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
18843100000010

第10章 跟着厚黑学办事(3)

身处其中,置身事外

人们在下象棋时有“君子观棋不语”的说法。之所以要强调“观棋不语”,是因为人们在看棋时总忍不住要开口指点。因为,即便是高手下棋,也免不了有时走出莫名奇妙的“晕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下棋的人身在棋局当中,时常被棋局左右,无法做到通观全局;而看棋的人则置身棋局之外,能不被输赢掌控,可以轻松处之,往往能看出全局的关键所在。这正应了苏轼的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其中,就容易被迷惑;置身事外,反而方便把握局势。这其实全在于一个人的态度,如果把输赢看得轻些,全心享受下棋的过程,就会不因一时局势的优劣影响情绪,下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许多。其实棋艺之高低也全在这一个态度上。下棋如同做人,棋局同于人生。下棋要学会身在其中而又置身事外,做人也同样如此。

有些人具有战略头脑,即善于深谋远虑,统筹全局,遇到事情能够拿主意,点子多,办法多,处理问题善于做出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别事物的本质,从多种主意中选出最好的主意,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局势,使事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拥有了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战略头脑。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春秋时期,晋楚两国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而郑国正是夹在两国中间的一个小国。在诸侯的纷争中,处于晋楚两大国的夹缝之间的郑国经常受到侵略,存活已属不易,更不要说发展了。但是,就是这样的小国也曾一度辉煌。那就是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子产为相的一段时期。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人。在弱肉强食、恃强凌弱的大国争霸时代,郑国永远是晋楚两国争战的牺牲品。长期以来不得不采用“晋来则事晋,楚来则事楚”的国策。只有在子产执政的时期,郑国不仅摆脱了那种难堪的被动局面,而且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树立了相当高的威信。特别是他本人,在当时的诸侯和执政者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子产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在外交方面,他头脑机敏,娴于辞令,善于利用各诸侯大国之间的矛盾和诸侯国自身的矛盾,把对方说得心悦诚服,主动放弃其无理要求。在内政方面,他冲破旧势力的重重阻碍,进行了三大改革:“作封洫”,以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作丘赋”,按田亩征收年费;“铸刑鼎”,将法律条文公之于众,彻底矫正贵族官吏任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弊端。最终使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富兵强的昌盛局面。

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子产聪明机智的头脑、能言善辩的舌头、善于把握局势的手段,但在如此小国能创造这样的辉煌靠的不仅仅是头脑和语言。想想,如果子产空有聪明而整天哀叹命运不济,生在如此倒霉的国家,可能他就真的倒霉一生而无所作为了。如果他只知道为自己国家弱小被他国欺负而着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跳出他仅仅是一个郑国“小人物”的圈子而把自己和那些大国贵族摆在同样的位置,又怎么能把那些教训别人的辞令说出口?如果整天害怕被别的国家来攻打,他又怎么敢利用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来挑拨离间?正是因为他跳出了郑国国力积弱、只能被辱这样的低级主观认识,把自己置身于郑国之外,放下自己小国国民的身份,他才真正能把握郑国和各个诸侯国的客观情况,才能在强国环伺的环境中让郑国强大起来。

每个人都身在人生的棋局当中无法逃避,所以大多数人在很多时候都在被人生的棋局迷惑着;但有一部分人学会了在人生的棋局当中时而跳出来,像旁观者那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能领悟到一些东西,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去走自己的下一步“棋”。这样的人大多都会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客观实际不随我们的意志转移,无法改变;而主观认识则来自于自身,只有学会置身事外,才能全面地观察自身现状,正确地估计形势,并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采取及时恰当的处置方法。

厚黑处世,多铺路少砌墙

求人办事,是世间一难。求人之时,脸皮厚下来当然要比那些脸皮薄、说不出话的人好得多,但也不一定就能办成。可如果你在平时就铺好了路,或与他人已有亲密交往,或曾伸出援手帮过别人一把,那到你有困难时,求上门去,自然要容易多了。甚至你不用去求,就有人急着来帮你。

铺路搭桥胜过砌墙垒堵

许多人都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他人帮助,却往往不愿意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在自己富贵时远远地躲开那些穷亲戚、穷朋友,更不要说对偶遇的人有所帮助了。

