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心态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4900000032

第32章 微笑是首快乐的歌(18)

原来,第二次出现的牌,完全是另外的一组,虽然看上去和第一次的很相似——都是J到K,但花色不一样。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六张牌,第二次都不会再出现,不论你选哪一张牌,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上当呢?这是因为我们死死地注意其中的一张牌,当然就只看到“它”“没有了”。就是这么简单。

我还是忍不住惊叹。不是惊叹这种游戏的有趣,而是惊叹它对人的普遍心理的洞察和利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许多人不就是这样吗?总是选定人生某一项内容,作为自己的一张牌,死死地盯着它,有它在就觉得人生有希望有光明有分量有温暖,如若某一时刻发现它不翼而飞,人生就彻底崩溃,信念坍塌,日月无光……根本不知道其他几张牌是否还在,是否有变化,忘了人生从来就不是只有一张牌。

我们所缺少的东西之所以显得那么重要,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过分企盼、过分重视它了。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在乎我们没有的东西呢?为什么要如此执著甚至要拿一生来和它死耗呢?

就算拿走了那张牌,不是还有其他的五张吗?即使它们的图案和你最初的希望不一样,难道不也可能是悦目的吗?接受并且欣赏命运发给我们的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呢。所谓的惊喜,所谓的奇迹,都不是死死等来苦苦盼来的,而是预料之外,在某个神奇时刻突然降临的。

我喜欢这个游戏。大卫的诡计让我明白了:有时候,用力看其实就是盲,执著于聪明就是愚蠢。

雨荷

◎文/[台湾]张晓风

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然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惟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不要和老鼠比赛

◎文/简单

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的。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

第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交流、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现代人的一大问题是开始太随意,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善于区分大小。如果碰巧能力又强,即便是错误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多能扭转,就会无谓地耗费很多的时间和感情。

一流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

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像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

和低手较量越多自己越臭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次。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就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其实,一切“顶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擅长把握时机、选择环境的。

有人曾总结出一个“一二三定律”,即恋爱不要超过一年,学英语不要超过两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不要超过三年。这似乎是句戏言,但却可以给人一些启发。

人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提升自我。而较久的停滞往往会使人心理趋向麻木、心态趋于变老,导致思维定型和过于专业化。同时,在一个环境居留过久也会因恩怨过多而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不断流动的干部往往升迁最快,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往往易发大财,那些“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往往会摇身一变而成为名人。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这是讲求速度、讲求效率的流动性极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动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我的。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时就必须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领域,到更远、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开拓、去进取。须知,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的。

韩国人的精神力

◎文/张宏杰

这个民族就是这样视荣誉重于生命,所以才能有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拼劲儿。

韩国国会数年前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禁止所有参加过侵韩战争的日本老兵入境(不管身上带着多少金额的支票或现款),以此作为对日本拒不反省其战争罪行并发表不当言词的反应措施。

2002年4月,日本又一次因为教科书问题激怒了韩国。韩国政府断然召回了驻日大使,许多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四十多个社会团体呼吁人们抵制日本文化和日本商品。

直到今天,普通韩国人提起日本人当年的暴行依然咬牙切齿,日居时期耻辱的痛苦记忆渗透在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浸透了韩国社会机体的每一个细胞。耻辱感几十年来时时刻刻像烈火一样烧灼着每个韩国人。现代韩国人建设韩国的成功努力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集体潜意识:要证明韩国人绝不是劣等民族。举一个例子,在足球圈里,韩国队和日本队每一次相遇,都必定是一次针尖对麦芒的剧烈碰撞,非要撞个你死我活。韩国队可以输给世界上任何一支球队,就是不能输给日本队,输给日本队,全体国人都不答应。过去,他们没能在战场上挡住日本人,现在,他们把球场当做战场的延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向日本人证明自己绝不是懦夫!这真是一个个性倔强的民族。

他们的国旗虽然用的是老子的八卦图案,但他们的性格却一点也不像水,而是像岩石,寸步不让。

在中国东北的许多城市里,都矗立着一些日式建筑,这是1945年前日本人的遗物。由于施工精良,大多数到现在还保存完好,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给城市的街头平添一些异国情调,有时甚至构成了城市一景。

而在韩国,这个做了三十多年日本殖民地的国家里,你却很少看到日式建筑,不是没有过,而是都被韩国人拆了,就像是决意要抹去身体上的疤痕。有选择地留下几座,是作为国耻纪念馆。再说说中国足球的“恐韩症”。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国家队几十年来安然接受总是在亚洲的二流球队中混日子的现实。数十年来,我们在这项体育运动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可是进步始终就是那样若有若无。

