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8600000013

第13章 读历史长灵气智慧(5)

在生物学史上,提出生物进化这种思想的人,在达尔文以前曾有许多。出身于贵族的法国科学家布丰,在法国皇宫中工作过很长时间,有条件收集世界各地的自然史料。他把生物和它们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了生物界经常在运动变化之中、物种可变的观点。他认为生物界并不是以现在的形态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它们自己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布丰根据生物中大量事实分析研究,认为人和动物有密切关系。他说:“如果人们只注意猿的面孔,就可以看到它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除了灵魂之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因此,人跟猿有共同的起源。”为了不触犯统治者的利益和宗教教义,布丰又说:“不,从《圣经》中可以显见,所有的动物都是同等地获得造物者的恩赐……”尽管布丰在许多观点上保留了“造物主”的思想,在统治阶层中也有一定权威,但当他的著作出版后,还是收到很多神学家的警告信,指出他的著作中有十四条“应受谴责,并且违背了宗教的信条”。布丰在宗教界强大的压力下,不敢再坚持自己的观点。1751年,他在巴黎大学公开发表声明,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

布丰虽然动摇了,退缩了,但是他的两个学生——圣·希雷尔和拉马克却继承了老师学术思想中光辉的一面,继续为确立生物进化这一思想而奋斗。

圣·希雷尔是法国脊椎动物学教授,他根据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在比较解剖学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他明确地说:“物种是要变的。四周环境条件不变,物种可以维持原来的形状;四周环境条件一变,物种就不能不改变,有时还能变得很剧烈。”他还认为一切生物只有一个图案,这与同时代“上帝创造世界”的主要支持者居维尔所创立的四个图案说背道而驰。这样一来,动物界是一个图案说正确,还是四个图案说正确?生物界是进化而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就成为激烈斗争的焦点。1830年,圣·希雷尔的两个学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证了乌贼的构造和狗的构造相同,即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属于一个图案。圣·希雷尔在科学院会议上热烈支持这个论点,并攻击了四个图案说。居维尔恼羞成怒,迅即进行反击,证明这两种动物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接着,圣·希雷尔又用舌骨为例进一步论证一个图案的理论。这样,一场大辩论就激烈地开展起来,并持续六周之久。由于居维尔的善辩,圣·希雷尔的论据不足,再加上当时科学院和统治者对居维尔的支持,圣·希雷尔最终失败了。

圣·希雷尔的结局如此,那么,拉马克又怎样呢?

拉马克是法国巴黎科学院植物学院士。他认为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异的,并且是在逐渐演变的,由一个类型演变成另一个类型,并大胆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高级猿类。他根据动物的习性和器官的相互关系,在探讨环境影响生物体变异时,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两条著名法则。不久,拉马克便遭到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居维尔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在一片反对声中,拉马克深有体会地写道:“不管在研究自然界时发现新的真理是如何的费力,在承认它们的道路上还要花费更大的力量。”拉马克晚年生活很贫困,后来又双目失明,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坚持斗争。在两个女儿协助下,他用口授的方法,终于完成了《无脊椎动物志》这部巨著。他逝世时连葬地都成了问题,等到人们高度评价他的科学成果和敬佩他的为人,要移葬他的骸骨时,他的墓地已荒芜的不能辨认了。

从布丰的声明到牛津大辩论,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一种科学理论的成长是何等艰难,同时也说明,真理终究是要战胜谬误的。

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于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瞄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文/佚名

凡是经得起考验的人,都会因为他的毅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只有少数人能从经验中得知坚韧不拔精神的重要性。这些人承认失败只是一时的,他们依靠强烈的愿望而使失败转化为胜利。我们站在人生的轨道上,目击绝大多数的人在失败中倒下去,永远不能再爬起来。对此。我们只能总结说,一个人没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会取得成就。

“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来说,成功只有在多次失败后和对失败进行反省才能取得。事实上,成功只代表着你的工作的1%,而99%意味着失败。有1%的希望,就应该坚持!”这是本田宗一郎1974在密执安获得博士学位时的一段演讲词。他还曾把这段话归纳为一个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忠告,送给那些渴望成功的企业家,他说:“企业家必须善于瞄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和拥有失败的自由。”

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11月出生在日本荒僻的兵库县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家离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家不远。盛田出生在一个拥有一个网球场的优裕家庭,而本田却是一个在路边修理自行车的穷铁匠的儿子。这种早期环境证明在本田最初试制摩托车的日子里对他很有好处。他父亲对他解决机械问题的培养在本田早期的训练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家庭贫穷,九个孩子中有五个因营养不良而早夭。

本田是个穷学生,经常逃课,他憎恶正规的教育。但他偏爱试验术,总是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试验方法学得最好。他一直喜欢机器和机械装置,当儿时第一次看到汽车时,他陶醉了,正如他自传中的一段所展示的那样:

“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车后跑,……我很激动,……我认为正是那时,虽然我仅是个孩子,总有一天我将自己制造汽车的思想产生了。”

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不仅仅拥有这样一部机器,而且将成为生产它们的工业巨头之一。

