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西文学批评书系:生命因你而美丽
18855600000010

第10章 现象扫描(3)

新时期以来三十年的文学,其启蒙意义必须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角度来衡量。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文学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作出了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贡献。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它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提升了民族的创造活力,逐步形成了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思想文化氛围。在改革开放之初,文学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当中。从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非常紧密。它所关心的话题主要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其切入点可能是某一个具体的人和事,但在这具体的人和事之后折射的是有关社会、国家、民族进步的“宏大”主题。但是,它又与最直接的政治宣言、政论式作品不同。它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形象”或者说典型化了的“人物”来表达的。第一,它所塑造的人物是代表社会意义的“群体性”人物,而不是后来那种个性化色彩非常浓厚的“个体性”人物;第二,它所关心的话题往往是与政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宏大”话题,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政治意味。第三,它是文学,也就是说,某种观点,特别是具有政治意味的观点并不是以政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文学的形象后面让读者“感觉”出来的。这使文学在表达社会观点的时候拥有了一种由文学而来的“过渡”。它不是那么直接,却又有感染力。它是文学,却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非常紧密。它表达了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却又“隐藏”在文学的背后。这一特点使文学具有了较大的弹性和伸缩度。与直接的政论文相比,它没有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看来显得激进甚至片面的观点直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可以在相当的范围内使持不同政治、社会观点的人能够接受或容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会发现文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所承担的启蒙任务是多么的独特、重要。或者我们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文学在启蒙中所发挥的可以说是非常微妙的作用,那么,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可能受到影响。最起码说也必须另辟蹊径。但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没有比文学更好更适用的方式了。进入80年代后,文学仍然继续了它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关注,但是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时期,其启蒙的价值也非常突出地表现在文学的多样化和大众化上。多样化为国人开启了更多的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通道,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创造力。而大众化则使普通人对文化的关注、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价值的表达成为可能。它实际上是一个使普通民众文化权益得以实现的过程。具体来说,新时期三十年来,文学的启蒙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学对旧的社会生活、旧的文化形态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呼唤激发了人们推进改革开放,走新的建设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层面来看,80年代的文学最主要的价值体现为“批判”和“呼唤”。所谓“批判”,就是对旧的社会形态,或者说旧发展模式的批判。所谓呼唤,就是对新的社会生活、新的发展方向的呼唤。在《伤痕》《班主任》《将军,你不能那样做》等一大批作品中,我们非常明显地看到,人们对过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人、对社会、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伤害、践踏。这些批判意味非常浓厚的作品情节不同、人物不同、所讲述的事件不同,针对的问题也各异,比如针对特权,针对教育制度,针对个人命运,针对某种政治事件等等,但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控诉、批判、反思来说明一个问题,即我们的政治生活、社会运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危机,必须对过去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否定。我们再不能那样活,再不能那样过。社会主义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的选择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我们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甚至是亡党亡国的危机,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陷入了迷途,必须端正方向,重新出发。与此同时,就是文学所发出的对改革开放的强烈的呼唤。当人们对既有的生活不满的时候,就非常急切地要求开始新的生活。但是,新生活是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创造新的更加人性、更符合民意、更能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来的生活,需要在批判的同时指出发展的方向。在稍后的一大批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文学所作出的积极的努力。这种努力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层面。我们看到了诸如《乔厂长上任记》《三千万》《新星》等一大批热切地把文学的笔触伸向社会改革的作品。这些作品一经发表即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对改革的期待是多么强烈,对新的生活多么向往。二是文化层面。与前一类作品不同,在《蝴蝶》《绿化树》《老井》等作品中,我们感到了一种更加深沉的思考和体验。这些作品试图从更为深刻的层面和更加广阔的领域对国家的发展进行思考。它似乎要告诉我们,是谁支撑了民族的进步、延续了文化的承传,在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哪一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哪一些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进步意义,我们的文化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等等。在文学当中表现出来的这一思潮与当时国家的政治选择是完全吻合的。可以说,文学以文学的姿态呼应了国家推动改革开放的抉择,表达了民心民意,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必然性,同时也以自己更容易感我们今天的生活有进步意义,我们的文化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等等。在文学当中表现出来的这一思潮与当时国家的政治选择是完全吻合的。可以说,文学以文学的姿态呼应了国家推动改革开放的抉择,表达了民心民意,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必然性,同时也以自己更容易感,具有强大的启蒙力量。

二是文学以自己最为敏感和方便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封闭的大门,建立了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通道。在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历程中,始终存在一个中国如何看世界的问题。对世界的无知实际上也是对自身的无知,是蒙昧的典型表现。无可置疑,单单就农业文明而言,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国那样,形成了完整、统一、强大且连绵不断的稳定的国家形态和文明形态。她以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谱写了辉煌的乐章。但是,在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中国没有及时地与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接轨,导致了在强大的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落后、挨打。在中国走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最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使中国不能科学地、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和进步,从而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就一直在探索、寻求能够跟上世界发展步伐的道路。但是这一道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眼光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在世界又经历了电力革命、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我们似乎又清醒起来,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那么,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之外的世界,赶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文学以自己的敏感和方便为我们了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世界提供了积极的途径。所谓敏感,就是说,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文学是最活跃、最生动的。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除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之外,他们对社会的感觉是最敏锐的。那种见花落泪、一叶知秋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生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这样的感觉不一定正确、科学,但却不能说没有意义。所以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来临后,可以说非常突出地感受到了新生活需要新的思想、文化、观念。于是便急不可待地把过去我们很少见到、很少知道的东西引介进来。尽管这样的引介可以说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毕竟为我们开启了了解世界的途径。所谓方便,是说在所有的社会层面而言,文学乃至于文化观念的引介是最不可能对社会生活发生直接的实际的影响的。如果是对政治观念的引介,可能形成发展方向上的混乱,而对经济观念的引介,可能引发经济形态的无序。而文学,乃至于文化,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比较间接、缓慢、迟滞,因而相对地能够被不同观点的人容忍。虽然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已经有太多的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外来观念被介绍到国内。但我们必须承认和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最多,也是最活跃的无疑是文学界。新时期三十年的文学,也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种观点、理论、思想、方法纷至沓来的三十年。从创作的层面来看,最早的朦胧诗、意识流几乎使我们的文学休克。文学是这样的吗?文学也可以这样!之后的现代派、写实主义、超级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领域,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从理论的层面来看,形式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几乎是世界上所有的关于文学的“主义”都轮流登场,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热闹非凡。文学界是最早关注全球化的,是最早讨论信息化的,也是最热切地重视本土化的。这些关于国外文学的方法、理论以及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文学发展和价值的介绍、讨论、争鸣,开阔了人们关于文学的视野,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今日之世界,已经非昨日之世界。文学的世界和世界的文学与我们所认为的文学、世界已经非同日而言。更重要的是用文学来告诉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世界已经出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变化。我们在谈论文学的同时,也熏陶、培养,或者说训练了我们了解世界、认识时代从而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观照自身的自觉意识和习惯。它推动了我们从自身出发,走上与世界同步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