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9700000041

第41章 社交中巧妙应对挑战(4)

如何协调朋友间的矛盾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如果摩擦和矛盾发展激化到一定程度,那么吵架就再所难免了。这时,旁人如果加以合理的劝解,往往会使矛盾迎刃而解,同时双方都会感谢你的劝说,并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面对愤激的吵架者,怎样劝架才有效,是要讲究点艺术的。

首先,就是要了解情况,不能盲目地劝架,讲不到点子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有可能会说:“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如果你先侧耳细听,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会比较好了。要先了解吵架的原因,如果比较复杂时,应该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话说到点子上,说进当事人的心里。还要分清主次,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其次,劝架要分清是非公正,不能没有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地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响叮当”,笼统地对双方都做出批评,这样就不能让双方都信服。在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气氛紧张。这时,如果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加以调解,那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和“放松”,缓和紧张的气氛,达到使双方冷静的作用。人在吵架时火气比较大,头脑处于兴奋状态,耳中听不进劝告。这样,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的言辞,要多用委婉的语言,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避免火上浇油。当然如果形势十分紧张,吵架双方矛盾达到白热化,动起武来,就要用高声呵斥,使当事人震惊,从而暂时冷静一下,得以放下过激的情绪,能使头脑得以清醒。

当他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时,你有意出面调解或是别人请你出来做这一工作,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你是受人敬服的,而且对他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要做一个好的调解人,首先必须得到双方信赖,其次是所提出的调解方案切实可行。因此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弄清实质

比如楼上的住户浇花时,水滴到楼下住户晾的被子上,两家因此发生了冲突。这很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却在于两家的男主人在单位里因某件事产生了矛盾,而这矛盾一直没能消除。如果你仅就浇花时洒下的几滴水来进行调解,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调解人必须弄清冲突的实质。通过观察和了解,看看冲突双方都做了些什么,听听周围的人对此有何议论,不难找到冲突的根源。找出这个根源以后,知难而进,对症下药,不仅解决表层的矛盾,并且使冲突双方在心理、感情上有所沟通,最终达成谅解而握手言和。

保持中立

这是一条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调解能否成功的前提。调解人必须做到不偏不倚。你偏向楼上的住户,楼下的住户就不会相信你,而且楼下的住户可能以为你是在帮助楼上的住户与他们较劲。另一个需要避免的是,你不该有打抱不平的思想。偶尔对冲突肯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一个调解人,目的是为了让矛盾双方息战并和解,而不是“仗义执言”、“拔刀相助”,那样只会让人产生误解,使冲突加剧。所以调解时不必专讲是非曲直,甚至对明显有过错的一方也要表现出“理解”,目的是为了使冲突双方能坐下来面对面地交谈,而调解人则坐在中间,一手执甲的手一手执乙的手,以达到最终目的。

避免在冲突达到高潮时出面调解

冲突刚起时,调解容易成功,但这需要有先见之明,当两人的冲突达到高潮时,调解人所能做的只能是致力于双方一时息战,消散一下他们的火气、如果两人都在火头上,你出面调解,多半会无功而返。因为这时候你无论提出什么办法,他们都听不进去,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参战者”。谨慎而聪明的做法是将冲突的双方劝开,避免再动干戈或进一步说一些有伤感情、事后难以收回的话。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调解: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对冲突感到疲乏并且有调解的愿望的时候,虽然不像冲突刚起时调解那么容易,但是却能收到实效,这时双方都会对你成功的调解表示感激。

刺探双方最大限度的让步

做具体的调解时,不要想当然地提出调解的办法,这样很容易碰壁。必须刺探双方最大限度的让步是什么,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分歧点,经过反复分析、商量,辅以劝解、讨情,然后提出一个使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

总之,调解工作并不轻松,本来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人,弄得不好却很没面子,有时还要忍受委屈和误解。为了使调解的成功率更高,不妨动员其他人一起参与,当然是同自己思想基本一致而且是冲突双方都可信就的亲友、同事等。自己单枪匹马,可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和这些人“同舟共济”,则会变压力为动力,促使冲突双方向和解的道路上迈进。

宣传自己

现实生活中常有些人不善理解人,你出现差误、疏漏,他不但不能原谅、理解,即便你是正确的、愿望良好的,他也不能充分认识,善意相待,甚至会抱怨声声,说三道四。对这些人,你也许会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态度,冷然相对,不屑一顾,结果双方误解加深,关系越闹越僵,不利于双方合作共事,也无益于彼此融洽交往。如何让不善理解人的人理解你,是交际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话题,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多向他袒露自己

不善理解人的人首要表现是他不善于认识和了解别人,他们比较内向,孤僻执拗,既不愿作深入细致的了解、透彻合理的分析,又习惯于想当然,而且狐疑重重,爱钻牛角尖。在他面前,你最好把自己袒露出来,尤其是他关心的东西,或直接与他相关的问题,应主动促使他来认识了解,你这样他会对你建立正确认识,也会对你的行为举动有个透彻理解。有一位母亲60多岁了,只身住在乡下,她的儿子在城里工作,儿子工作忙,常常跑几十公里路回家探望老母。老人深感孤寂,也特别希望儿子回来。本来她完全可以主动一些到儿子这里来,但老人脾气又怪又拗,非要等回儿子不可。而儿子并不知道老母的想法,好久未抽时间回家一趟,老人憋不住了,见到儿子一肚子的气都泼了出来。儿子感到母亲太不理解他了,也生起气来。母子俩一时间闹起了别扭。你想,如果儿子平日里多向老母袒露自己的想法,多把自己的情况说清道明,老母就是一个再不善理解人的人,想必也会理解儿子的。

