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
18713800000027

第27章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经验(1)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保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山”,用好凤凰涅盘与腾笼换鸟“两只鸟”,奋力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守“两条线”

长期以来,围绕贵州的发展,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交锋。一种观点认为,贵州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毋快,否则得不偿失;一种观点认为,贵州未来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需的。但这两种观点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都是不全面的。强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是对的,但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的步伐就是片面和绝对化。必须认识到,只要指导思想正确,只要把握好、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在这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既发挥生态优势,又实现后发赶超的基本途径,是增进人民福祉、造福子孙后代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贵州形象、建设多彩贵州的重要支撑。贵州近几年的发展证明,这种关系是能够处理好的,这两条底线也是能够实现好和守护好的。

保护“两座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也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贵阳山川秀美,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绿水青山本身就是最好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完善各方面的条件,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绿水青山的贵阳投资、发展、工作、生活和旅游,就能为贵阳带来金山银山。因此,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要唱响“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爽爽的贵阳助您发展”主旋律,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互动双赢之路。

养好“两只鸟”

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考验是真搞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只喊口号的标尺,是体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贵阳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必须落脚到产业转型升级上来,落实到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上来。当前,养好“两只鸟”要坚持两个着眼点,一是要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主要是旅游业及其延伸产业、特别是贵州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二是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特别是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要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的现代高效农业、新型建筑业和建材产业,使产业和生态相得益彰、和平共处。着力打造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顶层设计与百姓需求相结合

改革要有顶层设计,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也要有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就是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底线,着力保障民生,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

科技引领发展

贵阳发展滞后根本是改革开放滞后,贵阳发展的差距最主要是改革开放的差距,必须准确把握贵阳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省会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火车头”和“发动机”。肩负“火车头”、“发动机”重任,仅靠传统产业难以支撑贵阳跨越发展的要求;迈步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施创新驱动成为贵阳的必然选择。

确立创新驱动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贵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科技创新在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高新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贵阳市委积极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转向要素驱动、创新驱动并行的“双轮驱动”新阶段,并逐步向创新驱动为主导的阶段迈进。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贵阳成功举办“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与北京中关村深度合作,规划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统筹推进全市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划了“一城两带六核”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总布局。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入选并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建成并运行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挂牌成立,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发展科技服务机构42家。全面对接北京资源,分别与北京朝阳区、海淀区建立友好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着力建设以高端加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保税区。

2013年,贵阳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5.96%,上升2.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构建创新产业体系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贵阳市做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抉择,坚持产业发展“快转高”并举,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都市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以金融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2013年10月29日,贵阳市召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大会,提出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的“三年翻番”目标。奇瑞汽车、中航发动机、中铝铝板带、燕京啤酒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首钢贵钢特殊钢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贵州轮胎异地技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朗玛科技等一批技术优势企业发展良好,京东集团、国机集团等一批知名高端企业成功落地。加快对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促进煤电磷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开发,开磷集团煤电磷一体化、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等重大资源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磷矿石、铝矾土矿等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80%。

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贵阳市研究提出建设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的目标,筹备设立市级融资工作管理委员会,加快建设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2013年,贵阳新增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全省首家科技银行,驻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融资约2030亿元,金融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3.8%。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态。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成功举办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荣获“2013最受欢迎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称号。会展经济效益明显,举(协)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各类会展活动490个(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05亿元。物流业发展迅速,西南国际商贸城、石板农产品物流园二期、贵阳国际汽贸城二期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顺利。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电商交易额占全省交易额的三分之二左右。

大力发展以都市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贵阳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粮经比调整到3∶7,“蔬果茶药畜禽蛋奶”

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2013年加快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新增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种植规模35万亩,大大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建设乌当区全国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美丽乡村整乡推进示范点、白云“蓬莱仙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开阳“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减贫摘帽”工作,到2013年,在全省率先6年实现整市脱贫,荣获“整市脱贫特别奖”。

打造创新人才特区

贵阳市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先行先试,建设人才特区,打造跨越发展大平台,摸索出一条聚才、用才、励才的人才工作新道路。

完善人才政策。先后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认定暂行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引进紧缺急需和高层次人才的实施细则(试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紧缺急需和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公寓管理细则(试行)》。

创新体制机制。一是人才交流合作机制。2013年9月以来,贵阳市借助与北京开展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契机,组织开展北京·贵阳百名干部经济金融双向挂职工作,从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北京有关部门引进25名干部到贵阳挂职,选派77名干部赴京挂职,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光大证券等金融机构互派44名干部挂职,培养储备一批熟悉经济、懂产业、会招商的发展型干部队伍。二是人才引进使用机制。

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政策,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短期服务等形式,千方百计吸引高端人才来筑创新创业。目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从业人员5万余名,其中院士1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博士240余名,硕士430余名,中高级职称3000余名,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搭建支撑平台。“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贵阳)基地”由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筹备委员会,以及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共同支持建设,旨在加速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入驻贵阳。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贵阳国际人才城是继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后的全国第二个国际人才城,将成为贵阳市集人才交流、公共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人才支撑平台。

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建设高级人才公寓。采取建、购并举的做法,首批建设700套高级人才公寓(其中高新区建设300套),计划在2014年6月前全部建成。二是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针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需要,积极发展全链条式创业服务业,成立专门服务机构,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高新区人才特区探索建立一站式服务的人才工作站。

生态保障发展

2007年1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的部署,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做出《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决定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系统部署。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该《规划》将贵阳市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贵阳市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要目标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经济实力强,二是生态环境好,三是幸福指数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全面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植入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之中,着力构建“生态经济、生态城镇、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政治”六大体系,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