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修订版)
18864700000037

第37章 我们所熟悉的(3)

很显然,无论哪一类,“梦到亲友死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是希望亲友死去,而是另有其目的。之所以是这样,极有可能是因为把亲友的故去作为一种象征来直接展示出来(我承认《梦的解析》原著中所阐述观点,大多指童年印象,关于原文的论述我会在本节最后的部分加以收录,以供读者来作参考)。例如我一位朋友,他对于自己家族企业的掌管者——他的叔叔,有些不满。因为这位朋友本身是正统海归MBA,所以他对叔叔在家族企业中“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颇有微词。但是由于他的叔叔算是白手起家的那种实干者,而且眼光独到,所以即便是这位朋友对叔叔有所不满,他对其还是非常崇拜的,并且以他为自己的榜样。在工作中他依旧尽心尽力,并未有什么“篡权夺位”的念头。后来他曾做过这么一个梦。在梦中他被告知,家族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亲戚去世了(但并未明确是谁),而他在梦中哭得死去活来,甚至为此而哭醒。在这个梦不久后他告诉了我,然后小心谨慎地问:“是不是我希望自己叔叔死掉?这样我就能顺利走到更高的职位,来按照我的方式用人了?人性就是这么卑劣的吗?”我能理解这位朋友的悲哀(因为对这位朋友足够了解,所以我坚信他绝对不是一个肮脏的人,并且假惺惺地弄这一套),明确地告诉他,不是那样的。这个梦的核心并非痛恨自己叔叔让他死掉,而仅仅是一种“在家族企业合理用人”的愿望罢了。所以这个梦不但隐去了“究竟是谁死了”的问题,同时还用一种深深的自责心态彻底而干净地打断了这个梦,让这位朋友因此哭泣而醒。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弥补”,其目的是让做梦者忏悔并且为此而难过(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居然采用这种梦中的假定来满足私欲”而自责)。

这类的梦既明显又具有范例性,所以请有过这类梦的读者先不要忙着过分自责,而是要认清一点:梦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释放,而非事实。其实这也就代表着一种“清理”和“纠错”过程,绝非什么恶毒和卑鄙。

而那些“故去亲友梦中复活”,在很多时候并非是单一代表着就是希望“亡者复生”的愿望(不过的确有这种愿望会在梦中实现)。例如梦到自己去世的祖父,不见得就是怀念祖父才会梦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以一种“凝缩”人物的方式,而采用了某位故去亲友的形象而已。即:把某些话或者某种态度,通过故去亲友表达出来。更具体的请参照第六章。还有一种是出于表达自己态度而梦到的“故去亲友梦中重现”。例如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就曾说过这样一个梦。某人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大肆挥霍家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某天在梦中,他梦到先严指责他竟然如此地挥霍。当醒来之后,这位败家子宽慰地告诉自己:恐怕老爸也就只能在梦中才能这样管教自己了吧(宽慰心理)。

这类性质的梦其实很多,我随便问了身边一些人后都得到了明确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认,这类梦假如解析起来的话,必定会涉及大量隐私在其中,所以经过反复考虑后我决定不再用梦例加以更多的说明(我自己没有过这种梦——至少我不记得有这种梦)。让我们来说说那些很多人所感兴趣的梦吧,即——某种极具“灵异色彩”的梦。

想必很多人都至少听说过那种“亡者求助”的梦吧?已辞世的亲人托梦说太挤了,渗水了,诸如此类。我觉得这种情况似乎很多,就算没经历过,想必绝大多数读者也不会对此陌生。那么在这里,我就要列举个“灵异梦”来说说。

首先,这个梦不是我做的,是我听来的。一个朋友说起的这个梦,而我去分析了这个梦。

整个事情是这样的:一家有多个儿女,老大是女儿,也是最孝顺的。大女儿在老太太去世前,就做好了寿衣——上好的面料,自己缝制(老太太生前很喜欢大女儿裁剪制作的衣服)。因为老太太春秋季那阵身体情况极为不好,大家都以为老人入不了冬了,所以寿衣是春秋款式。结果,老人是冬天去世的。

就在准备火葬当天早上,大女儿早上五点多被敲门声惊醒,开门后一看是邻居,邻居面带不安地告诉大女儿:我梦见你妈了,她站在我跟前不说话,就用手比划给我看。我看到她穿着棉衣,外面套着寿衣,但是寿衣短了一大截,露出了棉衣的下摆部分,你妈就那么比划着指给我看,是不是你做的寿衣没做好?听了这个,大女儿傻了——因为寿衣套上棉衣短一截这事儿就自己知道,别说其他人了,连兄弟姐妹都不知道。结果大女儿一大早就四处跑,买回同样的面料后用别针在寿衣下摆别了一圈,算是补完整了。然后下午才去火化的老太太。

