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54

第54章 旅游活动的影响(14)

①公平观。强调本代人及代际间的公平及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一方面是指当代和子孙后代都有享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所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世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实行公平原则,解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争取生存和发展权利方面的矛盾,要求当代人应理智地调节其与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对有限的旅游资源要公平分配,特别是不可更新的旅游资源,在未找到替代性资源之前尽可能地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避免不可更新资源过早枯竭。这一公平性应充分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②发展观。发展是人类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偏离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这里的“发展”是指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所持有的发展观念。人们所期盼的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技术手段的创新、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③持续观。持续观是和发展观紧密联系的一个价值观念。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必须限制在生物圈的承载力之内,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要有一定限度的限制,应是有效的、合理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人类在追求发展、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以破坏生态资源、牺牲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做法。所以持续观的本质就是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费、高增长、高污染的生产经营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都走向效益与效率的可持续性。

④和谐观。和谐观是指在社会实现进步过程中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关系。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合理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代人之间的和谐、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权利方面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们不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不浪费资源、不破坏和污染环境;人类社会本身的和谐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避免大规模冲突和战争,从而实现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⑤全球观。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统一的。但是,作为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精神则必须共同遵守,而且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全球必须采取联合行动,既尊重所有各方的特色与利益,又要采取国际统一行动。从根本上说,贯彻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要促进人类与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同肩负起保护人类旅游资源的责任。

⑥资源观。旅游资源是不可复制的,尤其是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留下的轨迹,一旦遭到破坏,就将毁掉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祖先留下的宝贵山水和文化积淀,即使重新还“原”,也会失去原来的价值。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和旅游资源有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可以说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和可利用程度,是旅游业能否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绝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最终导致资源枯竭,而应科学有序地管理、规划与开发利用,针对资源的不同类别和属性采取不同对策,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应有价值。

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环境,同时又可能损害甚至破坏环境。世界的许多地区,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及人类自身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这引起了有关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关注,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能使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期获得持续的经济和非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其实,“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所以旅游业是最需要贯彻,也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在旅游业这个领域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因此而来。

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根据“Globe,90”国际大会及1992年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世界会议上所提出的有关目标,可做如下的归纳:

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③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④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⑤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从这些层面可以看出,可持续旅游的含义是多层次的,但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确保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要从长远观点出发,全面认识旅游的影响,在满足人们开发旅游业和开展旅游活动的需要方面,实现代际平衡。在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目的地东道社会的需要和意愿,即能够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目的;

②为了实现上述首要目的,目的地应满足旅游者和旅游业的需求,并不断保持对它们的吸引;

③为了实现上述所有目的,应保护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包括自然环境资源、人造环境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Hunter,1997)。

三、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为了了解旅游目的地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概念:旅游承载力与长期战略规划。

(一)旅游承载力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讲,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该地的旅游承载力。在世界各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的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有些地方则始终维持了环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一事实一方面说明这些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并非发展旅游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旅游的发展在某些地区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没有形成明显的或不可接受的消极影响。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旅游的发展对接待地区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固然有其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未必会导致当地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形成。致使旅游的潜在消极影响转化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都是有其条件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便是同目的地的旅游承载力有关。旅游承载力即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一个景点、一个度假地甚至一个地区所能承受而又不会造成破坏性后果的旅游资源的利用能力)。换言之,就是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旅游承载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自然承载力。指可供利用的适当的土地数量,还包括设施设备的容量限度(如停车位、餐厅面积和住宿设施的床位),自然承载能力在各种容量中最容易直接测量,并能用于规划和管理控制(比如说,可以用在敏感地区限制停车位的方法来控制容量)。

②心理承载力。当一个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受到极大破坏的时候,就超过了目的地心理承受力或知觉承载。当然有的人能够忍受拥挤并喜欢热闹的地方,但另一些人不喜欢。虽然壮观的景色可以减少拥挤的压力,但心理承载力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概念,难以用管理和规划对它进行影响。

③生态承载力。当一个地方的环境被破坏或遭到不可接受的扰乱时,就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包括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如野营地、沙滩或沿海的生态系统。更多的研究工作考察了植物的承载极限,但却没有考察动物或鸟类对旅游的承受能力。关注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独立的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④社会承载力,也称社会心理承载力,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社会公众生活和活动受到不可接受的前提下所能接待来访游客的最大数量。社会承载力来自社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性,它试图定义东道主地区的居民和企业所能接受的旅游发展的程度,以及运用技术试图测量当地居民接受变化的限度。

⑤物质环境承载力。物质环境承载力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旅游环境的对外吸引力出现下降的前提下所能接待来访游客的最大数量。所谓物质环境,是指可作用于人们感官的周围事物。它既可以是天生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为形成的人造环境,或者是两种兼而有之的客观环境。物质环境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因此,令人压抑的建筑景观,脏、乱、差的视觉环境,污浊的空气和水色,令人心烦意乱的噪声,拥挤不堪的活动空间等,都是物质环境恶化的典型表现。不难想像,物质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致使旅游者来访经历质量下降的最为直接和最为明显的原因。

由于承载能力是一个管理决策,所以如何决定承载能力,是一个概念容易理解但是难以实行的问题。目的地的管理者和旅游者要自己决定什么是不可接受的程度,什么是旅游体验质量的下降。事实上,任何一个目的地都能够掌握容量的高或低,容量的限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层、资源的本质特征和文化等因素来决定的。承载能力只能是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承载能力对不同的目的地、不同活动的种类、旅游者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旅游发展的速度及当时的发展程度等功能因素都非常敏感。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让目的地适应与调整旅游者的到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一些说法认为承载能力就是指飞机或轮船上特定的满座程度。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承载能力是一个容易变化和非常动态的概念,就像人类一样,表现出来承受能力在刺激下不断变化的特点。社会文化的承受水平也会随着旅游者的到来而不断变化。在今天有效的承载能力在明天可能不再有效。

(二)长期战略规划

致使旅游的消极影响转化为严重的现实问题的另一影响因素就是接待地区的旅游管理缺乏长期战略规划。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就现实情况而言,对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主管部门的管理态度不外乎有三种选择:一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发展;二是待问题严重化之后再作处理;三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努力将问题禁于未发。显而易见,理想的管理态度应该是第三种。所以,依据当地的旅游承载力制订旅游发展规划以防止超负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把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耗尽再转向一个新的地方,这种做法对旅游业来说不再被接受。西班牙的一些海滨区域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抛弃短视行为的观念转变使人们认识到对市场和目的地实施战略规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目的地生命周期的每一发展阶段实行各种合理的规划不仅可行,而且通过对目的地的发展模式不断进行检查和调整,可以保证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这种长远观点对防止目的地人口超载和不可恢复的资源破坏提供了控制和保证措施。

长期战略规划包括形势分析、环境检测、设置目标和目的、形成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产品定位、组合策略和实施及规划监控。战略规划方法的特点如下。

①是坚持长远发展的观点;

②是一个总体和综合性的开发规划,通过建立目标来控制目的地变化的过程;

③在形成决策的过程中重视资源开发,对目的地未来发展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