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
18713800000033

第33章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未来(1)

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科技贵阳

科技贵阳新姿

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及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实现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目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2013年11月科技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名单中,贵阳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云岩区、乌当区和白云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称号。

贵阳市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目前已建成贵阳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1992年贵阳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和人才特区。

生态科技融合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生态、科技和创新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城市,贵阳的探索已经起步。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贵阳市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际,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生态工业。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信息技术产业。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数码视听及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

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贵阳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海拔适中、纬度合适的独特优势,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自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培育旅游集聚区,并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聚集区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家庭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

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废气和废水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保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积极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新装备,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然要增加对资源的消耗。根据贵阳的基本情况,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靠资源高消耗低产出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不可持续性,还会给已有的生态环境带来更严重的破坏。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是贵阳新时期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要求。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念。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发展生态艺术,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在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构建良好的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和应用节能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生产能力、自净能力、自组织能力、稳态反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方式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以确保贵阳循环经济的发展,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依法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生态化,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投入机制,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建立生态化科技创新的管理系统。政府机构从不同领域,建立健全生态化科技创新管理系统。比如说在科技层面上,要引导企业建立“资源节约——产品生态——工艺和谐”的生态创新管理系统,大力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节约化”、“生态化”的控制以及管理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创新机制。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向“科技创新生态化”倾斜,充分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生态科技创新,为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企业应把握对生态创新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注意外部环境因素在企业生态创新过程的变化趋势,将生态创新思想纳入企业目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科技实力,为其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管理层面上,政府应针对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根据市场需求,制订生态化技术创新战略,形成良好的以生态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创新机制。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制,把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一个人都负起责任,都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并通过不同的媒体或渠道,定期向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和鼓励科技创新情况,做到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贵阳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

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科学技术在不同的时代放射着不同的光彩。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呈现了黄色科技文明的色彩,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呈现出黑色科技文明的色彩,那么,生态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则应当显现出绿色科技文明的色彩。

贵阳市将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应当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呵护地球家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创新绿色科技、生产绿色产品、开发绿色能源。

要努力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自觉承担绿色生产责任。

创新驱动发展

党十八大报告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适应了时代的迫切要求。大量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创新能力作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区域竞争力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左右着竞争的格局。

2013年贵阳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举办“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全面对接北京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规划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成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中国技术交易所贵阳工作站。完成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筹备工作;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发展科技服务机构4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82名,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建立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工商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5.96%,上升2.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

今后,贵阳市将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力争到2020年,实体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贵阳市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综合载体的作用,加快引进外地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整合市内外科技资源,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等联合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大学科技园,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围绕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百企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集群和品牌产品;改革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将更多的科研项目立项主导权交给市场,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分类审批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贵阳市在全力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的同时,将加快推进贵州科学城、中科院贵州科技创新园、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央商务区高端写字楼等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把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骨架立起来、环境做出来,确保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园精彩亮相。筹办云计算、大数据为主题的合作洽谈会,确保引进更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先导性项目,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

贵阳市要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快速、持续增长,需要依靠先进企业和优质项目的有力支撑。目前,贵阳市正计划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政策配套、体系保障、融资支持”为原则,在理顺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市县两级责权利分配体制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十个引领性产业、着力培育百个标志性项目、全力扶持千个竞争力企业,通过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百千”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优化创新环境

按照“简、优、限”的要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坚决兑现各项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着力营造诚信的政务环境;积极弘扬创新精神和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成果共享、创新风险共担的良好氛围;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解放思想,不断丰富贵阳市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

培育一批锐意创新、勇于探索、开放合作、敬业敬职、执着不挠、回报社会的领军企业家,培育创业企业家精神。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为贵阳市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强劲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