可你要知道,要想有人帮助,必先有帮助别人的美德才行。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事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达到的。要想在你的创业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找到得力的助手,就需要你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开阔视野,与社会上的人广泛接触。

与人为亲、与人为善,要尽量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拉一把,而不是把寻求帮助的人关在你的门外。也许仅是一次小小的帮助就能打开陌生人的心灵之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待人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扶危解难,这也就相当于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路搭桥了。而那些平时就待人冷漠,不爱帮助他人,只知“自扫门前雪”的人,也就相当于给自己与他人之间垒起了一堵墙,在遇到困难时,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呢?

我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讲的就是有关一帮侠义之人的故事,而这其中最为仗义疏财、扶危救难的人要数宋江了。在《水浒传》中宋江有个绰号叫“及时雨”,何为及时雨呢?《水浒传》上这样介绍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上的好汉,一旦有人落难来投奔他,不管是名气大小,地位高低,他都一概接纳,留在家里好酒好菜,整天陪着,就没有觉得厌倦的时候。要是有人想走了,他一定是全力资助,真算得上是个挥金如土的人物。如果有人向他主动借钱,更是没有推脱的时候,而且特别喜欢给人排忧解难,帮忙做个调解什么的。乡亲们也都说他济人贫苦、扶人之危,所以都叫他“及时雨”。他这名号响遍了山东、河北一带。

宋江豪爽侠义的性格和扶危解难的品德确实是难得一见,虽然他也有很多性格弱点,致使连上梁山都三上三下,最后才算成功。但就在这几次上上下下中也无处不表现着他好结交、为人仗义的品格。他前两次虽然没能上成梁山,却成功地结交并动员了许多英雄上了梁山。他人虽未到梁山,名声在梁山上却是最响亮的。这与他平时一贯的仗义和豪爽是分不开的。几乎每个与宋江结交的人都感动于他的真诚和仗义,所以也真心诚意地与他结交,心甘情愿地给他帮忙。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几次被官府所抓,都会有人冒着天大的风险也要去救他的原因了。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梁山众英雄劫法场救宋江的那次了。其实宋江如果在第三次上梁山好好待下去的话,也就不会发生什么事了,可他偏偏要下山接老父亲,结果又一次被官府抓住了。这一次官府对他的看管和防卫当然就更为严格了,直到要处斩之前,都没有丝毫松懈,这也就使梁山好汉们只剩劫法场的选择了。劫法场自然是凶险万分。可梁山的好汉们不顾死活地把宋江从鬼头刀下救了出来,这其中当然与梁山众人的豪侠性格分不开,但宋江平时的“铺路搭桥”绝对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宋江平时为人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有几次被救,他在被众英雄救出法场,拥上梁山以后,总算是把心安定下来而且确立了他在梁山的首领地位,并成为大家拥护的对象,成了这个好汉们聚集的江湖窝的大头领。手下都是成名的人物,而且黑白两道,鱼龙混杂,却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无不服从,能做到这样,他靠的就不仅仅是能力了,那仗义豪爽的性格依然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人生处于困境时,若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当是不幸中的万幸。可要想得到这种幸运,在平时的为人中你就必须做到济人贫苦、用人之急。只有平时“铺路搭桥”,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自私自利、道德败坏,只知道“砌墙垒堵”的人,是不会有人为他伸出援助之手的。

揭人伤疤如伤口撒盐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起的过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不愿揭开的伤疤。谁没有犯过错呢?谁又不想把它永远埋藏起来呢?所以,几乎任何人都不想被人提起那伤心的过去,谁也不想揭开那道伤疤。一旦图一时之痛快,揭露了别人那些极力掩饰的伤疤,就像是在正在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那种钻心的疼痛会让人永远记恨你。所以,真正体贴的人总会避免碰到别人的伤疤,甚至不会提及可能让别人感到不快的话题。尤其是朋友之间,本来就相互熟悉,更应该互相体谅,避免伤害对方,而一旦故意揭开朋友的伤疤,对其自尊心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揭开小人的伤疤,你就不得不防着他随时害你;如果揭了朋友的伤疤,你可能不得不忍受失去他的痛苦。

