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8716500000087

第87章 红烛之歌——记造船与海洋工程专家顾懋祥院士(1)

一、家国情仇

顾懋祥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23年1月2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亲顾羡吉才华出众,清末时考入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学习工程;后因家困辍学,入中国银行前身大清银行当练习生。民国后,他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事业有成,成为一位干练的银行家。但他始终认为工业对强国利民最为重要,自己夙愿未酬而寄望于儿女。三子懋祥出生时,顾羡吉任长春中国银行襄理。1931年春,顾羡吉奉调沈阳任中国银行副经理,顾懋祥也随父到沈阳读小学。在东北长大的顾懋祥自幼养成豪爽仗义、开朗乐观的性格。

从童年到少年,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喜欢动手做工具,对机械特别有兴趣。

是年秋,“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践踏我东三省大好河山。8岁的顾懋祥目睹过沈阳城楼高挂血淋淋的同胞头颅,日寇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化为报仇雪耻的种子,深深埋在少年顾懋祥的心里。

父亲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他不愿仰日本人鼻息而偷生,称病在家,竭力回避与日本人打交道,并一再向总行申请,要求调往关内。他把长子慈祥、次子宪祥送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高中,又设法将三子懋祥送入英国牧师为外侨子女办的小学读书,小女儿蕙祥尚在襁褓中。

1935年1月,顾懋祥终于离开沈阳来中有杨振宁和朱自清之子朱迈先等要好的小伙伴。此时,抗日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底,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了,少年顾懋祥深受影响,他发奋读书,立志长大驱逐强敌,报效祖国。1936年初,父亲调任厦门中国银行副经理,于是举家南迁鼓浪屿。是年秋,顾懋祥以优异成绩跳级考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英华中学高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全国大一、高一学生暑期均需到省会军训。14岁的顾懋祥到福州东湖接受集训,开学后在课余协助当地的民兵训练。

1938年4月,福州、厦门相继沦陷,顾懋祥又一次看到日本法西斯在厦门烧杀抢掠的战争罪行,从厦门漂浮到鼓浪屿的成批尸体把海滩染红,死难者是厦门抗日的民兵,被日军用麻绳捆绑后枪杀。顾懋祥仰望长空,热泪盈眶,恨自己不能快些长大,扛起枪来打鬼子。

因鼓浪屿属租界地,日军一时还没有杀上岛;但厦门分行是负责侨汇的银行,紧急战乱中必须尽快撤到香港。于是在日军的枪炮声里,顾懋祥又随家人迁到香港。后来,顾懋祥回忆抗战初期的颠沛流离生活,他说,日本人一直在追赶着他,从东北追到福建,又到香港。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他总是在日寇的魔影下生活。

1939年秋,顾懋祥从香港圣约翰中学高中毕业后,参加香港大学会考,以五门功课均为优秀的好成绩获得六名获奖生中的第一名,得到港府教委每年400港元的奖学金,但规定仅限读理科,而且在毕业后到中学任教数年。受家庭影响,顾懋祥自小的志趣是学工,他读了一年后,征得父母的同意,退回奖学金,转入港大工学院机械系。

此时,大哥和二哥已经在美国普度大学研究院分别获得电机和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在港大两年半的英式教育和国际化生活环境的影响下,顾懋祥开阔了眼界,得到全面的发展,数理化的优秀成绩打下他日后做学问的基础。他还经常参加辩论会,这对他的英语思路和口语提高极有帮助。他热情开朗、活泼进取的秉性基本上定型了。

1941年12月8日,日军攻占香港,港大被迫停课,港岛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母亲因病无处投医而去世,顾懋祥再一次经历战争的灾难,国仇家恨深深烙印在心中。

父亲带着丧妻之痛从中行辞职回上海,与友人合资经商,老人家最大的心愿是要懋祥和蕙祥好好读书。上海虽然被日伪统治,但名校很多,雷士德工学院一向以完善的实验室着称,这吸引了顾懋祥。

1942年2月,顾懋祥进入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学习。他十分珍惜在乱世里的学习机会,学校无宿舍,他每天早晚骑着自行车横贯上海东西走读,经常埋头在实验室里,学习十分刻苦。在学校里,他结识多位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人也变得稳重老成了。

