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越南
18709900000005

第5章 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2)

改良戏题材包罗万象。最初改良戏有些采用了越南的传统题材,如《陆云仙》、《金云翘传》等,有些则是移植了中国的传统剧目,如《凤仪亭》、《孟丽君》等。同时,中国戏曲的许多传统唱腔和舞蹈动作也被大量引进。改良戏的鼎盛时期仅10年(1920-1930年)左右,在此期间,越南几乎举国争演。改良戏的曲调丰富,有100多种。它的唱腔通俗易懂,道白比嘲剧多,并且带有诗歌的韵律。

改良戏演出时有帷幕,布景讲究,舞台效果好,有利于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所以深受人民喜爱。

在发展过程中,改良戏的语言日益接近生活,受其他的越南传统剧目的影响逐步减小,话剧的一些表现形式逐渐被采纳,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新剧目活跃在舞台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改良戏开始走向衰落。1951年文艺界贯彻越南劳动党中央的文艺方针,改良戏推陈出新,使其题材和现代革命内容日趋接近,有些剧目深受欢迎,如《红土上的姑娘》、《一位南方的女演员》等,改良戏从此得到了复苏,并逐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越南的一些进步团体把《一杯毒药》、《安南法国大人》等剧搬上了话剧舞台,为越南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1年后,革命进入低潮,越南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陷入彷徨之中。这种思想在话剧中得到体现,出现了表现个人哀伤、怅惘感情的剧目,如《乌江上的笛声》、《荆轲》等,故事虽取材于中国,却反映了越南当时的现实。

1936年后,话剧舞台上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剧目,如《没有回声》、《金钱》等。1940年日本开始侵略越南,话剧事业受到摧残。

八月革命成功后,话剧如鱼得水,发展迅速,其内容及时而尖锐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生活。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映抗美救国斗争、北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剧目大量出现,如《郡长》、《一条人命》、《放冷枪的姑娘》、《后方之火》、《前线在召唤》、《一双眼睛》、《来自长山》、《你的爱》、《祖国》等。

2.活力四射的杂技

杂技是最受越南人喜爱的舞台艺术之一。越南的第一个杂技团是由已故的人民艺术家谢维显创建的,1922年12月5日晚杂技首次在河内公演。

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后,年轻的革命政权要对抗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没有精力充分重视各类舞台艺术。抗法战争胜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国文化部于1956年1月16日决定成立中央杂技队,隶属于越南中央人民文工团。

1958年5月以后,这支杂技队又先后改名为统一杂技团、中央杂技团。至1959年10月底,在河内统一公园(即今列宁公园)内建立了中央杂技团固定的演出场地。1978年8月,中央杂技团更名为越南中央杂技联团。

自1956年成立中央杂技队以来,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践中,特别是经受了抗美救国战争烈火的锻炼和考验,越南杂技艺术不断发展,创造了许多难度大、艺术水准高的优秀节目。除了旋转飞人、小飞人、走钢丝、晃板、柔术、杂耍、魔术等传统节目不断改进提高外,还训练了许多马戏节目,大象、狮子、猴子、熊、豹、牛、马、羊、鹦鹉、鸽子、狗等动物的精彩表演,给观众带来无限乐趣,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赞扬。

1966年6月,越南中央杂技团首次出国访问演出,先后到达中国、朝鲜、蒙古三个国家。1967年9月,包括58名成员的越南中央杂技团再次出访了中国、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前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7国,先后在43个城市演出了108场。这次为期7个多月的访问演出,行程达4.7万多千米,观众达16万多人。

这是越南中央杂技团自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取得最圆满成功的一次国际访问演出。此后,在出访亚洲、欧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演出中,越南杂技艺术都受到观众的好评。在古巴、蒙古举办的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越南的杂技节目获得奖项。近几年,越南还选派一些杂技节目参加中国的武汉杂技节、吴桥杂技节,一些节目也获得了各种奖项。

1991年底,在河内新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杂技场,有1500个座位。这个新杂技场正式落成后,成了河内人民和国内外游客十分喜爱的游乐场所之一,演出常年不断,而且场场爆满。

除了中央杂技联团,河内市、胡志明市、隆安省、海阳省等地也都有很多杂技团。在河内市郊区慈廉县梅易文工区还有一个杂技学校,每年都向各杂技团输送新的人才,使越南杂技艺术不断发展、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创新和壮大。

2010年2月18日到22日,在西班牙举行的Anbacete国际杂技大赛上,越南杂技联合会16名成员组成的越南杂技代表团带着3个具有现代和民族特色的节目参加了大赛。

这3个节目都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烈欢迎。最终,越南代表团的“超人打秋千”节目夺得了一枚金牌。

3.音乐和舞蹈

越南的古代音乐多为寺庙音乐。从10世纪起,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包括祭孔音乐)、道教音乐,印度的佛教礼仪音乐,包括这些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先后传入越南。15-18世纪,越南盛行的音乐理论(如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三弦、琵琶、二胡、筝、横笛等)以及戏曲音乐(如嘲剧)、说唱音乐(如大鼓词)等都与中国相似。

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国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音乐的影响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音乐工作者致力于民歌的搜集,挖掘民族遗产,发展、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越南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谣。民谣分为“说”、“吟”、“呼”、“唱”、“俚”、“歌”六大类。其中仅“唱”就包括“陶唱”、“娇唱”、“春唱”、“盲唱”、“单鼓”、“宫户”等,而其中以“北宁宫户”最为有名,它如今已成为越南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民谣演唱的形式多为男女小组对唱,内容多为祭神、祭天、民间故事、爱情、劳动号子、摇篮曲等。

