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西文学批评书系:生命因你而美丽
18855600000030

第30章 文学评论(11)

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尽力淡化了时代。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事件。甚至可以说,小说有意地使自己的故事与大的社会背景保持一种或有或无的距离。说有,是指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言谈、行动中隐约感到具体的社会背景。说无,是作者没有从社会背景出发来描写人物,而是让人物的言行折射社会生活。大致来看,《母系氏家》描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现在”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时间段尤为重要,正处于一个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现代文明赶超的关键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异常深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人、农民也完全不同。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进步的历史时刻,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变化。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东西都变了。特别是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价值构成领域表现得更加复杂。新的思想元素不断生成,而既有的价值选择并没有完全丢弃。这种所谓既有的思想观念,其中一些是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和光大的,一些是需要我们改变、舍弃和升华的。而这种关于精神世界与思想深处价值观的转变,最核心、最根本的也许是女性的自觉。她们的改变才是整个社会最彻底的改变。而《母系氏家》似乎在这方面进行了不自觉的表现。我们仔细分析三位不同的女性就会发现对传宗接代这样的历史使命,女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仍被其左右,但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兰英式的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她是传统价值观最重要的体现者。从兰英,到红芳,再到秀娟,对传宗接代这一女性的历史使命已经渐渐地发生了变化,甚至不再那样“执著”。她们表现出不同方式的超越。兰英为了生出不让人小看的娃娃,采用了“出轨”的方式,并想把这一方式教授给自己的儿媳。但事实是,她用自己的一生终结了七星家族的传宗接代。她的所谓传宗接代是一种异化了的,或者说“伪化”了的传宗接代。因为她并没有为七星家族生出一儿半女。红芳因没有传宗接代而受尽了兰英等的屈辱。但她自己并没有固执地把这作为自己的“使命”。她对能否生育并没有很执著的追求。而秀娟则是传宗接代的反叛者。她用自己的大爱证明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看来,李骏虎在小说的结构上是煞费苦心的。在同一故事同一人物的时间流程中,他着意安排了兰英——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者、红芳——传统思想观念的无畏者、秀娟——传统思想观念的反叛者这样三个部分,是否想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所处的变革时代,一些过去曾经执著地追求、遵循的东西,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默默的改变。而从这种改变中,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2009年6月

文化建设的重要收获

——读《山西文学大系》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以山西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和老师为主编注的《山西文学大系》一套八卷最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省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收获。我们为此而感到欣慰。

山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思想库”、东方古代艺术的“博物馆”。在山西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历朝历代的劳动人民和文才俊杰创造了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文学作品。它们作为华夏文明的耀眼明珠闪耀着不灭的光彩。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大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对文化典籍的系统整理。长期以来,山西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散存在各种典籍和文献之中,使我们难以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对山西文学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缺少更加全面和更加系统的认识。因而《山西文学大系》的出版就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其次,它是对山西文化典籍的保护。除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各种各样的著作中被论及外,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山西的作家作品少被人注意。但是这些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并且为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只是由于后人的局限对它们的意义缺少足够的认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面临着将被淹没的可能。通过《山西文学大系》使这些作品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世人见面,使我们有可能用新的眼光来重新研究和认识它们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山西文学大系》中体会到山西文学乃至于中国文学的丰富博大和多姿多彩。再次,它是对山西文化自信心的增强。在《山西文学大系》中,我们集中地看到了山西历史上涌现出的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最为优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具体地了解到了山西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中作出的不可回避和忽略的贡献。从前人所创造的辉煌中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对我们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崭新生活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出版《山西文学大系》意义重大。它是我们今天建设文化强省,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成果和重要收获。

《山西文学大系》的编注从2000年后半年开始启动,历经四年之久。首先由几位专家拿出大纲和编注体例的初步意见,并组织了学术论证会。为了保证质量,在编注者完成初稿后,由承担编注任务的同志互审,之后由负责人复审。在进行了修订后又聘请有关领域的专家重新审阅,提出修订意见,最后再进行终审。参与工作的学者和专家们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查阅翻找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研究。进入出版程序后,出版社的同志和参与编注的同志反复进行校对修订。在图书的设计和版式的安排上,努力体现现代意识和山西文化特色。全书为乳白色封面,采用了源于山西的老魏体书名,并衬以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侯马盟书文字。封底印制了襄汾陶寺遗址发现的华夏民族图腾龙盘图案。整个设计使人感到既大方明快简洁,又富有历史文化意味。

