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全集
18845900000038

第38章 人生资本之快乐行动篇(1)

爱是快乐的源泉

懂得爱,首先是懂得爱自己,然后要懂得爱别人,这样的人生才会是快乐的人生。

不知为什么,阿伦的朋友很少,最要好的朋友哈利也不喜欢与阿伦长时间待在一起,因为阿伦总是显得非常不快乐,如果每次与他待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哈利也会变得闷闷不乐。

阿伦过日子精打细算,就像他现在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财政崩溃一样。他从来不随便扔东西,在闲暇时也从未放松过。他不送礼,不消费,似乎不知道生活有“享受”这回事。

阿伦生日那天,哈利同往年一样,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生日快乐,阿伦。”哈利说。

“人到50岁还有什么可快乐的?”阿伦冷冷地答道,“如果花在人寿保险上的钱能少一些,我可能更快乐一些。”

哈利习惯了阿伦的性格,所以仍然兴致勃勃地与他说了些话,最后提出请他出去吃饭。阿伦虽然不太情愿,但还算给哈利面子,答应前往。

吃饭的地点在一家环境幽雅的意大利餐厅。哈利点了蛋糕,在上面插上蜡烛,又请餐厅安排了几个人给他唱《生日快乐》。

“哦,上帝!”他坐立不安,“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唱完?”

演唱组唱完生日歌离开后,哈利送给他一个礼物。

“你在布卢明黛尔店买的?”他看到了包装上的店名,“那里的东西太贵了!你最好把它退回去。你是知道的,那里的东西是骗富人钱的,比实际价格要高出20倍!”

“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到那个店调换其他东西。”哈利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过,你千万不要像上次那样,把我送你的生日礼物退给商店,然后将钱还给我。”

“其实你只要给我买一件运动衫就行了,”阿伦说,“既实惠又便宜,最多不会超过15美元。”

阿伦就是阿伦。三天后,他给哈利打了一个电话,

“我将生日礼物退了,这是300美元退款。”

“阿伦,”哈利一时气愤,言辞激烈地说,“你知道,我是你的朋友,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但是我要不客气地告诉你,你这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节俭,不如说是自私自利。我有个建议,那对你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还是想说出来。明天,你带着这三张百元钞票到你家附近的几个商店转一转,如果你看到一个面容憔悴、衣着简朴、领着几个孩子的妇女,你就对她说‘你今天交了好运’,然后把一张百元钞票塞进她的手里。”

“接着,你继续在商店里走,当你看到一个老人显然是由于生活困窘而在为几毛钱与店主讨价还价或者仔细研究价格以便买到最便宜的商品时,你就把第二张百元钞票塞进他的手里并对他说‘祝贺你交了好运’。”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希望你自己把它花掉。不要苦苦想着或许花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就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给自己买点儿真正喜欢的东西,或者去做一次全身按摩、面部护理和足疗。我想,如果你照我的建议做了,你会发现生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哈利家的门铃响了,哈利打开门,看见阿伦笑嘻嘻地站在他面前。大声说:“我做到了。我按照你的意思花了那300美元。你想听一听吗?”

“当然。”哈利邀请他进屋。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他急切地想与哈利分享他的故事,“我不知怎么形容那位母亲的表情!太不简单了,要抚养5个孩子,最大的不会超过10岁。还有那位老人,哈,他拿到100美元时的反应就像看到了圣诞老人!”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你是怎么处理的?”哈利问。

他举起手,哈利看到他的手腕上戴了一只新手表。

“我为你感到自豪,阿伦。”哈利说。

他神采奕奕,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用意。我长期以来总也快乐不起来,因为我从未真正喜欢过自己。”

“阿伦,”哈利说道,“我让你这样做的时候,可能是有些过分了,但我当时对你实在是很恼火。你想,你拥有的机会和经历的人生,是许多人宁愿忍受痛苦和挫折也换不到的。我只觉得如果你更多地关心别人、珍爱自己,你就会找到快乐。”

哈利发现,阿伦真的从300美元的价值中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因为从此以后,他不但享受生活,而且给动物收容所捐过款,还资助了一位贫困的盲人做了白内障手术。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热爱工作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热爱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尽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亨利·恺撒的公司拥有10亿美元的资产,是由于他的慷慨和仁慈。他使许多哑巴会说话,使许多跛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使穷人以低廉的费用得到了医疗保障——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恺撒的母亲在他的心田里所播下的种子生长出来的。

玛丽·恺撒给了她的儿子亨利一件无价的礼物——教他如何应用人生最伟大的价值。玛丽在工作一天之后,总要花一段时间做义务保姆工作,帮助不幸的人们。

她常常对儿子说:“亨利,不工作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事情。我没有什么可留给你,只有一份无价的礼物:工作的快乐。”

恺撒说:“我的母亲最先教给我对人的热爱和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她常常说,热爱人和为人民服务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

如果你掌握了这样一条积极的法则,如果你将个人兴趣和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辛苦和单调。兴趣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在睡眠时间减少、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不会觉得疲劳。“社区里不能没有乞丐”

