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心态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4900000023

第23章 微笑是首快乐的歌(9)

纳德·兰塞姆不解地盯着病榻上双目深陷的临终者,那位临终者长叹了一声解释说:“我年轻的时候十分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拜师进修音乐,我们一起弹钢琴、吹小号,那时我的音乐造诣远比卡拉扬出色,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看重我的音乐前程。”临终者气喘吁吁停下来歇了歇,又长长叹了口气说:“十分可惜的是,二十多岁时我却迷上了赛马,从此整天泡在赛马场里,把自己的音乐天赋给荒废了,后来为了生活我又经营起了布店生意,生意一做就是几十年,再也没有涉足过音乐,要不,我一定不会比卡拉扬逊色,一定也能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音乐家,而不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的布店的老板。唉,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生命可以重来,我就绝不会做这种让人悔恨的傻事了!”老人说罢悔泪长流。

纳德·兰塞姆牧师说,像这样的临终遗言他曾经亲自聆听过上万次。

80岁时,纳德·兰塞姆牧师知道自己生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他就开始深居简出,在教堂里,整理自己记录了一生的那些临终者的最后遗言,并把这本书命名为《最后的话》。《基督教箴言报》曾预言说:“《最后的话》一旦出版,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书,因为它将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教益和启发,一点也不会亚于《圣经》!”但令世人惋惜的是,在《最后的话》即将编完的时候,纳德·兰塞姆所在的教堂意外发生火灾,纳德·兰塞姆一生的心血被付之一炬。火灾平息后,人们纷纷劝纳德·兰塞姆牧师重新开始,凭记忆再写《最后的话》,但老人拒绝了,老人说:“生命遗言中最重要的话,我会将它刻在我的墓碑上。”

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刻着他自己手写的碑文:假若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但时光永远不可能倒流,生命是永远不会重新到来的,与其让我们在生命的最终时刻痛悔,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做一些我们认定可以让生命无悔的事业呢?

心灵的迷失

◎文/佚名

太阳下不需燃起蜡烛,大是大非前不需要空耗智慧,心灵不能迷失,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美国一家社会学研究机构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的社会学试验:

他们给美国排名前一百位的植物学家分别致函,要求他们在一年内分别研究,如果把郁金香的花粉和西红柿的花粉杂交,能培育出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信函结尾处特别注明,如果这项研究能给世界带来一种崭新的植物,那么研究者可得到一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请有兴趣进行研究的专家接函后立刻递交申请表格。

信函发出一个月后,这家社会学研究机构很快就收到了九十九份申请研究的表格,这些申请者都是美国乃至世界植物学研究的姣姣者,许多还是世界植物学界的权威泰斗,他们都有丰富的植物学研究知识,并有超越常人的不凡智慧,都曾经取得过卓越的科研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一群学术的精英和社会的精英。

发出的一百封邀请函中,只有一封没有任何回音,这封信函是寄给斯尔皮格的,他是美国植物学界最权威人物,也是成果最丰富的一位植物学研究资深学者。社会学研究机构在迟迟等不到斯尔皮格教授的回音后,又特别重新致函斯尔皮格教授,热忱邀请他参加此项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到斯尔皮格教授的任何反应。社会学研究机构无奈,只好派专人去登门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植物学泰斗。

那位登门拜访者风尘仆仆赶到斯尔皮格的研究所所在地——加州的一个小镇后,几次造访,都被斯尔皮格教授冷冷地拒绝了,最后一次,他隔着栅栏看到了正蹲在植物园中的斯尔皮格教授,他迅速大声自报姓名,并冲斯尔皮格教授的背影喊:“教授,难道您不在乎那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吗?”斯尔皮格教授转过身来冷冷地说:“你们简直是对科学的亵渎!”

不久,这家社会学研究机构又给斯尔皮格先生写了一封密信,并诚恳地邀请他参加由九十九名著名植物学家参加的“郁金香西红柿花粉杂交学术研讨会”,看了密信的斯尔皮格教授和那家社会学研究机构达成了默契,很高兴地前来参加学术研讨。

在研讨会上,除了微笑不语的斯尔皮格教授外,所有的植物学家众口一词十分肯定地说,郁金香和西红柿花粉杂交,一定能变异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植物,并有许多植物学家结合自己高深的植物知识,当场推测出了新的植物将是什么样子以及它的生长习性等等问题,言之凿凿,一副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研讨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斯尔皮格教授终于谈了他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是一场科学的玩笑。”那家社会学研究机构也称:“这只是植物学研究的一个玩笑,我们只不过借此做一个社会学研究而已。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的思维往往会陷进自己智慧挖下的陷阱,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迷失,以致在简单的问题上犯下可笑的错误。”