本田注定比其他人更能改变摩托车和汽车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本田公司终于挤进了拥挤的摩托车行业。在五年内打败了250个竞争对手,使他实现了儿时的制造更先进的汽车的梦想。

本田承认他犯有错误,正如他在密歇根技术大学接受博士学位的演讲中表明的那样:

“回顾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错误、一系列失败、一系列后悔外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有一点使我很自豪,虽然我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但这些错误和失败都不是同一原因造成的。”

成功的路上总要经历坎坷与磨难

◎文/赵德斌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已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人类伟大的智慧和经验。一个生活在追悔中的人,只在乎痛苦的、不幸的过去,而忽视了充满希望、健康的今天和明天。要知道,人不能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它使我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成功的路上并没有撒满鲜花与阳光,相反却总要经历坎坷与磨难。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当过拳击手、猎手、渔夫和记者。他学拳击,时常被打得鼻青眼肿、血流满面;他上战场,被炮弹击中,身上留下200多块弹片,并安上金属膝盖;他学写作,四个月的辛苦只换来“退稿”二字。但他说:“拳击教会了我绝对不能躺下不动,要随时准备冲锋,要像公牛那样又快又狠地冲。”他就是凭着顽强的性格与毅力,赢得了成功,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传世杰作,登上世界文坛的高峰。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瑞典科学家阿仑尼乌斯创立电离理论的过程中充满了重峦叠嶂,他经过千百次测量获得的结论被一些保守的教授斥为胡说八道,“纯粹的空想”,论文也只得“三级”评语。三年后他通过了论文答辩,但是依然遭到激烈的反对,直到十年后才改变了厄运,被聘为教授,成为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

有一位化学家曾讲过:“科学成果是一个很懒的女神,你敲几下门停止了,她就懒得来开门,你不停地敲下去,她就不得不来开门了。”

你只有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敲下去,成功女神才会开门接纳你。

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

只有把挫折当作失败加以接受时,挫折才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作是教导某些忠告的老师,那么,它将成为一种祝福。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在人的一生中,谁敢说他从没犯过错误?就连拿破仑,这个不可一世的伟人,也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输掉了三分之一。或许我们的平均纪录并不比拿破仑更差,可又有谁知道呢?更重要的是,即使动用国王所有的兵马也不可能挽回过去。所以需要我们牢记的就是:千万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也许你在翻阅莎士比亚的名著时,已经为他的很多传世名言所感动。也许你还记得他曾经说过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能够自觉地遵照他的话去做的人,就能够战胜苦难和挫折,否则,就可能走向毁灭。除了先人的切身经历,许多文学作品中也生动地揭示了这个道理。在电影作品中,正反方面的实例都很多。

由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苏菲的抉择》,讲述了一个从奥斯维新集中营里出来的波兰女人的故事。影片开始的时候,苏菲已经来到了美国,可是她依旧生活在噩梦中。所有她爱的人,她的父亲、母亲、丈夫、情人、儿子、女儿都死去了,而她活了下来,她无法原谅自己。少女时代的苏菲,每天都祈求上帝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可在时代的大动荡中,苏菲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自己崇拜的教授父亲变成了一个纳粹种族主义的狂热信徒和倡行者;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被德国的盖世太保所杀;而在集中营里,德国人“恩赐”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在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中选择一个留下来(另一个则会被送进毒气室),苏菲绝望地说:“把我的女儿带走吧!”在苏菲的内心深处,她认为自己不配再拥有爱情、家庭和孩子,最后,她选择了死亡。

而在另一部灾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人们却看到了另一个结果:露丝在经历了一场大劫难,痛失情人之后,选择了新生。

意志坚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文/王新龙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在一个钢铁战士面前,不能克服的因难是没有的;而钢铁战士也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成长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完成的。

1920年,当了红军战士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由于他受伤过重和忘我地工作,再加上接连生了伤寒和风湿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健康坏极了。到了1926年,他只能长期躺在病床上了。

疾病虽然使他不能动弹,眼睛也看不清,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有健康的大脑和两只手,还可以去运用新的武器——写作,为祖国做出贡献。

写作,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困难是很大的。他只上过小学,又是残废。他为了充实自己,顽强地克服了疾病所造成的一切困难,他拼命地读书,人们看到他这种样子,都叫他是“发狂的读者”。

到了1930年,他的两眼完全失明了,胳膊除了肘部以下部分还能勉强活动外,全身都不能动弹了。但是经过三年的准备,到1933年,他终于咬紧牙根,开始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写每一个字,都是非常艰苦的。他每一次活动,关节都疼得厉害,但是他还是忍受着,不断地写着。因为看不见,摸索着写出来的字,简直没法认:不但字写得歪歪倒倒,而且字上叠字。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厚板纸刻出一行行空格,他沿着空格写,字就不会重叠了。为了尽早将书稿写完,他不但白天写,晚上也写。有时,为了抵抗剧烈的疼痛,他把嘴唇都咬出血来。但写书的事却一天也未停止。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到了1936年6月,这部伟大作品,终于胜利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