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8847100000041

第41章 决定成败的细节(4)

伟大始于平凡,一个人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能否取得成功。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诡“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一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恰科是法国银行大王,每当他向年轻人回忆过去时,他的经历常会令闻者沉思起敬,人们在羡慕他的机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银行家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有精神。

还在读书期间,恰科就有志于在银行界谋职。一开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到来,对这家银行的官员来说太不起眼了,恰科的求职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又去了其他银行,结果也是令人沮丧。但恰科要在银行里谋职的决心一点儿也没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地向银行求职。有一天,恰科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胆大妄为”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对恰科来说,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绝了。当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拾了起来,以免伤人。

回到家里,恰科仰卧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直发愣!心想命运对他为何如此不公平,连让他试一试的机会也没给,在伤心中,他睡着了。第二天,恰科又准备出门求职,在关门的一瞬间,他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怀疑这是否在做梦——他手里的那张纸是录用通知。

原来,昨天恰科蹲下身子去拾大头针的细节,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所以,改变主意决定雇佣他。恰科是一个对一根针也不会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终于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人生的美德再没有比爱心来得更宝贵的了。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头。“如果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而当你献出心中的爱时,得到爱会成倍地增加,甚至一个小小的爱心之举就会改变你的命运,让你一举成名。

韩国韩进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赵重熏,原来只是在仁川干货运生意的一名司机,由于当时于司机这一行业是很低贱的工作,所以他设立的韩进商场发展得一直很慢。使他真正发达起来的转折点,就是他做了富有爱心的一件事。

一天,赵重熏由汉城开车前往仁川,经过富平时,看到路旁有辆抛锚的轿车,是位美国女士的。他马上下车热心地帮这位美国女士修好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女士竟然是驻韩美军高级将领的夫人,她在感激之余把赵重熏介绍给自己的丈夫。从此,这位企业家开始真正地起飞了。因为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韩国国内物资极度匮乏,全靠美军援助。在这位驻韩美军高级将领的帮助下,赵重熏接下了美援物资运输这笔大生意,他开始日进斗金,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在越南战争期间,他又利用和驻韩美军的亲密关系,获得了在越南从事军运的许可,从此赚到了1.3亿美元。

如今,韩国企业集团包括大韩航空在内,一年总营业额为12000亿元韩币。这一切成就的根源,就是赵重熏的爱心。爱心的力量不可估量,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满足,重要的是,在你献出爱心的同时,他人会记住你的爱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爱心是互补的,只要你充满了爱心,你就会被别人的爱心所包围,这样的人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要培养出良好的“爱”的艺术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你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来获得。在生活中,你要处理好与同事、邻里和上司的关系,一旦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你就要挺身而出,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你要加强自我修养,多向一些修养好、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学习。毕竟人生因为有爱才有意义、有激情、有奔头。而能使你走向成功的惟一动力,也正是它——爱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生活中,也许只是疏忽了一个极小的细节,但却带来了惨重的代价。可以说,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此话对个人和企业一样适用。

忽视细节遭败迹

人生一世,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由此,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

可是,生活中偏偏有不少人总是忽略这些轻微的细节,结果往往栽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张先生因为忽视细节致使屡屡败走大公司的事例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每年金秋10月,都是跳槽的高峰季节之一,而500强外资大公司又乘机把目光锁定在各路精英的身上,同时各路精英也在搜索着自己钟情的大公司。但是,并非每位精英都能如愿以偿。连续向500强外资大公司发起了多次“冲击”的张先生感叹道:“从6月到国庆前夕,我先后参加了30家企业的面试,其中仅500强大公司就有TNT、东芝、三星、UPS、玫琳凯等,结果却无一过关。唉!我为何屡屡败走大公司?”

3年前,张先生毕业于某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到东北某大型国有集团找到一份工作。2年后,来到上海。不久就进了一家合资物流公司,在仓储部门任仓储调度。

2004年5月合同到期,已升迁到仓储主管的张先生离开了公司。踌躇满志的他把目光瞄准了500强外资大公司。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无情的,屡屡碰壁后,他的自信心开始动摇了……

张先生第一次面试的大公司是世界500强、全球4大快递公司之一的荷兰TNT的子公司——一家专做汽车配件的汽车物流公司。

5月上旬某日下午1点,他去参加面试。他先填写的是中文报名表。在填报具体职位时,他有点犹豫,便在空格中写了两个职位:运输主管和仓储主管。

面试官是两位中国人——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一位物流部经理。自我介绍结束后,物流部经理首先问道:“你为什么填两个职位,你到底应聘哪个职位呢?”张先生说:“我学的是交通运输,在东北做过运输管理工作;来上海后又做了1年仓储管理工作,两个岗位都可以做。”

