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8600000010

第10章 读历史长灵气智慧(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巴西外交部长阿拉尼亚在1942年1月27日的里约热内卢美洲国家特别会议上宣布,巴西决定与轴心国断绝一切外交和经济关系。不久巴西总统瓦加斯于8月22日正式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巴西参战后,不仅为盟国军队提供军事基地和大量的战略物资,而且巴西军队在前线也参加了反击法西斯的激烈战斗。1943年3月25日瓦加斯总统发布特别法令。根据该法令,一支由美国提供装备的巴西远征军迅速建立起来。

1944年7月2日,巴西远征军中的第一梯队乘坐运输舰,离开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海湾,于7月16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登陆。随后,巴西远征军的第二和第三梯队相继到达意大利,全部官兵共约5万人。巴西的各个种族和民族都有人参加这支远征军。远征军官兵深知他们代表着祖国与人民,他们士气高昂,决心与法西斯分子血战到底。

就在巴西的远征军出国之前,德国的宣传机构大放厥词,说什么巴西军队都是些“看了令人作呕的、胆小怕死的劣等人种的代表”,还嘲笑说:“要是巴西军队有能力在欧洲作战,那么,一条蛇也就能够吸下一斗烟。”

但是铁的事实无数次地破灭了德国法西斯的美梦。巴西远征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多次受到同盟国领导人的嘉奖和慰问。更为有趣的是,巴西远征军的全体官兵在战斗打响之后不久,为了回答德国法西斯的嘲笑,一律换戴了一种颇为罕见的肩章,肩章上的图案是:一条蛇正在吸一斗烟!

巴西远征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仅俘虏的敌军就有二万多人。他们占领了极为重要的卡辛诺山阵地,突破了轴心国军队在亚平宁山区的最后防线,并于1945年4月接受了德军第148榴弹炮师和三个残存的意大利师的投降。一直到1945年7月,巴西远征军才高奏凯歌班师回国。他们的远征用事实证明正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一条蛇有时也确实能抽一斗烟!

丘吉尔仍然是一位英雄

◎文/王新龙

英雄并不是无往不利的,而是能够在关键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行动表现出自己,勇敢果决的性格和气质,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不久,当英军从挪威溃败下来的千钧一发之际,英国中途换马,撤掉软骨头的张伯伦,让铮铮铁汉丘吉尔挑起大梁,这确实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步棋。

当时日本横滨银行驻伦敦分行的经理加纳子爵已预言,不出三个月,英国就将挂白旗向纳粹屈膝投降。美国驻英大使肯尼迪也公然发表谈话说,民主主义在英国已寿终正寝,纳粹接管只是时间问题。英国的败北主义者更不断造谣惑众,说圣诞节就将停火。但是丘吉尔上台后,用一个大大的“不”字,粉碎了一切投降迷梦。犹如罗斯福总统每星期五对美国广播听众的《炉边恳谈》一样,那时,丘吉尔也于每星期一晚七点,通过电台对广大国民发表亲切的谈话。他曾用发颤的语音对英国公众说:“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是热血、汗水和眼泪。”略顿片刻,又带着蔑视和坚定的自信补上一句:“我们正等待着德国人过来呢——连海里的鱼也在等着。”

丘吉尔以破釜沉舟的果断毅力,凭他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之气,发自肺腑的感人誓言,再加上那把食指和中指叉成V字形(表示胜利)的手势,将四千余万英国人动员起来,扭转了乾坤。

人们不曾忘记战时丘吉尔的许许多多博得喝彩的演讲。当天空布满乌云时,他说过:“有人问我们的目的何在,我们的目的就是胜利。不顾恐怖地求得胜利。不怕路途遥远和艰难,必得争取胜利,因为不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那天,他说:“我们不能松懈,不能失败。我们要抗战到底。我们要在海洋上作战,不顾一切牺牲,保卫我们的国土,永不屈服。”大反攻得手后,他又说:“走向胜利的道路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了。但是,我们无权这么想,不管远近,不问难易,我们要走到道路的尽头。”

