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87165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陈赓非常珍惜和爱护这些请来不易、学养丰厚的教授、专家,包括学有专长的国民党起义的工程专家、学者教授,称他们是“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这也是陈赓的用人之道——这个用人之道贯穿了哈军工建校和办学的全过程。他任命张述祖教授为科教部首任部长,曹鹤荪和任新民两教授为教务处正副处长,后来,哈军工又任命卢庆骏、高步昆、曹鹤荪、李天庆四教授为教务部副部长——这些专家教授无一不是与旧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他们不负陈赓的信任,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赓说过:“既要他们工作,就要他们有职有权,大胆地干。”“既要教授做教务部的工作,就要他当部长,因为他懂行,老干部当副部长,做政治思想工作。”在陈赓的指示下,学院又安排了几位教授当系的教育副主任和部门的主管处长。陈赓对他们说:“你们有许多智慧和本领,把这些智慧和本领用于军事科学和国防建设事业,那就是了不起的功劳。”“我办学校不过是跑跑龙套,以后要把学校交给你们去办好它。”

陈赓院长有一流传甚广的形象比喻:“教员是炒菜的,学员是吃菜的,干部是端盘子的。”他要求全院上下都要树立教学神圣、自觉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在陈赓的提议下,哈军工成立全军院校第一个“教育工作者协会”,给老教师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他们自己管理和提高自己,这又是哈军工的一个独创。

在哈军工的历史上,陈赓关心爱护老知识分子的故事温暖人心,流传经年。1953年春节前,为了让沪宁地区的老教师家属赶到学院过个团圆年,他亲自出马,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安排加挂旅客列车车厢,保证家属们及时赶到哈尔滨;他把当时条件最好的楼房分配给老教师们住,而且经常拖着伤残的双腿,挨家挨户,到老教师的家里嘘寒问暖,推心置腹,情同手足;他关心老教师的思想进步,为他们讲党课,勉励他们自觉改造世界观。在发展第一批教授入党时,他亲自到基层党支部看材料,并参加老教师新党员的宣誓仪式;1955年肃反运动和1957年反右派运动时,陈赓多次指示要慎重对待老教师的问题,他说:“老教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有点旧思想是难免的,有错误也是允许的。”当有的老教授被错划成右派时,陈赓挺身而出,千方百计保护老教授免遭残酷迫害和错误处理。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反右倾”运动铺天盖地而来,陈赓担心这股潮流会冲击到老教师,他暗授机宜,指示刘居英副院长带队,把老教师们请出哈尔滨,送到长春、吉林两市,以参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名义,在远离政治斗争旋涡的地方待了一个月,巧妙地避开了汹涌而至的政治运动,等学院内部的“反右倾”运动接近尾声时才让他们返回哈军工。老教师们知道真情后无不感激涕零。陈赓这样苦心保护知识分子,感天地,泣鬼神,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是十分罕见,也是十分难得的。

陈赓院长金子般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哈军工的校魂。他赢得了哈军工广大知识分子的心。哈军工的专家学者教授队伍经历了种种困难坎坷,遭受了种种政治风浪的打击摧残,仍能以赤诚之心,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源自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伟大的校魂——陈赓老院长。

除了无法躲避的中国政治大风浪(如反右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外,陈赓所精心挑选的助手——一批久经战争考验且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将军们,基本上坚守住了陈赓院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住了“两老办院”的方针,哈军工院党委遵循陈赓将军的指示,对知识分子做到了“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放手,生活上照顾”。

“两老办院”是陈赓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开启中国国防科技学府大门的钥匙,是哈军工成功办教育的基石。一代军事教育家陈赓将军的晚年,苦心孤诣,用“两老办院”为哈军工知识分子发挥才智和创造力提供他力所能及的制度保障,从而为哈军工铺垫出名将名师的办学格局。德才兼备的哈军工“两老”,紧密团结在陈赓院长的周围,使哈军工横空出世,迅速崛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声名远播,成为当时中国热血青年争相报考的大学。

为哈军工“两老”立传,是许多哈军工校友的共同期望,滕叙兖学长有志于此久矣。2003年,在纪念哈军工50华诞之时,他的巨着《哈军工传》出版,其中已经包含若干“两老”的事迹。但作为一部编年史,《哈军工传》中对“两老”人物的描写要服从宏大史实的陈述,因此显得线条粗糙了一些、内容简单了一些、缺乏人物史话的完整性。只有用专门写人物的传记文学的文体,把历史人物从生到死的完整生命过程细细道来,力求再现先贤们“生能俯仰无愧,死则浩然天壤”的不凡人生,才能算作立传。

“哈军工之父”陈赓将军是哈军工“两老”的核心与灵魂,是“两老”的“第一老”,立传理应自陈赓始。2007年底,滕叙兖的《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出版,详述了晚年陈赓将军创建哈军工、致力于国防现代化的辉煌而艰难的历程,弥补了《陈赓传》一书在哈军工历史研究中的不足。2013年初,当代中国出版社又推出《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增订版。

刘居英将军是哈军工第二任院长,可算“两老”中的“第二老”。2008年5月,滕叙兖与刘智女士通力合作,推出《刘居英画传》,为健在的刘居英老院长立传。

除了陈赓和刘居英之外,其余的哈军工“两老”鲜有传记出版,他们的生涯或散见于报端,或完全湮没于历史长河,这是令人遗憾的。2011年5月,滕叙兖着手为一部分哈军工“两老”写小传,希望能结集成合传。

想得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年代久远,岁月无情,相关史料严重缺乏。为了寻觅史料,滕叙兖四处采访传主的后人或知情者,一点一滴地收罗历史资料。然而面对电脑屏幕,作者仍常常觉得诚惶诚恐,不敢下笔。一年多下来,尽管作者自己并不满意,还是写出23位颇具代表性的哈军工“两老”人物传记,另有10位“两老”,受制于史料的稀缺,只得以简历形式记录之。书名定为《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它应该是继《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和《刘居英画传》后的传记姊妹篇,考虑到陈赓与刘居英已有传记出版,本书不再为两位将军另设独立章节。

书中人物以出生年月排序,序长不序爵。同时以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为主要例子,简要介绍哈军工的主要继承者——“军工六校”的最新发展,以示哈军工薪火相传,哈军工精神长存。

在纪念哈军工60华诞之时,滕叙兖以这部传记追思哈军工“两老”,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从一个侧面再现洪波激荡的中国百年大历史中,一群热血男儿忧国匡救,以其卓识奇才,筚路蓝缕,扶危继绝,或投身武装革命,或专心科学救国,呕心沥血,百折不挠,忍辱负重,孤往不悔,为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立下丰功伟绩的人生之旅,从而使吾辈知晓先贤们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学长滕叙兖《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一书的出版,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发展、进取的艰辛,为我们的母校哈军工60周年生日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令我感动。因此,写下上面的文字。

最后,我要说的是:谢谢你,滕叙兖学长!

成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