差在哪儿呢?听听那个富态的韩国老头崔殷泽的解释吧,对中国和韩国足球都有比较深的感受的这位前韩国国家队教练说,中国队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他所说的“精神力”。他说,韩国运动员是为荣誉而踢球,职业球员把足球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赢球死在球场上都可以。而中国队缺乏的就是必胜的信念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就是因此,这个人口仅有中国三十分之一,土地仅有中国一百分之一的小国在球场上一次次击败了中国队。

不仅仅是足球,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在奥运会、冬奥会乃至各项锦标赛上的表现常常令人刮目相看。韩国选手的韧劲儿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常常会给他们的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亚洲,许多体育项目上,这个国民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的小国却都能和中国相抗衡。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

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世界杯预选赛,韩国队飞赴日本进行比赛。临行前,韩国总统亲自接见了全体队员,总统简短地讲了一番话,结尾说:“如果输掉了,你们就不要再过大韩海峡(即日本海峡)了!”

我们绝不会这样做。真是太气盛了,太不周密了,太不稳重了,太不老成了,何苦呢?真是不够智慧,不够高明。一个堂堂国家领导人,值得为足球这样一种游戏如此小题大做吗?

事实上,这位总统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根本没想到韩国队会输,尤其是会在日本输球。这个民族就是有这么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劲儿,这个民族就是这样视荣誉重于生命,所以才能有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拼劲儿。这个民族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年轻而热烈的未受污染的血液。

在剑桥考试

◎文/李晓愚

轻松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却未必总是一种好的生命状态,人,是需要有一些重的东西的。

1

夜里12点45分,三杯蓝山咖啡下肚,那黑乎乎的液体在我体内流动,威力十分强大。我觉着自己精神百倍,思路敏锐,继续趴在电脑跟前修改论文的最后一稿。手提电脑旁的粉色及时贴上用五彩缤纷的荧光笔标出了每一篇Essay的Deadline。

学新闻出身的人对“截稿日期”这个词儿总是十分敏感,我以前做学生记者时,就常常在截稿前一天被老编辑关在编辑部的小办公室里逼着爬格子。原以为这三杯咖啡怎么也能维持个把时辰,没想到才一个小时不到,我就又开始蔫了,呵欠一个接一个地来。案头一大摞从图书馆抱回来的经济学书籍,垒得高高的,仿佛随时可能坍塌掉。亚当·斯密、凯恩斯、马歇尔的学说和著作轻轻压住我因为困倦而有些皱褶的思绪,然而无法压得服帖一些,反而摩擦着,使我的头脑更剧烈地起了皱。

学院的导师Ann发来E-mail让我去见她,原来是为了给我进行考前的心理疏导。前不久,剑桥的一份学生报纸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大约有20%以上的学生有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在每个学期末的时候,紧张的学业压力使很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由于读书压力大,学生的自杀率这几年也颇高,所以学院很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减压。“你是我这个星期见的第十二个学生,是惟一的一个没有向我诉苦的学生。”在仔细地了解了我每天的生活情况后,她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我笑了:不诉,可不代表不苦呀。是的,在这里读书的学生恐怕没有不辛苦的。当然,大部分中国同学的心理还是强壮的,到底在国内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的洗礼,锻炼出来了,可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还是难免的。

我认得一位北京来的在这里读MBA的女孩子,来了之后就不停地消瘦,以至于前几天她老公来探亲时都差点不敢相认,“想减肥吗,来剑桥吧!”她常像念广告词般念叨着这句话。与我同一屋檐下的杨光,常常不解地说:“怎么回事,我觉得身体的热量总是在往外流失,永远感觉饿。”没错,现在大家都忙,我最常遇见他的地方就是厨房,见面就是一句话:哟,又吃啦!他总是在烤香肠,那种油渍渍的东西他一次可以吃三四根,一天吃若干次。即便如此,他瘦的速度也实在吓人,一条在他身上原本显得很紧的牛仔裤,现在看上去宽松肥大。来剑桥不到一年,他瘦了快20斤。我们屋里的每个人都为自己找到了补充能量的最佳食品:Roman常买一种长得巨大无比的火鸡,煮熟了将肉撕成一块一块放在塑料罐里当零食;Simon爱吃牛排,带着血丝的那种。我比较简单,饿了就喝酸奶。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网上看完我的电子日记之后给我写信,忧心忡忡地问我,除了对美食和漂亮衣服这两种几乎每个女人都有的追求之外,我还有没有更远大的追求。我先是乐了,然后才意识到我的文字里确实大都是在谈剑桥的风景、英国的食物和我快快乐乐的生活状态。难怪她要质疑了。其实,只要是真正求学就没有不辛苦的。剑桥的自然环境确实温馨,在草地上一躺就不想起来,可又有几个人能永远悠闲自在地躺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