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8871000000009

第9章 哈根达斯到底是不是奢侈(4)

第三,沃尔玛公司从美国普通大众的医疗保险费用中获取额外利润。这可能是所有沃尔玛的骗术中最为隐蔽的。美国的医疗保险并不是强制的,虽然多数公司为工人支付这笔保险费,以求得工人的稳定和效率,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这种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医疗保险的费用是极其高昂的,必须为大量的法律文件附属支出埋单。在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群中,沃尔玛的雇员占据了最主要的部分。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沃尔玛,根本拒绝给雇员购买医疗保险。这就是说,根据美国法律,无法得到医疗保险的人,政府必须为其医疗支出提供部分补贴,这部分巨大的支出就来源于所有纳税人的钱袋,也包括每个沃尔玛的员工。平均计算下来,沃尔玛一年为家庭主妇节省48000美元的同时,却从她们的口袋里拿走了56000美元。中间的差值部分,本来应该计入沃尔玛的工资成本的,但是沃尔玛根本不会有这项支出,于是这笔开支就转化为沃尔玛的净利润。

沃尔玛超市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成功地打着廉价的口号,却从美国家庭那里拿走了更多的钱。事实上,低工资是真的,物价低廉却只是个似是而非的口号而已。在人们贪图那点儿小小的便宜的同时,沃尔玛通过挤垮高工资的商店,导致更多的失业和实际工资的降低。美国的沃尔玛并没有给美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什么好处,而且恰恰相反,正如众议员米勒所说:“沃尔玛的成功意味着工资压力下降,也意味着对整个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人身权利的挑战。”成功的商业不能依靠牺牲工人及其家庭的幸福,利润为上的做法目光短浅,迟早会毁掉整个美国和美国梦。

事实上,不久前占领华尔街的运动蔓延到沃尔玛超市的时候,这句不巧的话似乎已经应验了。这大概是美国梦破裂的开始。

第六节 英国女王土地的租期为什么是9 9 9年

曾灶财这个人,说起来在香港的名气不比成龙小。曾灶财在三十来岁时,房子被港英政府拆了,无家可归,后来偶然整理曾氏祖先遗物时,根据族谱的内容发现,九龙中环有些土地被割让给英国之前,曾是清朝皇帝御赐其祖先的“食邑”。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他们却不再是九龙的地主。曾灶财不满政府“霸占”其土地,故开始四处告状,经常在家附近涂鸦“宣示主权”,只要看到香港哪里有空白的墙壁,就开始涂鸦,写他曾氏祖先什么时候来港,另外还常写街谈巷议,民间八卦。曾灶财这一写就写了50年,老而弥坚。一不小心从香港的中环附近的涂鸦开始,成为香港草根文化的代表人物。在香港,涂鸦文化第一人就是曾灶财。

20世纪80年代初曾灶财声名鹊起。因为抗议强拆涂鸦的行为艺术,“九龙皇帝”的名声也开始叫响。明星郑少秋主演的电影《流氓皇帝》讲述朱锦春在清朝灭亡后流亡香港的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大概就是曾灶财。

这位在香港自称“九龙皇帝”的怪人,当时宣示的主权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女王和时任港督,当然以港英当局当时的法律,曾氏的诉求得不到任何回应。从今天的角度看,女王的确没有这个“九龙皇帝”的土地所有权,非但是强拆,而且是强占,有违法律。租界并不是英国女王的土地,就算是女王的土地,租期看起来也和永久使用差不多,因为租期是999年。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曾灶财应该从英国女王那里得到曾氏150年的土地占用款才对,简而言之,英国女王欠“九龙皇帝”一笔天价的赔偿金。

港英政府最后同意给“九龙皇帝”一笔养老金了事,香港当局对本地居民一直执行大清律,对拆迁者只进行民事赔偿。在这种情况下,这笔赔偿金的数额大概等于一定年限的土地租金,差不多就是一笔养老金的数目。但因为香港当局根本没有土地所有权,法理上这么做还是不通,强权即公理,反正到今天这都是一桩说不清的错案。

