是当地的重要交通工具。船舞迎宾方式与马鲁古人划龙舟迎宾方式基本相同,但其参加迎宾的船只相对较多,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其数目多少要视客人地位及来客多寡而定。每条独木舟乘载5-8人,他们都是青壮年男子,个个“盛装”打扮,赤裸着上身,脸涂成白色,头戴羽毛等头饰。他们边划独木舟边朝客人呼喊和唱歌。

在东加里曼丹沿海地区,当贵客踏上码头时,当地人除载歌载舞表示欢迎外,还要为客人举行一个传统的欢迎仪式。由数名身穿传统节日服装的长者向客人扬撒染成黄色的大米粒,然后边口念祝愿之词边用叶子蘸些什锦香花水淋洒在客人头顶。当贵客来到官方迎客厅或下榻的宾馆时,还要举办另一种仪式,客人从两侧摆满水罐、槟榔花穗、嫩椰叶和打开的嫩椰果的“走廊”中走过,同时前额被涂上些许嚼蒌叶用的石灰。两旁数十人盘腿而坐,口中念念有词为客人祝福。

在东加里曼丹内地,当地人的迎宾方式又不一样。当有贵客来到时,部族头人、长老及乡镇长官都会亲自率众迎接。除有妙龄少女围在其左右跳舞外,贵客还将受到3种特殊礼遇。首先,客人要用当地的刀一口气砍断横在大门口上的藤条,以驱除一切妖魔灾难。接着长老或族长用黄粉水涂抹客人两颊,客人则用此水涂在舞女脸上。最后一项是由男青年爬上槟榔树摘取事先挂在上面的竹筒米饭、嫩椰子等食品。

贵客若有兴致,也可亲自上树去取。取下食品,宾主便开始一起进餐。

席间,在场的人还可互相往脸上涂抹黄粉水以助兴。

3.宴会礼仪

印尼的正式社交宴会礼仪已国际化,在宴会的组织邀请、服饰要求、赴宴礼节等方面基本都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不过印尼的正式社交宴会礼仪仍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宴会的酒菜禁忌和服饰要求上。

在印尼的正式社交宴会上,菜式主要有3种,即印尼餐、中餐和西餐。一般来说,印尼华人大都举办中餐宴会,在印尼的西方人及外交机构都举办西餐宴会,而印尼人,特别是印尼官方,则更多的举办印尼餐宴会。印尼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按教规是禁止喝酒和忌食猪肉的。因此印尼官方举办的大中型宴会,都一概不提供酒类饮料,也不上带猪肉的菜。

当然,若是小型宴会且无穆斯林教徒在场,可以不必遵循此原则。此外,巴厘人忌食牛肉,若宴会客人中有巴厘人,菜谱中千万不可有牛肉。

印尼对宴会服饰也有要求,在不同形式的宴会要穿不同的服装,若出席隆重的晚宴和招待会则必须穿正规礼服。在印尼,具有印尼特色的长袖巴迪克衬衣配西裤,与西服套装一样被视为正规宴会礼服。印尼人出席隆重的宴会有时穿西服,但更多的是穿巴迪克衬衣。在印尼的西方外交机构也都已接受了印尼这种习惯,他们举办宴会时,在邀请函中对服饰要求往往写上“西服或长袖巴迪克衬衣”。印尼天气炎热,巴迪克衬衣凉爽舒适,不仅印尼人喜欢穿,一些西方人也渐渐入乡随俗穿起了这种衣服。短袖的巴迪克衬衣还可当便宴服装。因此只要备有几件质地较好的巴迪衬衣,就可以放心地穿着去参加印尼的各种社交活动了。

印尼民间的传统宴会更是数不胜数。印尼人一生中的各种仪式以及婚丧事宜等都要举办宴会活动。有时他们也为播种、收割、盖房、造船以及建清真寺、筑路、修桥等生产和公益活动举办宴庆。

一般人生礼仪性宴会的规模有大有小,举办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宴会规模较小,参加者只是家人、近亲好友或近邻,人数较少,一般在举办者家里举行。大规模宴会时,客人多达数百甚至数千,则往往要在庭院中搭起临时性的棚子。如是喜宴,则要搭彩棚,并用嫩椰叶做的饰物点缀,客人们就在棚子内用餐。在城市,大规模的婚宴也常在饭店、酒店中举行。出席这种宴会时,客人都需衣着整洁并携带礼物。在农村,最常见的礼物是谷物、水果、肉类、蛋类等农副产品及自制的熟食。

生产或公益活动性的宴会一般在公共场所举行,均由长老筹办。其费用有时由富人施舍;有时集体捐助,各家根据经济状况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也有的各家各户平均分摊。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煮饭烧菜等工作均由大家自愿承担,各家主妇自然是主要劳力。用餐时往往采取自助餐方式。

在印尼的民间宴会上,宴席所剩食物大都要让女客带回家,以免造成浪费,这已成为传统习惯。这种传统习惯现在也被带到了正式社交宴会场合。在印尼,妇女们带走宴会剩余食物是正常的事,不会受到别人嘲笑。

4.印尼礼貌

印尼人在社交活动中注重等级观念。在印尼,司机和佣人不能与主人同桌用餐,即使司机开车送主人去参加宴会活动,请客方一般也是不管司机饭食的,即使招待司机饭食,一般也是让其与佣人一起用餐或只提供一盒盒饭。在印尼人家庭中,有些人家雇佣人,女佣在给贵客端进茶点时,往往要双膝跪地将茶点摆放到茶几上。

印尼妇女在社交活动中抛头露面是很常见的。在印尼,重大的政治性活动和庆典,往往都是丈夫偕同夫人参加的。此外,夫人还要陪同丈夫参加各种宴会。可以说,在印尼,除丈夫上班之外,丈夫走到哪里夫人就陪同到哪里,男性官员如果在社交场合经常不带夫人出席,那则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印尼付小费并非惯例,但比中国要普遍。对大饭店服务员、旅馆行李搬运工及大餐馆服务员都要适当付小费,而对饭店门卫、计程车司机不必付小费,一般在小餐馆用餐也不需付小费。印尼有些大老板付小费有时出手相当阔绰,如汽车停在饭店门口,门卫帮忙打开车门一般不必付小费,但有些人会付出价值10美元甚至更多的小费。

印尼人态度谦和,讲究温良恭谨谦让,在谈吐举止方面表现明显。

比如他们说话时要平静地站着或坐着说,不能边走边说,谈话时尽量避免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讲话声调平和,速度适中,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插话。印尼人大多数是很好的听众,他们态度谦逊,不会自我吹嘘,几乎不怎么使用反问或感叹等强烈的语气;讲话时注重营造活泼、轻松的气氛;一般不会谈及对方家世、隐私及不愉快的往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