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贫穷我奋斗我成功(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7000000047

第47章 拥有富人的心态(8)

一个人有了嫉妒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失败的种子。因为嫉妒者不但常常诋毁别人的成绩,还会常常怨恨自己的无能,心中充满惟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身心备受双重煎熬。嫉妒心强的人还会惹事生非,拆人家的台,给人家处处出难题,使绊子。

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歌唱演员,因嫉妒心太强,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揪心,为别人的进步而痛苦,看见同事们提了职,当了先进,心里便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强烈的嫉妒心不但影响了她才能的发挥,而且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起来。她去找她的爷爷为她美容,爷爷是个著名的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嫉妒,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嫉妒他人的,因为,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嫉妒他人的机遇,也不会嫉妒他人的才华,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我不贪就是我不嫉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嫉妒是对才能、际遇、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怀有怨恨的情感。这是一种负面情感,是人际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有资料表明,许多罪犯的犯罪行动都是源于嫉妒。那么如何避免和调适嫉妒型性格使其不再嫉妒、不再产生挫折呢?

第一,竞争、进步、向上。嫉妒别人的人往往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嫉妒别人身上,而自己却产生焦虑、悲哀、猜疑、消沉、烦恼、敌意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为什么要嫉妒他人呢?你把对对方长处学习、借鉴过来,不就成了自己的宝贵财富吗?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与其你将有限的经历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不更有意义吗?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不要只用于抹煞对手,使他和自己一样空无,而应该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的话语重心长,因为别人有所建树并不妨碍自己。我们可以把鲁迅指的前人理解为走在自己前面的人、比自己先成功的人,包括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生活时间和空间的人。

生活中的嫉妒主要发生在同一环境,同一领域中的人中间。普列汉诺夫曾说过:“在人类智慧发展史上,因为某一个人物成功而防碍另一个人物获得成功的情形是稀少得无比的。”

一个观点的提出,一项研究的成功,留给后人的是新开拓的领域和道路,因而供人驰骋的田地更加广阔无比。在科学的领域里如此。

在其他领域里也如此,只要你肯于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的心理素质,你一定能以真才实学赶上和超过别人。

嫉妒这种负面情感是阻止青年前进的拦路虎。当你全心全意地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时,就不会有时问去嫉妒别人了,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绪,能享用它的只能是闲人。”

第二,“酸葡萄”与“甜柠檬”的自慰法。“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便故意贬低它的价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

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众所周知。这说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葡萄的人,总是用贬低葡萄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意思是说,不好的东西我得不到也无所谓,这虽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但是只要能安慰自己不去嫉妒别人也算是可取的。

“甜柠檬”心理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况很不理想,却强迫自己说:“这不是也挺好的吗。”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其精华部分就是精神胜利法,即知足常乐。一旦知足常乐了,就不会去嫉妒别人。

第三,帮助敌对者可以消除嫉妒。当你发现你所嫉妒的人需要有人帮助去办成一件事情时,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这时,你与他的目标一致了,就会由嫉妒他的心理而转向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心理了。当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完成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长处,你们也由敌意者变成合作者了。

嫉妒别人是庸才的做法。你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进步,然后,试图超越他。

你要想拥有情绪控制的能力——拥有积极心态的力量的法则是:

没有赛跑对手,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找一个能赛跑的对手,你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守信是天下第一品牌

穷人,请记住这条忠告:“守信是天下第一品牌。”用你的真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欢乐;用你的诚信赢得你事业上的成功。

以诚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道理很简单:诚信为天下第一品牌!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在事业上用这种习惯来工作,方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魏晋时有个叫卓恕的人,为人笃信,言不食诺。他曾从建业回上虞老家,临行与太傅诸葛恪有约,某日再来拜会。到了那天,诸葛设宴专等。赴宴的人都认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里,路途之中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能如期。可是,“须臾恕至,一座皆惊”。由此看来,诚是一个人的根本,待人以成,就是信义为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诚则灵”,正是说明了诚的重要性。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一个心灵丑恶、为人虚伪的人,根本无法取得人们对他的信任。

所以,苟子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明人朱舜水说得更直接:“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故曰:‘君子诚之为贵’。自天子至于庶入,未有舍诚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盗名矜得计哉?”所以,诚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只有做到内心诚而无欺的人,才能是自信、信人并取信于人的人。

中国人特别崇尚忠诚和信义,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而“信、智、勇”更是人自立于社会的三个条件。诚信是摆在第一位的。“信”是一个会意字,“人、言”合体。《说文解字》把信和诚互为解释,信即诚,诚即信。

古时候的信息交流没有别的方式,只能凭带个口信,而传递口信之人必须以实相告,这就是诚或信的本义。“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诫”这是中国人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的立身处世之本。靠这样一个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和西方的契约精神有所区别。

中国是靠礼义行事的德治国家,言行靠自律与自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法和刑是同义的,因此遇到问题不是靠打官司去解决,而是靠协商解决,在相互谦让的基础上通过调解达到一致,不希望闹到“扯破脸皮”、“对簿公堂”的状态。

