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散文鉴赏
18847200000028

第28章 黄山三天

叶圣陶

我游黄山只有三天,真用得上“窥豹一斑”那个成语。可是我还是要写这篇简略的游记,目的在劝人家去游。有心研究植物的可以去。我虽然说不清楚,可是知道植物种类一定很多。山高将近两千公尺,从下层到最高处该可以把植物分成几个主要的族类来研究。研究地质矿石的也可以去。谁要是喜欢爬山翻岭,锻炼体力和意志,那么黄山真是个理想的地方。那么多的山峰尽够你爬的,有几处相当险,需要你付出十二分的小心,满身的大汗。可是你也随时得到报酬,站在一个新的地点,先前见过的那些山峰又有新的姿态了。就说不为以上说的那些目的,光到那里去看看大自然,山啊,云啊,树木啊,流泉啊,也可以开开眼界,宽宽胸襟,未尝没有好处。

从杭州依杭徽公路到黄山大约三百公里。公共汽车可以到黄山南边脚下的汤口,小包车可以再上去一点儿,到温泉。温泉那里有旅馆。山上靠北边的狮子林那里也有旅馆。山上中部偏南的文殊院原来可以留宿,一九五二年烧毁了,现在就文殊院原址建筑旅馆,年内可以完工。住狮子林便于游黄山的北部和西部,住文殊院便于游中部,主要是天都峰和莲花峰。

上山下山的路上全部铺石级,宽的五六尺、窄的不到二三尺。路在裸露的大石上通过,就凿石成级。大石面要是斜度大,凿成的石级就非常陡,旁边或者装一道石栏或者拦一条铁索。山泉时时渗出,石上潮湿,路旁边又往往是直下绝壁,这样的防备是必要的。

现在约略说一说我们所到的几处地方。写游记最难叫读者弄清楚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说上一大堆,读者还是捉摸不定。我想把它说清楚,恐怕未必真能办到。我们所到的地点,温泉最南,狮子林最北,这两处几乎正直。我们走的东路,先到温泉东边的苦竹溪,在那里上山。一路取西北方向,好比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弦,经过九龙瀑、云谷寺,最后到狮子林住宿,那里的高度大约一千七百公尺。这段路据说是三十多里。第二天下了一天的雨,旅馆楼窗外一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见。台阶前几棵松树,有时只显出朦胧的影子,有时也完全看不见。偶尔开门,雾气就卷进屋来。当然没法游览了,只好守在小楼上听雨。第三天放晴,我们登狮子林背面的清凉台,又登了狮子林偏东南的始信峰,然后大体上向南走,到了光明顶。在这两三个钟点内,我们饱看了“云海”。有些游客在山上守了好几天,要看“云海”,终于没看成,怏怏而下。我们不存一定要看到的想头,却碰巧看到了。在光明顶南望天都峰和莲花峰,天都在东,莲花在西,两峰之间就是文殊院。从前有人说天都最高,有人说莲花最高,据说最近实测,光明顶最高。那里正在建筑房屋,准备测量气象的人员在那里经常工作。我们绕过莲花峰的西半边到文殊院,又绕过天都峰的西南脚,一路而下,回到温泉。说绕过,可见这段路的方向时时改变,可是大体上还是向南。从狮子林曲折向南,回到温泉,据说也是三十多里。我们所到的只是黄山东半边靠南的部分,整个黄山究竟有多大,我没有参考什么图籍,说不上。

以下就前一节提到的分别记一点儿。

九龙瀑曲折而下,共九截,第二截最长。形式很有致,可惜瘦些。山泉大的时候,应该更可观。附带说一说人字瀑。人字瀑在温泉旅馆那儿。高处山泉流到大石壁的顶部,分为左右两道,沿着石壁的边缘泻下,约略像个人字。也嫌瘦,瘦了就减少了瀑布的意味。

云谷寺没有寺了,只留寺基。台阶前有一颗异萝松,说是树上长着两种不同形状的叶子。我们仔细察看,只见一枝上长着长圆形的小叶子,跟绝大部分的叶子不同。就绝大都分的叶子形状和翠绿色看来,那该是柏树,不知道为什么叫它松。年纪总有几百岁了。