事情大致上就是这样,很灵异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梦吧。

这个梦的重点,在于:做梦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听到这个梦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推测出一个转述人并没有提到的事实了,那就是:大女儿在做寿衣前应该是和邻居一起去买的面料,所以对于这款寿衣的款式,我想邻居不用多问就已经很清楚了解到寿衣是春秋款(也有可能是在买面料的过程中得知的,或者是平时闲聊)。而老人冬天去世邻居也是知道的。虽然不见得会立刻联想到什么,但有个疑问可能一直潜藏在潜意识中,最后通过梦表现了出来——“那种春秋款的寿衣,怎么可能套棉衣呢”——这是邻居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认为不必要再深入写得更详细。

所以,我可以判断,这个邻居一定是和大女儿一起去买的寿衣面料,最后在老人冬季去世时,潜意识担心的那个问题从梦里爆发出来了,而不是什么灵异现象。当我把这个推理和分析所得的结论,告诉转述梦的人,并且希望他去证实。几天后,我的推论得到了确认——事情的确就是我说的那样,几乎丝毫不差:邻居当时陪同大女儿去买的面料。

在得到确认消息后,我既没激动也没亢奋,因为我很清楚事情就是这样的,所谓的那一系列推理和分析只是导致这个梦产生的一些可能性罢了。所以,就是这样的。说到这我认为还需要说明一下:我之所以排斥“灵异说”,与我是一个“唯心”的人还是“唯物”的人没关系(实际上我很讨厌这种非白即黑的划定,没意义)。但,我很反感唯神论——把所有暂时未经分析和未经推理解析的东西全部看作神力所为,这很糟糕,也很没劲。其实这种事情,动动脑子基本任何人都可以推理出来的——因为它本身并不复杂。

我承认有些亡者求助类型的梦是难以解释的(但并非无法解释的,很多不能解释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加以分析),并且也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推理的线索,我暂时把那些梦定为“灵异倾向的梦”。但很显然,刚刚那个梦不是。

前面说过,我会在本节最后的部分摘录《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对于亲友去世这一问题的看法,下面就是。选自《梦的解析》第五章第四节。

任何人如果曾经因为梦见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死亡而伤心难过,我并不认为这就证明他们希望家人死亡。而解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需要有这种证明,它只是说明这种做梦者必定在其一生的某一段童年时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或希望。但我想这些说法,恐怕还难以平息各种反对的批评,很可能他们根本就反对这种想法的存在,反对者认为不管是现在已消失的或仍存在的,这种荒谬的希望绝不可能发生过,因此我只好利用手头上所收集的例证,通过这些来勾画出在童年期就已潜藏下来的心理状态。

首先,且让我们考虑小孩子与其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总认为兄弟姐妹永远是相亲相爱的,因为每个人事实上都曾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产生过敌意,而且我们经常能证明这种疏远其实来自童年期的心理,并且有些还持续迄今。甚至那些对其弟妹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好人,事实上童年期的敌意却依然存在于心中。兄姐欺负弟妹、讥讽嘲笑、抢夺玩具,而年纪小的只有满肚子怒气,却不敢做声,对年纪大的既羡慕又害怕,而后来他最早争取自由的冲动或第一次对不公平的抗议,就是针对这压迫他的兄姐而发。此时父母们却往往抱怨说,他(她)们的孩子一直不太和睦,却找不出什么原因。其实甚至对一个乖孩子,我们也无法要求他的性格会达到我们要求成人所应有的状态。小孩子都是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急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而拼命想去满足它,特别是一旦有了竞争者出现时(可能是别的小孩,但大半多是兄弟姐妹),他们更会全力以赴。不过还好,我们并不因此而骂他们是坏孩子,我们只会说他们比较顽皮。毕竟这种年纪的孩子,是无法就自己的判断或法律的观点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在所谓“童年期”阶段,利用他们帮助别人的冲动与道德的观念开始在小小心灵内逐步发展,套句梅聂特的话来说:一个“续发自我”渐渐出现,而压抑了“原本自我”。当然道德观念的发展并非所有方面都是同时进行的,而且童年时的“非道德时期”长短也因人而异。我们一般对这种道德观念发展的失败惯称为“退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发展的“迟滞”。虽然“原本自我”已因“续发自我”的出现而遁形,但在歇斯底里症发作时,我们仍可或多或少看出这“原本自我”的痕迹,在“歇斯底里性格”与“顽童”之间,我们的确可以找到明显的相似处。相反,强迫观念神经症,却是由于原本自我的呼之欲出,而引起“道德观念的过激发展”。