有些受骗上当的人往往在事后是采取忍让和不再交往的办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并未改变,依然坚持用诚信的态度处世为人,靠道德的约束而忽视法制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然而,“诚信”在法律化的前提下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被推进,而在人们相互的交往和所发生的关系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任何一个别的民族也难以比肩的。穷人要成大事,就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孔子的弟子曾予有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个有德行而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做人的美德。与朋友交往要诚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为官从政要“谨而信”,“敬事而信”,“言而有信”。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做事做人均无信的人,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因为人们均不齿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

所以,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离不开诚的,诚是信的基础和保证,诚挚待人,就能严守信义。《庄子·盗跖》上讲:有个青年叫尾生,与某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来,大水突泄,这青年竟抱梁柱而死。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实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真理、正义和公平亦是诚信的原则和标准。朱熹说,人与人要约“合义则言,不合义则不言。言义,则其言必可践而行之矣!”这就是说,“轻诺寡信则殆”。在动荡的社会中,人心叵测,因而背信弃义的事也是经常发生。食言而肥的人,所在多有,又如张仪,苏秦的故事,又如春秋战国的“盟誓”之风,其无信义可说是朝令夕改,一日三变。因此,“求事”、“要约”、“做人”,信与不信,当看合不合理、合不合义;不合理、义,就如孔子所说:“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轻言寡信,如苍梧浇娶妻而美,让于其兄;尾生笃信,水至不去而死,这种不合理义的迂腐诚信,只能是有害无益,连古人也已有非义,今人又何足取?

在解决民族、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提高民族凝聚力,振兴国家,安定社会,亲睦家庭方面诚信美德均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甩。如周公恪守臣道,匡扶幼主,忠诚不渝,虽有流言,诚信不惧;齐桓公夹谷之会,许返鲁地,信及诸侯,因而成就霸业;晋文公楚地得信,遵守诺言,退避三舍,成为千古美谈;邓训、钟世衡以诚信扶慰诸羌,诸葛亮鞠躬尽瘁,并七擒孟获安抚南方,边疆的稳定和民族的安居乐业均是由诚信取得的;陆抗、羊祜,互为敌国,而能以诚相待,各自保境安民;朱晖、范式、卓恕一诺必践,不让季布。至于曾子杀猪取信于6岁儿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是人人传颂的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习惯,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东西,并在自己的前进之路上运用起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相信这样的人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人情——一本万利的生意

穷人只顾及自己,对别人一毛不拔;而富人却能够低成本买得人心,巧做人情。

战国时期,士的阶层更趋活跃,社会上出现了养士之风。齐国的孟尝君养士最为著名,门客有三千之多。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闻:“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赶着车子到了薛地,立即吩咐当地官员通知各佃户前来合券。古代的债券是合同式的借据,放债的人和借债的人各拿一份,合券就是双方来核对借据。

薛城的老百姓都愁眉苦脸地拿着债券来核对,并为还不起债而焦急。谁知核对债券以后,冯谖却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当众把债券全部烧掉。薛城老百姓万分感激,竟一起嚷着“孟尝君真是我们的恩人啊!”冯谖很快地回来了。平日收债要用很长时间,而冯谖这次很快地结束了工作。

孟尝君感到非常惊奇,他怀疑地问冯谖:“债收完了吗?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

冯谖说:“收完了。”

“你买了些什么东西回来呢?”

冯谖接着说:“您别生气,那些穷苦老百姓实在还不起偾你留着这些债券也没有用,再过五年、十年,利钱越来越多,他们怎么也还不清,反倒逼得他们远走他乡。你要强去逼债会失去民心的。你说过,要我看你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我看到你家高屋大厦收藏着那么多的珍宝,你玩弄的狗马成群,伺候你的美女出出进进,样样不缺,所缺的就是给老百姓做好事,使人民拥护你。所以我用债券买回了民心。”

孟尝君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冯谖接着说:“你现在只有薛城这么块小小的地方,你对老百姓不但不爱护,反而不顾他们的,死活,发放大量的高利贷在他们身上谋取重利。我这次收债烧掉了债券,免掉了那些穷人的债务,老百姓非常感激你,喊你是他们的恩人。我用债券给你买回了‘义’啊!”

孟尝君听了,虽也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很不满意。现在既然木已成舟,也只得无可奈何地哼了一声说:“先生,你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觉得孟尝君权力太大,又听信了一些谗育,就罢了他的官。这时候,孟尝君的三千门客大都离开了他,只有冯谖等少数人跟着他。他们一起跟着孟尝君驱车往薛地走去,当他们走到离薛城还有100多里路的时候,只见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他们。孟尝君看到这动人的场面,连忙回过头来对身后的冯谖说:“这是你给我买来的‘义’啊!我今日才见到了。”

要卖乖总不能永远一毛不拔,能够低成本买得人心,也不失为投机取巧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