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全集
18845900000004

第4章 人生资本之性格篇(3)

原来,演员的经历不但不是从政的障碍,而且如果运用得当,还会为争夺选票赢得民众发挥作用,里根发现了这一秘密,便首先从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五官端正、轮廓分明的好莱坞“典型的美男子”的风度和魅力,还邀约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画家等艺术名流出来助阵,使共和党竞选活动别开生面,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然而这一切在里根的对手、多年来连任加州州长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二流戏子”的滑稽表演。他认为无论里根的外部形象怎样光辉,其政治形象毕竟过于稚嫩,于是他抓住这点,以毫无政治工作经验为由进行攻击,殊不知里根却顺水推舟,干脆扮演一个纯朴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结果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里根再一次越过了障碍,帮助他越过障碍的正是障碍本身,没有政治资本就是一笔最大的资本。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将经历视为实现未来目标的障碍,有的人则利用经历作为实现目标的法宝,里根无疑属于后者。

就在里根如愿以偿当上州长问鼎白宫之时,又与竞争对手卡特举行了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表演才能,时而微笑,时而妙语连珠,在亿万选民面前凭着当演员时练就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虽长,但缺少表演经历的卡特却显得相形见绌。

里根角逐政坛的经历,让我们感觉到了自信的巨大的力量:这份巨大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就必须拥有无坚不摧的自信。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经历,但坚定的自信使他们能通过薄弱环节,搜寻到隐藏着的“门”或通过总结教训而更有效地谋取成功。

当然,自信毕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具有的条件,自信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使希望成为现实。大凡想有所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正如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胆识,特别是他做演员所创造的条件,他的表演的才能,他的知名度,他对大众的影响力分不开的。

信心的力量在同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都获得不同的结果上让我们看得更为明显。1952年,世界著名的游泳好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德林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两年前,她曾经横渡过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纪录。

这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地栗颤。她已经在海水里泡了16个小时。远方,雾蔼茫茫,使她难以辨认伴随着她的小艇。查德威克感到难以坚持,她向小艇上的朋友请求:“把我拖上来吧。”艇上的人劝她不要向失败低头,要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远了。”他们告诉她。

浓雾使她难以看到海岸,她以为别人在骗她。“把我拖上来。”她再三请求着。

于是,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

后来,她告诉记者说,如果当时她能看到陆地,她就一定能坚持游到终点。大雾阻止了她夺取最后的胜利。事实上,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对自己先失去了自信,然后才被大雾给俘虏了。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利福尼亚海岸。浓雾还是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凉刺骨,她同样望不见陆地。但这次她坚持着,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陆地在她的心中。

查德威克终于明白了信念的重要性。她不仅确立目标,而且懂得要对目标充满自信。

你同样也能确立目标,你也能使梦想变成现实,但首先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相信未来会成功”,这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你前进,不管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只要能看到希望,你就能不断激励自己,催促自己勇往直前。

的确如此,拥有自信和缺乏自信之间有一条深深的鸿沟。有了自信,一切事情都变得透明、顺利、轻松起来。而如果有了坚定的自信,即便是没有出众的才能,也能获得惊人的成就。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超人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有这么一件事: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些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漂亮,连她的举止也跟以前判若两人。她自豪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

1951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得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生性自卑,又老是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最终放弃了这个假说。1953年,在弗兰克林之后,科学家汉森和克贝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他们二人因此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可想而知,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是坚持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他的名字载人史册。可见,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绪的俘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即便成功的机遇来到了眼皮底下,也会在不经意中溜走。

许多人以为,自信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招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造就自己成为他相信的那样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善于运用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断消极因素的交互作用。

所以,我们要使某个人变好,应该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加强某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应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会落空。对于人的改造,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

有一个美国外科医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闻名。他创造了奇迹,经整形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漂亮的人。他发现,有一些接受手术的人,虽然整形手术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说他们在手术后还是不漂亮,说手术没什么成效,他们自感面貌依旧。

这其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的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这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你的某些性格正昏睡不醒,你要用自信的甘泉去细心地滋养。成就的种子如果被唤起而付诸行动,会带给你极高的成就,那可能是你以前不敢希望获得的。就像一个音乐家,能够触摸小提琴的弦而发出优美动人的旋律,因此你可能唤起昏睡在大脑里的天才因子,促使你达到你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只管大胆,冒险也要闯

2001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执行院长刘吉教授提出了胆商的概念。胆商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体现了一种冒险精神。胆商高的人能够把握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无论是什么时代,没有敢于承担风险的胆略,任何时候都成不了气候。就算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了胆气,也能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提高几级台阶。

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刚回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一条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一心为了三餐,哪曾想过置车。但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四天后,你开着你的车来上班。”招聘主管说。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着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就是胆商!是英雄本色!智慧、才华之外的又一份人生厚重的资本,也是智慧和才华所须倚重的勇士。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之上。当然,撒谎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有这项能力或赶紧学会这项能力才行。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商海大潮中,大凡成功的商人和企业家,都是具有胆略和冒险精神的。那些荣登富豪榜的,更是没有一个不具有非凡的胆略豪情。

亿万富豪李晓华以拥有法拉利跑车的第一个中国人而闻名退迩。李晓华精于在风险中操控机遇,在商界的胆略是出了名的。1989年“6·4风波”之后,香港楼价下跌,不少人对前景感到迷茫,而李晓华却大量低价收购楼花,不少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半年之后,香港楼价一路攀升,李晓华瞄准时机,尽数抛出,买卖之间,跻身亿万富豪之列。当时李晓华把全部的资金投在这个房地产上,这需要何等的胆识!不久,李晓华又出人意料地把自己的所有资产3800万美金,再次倾囊而出投标注入马来西亚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其理由是了解到马来西亚在高速公路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油田,一旦公布它的蕴藏量,这条公路就会大大增值。但如果到期不公布它的蕴藏量,所抵押的全部资产和投入的现金就会全归银行,李晓华就会从亿万富豪变成一个穷光蛋。然而,李晓华凭借超凡的胆略和魄力,赢得了这次“豪赌”。更惊险的是,如果消息晚14天公布,他同样将血本无归。

有人评价李晓华能一次次赢,除了他具有非同寻常的商业眼光和理性分析之外,认为他更敢于比别人冒险。而李晓华认为,危险越大,商机越大。

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一样的胆气。胆气跟智谋相结合,叫做有勇有谋;见识阅历一多,胆气自然就壮,这就是胆识,有胆有识;技艺高超,凭着独到的判断力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叫艺高人胆大。但胆气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出来的。一个人的胆气多有天生的成分,有些小孩子从小到大老爱打打闹闹就是如此。胆气是在不断的摔打磨练中来的,那些经常打来混去的人就会越加勇敢,所谓越斗越能是也。俗语常说:“孩子是摔大的,胆子是吓大的。”果不其然。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篇R·赖特写的《紧握木棒的黑孩子》中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对邪恶势力低头。

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地。他们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