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感官操控力
18720900000014

第14章 感觉的奥秘(1)

“感觉”是所有感官的核心,失去了感觉,人就无法生活。没有感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就感受不到任何东西。所有的感官必须借助“感觉”才能发挥作用。

卡斯帕·封·斯迪勒

一颗封闭的心的故事

有一颗心,他每天跳动十万次,不多也不少。生活的重担使他日渐衰老,虽然他的年纪并不老,但他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决定为自己盖一座小房子,这样他就可以有藏身之所,躲过别人的伤害。于是他找来最坚硬的石头垒墙,最结实的木板搭房顶,最坚固的钢材做门。当房子完工的时候,他对自己说:“这下没人能来伤害我了,没人能进得来,这下我总算安全了。”现在他每天坐在自己的小屋里,透过墙上石头的缝隙向外张望,听着头顶的木板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这样的日子实在无聊,他每天数着自己跳动的次数,直到有一天无法忍受。这颗心开始问自己,继续跳动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他忘记了,虽然自己远离纷争,没人会伤害和打击他,但同时也没有人来跟自己一起跳动彼此温暖,彼此相视而笑。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于是他用尽全力去试着推开那扇铁门,却发现这扇门如此沉重,它居然纹丝不动。惊慌混乱之下,这颗心跳动的速度加快了。情急之下他竟然忘记自己把钥匙放哪儿了。

只有思想自由,感觉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颗心慢慢放松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他看着自己,开始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颜色淡红,布满褶皱。他觉得有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腾,相信自己有优秀之处。于是他不自觉地开始哼唱起歌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亮,正如一只鸟自由地飞向高空。

在欢快的歌声中,石头房子突然塌陷了一点,这颗心睁大眼睛,看见在塌陷的地方有金属在闪光。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钥匙就躺在那里!当初是他自己把钥匙砌在了墙壁里,他在烦躁和自怜当中忘记了这回事。现在钥匙拿在手里,他突然记起,几年之前,他是那么坚定地认为自己再也用不着这把钥匙了,如今只凭下意识知道钥匙的所在。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生怕弄断了钥匙,他把钥匙插进锁孔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铁门打开了。他迈出了一小步,深深吸了一口外面清新的空气。他张开双臂,侧耳聆听周围的一切。生命原来如此美好!他跳跃着去寻找新的朋友。

当我听到这个童话故事时,我感受到了它的核心思想和它要传递的信息。我觉得这颗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它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心脏器官,而是我们感受世界的心灵,是我们身体的中枢。这颗心,它学会感受,找到自我,凭本能跳动,最终找到生命的钥匙。

很难用语言描述心灵感知的领域。或许你也有同感,你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却无法找到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里,人们认知周围的世界,却在以后的几千年里,把所有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好像你花了一小时的时间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只用了三秒钟就把感受到的表达完了。

敏感的心是我们的“司令部”,是我们真实的财富。我们因着它能感受自己和周围的人。正如刚才那个故事,敞开心,是前提条件。超感者异常的能力你也可以逐步练习、体会到,这样你便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金钥匙。

诸弟子,受有三种:一者乐受,二者苦受,三者非苦非乐受。

佛陀受蕴之教导

通往“敏感心灵”之路

“感觉”这个话题包罗万象,对超感者而言意义非凡。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空闲时间,“感觉”无处不在,它是我们做出反应和决定的基础。拥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得到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途径。但首先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在这一章里,请你打开曾经的阅历,增强你对决策、激励、本能、自身能力、移情和魅力等方面的“感觉”。

当你对所有这些方面形成敏锐的感觉时,你便拥有了敏感的心。

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财宝就在哪里。

《圣经·马太福音》6章21节

如何处理感觉

超感者具备一项特别的能力,就是能处理别人和自己的感觉。超感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感觉,尽力读懂自己的感觉,并对它们分门别类。

这不仅是说自身的感觉,也包括周围人的感觉。细致入微地感知自己和别人的各种感觉,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当你掌握了这门艺术,你就可以很好地与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

