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西文学批评书系:生命因你而美丽
18855600000018

第18章 现象扫描(11)

山西素有“戏剧大省”的美誉,不仅在戏剧发展史上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和重要的阶段,仅以保留下来的剧种来看,山西即有56种之多。近些年来,山西在各类戏剧评奖中年年榜上有名,特别是梅花奖的获奖人数名列全国前茅。说山西是“戏剧大省”事出有因。但遗憾的是,山西此前还没有获得过文华大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虽然有姚宝曾经获得过曹禺戏剧文学奖,但那是以外省人身份获取的。此次由张晓亚、高晓江、黄来喜等人创作的京剧《走西口》获取曹禺戏剧文学奖,可以说是山西的剧作者第一次以山西人的身份代表山西获奖,为山西戏剧大省的空白补写了华章,也为山西戏剧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近年来山西电影制片厂在全国异军突起,不仅创作生产的作品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十分乐观,连连问鼎电影方面的各类奖项。特别是连续五年有五部作品获得了电影华表奖的各种奖项,可谓来之不易。但是此前山西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与由观众投票的百花奖缘分不深,主要是没有获得过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虽然潘长江曾因出演《明天我爱你》中的男主角获得过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但获奖之后引来一些议论。有人为小品演员获取了电影最佳男演员奖而不平,使这一奖项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但此次《暖春》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最佳女演员奖却是名至实归,无可非议。此前该片已获得了包括华表奖在内的一系列政府、专家和民间的各种奖项,不仅创造了国产故事片发行票房的新高,而且还被概括为“小制作、小投入,大影响、大效益”的国产片制作模式,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成为中国电影制作和生产中的重要代表。与此相关的是山西电影制片厂厂长李水合获取了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这在山西的电影界是第一次,当然也是填补空白的重要奖项。这一奖项的获得,既是对李水合个人在电影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褒奖,当然也是对山西电影制片厂在电影生产的数量、质量、市场运营等诸多方面的肯定。

在诸多填补空白的奖项中,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摄影金像奖”分别授予了申维辰和张华斌。前者因成功组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而获此殊荣,后者则因《人像组照》摄影作品的艺术水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问鼎大奖。这似乎从两个方面展示了山西在摄影艺术领域的成就。一方面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山西强势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山西在组织摄影艺术的创作、生产、展览及相关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另一方面也表明山西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在诸多获奖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艺术家个人的奖项。这其中邬二田、孙雅舒获得了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颁发的第四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金恒杰获得了中国杂技家协会的德艺双馨奖,吉有芳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戏曲梅花奖。此届梅花奖的获取使山西获得梅花奖的人数增至37人,继续保持了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优势。同时,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第八届中国少儿小梅花奖的比赛中,我省有7人获得了中国少儿小梅花金花奖,有5人获得中国少儿小梅花金花状元奖。由此可以看出山西在戏剧表演人才方面具有的优势。在由文化部、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活动中,我省6部作品获得了包括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它们与小梅花奖一起构成了我省艺术表演事业的灿烂星空,证明山西文艺事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就。同时也告诉我们,山西的文艺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山西文艺界在文艺理论与评论方面获取的奖项。由王春林撰写的《思想在人生边上》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优秀成果奖,杜学文撰写的《关于主旋律作品与市场效应的思考》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秦安强撰写的《认真探析艺术本质,提高观众音乐素养》获第五届中国电视金鹰节优秀论文奖。包括在2004年由山西的评论家们撰写出版的一批著作如董大中的《鲁迅与林语堂》、孙钊的《形象的河流》、周宗奇的《栎树年轮》、杨品的《马烽评传》、段崇轩的《土色土香的农村画卷》、马明高的《马烽电影艺术论》等专著共同展示出山西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的研究成果,成为2004年山西文艺创作中一道不可忽略的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与创作一道共同构成了山西文学艺术的斑斓画卷。

2004年百余项全国性文艺奖项的获取成为我省文艺创作持续繁荣的重要证明。特别是几项重要奖项填补了我省的空白,进一步证明了山西文艺创作的雄厚实力。它们共同推动了山西第三次文艺创作高潮,使山西文化强省的建设有了群体性的成就。文化强省的建设,必须有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先进文化需要有标志性成果来承载。从2004年的辉煌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许多具有启示性意义的东西。如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映,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探索,在理性深度上的开掘与拓展,在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价值方面的尝试与运作等等。总之,我们似乎还应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寻找出能够推动文艺创作不断繁荣的规律和途径。

2005年3月

山西戏曲现代戏的走向

2011年以来,陆续看了几部由我省院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作品,包括梅花公司的晋剧《大红灯笼》、省京剧院的京剧《知音》、太原市晋剧院的晋剧《上马街》、朔州歌舞团的北路梆子《侨女李林》、高平市人民剧团的上党梆子《西沟女儿》等。它们先后在太原、北京等地演出,并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大红灯笼》获得了中国戏剧文化奖,主演史佳花凭此剧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大奖;詹丽华也通过演出《侨女李林》获第二十四届梅花奖;《西沟女儿》代表山西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纪念建党90周年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总的来看,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倡导了正确的价值观。2011年时值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省文艺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策划创作了一批相关的作品。其中,《上马街》通过太原上马街一个居民小院的几户人家在太原临解放前的故事,非常有深度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政权的历史必然。《侨女李林》根据著名抗日女英雄李林的真实故事进行创作,表现了归国华侨李林舍弃舒适生活,在雁北坚持抗战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西沟女儿》则朴实感人地塑造了劳动模范申纪兰的形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梅花公司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创作演出了晋剧《大红灯笼》,并在北京长安剧院进行了首演。省京剧院在过去曾经排演《蔡锷与小凤仙》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演出了京剧《知音》。前者以反对封建礼教,张扬正常的人性为主题;后者则歌颂了蔡锷与小凤仙,对袁世凯等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批判。可以说,这些作品表现了山西文艺界一贯的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