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02

第2章 内容提要

我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生活困顿不堪。目睹母亲常常为生计发愁,我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吃饱饭。

随着年纪增大,我所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所遇到的问题也同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从而我所考虑的问题也从吃饭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开阔。

不知何时起我的目光开始投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比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阶级之分?为什么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却悠游终日、无所用心?为什么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无立锥之地?为什么人们的钱越来越多,而思想却越来越浮躁?为什么有人济国救世,有人为祸一方?为什么有人思想超拔,有人懵懂无知?

……

这样的问题思考得多了,我就总想找出一个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总源是我在二十余年的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发现和研究总源,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

那么何谓总源?总源有哪些组成?总源概念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总源又如何指导人类实践、破解人类发展所遇到的种种谜题呢?

所谓总源,是指在所有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能感知、发现、接触到的所有存在。总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这个规律是不为人类的意志而转移和消失的。人类只有更好的认识它,把握它的规律,才能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分析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一部分:总源的划分

总源主要分为资源和灾源两大部分(也有一些东西归在中性源,但目前我们对中性源还没有深入研究,今后有机会再作研究)。

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简单地说,我们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利的东西,就归在资源里。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害的或者说坏的东西就归在灾源。小的灾源、灾害让我们难受,大的灾源、灾难使我们死亡。把世间所有东西分为好的和坏的两方面,这主要是我们为了论述问题时候方便,人为地划分,这些东西是客观现实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是凭空想象的,有血有肉。

第二部分:矛盾心理斗争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方面是通天阶梯假说,第二方面是矛盾选择心理。

通天阶梯假说是指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比如当他占有万的时候,他还想占有万,亿,亿……人类占有的欲望是很强烈的,永无止境。

矛盾选择心理是指当一个人要在做出行动的时候要做一番矛盾心理斗争,最后再做出选择。譬如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人,不同的素质,对自私和大公无私、勤奋与懒惰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第三部分:百分比理论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分配理论就是对资源,工作和工作时间,教育,生老病死都做详细论述,最基本的就是生存资源问题。竞争是不平均的,但生存必须是平均的。人必须要活命,要有生存权利,也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一个国家来说应当是平均的,最好的是全世界都是平均。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不管是什么人,有工作还是没工作,每个人每个月应当能分到元左右,以此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这是最基本的分配。《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分配方式,大约拿国民生产总值的二十分之一出来平均。当今的资源分配形式是以国家为单元,不同国家分配制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差很远。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体,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都可以在《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找到当时、当前位置,都离不开《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三大内容。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我们就能更好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无比优越。如果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共产主义理论,那么《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共产主义理论。

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源占有与分配之间的矛盾,当资源占有与分配之间不可调和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生争持、吵闹、打架、械斗等,直到战争和杀人。就会出现贫困差距加大,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不健康,反社会的情绪越来越大,发生共振时,就会爆发争斗。这样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试图从总源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规律的内在和外部因素,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根本上进行了社会矛盾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