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18715300000005

第5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石油产品和化学工业(2)

(二)北京市氧气厂的一段佳话

1953年1月,北京市有关领导向周恩来总理请示,将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航空处接管的原日军建设的“第三气体制造所”移交给北京市管理,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首都的建设问题,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并把它改名为北京市氧气厂。北京市为了更好利用这个氧气厂,筹措资金在两年内就添置制氧机5台,使气体生产能力增长7倍,产品也由单一的瓶装氧气发展为氧、氮、氩等几大类气体。1957年还成功试制了液氮。为试制液氮,该厂还有一段流传后世的佳话。

1957年,我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进入最后安装阶段,为反应堆配套的液氮装置因制造厂家延误交货未能同步安装,反应堆不能试车运转。为保证反应堆工程按期于“七一”党的生日前竣工投入运行,中国科学院、化工部有关领导想到了北京氧气厂。中共北京市委责成氧气厂要千方百计完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按期向反应堆紧急提供液氮。

但是刚成立不久的氧气厂从未生产过液态气体,也没有制作液态气体的专用设备。制氧机陈旧落后,1号制氧机是30年前日本制造的,每小时制气能力只有30立方米;2号制氧机是从缴获的国民党海军潜艇上拆下来的,制氧能力每小时只有15立方米;3号制氧机虽然是新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的,但每小时制气能力也仅有50立方米,利用这些设备要完成液氮制作任务困难很大。后来,氧气厂领导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经多方面反复研究,最后果断采纳了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借鸡下蛋”(借机产氮)的办法,即利用1号机生产的合格氮气引入2号机,利用2号机的高产氟利昂预冷循环系统冷却液化。经苦战3天,试验取得成功,生产出合格液氮。到年底,共生产液氮4868公斤,纯度为98%,为原子能反应堆的按期试车运转做出了贡献。该厂生产出的液氮还广泛应用于低温超导、低温检漏、冷藏冷冻及机械加工装配。

(三)搪瓷厂、染料厂以及公私合营

1949年,北京私营伟一搪瓷厂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制造了一批耐酸搪瓷桶,成了国内最早生产搪瓷设备的厂家。不仅如此,这个厂还于1952年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500立升搪瓷反应罐,名声更大了。1953年,该厂由第二地方工业局收购,改名北京市搪瓷厂。同年参考国外资料,研制出高硅耐酸瓷釉,提高了制品的耐蚀性。1954年,北京市搪瓷厂改造炉窑并建立大罐车间,不仅生产出大规模的搪瓷盆、搪瓷杯、搪瓷碗等民用产品,还开始向大件进军,并把产品销到了国外。

1953年以前,北京市没有染料制作业,只有加工、分装进口染料的几家小手工作坊,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制作骆驼牌“爱耳”染色的兴华染料行。1956年,北京市第二地方工业局接收了原由北京市公安局接管的反动会道门的道产——北京兴华染料厂,接收后,由分装进口染料开始自产染料,并改名兴华染料厂,后来也逐步扩大了规模。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的引导、扶植下,北京的私营化工企业也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全市有私人化工、橡胶企业19户,到1949年底发展到118户。1952年私营化工、橡胶企业达到254户,年产值是当年国营化工、橡胶企业年产值的6.5倍。到1952年,一些新的化工行业如小苏打、染料、油漆、农药等工厂陆续开工。发展较快的橡胶业由1949年的37家增加到57家,多数是私营企业。除此之外,还有1952年建设的农药和涂料、染料工业等。从1954年到1956年,全市370多户私营化工企业全部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分别与国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的1957年,全市有化工企业19家,其中国营只有9家,公私合营企业10家,职工达5200余人。主要产品产量为:烧碱2386吨,油漆2063吨,染料50吨,试剂1115吨,手推车外胎4.4万条,胶鞋171.8万双,橡胶杂品55万件。其他试剂生产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气体、染料、搪瓷制品等部分产品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优势。

三、北京不产油只耗油

1949年,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面貌。当时石油及其产品的家底是: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超过80%的原油依靠进口;全国炼油厂加工量只有11.6万吨,石油产品产量仅为8万吨。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全年石油产品销售量只有3200吨,其中汽油仅为600吨。

(一)靠接管征购的油品勉强维持

北京在1948年解放军压境时,原国民政府所管理的中国石油有限公司天津营业所兼北平分所经理孙越骥(爱国人士孙越奇之弟),卷起铺盖卷儿逃往台湾。外商德士古、亚细亚、美孚三大油行在中国的企业也早已不再运油来华,他们遗留在北京城数量可怜的石油产品静静地堆放在各处角落里。北平和平解放后,有关领导果断决定,对这些油品实行接管征购。

1950年,中共中央中南局在汉口对外商三行所存的油料进行征购统销,这一办法不仅保护了外商三行的利益,也给各地军政部门以很大启发,各地纷纷仿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仿效上海、汉口等地办法,除对石油产品进行管制外,也征购了外商三行在京的陈旧设备和存油。对国民政府的产业和产品实行接管的工作,由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贸易接管处负责。对液体燃料,主要以接管储存设施和油料为主。储存设施方面,接管了原属中国石油有限公司的永定门油库和西直门油库。油料接管方面,据1949年4月16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物资管理委员会接管工作总结报告》记载:当时接管各种油料共计222316小桶。其中以机油最多,计197111小桶。汽油次之,计20508中桶(内有航空汽油11170中桶),余为煤油、柴油、溶剂油等。