清凉台的始信峰的顶部都是稍微向外突出的悬崖,下边是树木茂密的深壑。站脚处很窄,只能容七八个人,要不是有石栏杆,站在那儿不免要心慌。如果风力猛,恐怕也不容易站稳。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只能容两三个人。光明顶虽是黄山的最高处,却比较开阔平坦,到那里就像在平地上走一样。

我们就在前边说的几处地方看“云海”。望出去全是云。大体上可以说铺平,可是分别开来看,这边荡漾着又细又缓的波纹,那边却涌起汹涌澎湃的浪头,千姿百态,尽够你作种种想象。所有的山全没在云底下,只有几座高峰露顶,作暗绿色,暗到几乎黑,那自然可以想象作海上的小岛。

在光明顶看天都峰和莲花峰,因为是平视,看得最清楚。就岩石的纹理看,用中国画的术语就是就岩石的皴法看,这两个峰显然不同。天都峰几乎全都是垂直线条,所有线条排得相当密,引起我们一种高耸挺拔的感觉。莲花峰的岩石大略成莲花瓣的形状,一瓣瓣堆叠得相当整齐,就整个峰看,我们想象到一朵初开的莲花。莲花峰这个名称不知道是谁给取的,居然形容得那么切当。

前边说我们绕过莲花峰的西半边到文殊院,这条路很不容易走。道上要经过鳌鱼背。鳌鱼背是巨大的岩石,中部高起,坡度相当大。凿在岩石上的石级又陡又窄,右手边望下去是绝壁。下了鳌鱼背穿过鳌鱼洞,那是个天然的洞,从前人修山路就从洞里通过去。出了洞还得爬上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到达文殊院。

从文殊院绕过天都峰的西南脚,这条路也不容易走。极窄的路介在石壁之间。石壁渗水,石级潮湿,立脚不稳就会滑倒。有几处石壁倾斜,跟对面的石壁构成个不完整的山洞,几乎碰着我们的头顶,我们就非弓着身子走不可。

走完了这段路,我们抬头望爬上天都峰的路,陡极了,大部分有铁链条作栏杆。我们本来不准备上去,望望也够了。据说将要到峰顶的时候有一段路叫鲫鱼背,那是很窄的一段山脊,只容一个人过,两边都没依傍,地势又那么高,心脏不强健的人是决不敢过的。一阵雾气浮过,顶峰完全显露,我们望见了鲫鱼背,那里也有铁链条。我想,既然有铁链条,大概我也能过去。

我们也没上莲花峰,听说登莲花峰顶要穿过几个洞,像穿过藕孔似的。山峰既然比做莲花,山洞自然联想到藕孔了。

现在说一说温泉。我到过的温泉不多,只有福州、重庆、临潼几处。那几处都有硫磺味。黄山的温泉却没有。就温度说,比那几处都高些,可也并不热得叫人不敢下去。池子是小石粒铺底,起沙滤作用,因而水经常澄清。坐在池子里的石块上,全身浸在水里,只露出个脑袋,伸伸胳膊,擦擦胸脯,温热的感觉遍布全身,舒畅极了。这个温泉的温度据说自然能调节,天热的时候凉些,天凉的时候热些。我想这或许是由于人的感觉,泉水的温度跟大气的温度相比,就见得凉些热些了。这个猜想对不对,不敢断定。

我们在狮子林宿两宵,都盖两条被。听雨那一天留心看寒暑表,清早是华氏六十度,后来升到六十二度。那一天是八月二十九日。三十一日回到杭州,西湖边是八十六度。黄山上半部每年三月底四月初还可能下雪,十一月间就冰雪封了。最适宜上去游览的当然是夏季。[精品赏析]

叶圣陶的《黄山三天》是篇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支。读游记可以增广见闻,丰富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叶圣陶的文风向来是修整朴实,这篇《黄山三天》也仿佛是和读者谈天似的,没有美丽的字眼,没有巧妙的形容,而是以朴素简明的文字,把作者游历之处,一一作了介绍。但是作者的观察是认真的,调查是仔细的,表现在文章上也是忠实详尽,一笔不苟。初学写作就应当学习这种概念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的记叙文体。我国著名的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里论到叶圣陶(即叶绍钧)时,曾说他,“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儿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约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