《山西文学大系》主要收录了以下三类作品。一是山西籍作家的作品,二是外省籍作家写山西的作品,三是古代记述山西历史重大事件的作品。其研究和编选的学术追求主要体现为这样几个特色。首先是从大文化的视角关注山西文学的发展。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解释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的小天地内,而是从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观照文学的演变。如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解释古代英雄创世神话,认为只有把握住山西晋南这一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才能科学地辨别判断各种相互矛盾非常零散的记载,梳理好其基本脉络。山西是中华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区。编选者特别注重这一历史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认为二者紧密相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且山西文人在文学理论的思考和作品的创作上常积极推进民族的融合。其次是在对大量文学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观点对我们重新观照中国文学及其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山西文学大系》认为“从英雄创世神话转为现世的普通的鬼神志怪,这在社会思想史上是一种进步,在文学史上是一次质的变化。这次变化发端于战国时期,地域则在山西,代表性著作是《琐语》”。这一观点不仅是对山西文学重要性的新肯定,而且也是对中国文学的新关注。在通行的文学史教材中不仅少及这一神话到志怪的转变,更是很少注意到《琐语》在这一转变中的划时代作用。由此更得出了《琐语》及《山海经》等“可将中国志怪小说的历史上推到战国甚至春秋后期”这一结论,这将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小说乃至文学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意义重大。再次是对山西文学的史料有发掘整理之功,从而使山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面貌更加完整。在编注过程中,编选者爬罗剔块,沙中取金,使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的许多作品为今人所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作品不见于流行的各种版本之中,许多作家只见其名而难见其文。更有甚者,连其名字行状也为人所不识。如景梅九于上世纪初即参加同盟会,是山西近代最早的革命者,创作了许多影响于当时的作品。但即使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罪案》今已不行于世。编选者经过多方努力才找到了这一作品,使我们能够有机会局部地了解这一将被人遗忘忽略的文化遗产。最后是生动地体现了典型的人民性和民间意识。除坚持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密不可分的文学思想外,在编选中特别注重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此外,对非文人创作的作品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选入了许多由民间艺人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戏曲作品选和大量的不同时期的民歌作品。除上古时期的歌谣外,还有近现代流传于民间的各类民歌等真正民间的作品。这为我们了解山西乃至中国的文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在《山西文学大系》终与读者见面之际,不禁感慨万端。正可谓:历时四余载,采春夏秋冬之精气,山西文学大系终结硕果;荟萃五千年,承经史子集之文脉,唐魏风韵绵延又续华章。

2005年3月

五十年成就的回顾与总结

——关于《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

《山西文学创作五十年精品选》在建国五十年之际出版了,它是全省文艺工作者献给建国五十华诞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首先,这是一套比较全面的精品选。《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由图书、画册、光碟三个部分共17种30册(碟)组成。包括由省作协负责编辑的长篇小说卷、中篇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省委宣传部负责编辑的理论评论卷,省文联负责编辑的电影卷、电视剧卷、戏剧卷、曲艺卷、歌曲卷、民间文学卷、书法卷、美术卷、摄影卷,省文化厅负责编辑的山西民歌。考虑到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难以用文字、图片表现,用音像制品来再现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暂时没有列入编选计划。原计划编辑出版戏曲名家的片段,但由于这方面的音像制品比较多,故不再重复投入。这样,这套精品选就基本上包括了各个主要的文学艺术门类。图书部分共13种25册,约900万字;画册部分共3册,近500余幅作品;山西民歌CD光盘两碟,选入了传统民歌和改编民歌40余首。此前,我省在建国三十年和四十年时,曾先后出版过类似的选辑,如《山西文学艺术作品选(1979—1989)》只有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选等9种11册。其规模远非今日可比。由于种种原因,五十年来一直没有出版的书法、美术、摄影方面的选集,这次专门列入计划,以画册的方式出版。考虑到中短篇小说、电视剧、戏剧等门类,好作品比较多,因而特别增加篇幅,编选了上下两卷。另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长篇小说,这次精选9部,重新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