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18712600000015

第15章 改革大舆情(4)

宽领域确定测评对象,把群众意愿“聚”起来。对乡镇(园区)的领导干部,除乡镇机关全体人员外,还邀请辖区内的农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骨干企业家、“两代表一委员”、部分老干部和“新市民(村民)”代表参与测评;对市级部门领导干部,除机关干部、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外,还邀请业务工作涉及的管理服务对象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部分老干部参与。在2012年11月领导干部考核中,全市测评对象上网参评率达97.62%,有效率达100%。

严要求把握测评程序,把考评结果“用”起来。在组织实施网络民主测评时,明确程序要求,做到“评前”组织业务培训,“评时”进行自主打分,“评后”系统自动统计。测评中,按照“一人一个密码,一个密码只能投一次票”的规定,确保测评者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登录测评网站进行测评打分。测评后,系统自动剔除最高和最低各5%的测评分,生成各种纵横向对比的分析曲线图表。在2012年年底组织的领导班子考察中,全市932名科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网络民主测评,对不同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比对,为市委合理评价和调配干部提供了真实可靠、翔实丰富的数据材料。

从“重政绩”到“全方位”

近年来,各地延伸干部考核内容,全面了解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并将干部德的考核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对于品德不端、作风不正的考核对象,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浙江:“述、测、听、访、评”相结合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干部的德

近年来,浙江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干部德的考核,在宁波、湖州等五地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了准确识德、全面察德、科学鉴德、举贤重德的考核机制。

为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浙江省对“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进行逐层分解,形成具体的评价要点,把对德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指标,让德“易识别、看得见、可比较”。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测评表》,细化分解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包括23个正向评价要点、15项反向测评指标。正向评价要点中,把“四德”作为一级指标,每项指标设置若干评价要点。同时,选择当前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负面现象作为反向测评指标,包括“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追求轰动效应”“作风不检点”等,并设置专栏,请参评人员提供具体情况说明,使考核更具可操作性。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特点,分类设置德的考核重点。对省管干部,重点了解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宗旨观念等;对基层干部,增加社会公德、生活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反向测评内容;对高校领导干部,把“为人师表”列为正向测评要点,把“学术不端、虚报工作业绩”等列为反向测评要点,增强了针对性。

在德的考核方式上,浙江省采取“述、测、听、访、评”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全方位考察了解干部德的表现。该省对干部德的考核主要结合换届(任期)考察、年度考核等一并进行,领导干部在撰写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时,要如实报告本人德行方面的情况,并向参加推荐测评的人员公开。推行提拔申报制度,所有省管干部考察人选,都要申报婚姻变化、房产、投资、出国(境)等14个方面个人重大事项。根据测评情况,对反向测评中负面反映比较集中、某个问题达到4-5票以上的干部,或参评人员在测评表中有具体说明的事项,进行重点核查。开展“生活圈、社交圈”考察,探索通过家访、邻访等渠道,拓展考察面,听取社区干部、邻居等知情人的意见。

在德的考核结果运用上,浙江省采取“一表式”反馈形式,把考德的具体情况向干部本人反馈,让干部准确了解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把反向测评结果向干部亮底,促使干部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在市县乡换届中,强调实行德的“一票否决”,对德的方面有问题的,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还要视情况做出处理。对考核中发现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提醒;对有不道德行为、公众形象不好的,在关键时刻、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表现不好、经不起考验的,视情节做出组织处理。

江苏:量化评廉洁指数促“三清”

2013年5月31日,江苏淮安市委颁布《关于建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指数评价体系推进廉洁淮安建设的意见》,并于颁布之日施行。

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项内容完整纳入考核体系,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市直部门和所辖县(区)廉政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量化评价并预警提醒,探索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路径。

淮安市的“三清”指数评价体系突出“廉洁”这一核心要素,设立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2个,并设动态廉情观测点84个。干部清正指数针对县处级领导干部,从廉洁度、公正度、诚信度、满意度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政府清廉指数针对市直部门,从廉洁、法治、服务、透明、满意五个维度进行评价;政治清明指数针对所辖县(区),从党风政风清廉、依法民主决策、司法公平正义、权力阳光监督、社会和谐稳定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三个体系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干部清正指数纳入政府清廉指数评价,干部清正指数、政府清廉指数又融入政治清明指数评价。

强化预防是淮安市“三清”指数评价体系的重要功能,通过全面的“廉政体检”,查找问题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及时校正和纠偏。“三清”指数每年度评价一次,并形成专题报告,作为市委部署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根据指数得分,实施预警:干部清正指数实施蓝色、黄色、红色三级预警;政府清廉指数实施蓝色、红色二级预警;政治清明指数实施一级预警。对被列入预警的干部、单位和地方,对照规定实施相应处理。受到红色预警的干部,市委将对其进行降级或免职处理;受到红色预警的单位,将接受市纪委全委会质询,本年度不得被评为市目标考核先进以上等次;被预警的县(区),市委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责成其剖析整改并向市委做出专题汇报。

从“一根尺”向“多权重”转变

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干部,相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让资源禀赋各有千秋的地区,都能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路径,这种不唯GDP论英雄,但又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度设计,可谓是一次“政绩观”的转型升级。

广东:不同地区实施分类考核,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体现区域、部门差异是科学实施考核的基本要求。为引导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按GDP、常住人口、国土面积综合比重,将21个地级以上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实施分类考核。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区的4市确定为都市发展区,侧重考核向国际都市群迈进的发展要求。优化发展区包括珠三角的其他5市,侧重考核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情况。东西两翼及环珠三角地区的8市为重点发展区,侧重考核发展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情况。生态发展区包括山区和水源地的4市,侧重考核生态保护、宜居水平、公共服务等情况。对60个省直部门,根据其不同职能和工作特点,划分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党建综合三类,设置差异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民主测评、落实重点任务、机关工作效能、群众满意度4项考核。

在指标设置上,广东省选取每个领域与科学发展关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且每个指标只选择核心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4个指标组,均由共同指标和类别指标构成,共同指标25个,4个区都要考核;针对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差异,设置类别指标8-10个。由于不同的发展要求,各指标组在不同区域的权重不同,有的共同指标因为重要程度的区别,在不同区域的权重也不同。在量化标准上,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引导各地认清差距、全力推进。在评价方法上,每个指标按基础分、水平分、变动分合成百分制得分,既考核现有工作基础,更注重考核当年的进步程度。

广东省委注重发挥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倒逼各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每个考核年度,省委常委专门听取考核结果汇报,将考核结果与省委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比对,对各地各部门的考评情况进行通报和点评。省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分别与排名靠后的市和部门一把手谈话,查摆问题、提出要求。对排名靠后且表现平平的省管其他领导干部,由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分别谈话诫勉,并限时提出整改措施。领导干部的考核结果先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再通过主要负责人向干部本人反馈。同时,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任用对接。2010年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调整部分市党政正职,提拔了5名县委书记,2011年将考核结果统筹运用到市级换届人事安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