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智慧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9100000004

第4章 带着智慧背囊上路(3)

这些经验带给我很大的启示: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心念的力量,往往可以跨越现实的阻碍,结合所有对你有利的条件,构成一个神奇莫测的磁场。

只要你愿意立定志向,努力付诸行动——

美梦可以成真,它是世间最美丽的“预言”;

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快乐藏在自己的内心

◎文/池莉

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物质越少,累赘就越小。

经常有记者问我:“请问你有什么个人爱好?”早年我经常被这样的提问堵在那里,后来我有经验了,接口就回答:“没什么。”其实,怎么会没有什么爱好呢?只是因为说不清。个人爱好既不是大众爱好,也并非流行时尚,这一点许多人不懂。很多记者希望你的回答是“登山”、“网球”或者“开车”、“时装”等等。其实我的个人爱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甩手闲逛。

一般都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出门,两手空空,神态超然好似出家。每次的路线不一样,但有一个基本规律:首先在我们生活区转悠一圈,之后出大门,步伐矫健地往人烟稀少的地方行走。这一趟下来,大约两个小时左右。结果是血液循环良好,全身温暖通透,心平气和,神清气爽。

一路上,我看见家家户户的电视都开着,有的还是大屏幕,我就很快活。因为我既没有花钱买这么大的电视机,又不花电费,还不怕静电、辐射,以及久坐不动肚脯长肉,还不用经常后悔为一些格调不高的节目浪费宝贵时间。我看见人家围坐客厅打麻将,心里也快活,因为我不会打麻将且不喜聚众热闹,又少了一份应酬多了一份自己的时间。

在路边,我看见一个中年女子在拍照,背景是原野、夕阳、国道与时髦登山车。只见她搔首弄姿,一再匀粉拍脸,却把灰尘扑满旅行鞋,大约这是要发到网上去的,大约主题要叫骑自行车穿越中原吧!我很快活,为自己对于当代社会状态窥一斑见全豹。也为我自己一向不爱照相也不爱以照片示人感到满意:多不矫情啊,多不虚荣啊,多省钱啊,多省表情和精力啊。

再看大路那边,川流不息的车又出事故了,追尾、碰撞、吵架,狼烟升腾,气急败坏,交警呜呜地鸣笛赶来。我真是非常同情驾车人,尤其同情女性,刚才还洋洋得意,转眼斯文扫地。不过抱歉的是我依然很快活,因为我没有车,也从来不曾想要车。因此我就不会遭遇有车的危险和麻烦了。少花多少钱,少操多少心,少着多少急啊!

天渐渐黑了,我逐渐远离人烟与城市灯火,沿路遇上蟾蜍、多脚蛇和小虫虫们。我不怕。我不伤害它们,我敬畏它们,我的脚步声和气息都在传达我的心意,它们都懂。小时候也曾害怕荒野,长大了却害怕闹市。尤其现在,银行和抢银行的,打劫和被打劫的,偷盗和被偷盗的,都集中在闹市,至少也是在公园,我行走的荒野没有任何物质,是富人与穷人都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我自己也身无分文,无任何金银首饰,还不佩手机戴手表,真是一干二净心里宽啊!快活!

原来樟树是春天换季,几乎是一夜落尽枯叶,枝头却先孕花蕾。是那种含蓄的花蕾,摸摸,一手的樟木香,捡起地上的背叶,闻闻,依旧充满樟木香,拾得一捧,装进口袋,好生晒晒,岂不也是很好的天然熏香吗?快活!却可怜竹子,换季是这样地难,叶片要一点点地枯黄,难怪潇湘馆的林妹妹,最难消受的正是春了。看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士生活原则,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几日不见,樱桃已经结出小果子,野苇子春风吹又生了。看大堆的建筑垃圾也有趣味,只要它们堆积得时间久一些,便有野草野藤悄然攀爬,默默地展开怀抱,大有呵护的意味,便觉得草木真是有情意的东西啊!

就这样,我每次甩手闲逛,都是快活的。回到家里,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是什么太好?我要说:是一切!是眼睛看到的,是手摸到的,是鼻子闻到的,是心里想到的。学会放弃身外之物,这就是好。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物质越少,累赘就越小。

流泪的太阳

◎文/张亚凌

硬梆梆的教育,死沉沉的考试,标准化的答案,泯灭了孩子本有的童心,浇灭了孩子应有的灿烂。

儿子是悬挂在我心灵天空的那轮太阳,他的眼晴是我的悲喜。我的太阳流泪了——都是考试惹的祸!

排词造句:荷花,在,小明,笑,阳光下,冲着。

儿子写下“阳光下,荷花冲着小明在笑”。鲜红的错号冲着儿子龇牙咧嘴,标准答案是“小明在阳光下冲着荷花笑”。

死板的常规思维挫败了形象的描述!

造句:用“终于”写句话。

“盼呀,盼呀,盼得我精疲力竭,终于放假了。”

8岁的孩子,用了反复的修辞,还形象地用“精疲力竭”刻画出“终于”的艰难,又错了。问其原因,“思想认识不正确,学生不能老盼放假”。

天哪,是考思想认识吗?

作文:我的理想是(根据需要填入内容)。

儿子填进的是“……”他这样写:我的理想很多很多……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奶奶身体不好,有时半夜都得找医生,爸爸不在家,妈妈实在太辛苦了。我成为医生后,就能给奶奶看病了。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我们学校都是女老师,我们喜欢男老师,男老师能把我们培养成男子汉。我的理想就这么多,我真的都想实现!

