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18870600000030

第30章

对于名人来说,有一个好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好的名声能为其带来更加丰厚的社会财富。李嘉诚不止一次地忠告一些焦躁不踏实的人,“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很多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注重自己的名声,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名誉,才奠定了自己的成功基石。提起李宁,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体操王子”,除了赛场上的形象,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退役的李宁时,仍然对他很崇敬,这是因为好的声望和名誉给他带来了崇高的地位。

李宁退役之后,一直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并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服品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李宁牌”便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作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使他的个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李宁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担任了“中华骨髓库”大使,帮助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亲自参与“护鲨行动”,号召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建立李宁基金会及“振梅基金会”,致力于广西地区的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为他的形象增光添彩,这也直接促进着“李宁”品牌系列产品的销售。

人格操守是事业上最靠得住、最坚实的资本,李嘉诚对这一点认识得很清楚。李嘉诚的企业能够做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也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很多大公司愿意花费昂贵的代价,用已经去世很多年,甚至超过上百年的名人的名字来做公司的名称,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这些名人都是人品可靠、名誉很好的人,用他们的名字作为公司的名称,能让消费者和客户对公司产生信任。

做大事的人、走向成功的人都是将事业建立在自己良好的品格上的。良好的声誉是事业的资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去放弃做人的底线。很多人为了尽快成功,尽早拥有财富,就丧失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即便拥有了金钱和社会地位,也是人格堕落的人,也不能成为大家眼中成功的人。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承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李嘉诚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商人本来最怕失去信用。他总是时刻小心翼翼地按照契约履行所承担的义务……”所以说,做商人应当以诚信为首。李嘉诚做生意讲诚信,诚信也帮了李嘉诚。

俗话说,“无商不奸”,许多商人以“厚黑”作为自己的经商准则,认为只有奸诈一些,才能赚取更大的利润。但是李嘉诚对这一观点嗤之以鼻,他一直坚守着中国人的道德之本,即“诚信”。李嘉诚曾说:“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就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进行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李嘉诚一生都恪守商业道德,他将诚信落实到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为他在商界和社会上都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回顾李嘉诚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都将诚信落实得分毫不差。第一次是离开打工的塑胶公司自己创业,辞行时,李嘉诚非常诚实地对老板说:“我离开您的塑胶公司,准备自己单干,难免会用到在您这儿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甚至可能会开发同类的产品,请您理解。因为,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不开塑胶厂,其他人也会开。不过,请您相信,我不会违背做人的原则,绝不会带走您的客户。我会另外开辟销售市场。”

第二次是李嘉诚自主创业后,代表自己的工厂和老外谈生意。由于用货量很大,外商要求李嘉诚出示担保人的亲笔担保书,但是李嘉诚的企业太小,没人愿意为他担保,他只得告诉外商:实在抱歉,我没有找到担保人。外商见李嘉诚如此诚实,竟然破例同意和李嘉诚的厂子签合约,并夸赞李嘉诚,说他的为人就是最好的担保。

外商告诉李嘉诚:“说实话,我们从来没有和没担保的公司合作过,但是,你的诚意打动了我,我们做生意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你不必去找担保公司了,我愿意与你合作。”

没想到,面对渴望已久的合约,李嘉诚却拒绝了。他对外商感激地说:“感谢您这么信任我,可是,由于资金问题,我没有办法给您这么多货。谢谢您的好意,我们还是无法签约。”

李嘉诚的这一举动让外商很诧异,对这个中国人也更感兴趣,生意圈内没有谁不想着占便宜谋利润,而李嘉诚却将做人看得比利润还重要,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君子。于是,外商决定无论冒多大风险都和李嘉诚合作,帮这个年轻人一把。李嘉诚的诚实为厂子解决了资金问题,他做人的诚实也为同行所称赞。

上述两例只是李嘉诚诚实经商中常见的表现。李嘉诚曾多次讲过这样一件事情:“20世纪50年代,我刚做塑胶花的时候,常在皇后大道中看到一个行乞的老妇,四五十岁,很斯文的样子。她从不伸手要钱,但我每次都给她钱。一天,我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有同乡干这行,我便让她带同乡来见我,我想帮她做这小生意。在约好的那天,有个客户刚好要到我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必须接待。交谈中,我突然说:'Excuse me!'便匆忙离开。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奔向约定地点。途中,违反交通规则的事差不多全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她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了她。她问我姓名,我没说,只要她答应我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地方向人乞钱。事后,我又飞车回工厂,客户正着急,他说:‘为什么洗手间里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在生活和经商中,李嘉诚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实着自己做人的诚实和道德的完善。

诚信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不但要对客户诚信,对市场诚信,也要对自己的员工诚信,让员工能够百分之一百地信任企业。任正非曾说过:“如果我们企业内部不能够依靠诚信制度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企业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萨维奇说:“怀疑和不信任是真正的成本之源。”所以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如果没有诚信基础,彼此之间互相猜忌,就会对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工作效率会降低。

企业越发展越大,成员越增加越多,彼此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协调工作。而信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要有一个诚信的管理制度,如果管理者欺瞒员工,不然会让员工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隔膜,对工作不能够尽心尽力,所以管理者要将“德”放在企业文化的首位,要让员工知道,企业是不会欺瞒员工的,但员工也不要试图靠小聪明来欺上瞒下,双方之间要彼此诚信、彼此信任。