超感者内部消息

为了拥有一颗敏感的心,我曾花费数年时间潜心钻研。当我发现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时,我确信,人人可以改善自身的感觉能力,使自己变得更灵敏更敏锐。

你最大的财富就在你身上——你的感觉。这是你所拥有的最具价值的认知能力。好好保护你的感觉,充分利用它,帮助你做出决定。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感觉更真实,更不受外界影响,也更诚实,更敏感,更有智慧,更纯粹。

本章所说的感觉并不是古典意义上的触觉,而是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内在的下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无法触及的领域帮助我们,它是实现第六感的最后一步。

如果你愿意打开自己的心,那么我将乐意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向你讲述这最后一步。到达“敏感的心”这条路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彼此相依,形成整体。

决策和激励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如何做出决定的,你会怎么回答?有些人会依据事实和经验,有些人会根据当时的感觉。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在特定的情形之下会做出特定的决策。如果我们对此了然于心,为什么自己会这样选择,那么我们将会更加有意识地去做决定。

超感者做决定时会受内心的牵引,基于自己真实的感觉而做出决定。这种感觉是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之下形成的。决定做某事或者放弃做某事,这跟我们的感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将一一探究。

认知—加工—行动

在短短一秒钟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种刺激冲击着我们。一部分刺激被我们有意识地接受,更大一部分被无意识地接受——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每种刺激我们都有意识地去接受和加工处理,那么活一辈子就只能应付各种刺激而无暇做事,所以到达我们自身的刺激被过滤、分类,然后再进行加工处理。

来自外界的刺激通过各种感官被我们感知到。我们听、看、嗅、尝、感知整个世界。在这无数的刺激中,一部分被无意识过滤掉,剩下的进入意识,也就是我们对某些东西格外留意的时刻。人们听到一个特别的声音,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东西,闻到一种新的味道,一种特别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正常情况下,不是所有的感官都接受刺激并自动参与其中,比如人们一般很少只根据嗅觉来认识周围世界。但是当外部环境让人嗅到危险气息时,那么这种气味就会被有意识地吸收,人们会因此做出反应,因为这种气息正左右我们的注意力。

从原则上来说,人类选择刺激是无意识的,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像刚才所说的,某种刺激是否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又或者仅仅是一个基本需要。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到某个特定的区域,那么我们就可以影响对刺激的选择,比如当我们找东西时。

当信息被接收之后,接下来会被加工处理,然后人们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说一句话,或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认知感觉

这个练习你可以在家里完成,不过最好在户外做。下次你出门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几分钟时间来练一练。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去感知环境和外界刺激,与自身的感觉建立联系。

第一部分

先坐下来,放松身体,让你所有的感官自由奔跑。有意识地注意你感受到了什么。什么东西吸引你的关注?你是否格外使用某种感官来获取信息,而其他感官则获取较少的信息?

第二部分

请选定一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集中精力于这个感官所传递的刺激,此时,只要一接收到刺激,你就特别关注你里面的感觉。拿出时间,全神贯注,敞开自己。

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门路:

你熟悉这种感觉吗?如果熟悉,那么它从何而来?

你能对这些感觉分类吗?

特定的刺激是否会带给你特定的感觉呢?

你是否可以细致地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些感觉?

是否还有一些感觉你无法描述?

我们要读懂的不是别人说的话,而是这话语背后的人。

塞缪尔·巴特勒

【译者注:塞缪尔·巴特勒(1612—1680年),英国诗人】

决策和激励的发动机

感觉可以调控我们的认知,比如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他很容易关注街边的餐馆。我们内在的动机常常是无意识的,我们也很少去了解它们。

假如你打算买一辆车,已经想好了要买哪一款。你认为自己选择这款车是因为它的配置和价格十分合理。那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只是因为你的邻居开了这样一款车,所以你也想要一辆?这些潜意识的因素影响人们每天的选择,它们不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不会被一眼看出,而是内心下意识的愿望,比如要跟邻居开一样的车子。了解潜意识的动机,现今的广告业深谙其道,所以我们常常不清楚自己会买这么多东西,而只是被广告牵着鼻子走。