评语是“不具体,脱题了”。同样是教育工作者的我真的无话可说,又能说什么呢?这仅仅是一张试卷,我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份“标准”的试卷在等着他,有多少伤害在等着他!

我的太阳困惑于知识的对错,我真的希望他在多样化语言展示的快乐中学好语文——我们最美丽最丰富的母语!

惹得我的太阳因困惑而流泪的,不止是知识的掌握。

学校尝试“诚信无人监考”,让学生相互监督,儿子是绝对不会照抄的,反倒监督出3个学生,还诚实地附上了他们的班级姓名,其中两个就是他们班的,惹得科任老师很不高兴,班主任还说他“胳膊肘往外拐不分里外”,批评了他。

我的太阳那次几乎是泪雨滂沱——我又如何能抚平他心头的伤痕?我又怎能保证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坚持正确而受到伤害?这还是在学校,一个专门履行教育的神圣场所,校外的是非更为模糊,我又如何去照顾、呵护他?

我盼望他能尽快走向自立,自明是非并恪守做人原则,可我真的不想让他在懵懵懂懂中伤痕累累,那样,他将如何构建起美丽而坚固的人生大厦?

不要再让我的太阳流泪了,灿烂,才是他的本性!

信客

◎文/余秋雨

信客信客就一个信字,信是人的安身立业之本,是一切价值和道德的根基。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做了介绍。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子,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请坐啊

◎文/[美]刘墉

付出,不是令人厌烦的累赘,而是使人愉悦的心灵享受。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街头,看见高楼下面伸出一个长长的消防栓,粗粗的水管前面有两个开口,想必当失火时可以供两个救火用的水管连接在上面。

奇怪的是,那消防栓上焊了五排尖尖的锯齿。

我停住步子,盯着看,想那锯齿的用处。

旁边一个街头的浪人冲我一笑。

“想不通,对不对?”又哈哈大笑两声,“告诉你,它是不让我这种人坐在上面,所以钉了锯齿。”

想起有一次去欧洲,导游带大家经过一处国家公墓。

成千个墓碑,整整齐齐地立在如茵的草地上,像是穿着白色制服的军人,肃立着。

“你们看!”导游指指墓碑,“每个墓碑都是尖的,知道为什么做尖吗?因为那些墓碑都不高,都正好坐,他们怕人坐在碑上。”

九十三岁的母亲过世了,依她的遗愿,就葬在离家不远的教堂墓园。

“墓碑不必高,上面也不要做尖。”我对墓团的人说,“要宽宽大大的,我不怕人们坐,相信我母亲也不在乎。”

“哈哈!”墓园管理人一笑,指指远处,“你该去参考一下那边那个。”

当时因为心情不好,又值隆冬,我没过去看。

直到今年春天,去扫墓,经过他指的地方,才发现有个墓,居然没有碑,只有个石椅子。厚厚花岗石的椅子,正在路旁,好像特别为人休憩设置的。

再仔细看,椅子的侧面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和生卒年岁——“1956—1998”。

他只活了四十二个年头。

那椅子就是他的墓碑。

头朝下的逃生者

◎文/方冠晴

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这是2004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县城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

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逃出一半人时,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楼上还有9个居民没来得及逃出来。下楼的通道没有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这些人只有跑向这幢楼的最顶层4楼。这也是目前惟一没被大火烧着的地方。

9个人挤在4楼的护栏边向下呼救。消防队赶来了,但让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是,这片老住宅区巷子太窄小,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

眼看大火一点一点地向4楼蔓延,消防队长当机立断:先救出被困的居民!没有云梯车,他只有命令消防队员带着绳子攀壁上楼,打算让他们用绳子将被困的人一个一个地吊下来。

两个消防队员遵命向楼上攀爬,但才爬到2楼,他俩借以攀抓的木椽被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没有了木椽,就没有了附着点,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就在这时,底层用以支撑整幢楼的粗木柱被烧得咯吱咯吱响,只要木柱一断,整幢楼就有倾塌的危险。

什么样的救援都来不及了,现在被困的人惟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救自己了。

没有时间去准备,消防队长只好随手抓过逃出来的一个居民披在身上的旧毛毯,摊开,让手下几个人拉着,然后大声地冲楼上喊:“跳!一个一个地往下跳,往毛毯上跳!背部着地!”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示范,做着类似于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只有背部着地,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毛毯太旧,背部着地受力面大些,毛毯才不容易被撞破。

站在4楼护栏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妇女。无论队长怎么喊叫,她就是不敢跳,一直犹豫着。她不跳,后面的人也没法跳,而每耽搁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楼下的人急得直跺脚,只得冲楼上喊:“你不敢跳就先让别人跳,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

那妇女让开了。一个男人来到了护栏边,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跳了下来,动作没有队长示范的那么规范,但总算是屁股着地,落在毛毯上,毫发无伤。队长再次示范,提醒大家跳的方式。接着,第二个人跳下来了,动作规范了许多,安全!

第三个,第四个……第八个,都跳下来了,动作一个比一个到位,都是背部着地,落在毛毯上,什么事也没有。

楼上只剩下一个人了,就是那个穿大衣的女人,可她仍在犹豫。楼下的人快急疯了,拼命地催促她。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跨过护栏,弯下腰来,头朝下,摆了个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姿势。

队长吓了一跳,这样跳下来哪还有命在?他吼了起来:“背朝下!”但那女人毫不理会,头朝下,笔直地坠了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她像一发炮弹笔直地撞向毯子,也许是受力面太小的缘故,毯子不堪撞击,嚓地一声破了,她的头穿过毯子,撞到了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