同时,经商虽然要赚钱,但千万不能为了赚钱而放弃道德底线。只有人品好、讲信誉、诚实可靠的人,才能在商海沉浮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人最终会被大家看清,与之划清界限。

有一个人开了一家酿酒坊,自己酿酒自己卖,由于待人热情,酿出来的酒也非常好,所以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有一天,这个人因为琐事要外出半个月,于是将生意交给弟弟,让他帮忙代为打理。半个月后,这个人回来了,弟弟一见到他就兴奋地邀功说:“哥哥你看,这半个月我赚的钱比你一个月赚的都多。”

听了弟弟的话,哥哥也很高兴,问弟弟买卖为什么变得这么好,弟弟神秘地说:“我往酒里兑了水,节约了成本,当然赚得要比平时多了,你……”

弟弟还没有说完,哥哥就气得瘫坐在地上,因为他深知自己酿的酒好,给的量足,大家才愿意买他的酒,如今弟弟这样不诚信地坑害顾客,无疑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后来果然如哥哥所料,尽管哥哥采取了补救措施,但是“酒里兑水”这一事情还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因为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店里的生意日渐冷清,最终不得不关门停业。

如今商海竞争激烈,唯有讲求诚信者方能长久。正如李嘉诚所言:“诚实的人,方能永远有饭吃。”人人皆知诚实,却未必人人都能践行。李嘉诚却可以做到将诚信落实到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感恩是一种品德

善与人同,乐与人同,会使我们的心灵更舒畅,生活更愉快。发挥人性中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在别人无助的时候,帮一下他们,这是有益处的。

—李嘉诚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所有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也就拥有了人生最重要的美德、生活最重要的智慧。李嘉诚正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当年,李嘉诚在五金厂打工时,由于头脑灵活,干活勤快,深受老板的器重。后来当李嘉诚决定跳槽到更有前途的塑胶行业时,五金厂的老板更是数次诚恳挽留,但是李嘉诚的去意已决。为了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在离开前,他向老板提出了自己对五金厂日后发展的建议。

李嘉诚告诉五金厂老板,目前塑胶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由于塑胶制品容易成型、重量很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日后必然会很快取代众多木质或金属制品,这也就会导致五金厂出现危机。因此他劝告老板最好尽快转行做更加有前景的行业,或者是调整产品的种类,开发新的金属制品,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格局。

然而,在李嘉诚离开后,五金厂老板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仍然按照旧的生产模式进行经营,没过多久,这个五金厂就受到来自塑胶行业的冲击,濒临破产。

当五金厂即将倒闭的消息传到李嘉诚的耳中时,李嘉诚万分焦急,虽然自己已经不是那里的员工,但是五金厂老板一直对自己非常好,现在老板有难了,自己不能坐视不管。李嘉诚马上赶到五金厂找到老板,经过一番详谈之后,五金厂老板决定听从李嘉诚的意见,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转而生产系列铁锁。

李嘉诚自从离开五金行业后,仍不忘经常抽时间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这次知道昔日工作的五金厂濒临破产,他根据以往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专门生产铁锁的五金厂,如果此时五金厂能及时转型,制订计划生产系列铁锁,不仅能够避免与其他行业竞争,也能够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制胜。

果然,在调整了五金厂的产品种类后,五金厂没过多久就度过了危机,并且收益颇丰。五金厂老板在对李嘉诚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对其知恩图报的处世态度非常钦佩。

后来,李嘉诚又一次从塑胶厂辞职,准备自己创业,在临别的当天,十分赏识李嘉诚、并在工作中对其照顾有加的塑胶厂老板设宴款待了李嘉诚,这让李嘉诚非常感动。尽管李嘉诚离开后开的也是一家塑胶厂,但是他尽量避免与原来的厂子形成竞争,当原来厂子的一些客户找到李嘉诚想要和他合作时,李嘉诚都一一谢绝了,同时他也杜绝用原来厂子的销售网络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另外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当塑胶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冲击时,李嘉诚更是将自己公司库存原料分出一部分给原来的塑胶厂,将其从倒闭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圣经》上说:“一生一世,都是恩惠。”任何一个幸福、成功的人,都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那些陌生人,只要他们给过你些许的帮助,你就应该去感谢他们,而那些整天只知道抱怨的人,必然不会发掘出自身的价值优势。

相传在一个寺庙里,住持规定每到年底,寺庙里的和尚都要对他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一个新来的和尚对住持说了“食劣”两个字,第二年年底,这个和尚说的是“劳累”,第三年还没到年底,这个和尚直接找到住持,说道:“再见。”然后转身走出寺庙。望着这个和尚远去的背影,住持叹息说:“唉,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那个和尚心中的“魔”就是无穷无尽的抱怨,他只知道抱怨,却从来不考虑对别人感恩,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

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不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不懂感恩,他对生活的要求总是不能得到满足,无论别人为他做什么事,在他的眼中都是理所应该的;因为他内心的期待总是远远大于现实,他会对生活越来越不满,甚至会认为全世界都对自己不公平,最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以至于对任何事情都缺乏热情,变成行尸走肉。

“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网络营销平台,马云曾公开表示过,创建“阿里妈妈”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自己盈利,而是为了表达对当初支持阿里巴巴和淘宝的中小网站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