由于外商三行在华北地区的经营机构设在天津,所以征购其在华北各地的油料必须从天津开始进行。对此,天津市政府外事处于1950年10月6日召集外商三行设在天津市的各分公司负责人开会,当场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黄敬主任签发的号令,即向外商三行征购油料的命令。接着,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京市政府外侨事务处命令中国石油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检查、接收、征购了亚细亚在京所存飞机用汽油150升,汽油1678升,煤油666升,柴油160公斤,各类润滑油4000公斤,另外还有大小油桶85个,以及杀虫水等物资。参照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规定,对外商三行油品的收购价格,一般以抵岸价格加管理费用及利润确定。

(二)统购统销,计划供应

在抗美援朝期间,因美英等帝国主义者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致使我国从苏联等国家购进的石油产品无法进港。国内的奸商、洋行代理商等便乘机抬高物价,囤积不售,甚至低买高卖,扰乱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用油。有一奸商,仗着自己资金雄厚,除大量抢购国有石油公司为平抑物价而抛售的煤油外,还用高价套购国家分配的燃料油。

正当那个奸商得意忘形地准备卖高价的时候,政务院于1950年颁布了《石油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同年11月,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又下达了关于石油使用管制办法的指示:车辆用油,由当地公用主管机关凭汽车牌照发放购油证,用户凭证限量购油;公营和私营工业、航业、农业用油,如汽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须经有关机关证明,由石油公司酌量核配;煤油一项,大城市停止批发,加强零售,中小城市及郊区由石油公司或合作社零售;取消代销并停止供给炼油业柴油。中国石油公司北京分公司按照上述规定,从1950年11月起,贯彻量入为出的原则,实行“高价限售”的方针和“管制配给”的办法。汽油供应以保证国家机关需要为主,对全市实行登记配售。

那个抢购和套购大量石油产品的奸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按《石油产品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石油使用管制办法》的规定,他囤积的石油产品只能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他的美梦没有成真,还赔进了大量资金。

(三)开展社会节油渡难关

在我国石油产品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开展石油节约和使用工作。北京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节约代用、回收利用、加强定额管理、降低油料单耗,以及开展节油技术和技术革新等项工作。

1959年,在全国掀起的技术革新中,北京市提出了全市节约使用石油1万吨的号召。当年5月,全国节油工作现场会后,北京市石油公司积极组织力量在北京推行柴油喷水燃烧试验,先后在柴油车、推土机、轧路机等车辆机械上安装喷水节油装置,先后试验百余次,终于获得成功,节油效率达5%~20%。如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第三保养场对“斯柯达”柴油车试验证明,采用“自动喷水增压节油法”,汽车满载行驶可节油8.6%,半载行驶可节油5.2%,空车行驶可节油3.5%,北京市石油公司还将这一成果向全市推广。同时,在全市推广“四定”(定人、定车、定任务、定油耗)、“双管进气”“密闭加油”“堵漏治漏”等十多项节油技术革新成果,使北京市的节油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同年还总结推广了市汽车运输公司、公共汽车公司和首都汽车公司等单位的12项节油新技术。如北京市汽车运输公司将255辆老旧汽车全部改成以木炭和煤为动力能源的汽车,每年可节约汽油2475吨。这个公司和市长途汽车公司试验成功的机车拖带挂车运营,每吨公里降低燃耗30.8%;他们还推广了利用废气回收原理使可燃气体二次燃烧等经验。经努力,1959年全市节油1.1万吨,比原计划超额1000吨。

这些节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后,国家科委决定对北京有关车辆节油情况进行一次观摩和检查。1960年3月5日,北京市石油公司根据国家科委的安排,迅速组织市运输公司、市政工程局、公共汽车公司等单位已安装各种节油装置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到中南海西门外待命。下午两点,等待参观检查的各种车辆开进中南海怀仁堂对面,整整齐齐排成一列。下午4点,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北京市市长彭真等领导同志来到现场,高兴地对各单位带队的同志说:北京市的节油工作抓得好,很有成效。中央领导首先观看了各种节油汽车的节油表演,仔细察看了各种节油装置,边看边询问。当看到北京市运输公司解放牌翻斗车安装的可燃废气回收管时,刘少奇主席认真细致地观看随车带去的回收管样品,仔细询问它的性能、构造。当了解到使用效果后,他连说:“很好,很好。”邓小平同志接着说:“这是利用废气回收的原理。”刘少奇同志又说:“解放牌汽车出厂时应当安上。”薄一波副总理则高声问道:“汽车制造厂来人没有?”彭真市长拿起了木制的可燃废气回收管的使用说明书,并念着上面写的节油数。这时,刘少奇同志对司机说:“你也采用喷水的办法,还可以多节油。”司机马上回答说:“回去就试验。”当中央领导又转看其他节油装置的车辆时,喜悦地对司机同志们说:“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废气?”当看到柴油喷水的节油方法说明时,刘少奇同志反复地问道:“四个缸为什么安3个喷水嘴,不安4个?”司机们解释说:“这边喷水头喷两个缸,那边喷水头喷两个缸,中间的可以补充两边,这样可喷水均匀。”刘少奇同志说很有道理,并鼓励大家要巩固成绩,认真总结,把节约石油工作搞好,随后他举起手向所有司机们致意。

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中亲自观看安装各种节油装置的汽车,这对当时北京市开展的节油工作是个巨大鼓舞,全市立即掀起了一个新的节约用油高潮。市运输公司仅用四昼夜就给1015辆汽车安装了可燃废气回收管或雾化器,柴油车全部安装了喷水乳化装置。1960年,全市安装各种节油装置的汽车和机械共计11000辆(台),其中安装喷水节油器的农用拖拉机达370台,占全市拖拉机总数的48%,安装各种节油器的建筑机械达648台,占建筑机械总数的80%。另有改装烧炭车420辆,烧煤汽车130辆,仅1至10月份全市就节油1020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