1944年6月联军从诺曼底大举反攻,腹背夹攻纳粹歹徒,最终直捣柏林。

然而在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中,丘吉尔竟落选了。但是,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丘吉尔仍然是一位英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文/佚名

“只要大家坚持下去,我们就会到达陆地的。”哥伦布的这句话曾鼓舞了很多人。如果你确实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如果你真愿意奋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么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适时调整做法并好好运用上天给你的天赋,那么人生就没有任何做不到的事。

5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三只小帆船在白浪滔天的大西洋上向西航行。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船上的水手们计算着他们的旅程。两个多月过去了,谁也说不清这次航行的目的地还有多远。有些急躁的水手按捺不住,准备要求船队的司令官掉头返航。然而,他们的司令官依旧信心百倍,让航船继续前进。

不要小看这三艘在风浪中颠簸的帆船!它们正在从事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冒险航行;它们的指挥官是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

哥伦布为什么要坚持这次冒险的航行呢?他心中的目的地又在哪里呢?

原来,当时的欧洲,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各国统治者都疯狂地追求金钱,寻找市场和原料。这些东西,欧洲本地不多。人们的眼光就转向富裕的东方国家,尤其是在欧洲被认为黄金遍地的中国。可是,欧洲和中国远隔千万里,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中间还有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阻挠。欧洲人就想找几条直通中国的水路。哥伦布的使命就是要闯出这样一条新航路。

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热那亚。大海的波澜壮阔和无穷变幻吸引着哥伦布,他从小就深深地爱上了海洋。后来,他当了水手,在多年的航海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反复读了《马可·波罗游记》,非常崇拜和向往中国的文明和财富。当他知道大地是球形的这种理论以后,就联想到:向西航行不也可以到达中国吗?这奇异的想法使他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封信向意大利著名的地理学家托斯卡涅利请教。托斯卡涅利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告诉他:如果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是可以到达中国和那些盛产香料、宝石的东方地区的。信中还附了一张航程的简图。其实,托斯卡涅利也和当时所有欧洲人一样,并不知道往西驶往中国的实际路程。但是,哥伦布仍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他就把发现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新航路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了。

无钱无势的哥伦布要实现远航的宏图,只能请求国王的帮助。他给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和英国、法国的王室写信,呈递远航计划,请求资助,都没有结果。一转眼过去了七八年。最后,他终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支持:西班牙王室资助他三只帆船和大部分航行费用,并让他带着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以王室的名义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为此,哥伦布得到了海军上将的头衔,成为他那只小小船队的司令官,而且可以在他新发现的土地上做总督。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指挥他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扬帆出航。这位海军上将的装备非常简陋,三只帆船又小又旧。其中最大的一艘,也就是哥伦布的指挥船,名叫“圣塔·马丽亚号”,载重量只有100吨。另两艘“品达号”和“尼娜号”载重量只有四五十吨。船队的水手总共87名,都是临时凑集的,大部分是被罚做苦役的罪犯。他们对这次远航的目的没有什么认识,而且存在着一种恐惧的心理。

9月6日,船队离开加那利群岛,向西走上了前人从未探索过的航线。为了减轻水手们的恐惧,他有意少算航行里程。他测算出一昼夜航行了60里,只告诉大家航行了40多里。不过,这个办法并没有见效。

如今,离开西班牙已经两个多月,水手们的恐惧达到了顶点。有悄悄议论的,有大声埋怨的,有酗酒闹事的……终于,他们把心中的怒火向哥伦布发泄出来:

“要走你一个人走吧!我们是受够了!”

“对,让我们回去!”

哥伦布镇定而又耐心地说服他们。他说:“你们的心情,我知道。我可以起誓,只要大家坚持下去,我们就会到达陆地的。”这样,总算把一场风波平息了下去。船队又继续向西行驶。这是10月10日的事。

果然,到了第二天,人们就看见了陆地逼近的迹象:有一两只在海岸附近寻食的水鸟出现在天空;海水中也漂来了一枝绿色的芦苇;后来还见到一棵长满了浆果的小树!三艘船上顿时响遍了欢乐的声浪,每个人都舒畅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希望到来了,冒险的航行即将结束了!