越南音乐大体上为五声音阶,也有六声和七声音阶。有五种调式,常交替使用。越南语言的六声字调使得越南音乐具有音程大、音域宽、滑音多等特点。其南部地区的音乐与北方音乐稍有差异。

越南现在使用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十六弦筝、二胡、月琴、三弦、横笛、唢呐、锣、木鱼、铃、德朗琴以及大鼓、小鼓等。

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演奏时,右手拨动琴弦,左手抚动把手一紧一松,使琴发出悠扬悦耳的动听音律。其突出特点是拨动一下琴弦后,来回摆动把手,可产生余音缠绵、经久不息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越南的古典歌舞表演,使用铜鼓、独弦琴、木琴、达勒琴等越南古典乐器演奏民间乐曲,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越南传统舞蹈有竹竿舞、竹笠舞、灯舞、孔雀舞等。

在20世纪中叶,越南的《竹竿舞》、《龙江舞》、《傣族斗笠舞》、《伞舞》、《扇舞》等舞蹈节目就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好评。

1965年至1975年期间,在艰苦的抗美救国战争年代,越南舞蹈家深入战斗第一线,创作了许多生动的作品,反映了越南人民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越南舞蹈家协会于1990年8月12日正式成立。1991年胡志明市舞蹈家协会成立。1992年河内市舞蹈家协会成立。随后,许多省市陆续成立了舞蹈家协会分会。1994年6月,越南舞蹈家协会的机关刊物《节奏》正式创刊。

为了肯定舞蹈艺术家们作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了鼓励年轻的一代,越南舞蹈家协会受权为成绩突出的舞蹈艺术家颁发“为了越南舞蹈艺术事业”奖章。

轻音乐在越南兴起和流行得比较晚。越南南方解放以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轻音乐伴随着时装表演,开始在胡志明市(1975年以前称西贡)流行,后来在河内也逐渐发展起来。

1986年以后,随着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要求和品位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调整。一些文艺形式被冷落,另一些文艺形式受到重视与欢迎,还有一些新的文化活动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

在越南,20世纪90年代初,集轻音乐、现代舞、时装表演于一台的演出已经相当普遍。可以说,在众多的文艺形式中,充满现代气息的轻音乐和时装表演是拥有观众最多的演出活动之一。

越南的时装表演起步也比较晚。1980年越南南方才开始有时装表演,当时被称为服装广告表演。1985年5月,胡志明市举办了服装介绍表演。到1987年11月,该市再次举办此类活动时,才冠之以“时装”一词,成为时装歌舞表演。此后,时装表演很快得到发展,并常有轻音乐、现代舞配合进行演出,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与欢迎。

第三节饱含“越南味”的艺术形式

木偶戏全世界都有,而水上木偶却为越南独有;民歌随处可听见,但仙游山传来的民歌却能让一位旅途劳累的官员收紧缰绳,停马听仙曲;另外,越南还是磨漆画的诞生地,清新古朴的磨漆画为世人所爱。

1.独一无二的水上木偶戏

木偶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精彩的木偶戏,不仅令儿童们为之着迷,连成年人也抵挡不住它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水木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木偶用木头制成,外面绘上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不同的人物造型特点鲜明。水上木偶的各种人物约有170多种,这些木偶制作要经过选材、放干、雕塑、上漆、安装机关等很多工序才能完成。木偶的造型非常活泼而且带着滑稽的笑容。

水上木偶戏的独特之处是将木偶与水巧妙地结合,表演者站在竹帘的后方,操纵隐藏在水中的长竹竿及细线,并利用其强劲的臂力及纯熟的控绳技巧,让木偶或跳跃、或划船、或行走,甚至表演各种特技,其动静合宜的神态令人拍案叫绝。

据越南史书记载,前黎朝时期(980-1009年)就有了水上木偶戏。黎大行皇帝寿辰之时,朝廷派人在河上安置假山,飞禽走兽在上面活动,有仙女翩翩起舞,还有人奏乐演唱。史书还记载了每年8月在坌河上演出木偶戏的盛况:有金龟游于河上,四足摆动前游,仰首观岸上,目光炯炯。现在越南北方一些地方,还有专门用于观看水上木偶戏的水榭。

水上木偶戏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农民耕耘、灌溉放牛、除草、收获,到渔民撒网捕鱼、垂钓;从樵夫砍树挑柴,到摔跤、击剑、赛马等民间竞技活动,都在水上木偶戏中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除了操纵木偶的演员外,乐团也是水上木偶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鼓是主要乐器,鼓点的缓急与剧情发展密切相关,演出的高潮往往是鼓点最密集的时候,鼓声也是演出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其他乐器有铜锣、笛子、箫、扬琴、胡琴等。

水上木偶戏演出时,演员娴熟精湛的表演,同音乐及灯光、烟花、火炬等舞台效果巧妙地结合起来,给宁静的乡村夜晚带来热闹与欢笑。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水上木偶戏又常常为民间举办的各种庙会增添欢乐气氛和绚丽色彩。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不仅在越南国内有众多观众喜爱,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观众的好评。特别是在越南执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这些剧团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国门,把水上木偶戏艺术带给各国观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表演结束的时候,操纵木偶的表演者会全部从竹帘后走到竹帘前来向观众谢幕,很多观众在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表演者一直都是站在水中!观众们不由心中对他们升起敬意。

2.仙游山传来的官贺民歌

越南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特色,曲调、风格都不相同。其中最着名的是红河三角洲的北宁官贺民歌。北宁是越南北方北宁省的省会。北宁民歌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都能唱上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