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感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感觉会促使人思考,也会妨碍人们动脑筋,尤其是在面临压力时。有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学东西是否跟情感有关联,只有那些以某种方式对人的情感有意义的信息,才会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其他的东西,比如一个只用一次的手机号,会被立刻遗忘。而那些与个人情感有关联的东西,不论消极或积极,更容易被记住。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小学时光,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老师上课时穿的一件难看的衣服,而不是老师讲解的内容。在这个例子中,衣服比上课的内容跟学生的情感联系更紧密。还要补充的是,人们交流的方式,而不是内容,更能对情感产生影响。

在信息处理之后,人们会呈现不同的反应,这也会受到个人感觉的影响。信息处理如何进行,人的反应也会随之变化。人们说话的声音或大或小,动作或快或慢。信息处理和反应,二者相互影响。

正如《视觉的奥秘》那一章提到过,感觉会影响身体,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姿态笔直端正,那么他的感觉多半不错。如果他感觉很不舒服,这也会影响他的身体姿态和肢体语言。

这种相互关系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体态,只是为了达到我们期望的心理状态和感觉。

积极或消极的感觉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跟我们当时的感觉和状态密切相关。

自我观察的目的是找出个人感觉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样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

你最好在某一天的早晨开始观察自己,尤其是这天早晨你的情绪很极端的时候——你刚刚起床,心情特别开心或者糟糕(这里把它定义为基准情绪)。

有意识地注意你的基准情绪,观察一天当中情绪的变化。如果你早晨开始就情绪低落,那么这一整天你可能发现不断有事情发生,印证并加重你的坏心情。反之,如果你从一起床就心情舒畅,那么这一天你会看到花儿为你开,鸟儿对你唱。

小贴士:

回忆一下你最近几次心情很好和很差的情景,再设想一下,如果你的情绪走向对立面,这一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很可能当你的基准情绪差时,一件小事会让你更加烦躁;而当你的基准情绪好时,即使这件事很烦,也不会对你的好心情有影响。

感官操控小练习

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应当认识做决定的动机。动机常常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常被忽视。下面的练习帮助你认识动机,发现自己的“感觉世界”。

每一天在各种场合下,你要尽力认识自己,倾听你心里的声音,你在种种场合中感受如何。描述自己当下的感觉非常不容易,但就是在描述的过程中,你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潜意识,更多地认识自己。

当你面临要做选择的时候,拿出一点点时间,找到动机的根源,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决定。或许当时你肚子不舒服?或者有些东西占据了你的空间让你觉得憋闷?我们的身体不会撒谎,但我们的理智却常常欺骗我们,回避不好的感受。

人们在梦里会特别深入地感受自己的愿望、忧虑、期望和恐惧。为了把自己看得更真切,你可以起床后记录梦里的经历和感受,并把梦所释放的信息和现实对比。敞开你所有的源自潜意识的感觉,不要加以判断。享受这样的时刻,享受你有意识地去感知周围,去认识自己的时刻。

在做选择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动机,它们深深地影响我们。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史蒂文·赖斯的动机理论。

赖斯有关欲望的理论

史蒂文·赖斯博士一直在寻找“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他问过几千个实验者,最后找到16种欲望,这些动机和欲望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如何选择,有哪些倾向。

权力:追求成功、成绩、领导力和影响力

独立:追求自由、安于现状和自给自足

好奇:追求知识和真理

认可:追求社会认同、归属和积极的自我评价

秩序:追求稳定、透明和条理

积累:追求物质财富

荣誉:追求忠诚、符合传统道德的纯净正直

理想: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人际关系:追求友谊,与人和睦,追求快乐和幽默

家庭:看重家庭生活和生儿育女

社会地位:追求社会地位、财富、头衔,以引起公众关注

竞争:看重奋斗和竞争,有进取心,追求高薪水

性:看重性生活,追求性欲满足和美感

饮食:从吃饱到吃好,饮食成为享受

健身:注重身体健康和运动,感受自己的身体

心灵的宁静:追求心灵的放松和内心的安全感

在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依据详尽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发现这些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