10月12日凌晨2点,走在前面的“品达号”的水手首先发现了陆地。水手们欢呼着,赶忙把帆收起,停船等待天明。哥伦布心潮澎湃,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印度的某一个岛屿或者日本列岛的边缘,下一步就要踏上中国的土地了。他完全不知道,他到达的竟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天色渐渐明朗,远方的岛屿越来越清楚,哥伦布手持西班牙国旗,率领部下乘着小艇登岸。他们看见岛上树木葱绿,土地肥美,水源充足。迎面吹来的微风传来花果的清香。更使他们高兴的是,岛上有人居住。这些土人面目和善,大都赤身裸体,对陌生的远方来客极为好奇。青年人体格健壮,身材匀称,相貌英俊。他们的头发短而粗,密密地垂在眉前,肤色既不白也不黑,还用各种颜料在身上画出图案——这是原始民族流行的纹身风俗。当哥伦布把红帽子送给他们,把玻璃珠戴在他们颈上的时候,他们非常高兴,聚在一起听哥伦布哇啦哇啦地说着他们完全听不懂的话。后来,岛上的土人又带着鹦鹉、成束的棉线、木制的标枪等等,游泳来到哥伦布的船上。哥伦布用玻璃珠、小铃等物品和他们交换。他们从未见过用金属制的刀剑,当西班牙人拿剑给他们看时,他们竟直接用手握住刃口,以至把手指都割破了……看到这些天真健壮的土人,哥伦布希望能和他们结下友谊,他认为用友爱比用武力更容易使他们自愿地信奉基督教,接受西方人的统治。他哪里料到,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这些原有居民将遭到多么深重的苦难。100年后,在殖民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屠杀下,这些岛屿上的土人竟被完全灭绝!

哥伦布把他首先登陆的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救世主的意思)。据人们考证,这个岛就是今天巴哈马群岛的威特林岛。哥伦布又航行到其他岛屿,到达了古巴——他猜想那里可能是中国的一个省。最后,他从海地岛启程回国。他发现,所有这些岛屿都是草木葱绿,气候宜人,居民也都和善健壮。惟一的遗憾是没有找到能够代表中国文明的任何迹象,也没有黄金和香料。他以为这是命运在捉弄他,使他来到了中国最贫瘠或最边远的一个地区!但他坚信他已到达东方,因此把当地的土人都叫做“印度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把美洲原有居民称为“印第安人”的由来。

后来,哥伦布继续对新大陆作过三次探险航行。但是,只热衷于抢掠财物的西班牙王室和贵族,不再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且听信别人的诬陷,逮捕了他。哥伦布第三次远航结束时,竟是带着手铐被押回西班牙。后来,他虽然被释放,并且再次西航,终于因为得不到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中途停顿。1506年,他在失望和悲愤中死去。这位航海家在临死前,依然惦念着自己的事业,盼望能远航到更远的地方。

哥伦布第一个到达的新大陆,后来用了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叫“亚美利加洲”。但是,历史并没有抹杀哥伦布的功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继哥伦布以后,各国的冒险家、航海家争先恐后,扬帆远航,其中包括著名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杰出的探险家

◎文/王新龙

只有心中怀有伟大的梦想,才能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永不低头!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向心中的梦想前进,才能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1861年,南森出身于一个优裕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21岁时就驾着帆船远航到格陵兰岛东海岸去搜集动植物标本。1884年秋天23岁时,他看到了一篇文章说,有人在格陵兰岛西南海岸发现了德朗探险中被挤毁了的“珍妮特”号的碎片。这说明这些碎片经过了长距离的漂移,很可能深入到了北极腹地。这使南森想到,不一定要去冒险航行,只要设计一条合理的航线随冰漂移,就有可能到达北极点!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路线的选择,二是要有一条合适的船,其基本特点是不仅要小而坚固,有一定的航速,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冰层挤压过来时船体能被挤出冰层升到冰面上去,当冰层裂开之后船可以继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