刚才口若悬河的植物学家们顿时全都愣了。其实,人生有许多的不可能,就是穷尽我们的智慧也无法办到,许多东西,是我们的智慧所无能为力的,在不需智慧的时候,只要记住前人的经验就行。

上帝的宴会

◎文/佚名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因为你把友爱的手常常伸给别人,所以就有人把果实捧给你。你的胳膊或许很短,但只要你能赋予它无私和友爱,那么你的手肯定能够远远大过这个世界。

一天,上帝忽然来了兴致,他决定邀请两对人间的朋友,到他的天堂里来赴宴。

一对叫自私的朋友和一对叫帮助的朋友荣幸地被上帝选中了,他们被天使请到了天堂。上帝吩咐把这两对朋友分别安排到了两个宴桌旁,两个叫自私的朋友面对面坐一张宴桌,那两个叫帮助的朋友也面对面坐在另一张宴桌上。

菜肴开始被侍者端上来了,那都是些人间绝对没有的美味,有蜂蜜拌忘忧果,有沙拉拌水晶仁,有清风煮快乐汤,有春色煎珍珠露……那菜肴一碟碟芳香沁人心脾,两对客人立刻就被这些菜肴惊呆了。

上帝微笑着看了看自己这两对尊贵的客人,然后又吩咐侍者给客人送上筷子。侍者送上的筷子很长,送给每人的筷子都比这个客人的胳膊还要长,客人接过筷子,上帝微笑着招呼他们说:“这么美味的天堂佳肴,还等什么呢?请客人赶快品用吧。”听到上帝的吩咐,那两个叫自私的人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们马上就拿起筷子夹了起来,菜是稳稳夹到了,可是筷子太长,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但却谁都无法把一块菜肴送到自己的嘴里去。而那对叫帮助的朋友就不一样了,听到上帝的吩咐,他俩相视轻轻一笑,然后一个人夹住一块菜肴,稳稳地送到对方的嘴里,而对方则夹起一块菜肴,不慌不忙地送到了这个人的嘴里,两个人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那对叫自私的客人见到了这对叫帮助的朋友的吃法,立刻就想效仿,于是一个马上对另一个说:“来,你先喂我一块!”说着就张开自己的大嘴,等着对方把菜喂给他,但对方的这个客人则不满地拒绝说:“不行,我为什么要先喂你?你必须得先喂我才行!”两个人为谁先喂谁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谁都不愿做出任何的让步。

宴会很快就结束了,那一对叫帮助的朋友吃得心满意足,桌上所有的美味他们已经吃遍了,而那对叫自私的朋友除了把桌上的菜肴夹得杯盘狼籍外,他们两个人什么也没有吃到,直到走出上帝的宴会厅两个人还在相互忿忿指责个不停,还在争论两个人究竟该谁先喂谁。

我们谁不是生活宴桌两旁手持长筷的客人呢?因为帮助,许多人轻松尝尽了人生的佳肴,因为自私,有许多人忙忙碌碌却空手而去。

人生的放弃

◎文/佚名

生命是不能承受欲望之重的,要想使我们的人生洒脱,就必须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放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一个年轻人心情十分郁闷,他到法严寺去拜访寺里的禅师。

走到半路的时候,他很巧碰到了正要归寺的了一禅师。了一禅师身着僧衣,背着一个空空的竹篓,了一禅师说:“我到山下给一些施主们送寺里的茶叶去了。”年轻人看着须眉皆白却满脸慈笑的了一禅师问:“大师跑这么远去给别人赠茶,你自己能得到什么呢?”

了一禅师说:“我得到了这个竹篓啊。”年轻人不解,说:“这个竹篓原本就是大师的,它本来是装满了茶叶的,如今茶叶送人送没了,这个竹篓空空如也,大师如何说您得到了这个竹篓呢?”

了一禅师笑了说:“不错,老衲下山是背着满满一篓茶叶的,并且分量不轻,把老衲我压得腰酸背疼,走几步就要歇一歇,但是,当老衲每送出一份茶叶,我背上竹篓的份量就轻一些,茶叶送完了,我的背上就只剩下这个轻飘飘的背篓了,你说我不是得到这个竹篓了吗?竹篓轻了,我背上的东西也不再沉重了,施主你说老衲我不该感到高兴吗?”