物流部经理用不太信任的口气说:“我们要求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你只工作了3年,经验不足!你以前做的是快速消费品,我们做的是汽车配件,你的专业经历不行!”尽管他竭力辩解,两位面试官还是不为所动。这次面试就这样流产了。

后来张先生分析其原因觉得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虽是专业经历欠缺,但填两个应聘职位这一细节失误也难辞其咎。

8月下旬,张先生意外接到了东芝一家分公司的通知面试的电话,让他第二天上午10点过去面试,也是巧事,韩国三星公司也通知他在这天下午2点30分参加面试,一天应聘两家500强企业,他真是忙得有点昏头转向。此外,他还有点担心,万一他们用日语、韩语面试怎么办?他可从来没学过这些。

在等待面试时,张先生发现公司员工都说上海话,此时,他的心稍轻松了一些,毕竟上海话他能听懂一些。

但是一踏进小会议室时,张先生马上意识到了对面经理的眼神里有一丝失望——他的穿着太随意,只穿了一件旧的休闲T恤,头上的汗还没有擦干净。

自我介绍完后,她问:“你的数据库编程水平怎么样?”他很奇怪:“我是做物流或做仓储工作的,会操作就可以了。干吗要会数据库编程呢?”于是他如实回答:“数据库编程我不太懂行。”面试中,她问了很多令人不愉快的问题,话里语间处处流露着不信任,似乎在审问一个囚犯。这使得张先生很气愤,于是没等她说完张先生就主动提出退出了面试。

面试自然又失败了。张先生反省道:“其原因可能就是第一印象不太好。虽然责任在自己,但我心里还是有气;你们主动找上我的,还那么苛刻,还专门问一些令人难堪的问题!”

怀着几分气愤的心情,下午他提前10分钟赶到了韩国三星的分公司。前台小姐很客气地将他领进一间会议室。他想这次应该有点戏了吧。会议室里坐着3个人:人力资源部经理、运作部经理和一位会说汉语但带着明显的口音的,应该是韩国人。三人看起来都很友好和善。

他向他们微笑了一下,便用流利的英语作自我介绍。他的表述很快得到了他们的首肯。接着,韩国人用汉语问了一些问题:“来上海几年了?”“工作情况怎么样啊?”他都认真地作了回答。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他不断地投简历,不断地参加面试,事前的准备有点松懈了。接到三星的面试通知后,他竟然想不起应聘的是哪个职位。他当然不能问面试官,便婉转地问:“我应聘的职位有什么具体要求?”谁知,这些老江湖很快明白了张先生的心思。运作部经理当即问:“你难道连这个职位的要求都不知道吗?”张先生慌忙辩解说:“不是的,我是想了解清楚以后,便于将来迅速开展工作。”他很快微微地笑了一下:“那是,那是!”接着,他又问了有关海关报关方面的问题。因为张先生的专业经历不大对口,他的回答不太理想。他居然边回答边做手势,可能是动作大了点,说着说着,他们突然大笑起来。张先生尴尬地看着他们。这次面试就在他们的欢笑和张先生的尴尬中收场了。

心情低落的张先生回到家里没精打采地打开电脑查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昨天他应聘三星公司的是物流专员!此时,他不觉感到有点羞愧了。原来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在于仓促上阵,对自己应聘的职位不了解,一些专业问题事先没准备。

仔细地分析张先生屡屡失败的原因,不难看出他忽略了面试中许多细微的小事:比如说面试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尤其对应聘的职位了解得不太透彻,而且衣着打扮也不太合体,没有充分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而且面试中还要注意言行举止,切忌手舞足蹈,给人一种不注重仪表的感觉……但是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凡事都要有充分准备,切不可不做好准备,匆忙上阵,否则只有像张先生一样落荒而逃。

现在的社会,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好比一个人身体有了病,要到医院治疗,就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做事预先计划周全,早做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做事前不做任何准备,临时抱佛脚,要想事情圆满成功,那就难了!

幽默大师林语堂,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就要他即席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只有经过事先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演讲的学者,他都不作没有准备的演讲,可见事先准备工作的重要。

“凡事预则立。”每件事,只有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到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把事情圆满地做好做完善。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事前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了第一天的短短几分钟的准备过程,就能对第二天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知道第二天哪件事最重要,哪件事是应该最先做的,就能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无视“准备”,事前准备不充分,事后就会麻烦多多。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上班族,要想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的几分钟制定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上班时候才制定工作计划表,那就很容易做得比较费劲,因为那时又面临新一天的工作压力。而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到第二天工作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在头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了解第二天每项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能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

每一天都在做准备,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当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来临时你就会抓住,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不管任何机会都不会是你的。

凡事做好准备。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成你的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凡事有准备的人。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诚实守信在社会上的被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很多人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但不少人认为诚信的原则只是在大事中才能体现,而事实上要做到诚实守信,必须从小事做起。在商业谈判中,有许多人因为不重视“守时”这个做人的原则,结果毁掉了大好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