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18843700000010

第10章

黄帝道:一个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就没有办法见效,这里有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的关系。黄帝道:什么叫做神一气不能发生它的应有作用?岐伯说:针石治病,这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经散越,志意已经散乱,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荣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么病情会发展到这样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精气败坏,荣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已失却反应,当然它的病就不会好。

黄帝道:凡病初起,固然是精微难测,但大致情况,是必先侵袭于皮肤,所谓表证。现在经过医生一看,都说是病已经成,而且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针石不能治愈,吃汤药亦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能懂得法度,操守术数,与病人象亲戚兄弟一样亲近,声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医不好,这是不是治疗得不早呢?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服,道理就在这里。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着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岐伯说: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四肢作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以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精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黄帝道:讲得很好。

玉版论要

本篇要点

一、说明诊断首先要辨别正常和反常情况,进一步再分别轻重浅深,而给以适当的治疗。

二、对病色出现的部位以及脉与四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揆度奇恒”的运用,使人在临床上有所遵循。

【原文】

黄帝问日: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日: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日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蹙,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日逆,逆则死;行所胜日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奇恒的诊法,运用的地方很多,而所指是不同的,究竟怎样运用呢?岐伯回答说:一般来讲,《揆度》是用以衡量疾病的深浅。奇恒是辨别异于正常的疾病。请’允许我从诊病的主要理数说起,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等,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色脉之间有无神气。人体的气血随着四时的递迁,永远向前运转而不回折。如若回折了,就不能运转,就失却生机了!这个道理很重要,诊色脉是浅近的事,而微妙之处却在于察神机。把它记录在玉版上,可以与《玉机真藏论》合参的。

面容的五色变化,呈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其深浅顺逆之要领。如色见浅的,其病轻,可用五谷汤液调理,约十天就可以好了;其色见深的,病重,就必须服用药剂治疗,约二十一天才可恢复;如果其色过深,则其病更为严重,必定要用药酒治疗,须经过一百天左右,才能痊愈;假如神色枯槁,面容瘦削,就不能治愈,到一百天就要死了。除此以外,如脉气短促而阳气虚脱的,必死;温热病而正气虚极的,亦必死。

面色见于上下左右,必须辨别观察其要领。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病色变更,倒顺为逆,那就是重阳、重阴了,重阳、重阴的预后不好。假如到了阴阳相反之际,应尽快衡量其病情,果断的采用适当的治法,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在于揆度、奇恒的运用了。

脉象搏击于指下,是邪盛正衰之象,或为痹证,或为蹙证,或为寒热之气交合为病。如脉见孤绝,是阳气损耗;如脉见虚弱,而又兼下泄,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预后都不良;脉见虚弱,预后当好。在诊脉时运用奇恒之法,从手太阴经之寸口脉来研究。就所见之脉在四时、五行来说,不胜现象(如春见秋脉,夏见冬脉),为逆,预后不良;如所见之脉是所胜现象(如春见长夏脉,夏见秋脉),为顺,预后良好。至于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炵而复始的,假如四时气候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则揆度奇恒之要点都论述完了。

诊要经终论

本篇要点

一、指出针刺治疗应结合四时气候,而有轻重浅深的分寸。因为天气、地气、人气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非但不能愈病,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二、针刺胸腹部位,要注意避免误伤五脏,并指出了避免的方法和误伤五脏的死期。说明只有了解内在脏器的部位以及正确掌握针刺的手法,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十二经脉气绝时的症状。

【原文】

黄帝问日:诊要何如?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人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风,病不已,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傲著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帝日: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日: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译文】

黄帝问道: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么?岐伯回答说:重要点在于天、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升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明盛,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上升,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这时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冰冻,地气也随着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更甚而阳气伏藏,地气闭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由于人气与天地之气皆随顺阴阳之升沉,所以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俞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而确定刺的部位。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又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了;春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倦怠;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人逮捕的样子;夏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水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肾不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如见怪异等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痹闭于脉,发为诸痹;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反使人常常作渴。

凡于胸腹之间用针刺,必须注意避免刺伤了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经气环身一周便死;假如中伤了脾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肾脏,七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肺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膈膜的,皆为伤中,当时病虽然似乎好些,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刺胸腹注意避免中伤五脏,主要是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等处,应该避开;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了。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布巾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在用针刺治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安静严肃,以候其气;如刺脓肿的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血;如刺经脉的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一般规矩。

黄帝问道:请你告诉我十二经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嗣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躁的症状,由盛躁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便死亡了。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闲,上下不相通,便死亡了。太阴经脉气绝的时候,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憔而死了。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便要死了。以上就是十二经脉气绝败坏的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