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18845800000004

第4章 序例(4)

凡煮汤,用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率。皆绞去滓,而后酌量也。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者,为病须快利,所以少水百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者,为病须补益,是以多水而少取汁。好详视之,不得令水多少。汤熟,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堑浊。分再服、三服者,第二、第三服以纸覆令密,勿令泄气。欲服以铜器于热汤上暖之,勿令器中有水气。

凡渍药酒,皆须切细,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

凡建中、肾沥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煮竭饮之,亦敌一剂新药,贫人当依此用,皆应先曝令燥也。

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煮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取沸静良久乃止,宁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为度。猪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亦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饮之,可摩之膏,膏滓则宜以傅病上。此盖欲兼尽其药力故也。

凡膏中有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面,须绞膏毕乃投中,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也。有水银者,于凝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尔。

凡捣药法,烧香,洒扫净洁,不得杂语喧呼,当使童子捣之,务令细熟,杵数可至千万杵,过多为佳。

凡合肾气、薯蓣及诸大补五石、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时、煎时,并勿令妇人、小儿、产母、丧孝、固疾、六根不具足人,及鸡、犬、六畜等见之,大忌,切宜慎之。其续命汤、麻黄等诸小汤,不在禁忌之限。比来田野下里家,因市得药,随便市上雇人捣合,非止诸不如法,至于石斛、菟丝子等难捣之药,费人功力,赁作捣者,隐主悉盗弃之。又为尘埃秽气入药中,罗筛粗恶,随风飘扬,众口尝之,众鼻之,药之精气,一切都尽,与朽木不殊。又复服饵不能尽如法,服尽之后,反加虚损,遂谤医者处方不效。夫如此者,非医之咎,自缘发意甚误,宜熟思之也。

服饵第八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病在胸膈已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用也。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则吐呕不下,若太热即破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数,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乃可进服。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人谷气强进,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所以病人于后气力渐微,故汤须渐少。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又须左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遍行腹中,又于室中行,皆可一百步许,一日勿出外,即大益。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缘汤忌酒故也。凡服治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令人无力,更益虚羸。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补者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久为佳,不必顿服,早尽为善,徒弃名药,获益甚少。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已上,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五十已上,四时勿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其方备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曰:实即泻之,虚即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略也。凡有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度而用之。

凡服痔漏疳慝等药,皆慎猪、鸡、鱼、油等,至瘥。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为度,慎勿过多,令人下利无度,大损人也。

凡诸恶疮,瘥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发也。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

凡服药,皆断生冷、酢滑、猪犬鸡鱼、油面、蒜及果实等。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等物,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胡荽,藜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产妇秽污触之,兼及忿怒忧劳。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仍须少食菜及硬物,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唯愈病而已。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先与一口冷醋饭,须臾乃进食为佳。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汤,亦少与羊肉肤将补。若风大重者,相续五日五夜服汤不绝,即经二日停汤,以羹臛自补,将息四体。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为度。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

凡人五十已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身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

药藏第九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大圣之至教。求求:真本作“救”,二字通。民之瘼,恤民之隐,贤人之用心。所以神农鸠集百药,黄帝纂录《针经》,皆备预之常道也。且人疴瘵多起仓卒,不与人期,一朝婴已,岂遣遑:原作“逞”,据真本改。知救。想诸好事者,可贮药藏用,以备不虞,所谓起心虽微,所救惟广。见诸世禄之家,有善养马者,尚贮马药数十斤,不见养身者有畜人药一锱铢,以此类之,极可愧矣。贵畜而贱身,诚可羞矣。伤人乎不问马,此言安用哉?至如人或有公私使命,行迈边隅,地既不毛,药物焉出,忽逢瘴疠,素不资贮,无以救疗,遂拱手待毙,以致天殁者,斯为自致,岂是枉横。何者?既不能深心以自卫,一朝至此,何叹惜之晚哉。故置药藏法,以防危殆云尔。

石药、灰土药、水药、根药、茎药、叶药、花药、皮药、子药、五谷、五果、五菜,诸兽齿牙、骨角、蹄甲、皮毛、尿屎等药,酥髓、乳酪、醍醐、石蜜、沙糖、饴糖、酒醋、胶曲、蘖豉等药。

上件药,依时收采以贮藏之,虫豸之药不收采也。

秤、斗、升、合、铁臼、木臼、绢罗、纱罗、马尾罗、刀砧、玉槌、瓷钵、大小铜铫、铛釜、铜铁匙等。

上合药所须,极当预贮。

凡药皆不欲数数晒曝,多见风日,气力即薄歇,宜熟知之。

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曝之,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封。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其丸散以次瓷贮,密蜡封之,勿令泄气,则三十年不坏。诸杏仁及子等药,瓦器贮之,则鼠不能得之也。凡贮药法,皆须去地三四尺,则土湿之气不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