当你用举手之劳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时,你会感到自己的人生随之也精彩起来。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富瓦社区有三名流浪汉,他们持有行乞证,并在这个社区生活了13年。1998年11月6日,新墨西哥州政府通过一项法案,对行乞10年以上的乞丐停发行乞证,理由是他们已非常富裕,不再具有行乞资格。于是,三名流浪汉只好离开新墨西哥前往佛罗里达。

富瓦社区的萨姆神父闻知此事,立即表示反对,并致信州政府,要求把三位乞丐重新召回。他说:

“社区里不能没有乞丐,州政府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完全是对善良人的亵渎,是对人性的漠然和不尊重!该法案必须进行修改。”

起初,大家都以为萨姆神父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因为在上帝眼里,人是无贵贱之分的,无论是富人还是乞丐都是上帝的子民。可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记者就此事采访萨姆神父时,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萨姆神父说:“40年来,我曾在富瓦等六个社区担任神父,这六个社区的人口和富裕程度都差不多,可是其中有一个社区找我解决心灵问题的人最少,来教堂忏悔的人也不如其他社区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这儿的人不够虔诚吗?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困惑。后来我发现,原来这个社区有一家孤儿收养中心,那儿有五名孤儿,正是这五名孤儿给他们带来了福音,因为孤儿唤起了他们的善行,孤儿使他们有了行善的地方。而经常行善的人,心灵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再说心灵出现问题的人去行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富瓦社区的三名流浪汉,也是富瓦社区的福音。现在把他们赶走了,富瓦社区的人想通过布施获得心灵安慰和满足的机会也就没有了,作为一名神父,我能接受这样的法案吗?”

萨姆神父的这段话,后来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结果在新墨西哥州引发了一场抗议州政府“11·6法案”的大游行。2000年1月4日,“11·6法案”被取消,三名富瓦社区的流浪汉被警察护送着从佛罗里达返回新墨西哥州。

在迎接三名流浪汉归来时,富瓦社区的人全部出动,他们举着标语,喊着口号,欢呼他们的胜利。从当时留下的照片,我看到这么两幅标语:“花时间去帮助别人,会医治自己的创伤”、“一个小小的善举,可媲美于运动一小时后所得的舒畅”……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语句,被摄影记者弄得七零八碎,已经读不成句了。

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乐

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乐。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秘。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跟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和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了眨眼睛,没有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没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太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这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基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说,“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乐!我的病好转了,连医生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让自己成为别人需要的人

被认可后的快乐,是一种成功的快乐,因为这样的快乐,渗透着自我价值实现后的真正快乐!

琳达刚搬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公寓楼里。她注意到在住户的邮箱旁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对格林夫人的善举:愿意每月接送她两次去医院做化疗的人请在下面签名。”琳达考虑到自己不会开车,就没有签名,然而“善举”一词却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她知道,在希伯来语里它的意思是“做好事”,然而她的祖母还告诉她“善举”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允许别人帮你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琳达向来总是很羞涩,从不愿意请别人帮忙。

一天傍晚,琳达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大雪仍然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好像有意与她作对,琳达只好披上厚厚的大衣,与往常一样向公交车站走去。她用一条厚厚的围巾把脖子围得紧紧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抵御寒风带来的冷空气,耳边似乎响起了祖母的声音:“你为什么不看看是否能搭个便车呢?”

想让琳达这样做,她简直能找出一千个反对的理由:我不认识我的邻居;我不喜欢打扰别人;我觉得请人帮忙很可笑;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我敲开别人家的门……于是,她继续艰难地向公交车站走去,然后又焦急地等待……最终还是坐公交车去了学校。

三周后的一天晚上,学校要进行期末考试。那天雪下得更猛,她在车站等了很久汽车还没来,她终于要放弃继续等下去了,真想一下子钻到那温暖的公寓里去。就在她返回公寓的路上,又开始犹豫起来:我该怎么办啊?今天可不是一个寻常的日子,学校是要举行考试的,如果自己不参加考试,将会……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就在她推开公寓楼门时,差点和站在邮箱旁的一位夫人撞个满怀。这位夫人穿了件褐色大衣,手里拿了一串钥匙——琳达第一感觉就断定:她有汽车,她正准备出门。就在那一刹那,绝望战胜了自傲,琳达脱口而出:“您愿意让我搭个便车吗?我从没向别人这样要求过,可是……”

那位夫人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噢,我住在4R室,刚搬来。”琳达赶紧解释。“我知道,我见过你。”然后,那位夫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我愿意让你搭车,我上楼去拿汽车钥匙。”

“你的汽车钥匙?你手里拿的不是车钥匙吗?”琳达看着她手里的钥匙问道。

“不,我只是下楼来取信,不过我很快就回来。”说完她就向楼上走去。琳达这才明白,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急忙叫道:“夫人!请等等!我并不想勉强你出门,我只想搭个便车!”但是她很快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处。

琳达感觉很是尴尬,然而一路上,那位夫人温和的语调很快让琳达平静下来。“您使我想起了我的祖母。”琳达感激地说。

听完琳达的话,那位夫人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就叫我艾莉丝奶奶吧,我的孙子都这么叫我。”两个人交谈着,很快她们来到了学校。

这一次的期末考试,琳达顺利地通过了。放学回家回到公寓楼时,刚好碰上艾莉丝奶奶从邻居家出来。“晚安,格林夫人!”那位邻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