1945年4月,节节败退的日军突然勒令雷士德工学院停办,霸占学院当军用仓库。即将毕业的顾懋祥被迫离校,为了谋生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顾懋祥和他的丹麦老师、几位同学们合办了一个柴油机修理社,从事柴油机和电动机的维修和培训业务。有一天,来了一队日军,强迫他们去修理牵引沉船的柴油机,鬼子们想把一条意大利投降时的沉船从黄浦江里打捞上来,以便疏浚河道,运送军火。顾懋祥和同学们临危不惧,在日军的刺刀下,装着老老实实修机器。当日军检查柴油机已经修好,高兴地发给他们放行证后,他们趁鬼子不备,迅速掉包,把坏零件又给换了回去,机智勇敢地粉碎了日军的美梦。不久,日本投降了。

二、乱世别情

此时的顾懋祥有了一位女朋友,说起他们之间的相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43年12月30日晚,在雷士德读书的顾懋祥到朋友家参加一个新年联欢小聚会,都是年轻人,围成一圈玩“击鼓传令”的游戏。按规则,鼓声一停,令盒在谁的手里,他就得从盒子里取出一道命令,当场宣读照办。顾懋祥摊上一次,他在众目睽睽下读出命令:吻你身边的小姐!

顾懋祥在哄堂大笑中红着脸,看着身旁那位美丽端庄的姑娘。没有想到这姑娘大方地伸出一只右手,窘迫中的顾懋祥立即会意,恭恭敬敬地在姑娘手背上轻轻一吻,完成任务。就这样,顾懋祥认识了这位聪慧内秀的姑娘,她叫李宗善。

李宗善出生在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李毅士教授早年留英,是我国着名的西画家,他以“真善美”作为三个孩子的名字,教育孩子终身以此为奋斗目标。全面抗战以后,李毅士孤身随中央大学内迁重庆,战火中李家失去南京的家,母亲带宗善姐弟三人避难于上海租界亲戚家。1942年春,父亲死于日军空袭,李家陷入困境,李宗善和姐姐被迫停学,打工养家。1943年春,李宗善成为职业话剧演员,而且又能继续上大学了。她文笔极好,经常向报刊投稿。自从认识了顾懋祥,她的生活里多了一份甜蜜。

在她的眼里,顾懋祥坦诚、实在、幽默,最可贵的是讲信用,耐心倾听别人,不夸耀自己,尤其乐于助人。李宗善确信,顾懋祥是个靠得住的人。

抗战胜利后,顾懋祥随丹麦老师寻找被日军掳走的雷士德学院的贵重设备,各处奔波备尝辛苦。丹麦老师到救济总署工作后,他继续帮助老师验收机器,并为救济总署开设的短训班教授柴油机和英语。

1946年,顾懋祥参加自费留学生考试,但却迟迟不见发榜。为了寻找赴美留学的其他途径,他到停泊在吴淞口的“中山号”轮船求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起水手和伙夫,随船去过香港、基隆、葫芦岛等码头。9个月后获悉,“中山号”不去美国,要为国共内战运输军火。顾懋祥立即辞职离船,考入江海关,先后在“春星号”和“海星号”上当管轮,总算有个正式职业了。一有时间他就去找已经当了中学老师的李宗善,两个年轻人谈起抗战胜利后各自的曲折经历和生活压力,不胜感慨。两年艰苦的海员生活使顾懋祥经受了历练,从此,他与海洋船舶结下终身渊源。

1947年8月初,顾懋祥终于等来了发榜,实现了去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深造的愿望。8月8日,他骑自行车到李宗善家辞行,一对情侣紧紧握着手,除了彼此叮咛保重身体、多多写信,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话。翌日晚,李宗善去顾家为懋祥送行,在一本纪念册上她写下诗人徐志摩的一首小诗《偶然》,送给远行的心上人:

我是天上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在转瞬消灭了踪影。你我同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能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离开顾家,李宗善和女友走在僻静的路上,女友问,懋祥会回来吗?李宗善肯定地回答:他当然会回来的,他不会忘记苦难中的祖国。

8月10日,顾懋祥登上开往美国的“美琪”号轮船,开始横渡太平洋的漫长旅程。

行船途中,一个美国退役水手借着酒劲寻衅,殴打一个中国学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顾懋祥挺身而出,与这个美国无赖交起手来,身材高大结实的顾懋祥三拳两脚就把对手打趴下,迫使这个美国无赖向中国学生赔礼道歉,富有正义感的顾懋祥赢得同船中国学生的尊敬。恰好胡宗南的秘书熊汇荃也乘坐这条船,他目击了这一切,与顾懋祥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后来顾懋祥才知道,熊汇荃就是熊向晖,他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卧底敌营13年,是中共杰出的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十分信任的中国着名外交家。顾懋祥没有想到,20年后,即“文革”当中,顾懋祥被关进牛棚时,专案组一定要追查他在美国的情况,熊向晖亲笔写材料,证明当时顾懋祥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