年轻人看看了一禅师十分自得的样子说:“原来你们僧人的高兴是把自己的东西赠送出去呀,但我们芸芸众生可不一样,我们不像你们这些出家人,我们年轻时对灯读书,是要让自己变得有智慧,把别人很难挣到的钱去轻而易举地挣到自己的家里来;把别人不能争到的功名地位,去千方百计地抢过来;把别人的田地买过来;把最美的府宅建起来自己住。”年轻人顿了顿叹息了一声说:“可这一切太难了,每每想到人生如此艰难,我便食不甘味、夜夜失眠,心情又忧闷又沉重啊!大师,您能告诉我人生如何才能轻松,心情如何才能开朗、快乐吗?”

了一禅师听了,笑呵呵地把背上的竹篓取下来又放在年轻人的背上说:“背上这个篓,我就告诉你这一切人生的秘诀吧!”年轻人背上竹篓,了一禅师说:“年轻人,你不是需要金钱万贯吗?那好,这块石头就是金钱,给你了!”说着,便从路边捡了个石块放进了年轻人背着的竹篓里。又走了几步,了一禅师说:“年轻人,你不是苦苦渴望功名吗?那好,这块石头就是功名,给你了!”说着,又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放进了年轻人背着的竹篓里。又走了不远,了一禅师又搬起一个石块说:“有了金钱,有了功名,年轻人,你不是还需要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吗?也给你了!”边说边将石块又放进了年轻人背着的竹篓中。就这样,年轻人竹篓里的石头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了,压得年轻人腰酸背痛大汗淋漓,走起路来趔趔趄趄、踉踉跄跄,但了一禅师仍然没有停手,又搬起一个石块说:“年轻人,你还需要一个豪华府宅啊,那好,这一块石头便是!”说着,就要往竹篓里放,年轻人急忙摆手气喘吁吁地说:“不要了不要了,我什么也不要了,这沉重的篓子简直快把我压死了!”说着,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呼呼直喘粗气。

了一禅师却依旧神色严肃地说:“怎么能不要了昵?你一生需要的还有很多,恐怕把这一座大山都搬进篓来也远远不够,现在刚有了一点点,怎么就不要了呢?”

年轻人顿然明白了,惭愧地对了一禅师说:“大师,我明白了,人心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不能抑制自己心灵的欲望,那么一个人一辈子都将是沉重的,他的心灵里永远都不会有阳光和徐徐清风。”

了一禅师一听,笑了说:“是啊,年轻人,每个人来到这个尘世时,他的心灵上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有的人能够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度过自己的人生,那是他心灵无私,从没把生命之外的多余东西据为己有。而那些一生沉闷、人生沉重的人,不过是把金钱、功名、地位这些石块烂泥都不停地捡到了自己的篓子里罢了。”

生命的背影

◎文/佚名

何尝不是呢?我们谁不是陶醉在胸前的赞美里,而往往冷落了身后那些言辞恳切的批评呢?

唐三藏刚刚出家为僧时在法门寺。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床,到大殿上焚香拜佛,然后专注地捻珠诵经。有一天早上,他又起得很早,匆匆净手更衣走进大殿时,天色还十分熹微,他隐约地看见一个人正在焚香叩拜菩萨,发觉那人的衣着穿戴和身影很像坐在莲花台上的菩萨,他悄悄过去一看,焚香跪拜的人正是观音菩萨。

三藏大惑不解,问菩萨说:“你已经得道成仙了,还有什么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需要求菩萨呢?何况你就是菩萨,为啥自己要求自己呢?”

菩萨看一眼三藏说:“你看那莲花台上坐着的是我吗?”三藏借着摇曳的烛光一看,不禁心里又惊讶又好笑,原来那高坐在莲花台上的菩萨背向而坐着,三藏说:“那莲花台上坐着的就是你呀,都说佛前一炷香,出家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在佛背焚香叩拜的。”

菩萨一笑说:“怎么不能叩拜自己的后背呢?世间的人求仙拜佛,都是乞求保佑他们的未来和前程,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前名利。而我做为观音菩萨,已经位列仙班了,面前的是非显而易见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而自己身后的是非却没有办法自己去看清楚,我叩拜自己的后背是为了乞求自己能拥有一个清清洁洁的身后名啊!”菩萨顿了顿说:“人生一世,留给子孙和后人的都是自己的背影,胸前的衣服再华丽干净,你身后的人是怎么也看不到的,后人看到的只能是你的脊背和身影。我不求自己给自己留一个纯净的背影,不给自己留下一个圣洁的身后名,后人还会焚香叩拜我为菩萨和神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