把他挽到你的一边

从心理状况看,不善理解人的人封闭、孤傲,自我意识强,自以为是,常把自己与别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你应据此出发,把他挽到你的一边,让他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看人待事,多商议,多解释,请他参与,他便会打破封闭,与你走到一起,岂能不对你持认同和欣赏态度?所谓不理解又从何而起?小王自认为一个大小伙子做了收发员有些尴尬,他性格孤傲,自行其是,工作拖沓,常把报刊稿件压着不送,秘书小吴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不料小王不仅不改变工作态度,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为此小吴深感小王是个不理解人的人,一气之下把这事汇报到领导那儿。假设你是小吴,能如此吗?最好帮助小王端正心态,认真工作,疏通彼此情感,理顺双方关系,’止小王从你的工作角度及工作重要性上理解你的心情和愿望。如此,既会缓和双方的对立关系,又不会影响工作与他密切关系。

不善理解人的人在交际上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交往上态度被动,行为消极,从而对太多的事情和问题不能理解和认同,保持一种对立的或对抗的情绪,你应从他的这一实情出发,主动亲近他,温暖他,与他增加友情,发展友谊,让他消除对你的疏淡感、距离感。当你与他的关系进入融洽的境界,他会对你有良好的感受,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便不易产生不理解之举了。小赵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对爱好与工作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好。但他的同事小黄却是一个不善理解人的人,常对小赵挑挑拣拣,抱怨声声。小赵设法迁就小黄,在工作上尽力多做一些,可小黄更不能理解他了。小赵开始改善与小黄的关系,努力发展双方的友谊,虽然颇费周折,但彼此到底结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此时再看一看,小黄不仅能理解小赵,而且对小赵十分支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高姿态。

学会理解别人

不善理解人的人做出不理解人的行为,让人感到大出意外,莫名其妙,还会令人无可奈何,不觉心中有气,但你能冷然以对吗?不善理解人的表现一般并不出正常的范围,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他确有乖张怪异行为,确显得不善理解人,但你得善于理解他,当你理解他了,也会影响着他去学会理解你,此时你会感到他变得善于理解人了。小潘作为单位领导很想带领职工发奋创业,使单位走出困境再现生机,许多人都持理解、支持和合作的态度,少数人却冷言冷语,加以反对和阻挠,小潘对他们给予了充分地理解和宽容。结果在事实面前,人们渐渐认识到小潘是正确的,也从此对小潘的大度深感佩服,从而信任小潘。

那么,尝试以上几种办法,相信一定会使不理解你的人理解你,在社交中增进彼此理解,友好交往。

误会消除

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难免发生误会。一些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旦发生误会,就立刻直接予以沟通,然而有些人对于直接沟通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往往碍于面子,难以直接沟通。毫无疑问误会如果不予及时消除,就会发展为矛盾,而发展为矛盾,就可能导致交际的中断,从而失去亲朋好友。因此如果不愿意直接消除误会的,对于那些难以直接消除的误会,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消除误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效果。

佯装不知,以行动消除误会

李某和王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但是有一段时期王某因要参加职称考试,将自己封闭起来,全力复习功课。对王某有意见的甘某乘机挑拨李某说:“你知道王某近段未与你来往的原因吗?不是因为考试啊!而是他嫌你档次太低,没水平啊!你想想,你是大专生,他是本科生,能瞧得起你吗?”李某信以为真,因而非常气愤,觉得王某只不过多读了二年书,就如此骄傲,太不够朋友,因此下定决心再也不理睬王某。王某考试完毕后,几次打电话给李某,李某硬是不接。王某很快就了解了情况,因甘某的挑拨李某对他有了误会。第二天,王某突然来到李某处,非常亲切地对李某说:“我因考试,咱们好久没聊聊了,走,到望江楼去,咱们聊个痛快!”李某听后非常高兴,心想甘某的话完全是胡说。于是愉快地答应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除了。

采用佯装不知,用行动消除误会的方法,心情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行动要与以往保持一致性,不可有特别之处。这样才会使对方确实感觉到他完全误会了你,因此而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这样,误会就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消除了。

运用比较方法消除误会

古代惠子跟别人说话或写文章往往喜欢使用比喻,于是有人在梁王面前诽谤惠子。梁王听后认为那人说得对,因此对惠子产生了误解。一天梁王碰见了惠子,他对惠子说:“你今后讲话应该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使用什么比喻了。”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一个人,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怎样?而你只告诉说‘弹’的形状就是‘弹’,那个人会听明白吗?”梁王说:“那怎么能明白呢?”惠子接着说:“那么如果这样告诉他,‘弹’的形状象把弓,它的弦是用竹做的,是一种射具。这样说难道不明白吗?”梁王说:“可以明白了,用别人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来比喻他还不知道的,目的是要他明白啊!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梁王连忙点头说:“你说得对!”惠子通过对“弹”的两种不同的说明的比较,使梁王明白了比喻的作用,从而消除了对惠子的误会。可以想象,如果惠子直接地说比喻的使用能起到使不明白的东西变为明白的重要作用,那么梁王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不但不会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解。这种方法往往用来消除那些因别人不懂得或暂不理解某项知识而产生的误会。因为这种比较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别人接受。

运用书信消除误会

书信通过文字传达信息,它更有利于说明情况,表达感情。因而有些当面不便说的话可以在书信中表达出来,其效果更佳。例如刘某听信别人的传言,与同事匡某发生了误会。匡某多次同他打招呼,他不予理睬,匡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也一声不吭。匡某好生奇怪。一个偶然的机会,匡某了解了刘某对他误会的原因。于是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详细地说明了传言的实际情况。刘某看完信后,深受感动,觉得自己轻信了传言,因而感到非常内疚,于是主动地找匡某道歉,两人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