在犹太人的生活中,流传着瑞什·拉吉什和拉比乔拿森之死的传说。人们从这个传说中引申出教训,告诉自己如何对别人的过去有体贴之心。瑞什·拉吉什是一个魁梧、强壮的人,年轻的时候是著名的角斗士,经常和野兽搏斗。后来,拉比乔拿森说服他放弃了决斗场上与兽为伍的野蛮生活,去学习法律,使他成为一个信徒,最终成为三世纪巴勒斯坦和拉比乔拿森齐名的著名学者。

在瑞什·拉吉什还是一个角斗士的时候,有一天,拉比乔拿森偷偷在约旦河里洗澡,被瑞什·拉吉什看到了。于是他也跳下河去,来到拉比乔拿森的身边。拉比乔拿森对瑞什·拉吉什说:“你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对《律法书》的研究。”瑞什·拉吉什说:“那么,你的美丽就应该贡献给妇女了。”拉比乔拿森并没有因此而生气,他对瑞什·拉吉什说:“如果你向神忏悔,我就让你娶我的妹妹,她比我还要美丽。”瑞什·拉吉什心动了,于是他向拉比乔拿森忏悔,拉比乔拿森果然没有失约,让他娶了自己的妹妹。然后,拉比乔拿森说服了瑞什·拉吉什放弃角斗士生活,和他一起去学习,拉比乔拿森极其耐心地给瑞什·拉吉什讲解《圣经》和《注释》,并最终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

当瑞什·拉吉什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和拉比乔拿森成为齐名的学者之后,有一天,他们在教室里展开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时候某些日常用具,如剑、刀、匕首、矛、手锯、镰刀等,会成为宗教仪式上的不洁之物。拉比乔拿森认为:凡是在熔炉中锻炼过的是不洁之物;瑞什·拉吉什则坚持说浸过水的都是不洁之物。

因为他们的相识就是在水中,拉比乔拿森认为瑞什·拉吉什是在侮辱他,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于是他也抓住瑞什·拉吉什做过角斗士的经历,反击说:“强盗懂得自己的营生。”暗示曾使用过刀剑类武器的瑞什·拉吉什是强盗。瑞什·拉吉什对拉比乔拿森说出这样的话来侮辱他,感到非静愤怒,他咆哮着说:“你对我有过什么帮助呢?在罗马的竞技场上,我被称为大师,在这里我也被称为大师。”拉比乔拿森受到很深的伤害,瑞什·拉吉什居然说自己对他没有过任何帮助,那曾经苦口婆心的劝导,那曾经不厌其烦的教导,如今居然换来瑞什·拉吉什的一句你对我没有过任何帮助!他真的受到了很深的伤害。这场争论演变成互揭伤疤的争斗。

尽管后来瑞什·拉吉什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多次向拉比乔拿森道歉,请求他的原谅,但拉比乔拿森拒绝原谅他。得不到原谅的瑞什·拉吉什终于病倒了,最后,郁郁而终。瑞什·拉吉什的死令拉比乔拿森陷入了无比的沮丧之中!他像疯了一样撕烂了自己的衣服,一直哭泣着自言自语地说:“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其他的信徒们都为他祈祷,希望他能从悲惨中解脱出来,然而,最终他也去世了。

瑞什·拉吉什和拉比乔拿森的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它让人们看到了朋友之间互揭伤疤、互相伤害是多么可怕,它会让朋友离散,让人终生后悔,甚至带来死亡。朋友之间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如果你故意去揭你不认识的人甚或是小人的伤疤,他们会对你产生怎样的恨,又会想出怎样的办法对付你?所以,请记住这个教训吧,千万不要去揭人伤疤,也不要把自己伤疤随便告诉别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既然没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完美的事,人在做事过程中总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抓住别人的一点缺点或错误就拼命地口诛笔伐,没完没了,好像只有“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才行,那就再也没有人敢与你交往了。因为谁都怕自己犯错误,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

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倘若求全责备,则世上就没有人可以交往了。尤其在用人方面,最为忌讳的就是求全责备。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用人高手,而他们一个共同的用人特点就是大度用人,发挥部下的最大优势,不对他们求全责备。曹操便是善于用人的高手之一,他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大度用人,容人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