土地本身的垄断性所有是土地租金成立的原因,不过租金的多少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租期的长短、所有者和使用者博弈能力的大小。虽然经典的教科书上告诉人们租金是因为土地需求不断上涨导致的,但是那只是一种不考虑土地税和历史制度现实的说法,1987年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的新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对于西班牙的封建土地和英国、美国的土地制度、地租进行了详尽的制度分析。他在研究中指出,地主尽管醉心收租,掠夺农民的财产,但国王和国家的产权制度才是地租变迁和帝国兴衰的原因。

历史上和大英帝国打这种土地官司的人,“九龙皇帝”并不是第一个,美国政府应该是第一个。人们能够从中看到土地制度和地租的曲折关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并没有赢得完全的独立,仅是形式上的独立而已。皇家海军和英王保留了诸如强征北美海员入伍、北美土地扩张要得到英国批准的特权,英军将领查尔顿还收留了大量独立战争期间的美国保皇党人。这都让美国开国元勋们时刻担心英帝国会卷土重来。

按照英国的法律,英国所有的土地,包括美国的土地也都是英王的,美国的总统也不能抵制英国国王的土地所有权。按照这个原则,那些独立战争后逃亡到加拿大的美国居民,开始要求美国的居民向自己偿付一笔赔偿金,美国新开发的土地同样要跟英王扯上关系。

地主家要来收租子了。自认为天赋人权的美国人认为,逃亡地主和无主土地自己接手开发的就是自己的,天不怕,地不怕,哪里轮得到英国贵族向自己敲诈勒索。英国人优雅的贸易封锁令在北美的火漆封还没揭开,英国王室还全然不知,美国国会里一干人等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先下手为强,抄了地主家的后院。1812年,美国前总统杰斐逊提议:今年美国的任务是兼并加拿大,把英国人赶出北美。几周以后,只有15000条枪的美军就攻入加拿大,他们大肆抢劫,然后一把火烧了多伦多。美国总统宣布北美的土地是美国人的,和不列颠的英国国王从此没半点关系。

多伦多那把火惹恼了本来对美国有好感的加拿大人,美国军队最后被加拿大民兵赶走,1814年,趁火打劫的英国军队以牙还牙,烧掉了华盛顿的红宫(后来刷上白漆后就成了今天的白宫)。1815年,英军最后战败,美国和英国勘定了疆界,宣布废除地主的特权。这笔历史上最大的英国地主和美国佃农的官司才宣告结束。

因为这场战争,美国人意识到“地主”是个相当可恨的名词,美国法律规定土地使用者的权利要优先于所有者。如果地主放弃经营一块荒地,接受者耕作一段时间后这块土地就将归属开发者。这种方式相当于降低了土地的租金,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样是这场战争,导致英国国内对于贵族和地主阶层不劳而获的所有权的愤怒,在这之前,英国的土地虽然可以买卖,但是一份土地的价格相当于21年的地租,即使是最贫瘠的土地也一样。地主的计算原理是:英国人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16岁成为农业劳动力,那么剩下的二十几年都应该无偿地给地主干活,否则就是地主的损失。这等于农民从开始干活到去世都得交地租。美英战争后,英国农民和地主的忠实仆人的反抗不断出现,就像《呼啸山庄》里描述的故事一样。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地主和农民对立的经济理论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后来,英国国王不得不向地主征收土地税。但国王是整个国家最大的地主,有数十万公顷的土地,为了避税,英国国王的小动作就是无限期地延长土地租期,这样单位土地上的地租和土地税都大大降低了。

地租和地价并不仅仅是由供求决定的,甚至很多时候,和供求毫无关系,这是在诺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兴起后人们对于土地的新认识。虽然这个认识在中国还并不太深入,但是在今天,无论在英国和美国,还是在世界上的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土地的使用权都实际优先于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