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18758000000015

第15章 战胜病魔

1925年,在哥廷根是个多灾的年头。

在一个温暖、平静的黄昏,菲力克斯·克莱茵去世了。

哥廷根的一切,几乎都与克莱茵的努力分不开。哥廷根的人们很容易看到这一点。走廊里的数学模型,开架的阅览室,以大学为中心的各种技术研究所……

一个时代结束了。

希尔伯特此时也出了毛病。1925年秋,终于被确诊患有恶性贫血,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治之症。

其实,希尔伯特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了。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由于迟迟没有得到确诊,使诊治耽误了很长时间。医生根据经验判断,他最多只能活几个月,甚至只有几个星期了。

不管医生怎么说,希尔伯特一直非常乐观。他不相信自己得的是恶性贫血病,而是症状相似但并不严重的病。他一直坚持工作,身体极度虚弱去不了学校时,他就把家里的餐厅当做讲演厅,上课,研讨。

当时正值哥廷根称之为“少年物理”的全盛时代(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重大发现都是二十几岁的物理学家作出的),量子力学的新理论正在发展。希尔伯特要求他的助手向他介绍这一新理论。

虽然病魔缠身,希尔伯特还是预告了他关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次讲演。

希尔伯特非常走运,也许是他的历史任务还没完成,上帝不要他。1925年,有两个人发现生肝在医学上有造血功效,到1926年,一位叫米诺特的美国人利用他们的成果制成药物,用来治疗恶性贫血。

哥廷根的一位药物学家在美国的一个医学杂志上了解到米诺特的工作,便向希尔伯特作了介绍。这篇文章既介绍和说明了这一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恶性贫血的不良预后进行了十分清楚的分析和说明。

希尔伯特看了全篇文章,他对新的治疗方法寄予极大的希望,那些警告人的细节,他却视若无睹。

哥廷根的数学教授兰道夫人的父亲是医学界的名人,她同医学界有广泛的联系。数学研究所的所长库朗帮她起草了一份很长很长的电报,发给远在哈佛的米诺特,说明病情,请求帮助。库朗还同时给哈佛大学的一个希尔伯特早期的学生,现在是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凯洛克发了一份电报。哈佛的数学家们也呼吁,支持哥廷根的请求。

米诺特手里只有一点药物,而且他们正处于试验阶段。而患者必须终身服用这种药物才行。哈佛大学附近的恶性贫血病人正在等待他们的治疗,米诺特及合作者对哥廷根的请求,表示无能为力。

美国领头的数学家、乔治·波克霍夫正在哈佛任教。他极力说服米诺特。当时他刚刚看过一出戏,是萧伯纳的作品《为难的医生》,戏与生活是那么巧合,叫人难以置信。剧中有一位医生,他只能救十个人的性命,在这种情形下,应当怎样来选择这十个病人呢?在戏里,剧作家的回答是:

“应当根据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来决定。”

米诺特被数学家们的倔强和执著所感动,答应了哥廷根的要求。

他给哥廷根那位药物学家发去一封电报,说明生肝调制法,请希尔伯特先服用大量生肝进行治疗,等从美国寄去的浓缩实验药剂到后,再改服此药。

米诺特的药寄到了。

一般认为,恶性贫血到晚期是不可能痊愈的。但希尔伯特例外,希尔伯特的身体服药后立竿见影地迅速好转。

希尔伯特很快就告诉人们,什么贫血病,它已经不存在了。

希尔伯特精神焕发,他致力于数学基础的研究,在数学俱乐部上讲演,外出访问,带领哥廷根数学家出席国际会议。

病魔带不走他,希尔伯特有再生的能力,那就是不屈不挠的希尔伯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