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11

第11章 资源和灾源(9)

另外,机器在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等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按这些不同阶段,机器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器科研、机器设计、机器制造、机器运用和维修等。

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种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从而使机器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器,它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器、流体机器、透平机器、往复机器、蒸汽动力机器、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与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都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器,也是热力机器、流体机器和透平机器,它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也属于核动力装置等等。

(2)通信工具

通信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在出现电波传递通信后通信(Communication)被单一解释为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然而,通信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中,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这种通信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且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符号、身体语言、眼神、触碰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视频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

1)通信阶段划分

按照时间划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历史沿革,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

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1978年中国固定电话仅有119.1万部,电话普及率仅有0.38部每百人。通信技术是模拟技术、传输媒介是明线、同轴电缆、对称电缆,通信业务是电话、(明码)电报。标准的种类寥寥无几,主要是模拟电话网的技术体制和标准,如:《人工电话技术体制》、《公用电报网技术体制》、《自动电话交换网技术体制》、《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N0.1信令规范书》、《电话网编号》等。

第二阶段是1979~1997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信事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邮电部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通信技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步进制、纵横制、准电子交换机向程控交换、固定向移动、窄带向宽带、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过渡。移动电话从零发展到2500万户,固定电话增长了73倍,达到8735万户。专业标准研究单位以跟踪、消化、吸收ITU国际标准为主,完成了大量技术标准,主要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N0.7信令规范书》、《SDH传送网技术标准》、《900MHz蜂窝陆地移动电话网技术规范》等,为通信的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1997年以后:

1998年3月信息产业部成立,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电信改革重组,引入竞争,出现6个电信运营商。我国光缆建设已呈现高潮,截止到2006年9月底,固定、移动电话已达8.3亿部。随着2002年12月18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英文译名为: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缩写为:CCSA)成立,在这个协会的努力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制定了各种技术标准约有1100项。

我国通信领域的成就

说及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等情况,我国的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又可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第一阶段:2G时代

在2G时代,蜂窝移动通信领域有两大标准,一个是欧洲通信巨头们主推的GSM标准,另外一个是美国高通主推的CDMA标准。但是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本没有企业有能力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更别说将自有的技术纳入到标准中去。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国通信企业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

第二阶段:3G时代

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的研发实力与2G时代企业自身相比,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外先导性企业的实力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因此,尽管类似于华为、中兴这样已经跻身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参与了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CDMA2000标准及欧洲通信巨头主导的CDMA标准制定过程,但基于当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地位和专利积累,想把相关专利技术推入到国外巨头主导的标准中实非易事。在我国通信企业的积极投入和努力下,我国通信企业开始有些专利纳入到CDMA2000及WCDMA标准中。近几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我国通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通信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水平不日益提高,与国际通信巨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并将一些关键技术推入到国际标准中。其中,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推入国际标准成为三大3G主流技术之一,就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将TD-SCDMA技术推入国际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通信企业在国际通信标准中基本专利持有量非常低的被动局面。

第三阶段:4G时代

中国企业地位显著改善近10年来,我国通信企业及研发机构日渐认识到将自有专利技术纳入通信标准中的战略意义及重要性,于是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是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专利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同时,在诸多关键技术领域通力合作,建立了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团队,不断积累寻求突破,产生了大量的技术研发成果,并将这些技术成果通过专利的形式保护起来。与此同时,国内通信企业和研发机构还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向3GPP、3GPP2、ITU、ETSI 等标准组织提交大量的技术提案,力求将相关技术纳入到未来的估计标准中。研发实力的增强和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使得我国通信企业的专利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在4G标准中,我国通信企业的专利占有显著提升。尤其类似于华为、中兴、大唐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通信设备企业,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与国外通信巨头进行专利谈判的资本。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储备了大量的通信技术研发人员,同时在许多关键通信技术领域也有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及专利储备,甚至部分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其中部分技术思想是非常超前的,极有可能在未来的通信标准中被采纳。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重大专项的方式支持、鼓励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和研究所共同合作,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投入研发,并把提高在未来标准中的专利数量作为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此外,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组织中的人数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逐步了解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规则,已经开始有组织、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提交技术提案,力求将相关技术纳入到未来的国际标准中。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国际标准制定中,我国通信企业将逐步缩小与国际通信巨头的技术研发实力差距,将在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展现我国通信技术研发实力,将在更多的国际标准中纳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届时,我通信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度制定过程中未来的专利许可谈判中,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于在某些技术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3)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的定义

交通工具是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火车,船只及飞行器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

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然后人类就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如马车),与此同时,轿子和以风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直至蒸汽机的出现,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

2)交通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理想成为现实。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观光,我们的孩子可以到另一个星球去观察学习。

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现代的各种高科技交通工具绝大部分是从前几个世纪的工具演化过来的,性能良好,而工具最主要的就是速度,现在从北京到广州,就算坐火车两三天也到了,要是在远古时代,在此时间段内,能否走出北京都成问题(也许那时代的人都不认识广州,所以没去),这就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优势所在,速度快、运量大。而且咱现在还有了运载火箭,人类也完成了到宇宙太空闯一闯的愿望,咱连太空都能去了,更何况地球上的边边角角呢。

(4)建筑

1)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通常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2)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一幕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检举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料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地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地,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地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共建筑才得以盛行。建筑地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古代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陵园、寺院、宫观、园林、桥梁、塔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