许多人目前与其兄弟们十分友好,并会因其死亡而悲痛异常,唯有在梦中才能发现他们早年所埋藏下的潜意识敌意,仍未完全消退掉。这特别能从三四岁前的孩子对自己弟妹态度中看出一些有趣的事实。父母亲往往告诉他,新生的弟弟或妹妹是由鹳鸟从天上送来的(送子鹳——西方国家的民间传说,大多是用来回答小孩子的那种问题:“我究竟是怎么来的?”),而小孩子在详细地端详这新来报到的小东西后,往往表达了如下的意见与决定:“我看,鹳鸟最好还是再把他带回去吧。”(弗洛伊德附注:在前面的注解中,所提到的那畏惧症小孩汉斯,在3岁半时对那新生的小妹狂热地表示“我并不希望有个妹妹”,而18个月后,他因心理症就医时,坦承当时他希望妈妈有天会在浴缸失手,使妹妹淹死。然而汉斯却是一个天性善良、很有感情的小孩,而且不久他就非常喜欢妹妹,并且刻意照顾她。)

在此,我要郑重申言,我认为小孩子在新弟妹降生后,均能衡量出弟妹带来的坏处。我有一个小病人,他现在与比他小4岁的妹妹相处得很好,但当初他知道妈妈生了一个小妹妹时,他的反应是:“不管怎么样,我可不会把我的红帽子给她!”而如果说小孩必须长得更大才会感到弟妹将使他失去不少宠爱,那他的敌意应该是那时才会产生的话,那么请看接下来这个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还不到3岁的女孩,竟想把小婴孩在摇篮里勒死,而她这种行为的理由是:她认为这小家伙继续活着对自己不利,小孩在这期间多半均能强烈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嫉妒心理。还有,如果那新生的弟妹不久即告夭折,而使他再度拥有了以前全家对他的钟爱,那么下次如果鹳鸟再送来一个弟妹时,这小孩是否会很自然地又希望他夭折,以便能使他拥有以前那段集众宠于一身的幸福日子呢?当然,就正常状态下而言,小孩对其弟妹的这种态度,只是一种年龄不同导致的结果,只要过一段时间,小女孩们就会对新生无助的小弟妹产生母性的本能。

一般而言,实际上小孩子对其兄弟姐妹的仇视,比我们所看到的观察报道更普遍。(弗洛伊德附注:自从这段文字写出来以后,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小孩对其兄弟姐妹或双亲的敌视态度的报道。有一位作者——斯皮特勒——以自己最真实、最生动的笔触写下他童年时最早感受到的一种典型的稚气态度:“……还有,现在又来了新的第二个阿道夫,一个自称是我弟弟的小怪物,但我就看不出他有什么用处,或者他们为什么故意骗我说他很像我。我本身已经好了,多一位弟弟又对我有什么好处?他不仅无用,甚至还是个麻烦呢?当我缠着祖母抱我,他竟也要插一腿;当我坐在婴儿车内乱转时,他竟在我对面,还占了我一半地方,以致我们常常不得不踢到对方的脚。”)

就我自己的儿女而言,由于他(她)们的年龄太接近,使我无从做这种观察。为了补偿这点,我仔细地观察了我那小外甥。他那众宠加身的“专利”,在15个月后由于另一女性对手的降生而告终(弗洛伊德用词太逗了)。虽然最初他一直对这新妹妹表现得非常有风度——抚爱她、吻她,但还不到2岁,开始牙牙学语时,他就马上利用这新学的发音方式表达了他的敌意。那时一旦别人谈及他的妹妹,他便气愤地哭叫:“她太小了、太小了!”而再过几个月,当这妹妹由于发育良好已经长得够大而骂不了“太小了”时,他又找出了另一个“她并不值得如此受重视”的理由:“她一颗牙齿也没有!”(弗洛伊德的附注:我前面所提过的3岁半的小汉斯,也曾对他妹妹用这种指责来加以批评,而且他认为是因为没有牙齿导致的妹妹不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