1947年9月,顾懋祥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造船与轮机专业。1949年夏,他获得硕士学位,并被评为这所古老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从顾懋祥乘上“美琪”号那天起,就开始给李宗善写国外通信第1号,写信成了他们两个人生活里的大事,每周至少写一封信。到1950年11月4日顾懋祥回到祖国,在广州寄出第145号信,他们共拥有三百余封两地书,这成为他们最珍贵的纪念品,也成了后来历次受审查时有价值的证言。

新中国诞生后,顾懋祥归心似箭。正当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候,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于1950年11月回到祖国的怀抱,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由此开始他毕生孜孜不倦的船舶科研教育事业。1951年1月,顾懋祥和娴静大方、楚楚动人的李宗善在上海完婚。

这对苦恋了8年的情侣,终于携手迎来了新的生活。

三、走进哈军工

在交大的两年,顾懋祥开设了七八门课程,他认为自己初登大学讲堂,教学经验很少,所以格外努力,虚心地向老教授学习。他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常到宿舍看望他们。根据系里工作需要,他自告奋勇筹建我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水池,又和青年教师一起,利用废弃的室内游泳池建立了重力式拖拽水池供教学试验。他经常穿上工装和大家一起动手干活。有一次,他一身工装,拿根油条边走边吃,让李宗善碰见了。妻子嗔怪道:“你让学生看见了,多不好!”顾懋祥笑道:“学生看见了我就请他吃油条,在美国想吃油条可不容易。”

顾懋祥和李宗善新婚不久,发生一件意外的大事:1951年4月,李宗善被人诬陷成反革命分子被捕。那天清晨,顾懋祥被敲门声惊醒,武装公安人员把熟睡中的李宗善喊起来,给她戴上手铐,押上车带走。她回头看了一眼,见顾懋祥只穿了一件白衬衫站在弄堂口,晨风吹乱他的浓发,困惑而悲伤地望着她,李宗善真想放声大哭。

这是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上海市的一次群众性大逮捕,李宗善在监狱里待了23天,被无罪释放。上面说了,抓得对,放了也对,还让她在学校里做了检查才算完事。

这一段时间可把顾懋祥累坏了,他要照顾岳母一家人,还要四处求人,证明妻子是个热爱党和新社会的进步青年。他甚至把他们的两地书拍成照片,给公安局送去。

1952年冬,交大领导通知顾懋祥,他被选调到哈军工,而且马上就要报到。这太突然了,到北国哈尔滨怎么造船?顾懋祥询问,为什么调他?领导说:“你少年有为。”

回家后夫妇俩一商量,一定要服从组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李宗善正在家里养病,来上海调干的黄景文同志到顾懋祥家看望李宗善,话语非常亲切。顾懋祥要求稍晚一点报到,黄景文一口答应。

12月下旬,顾懋祥到哈尔滨报到了,是首批创办学院的教师之一,此时他刚到30岁。

陈赓院长心细如发,他想要让老教师在哈尔滨过好第一个春节,特派人安排好一节专车,把沪宁的家眷老小全接到哈尔滨吃团圆饭。春节前夕,这节专车经过五个昼夜,在晚上抵达哈尔滨,顾懋祥是第一个上来接站的,一眼看见李宗善正朝着他笑呢。

从突击学俄文、为助教队补课,到筹建海军工程系造船专业、建造教学兼科研用的船模拖拽水池,顾懋祥一直是个热情勤奋、业务水平高的好教员,口碑之好,全院有名。

1955年的肃反运动,每个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都要交代自己的历史,接受组织审查。顾懋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己的历史清清白白。

为了配合组织查清问题,他把李宗善精心保存的两地书一百多封装订成册,交给党组织。正是他的主动配合,很快就有了审查结论:对党忠诚老实,历史清楚。

1956年夏,舰船科主任顾懋祥参军入伍,被授予少校军衔。

1957年夏,松花江洪水泛滥,哈军工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之中。学院规定,老教师不参加挑土等重体力劳动。可是顾懋祥身先士卒,和学员们一起挑土、打桩,还当上抢险队员,与学员一起跳进冰冷的江水里堵缺口,做人墙,受到全院上下普遍的赞扬。抗洪胜利后,他荣获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