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37

第37章 人类社会本能竞争下的生存危机(4)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伴随社会的革命,带来新的格局。古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迁徙的直接原因;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政权的更迭,如武昌起义。除此之外,在西方,由于宗教信仰而发生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圣战等,也是常见的历史现象。

战争与武装冲突相比,对抗形式,战争表现为,一是残酷性,双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击另外一方;二是毁灭性,对抗的时候以一方消灭另外一方为代价;三是目的性,直至对方屈服、达到目的;四是持久性,常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几年或者数十年,现代的高科技战争持续数月到几年。任何战争都经过了策划和准备。

马克思主义者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认识战争,提出了无产阶级战争观,认为战争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不同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和阻碍区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2.人类战争危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已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战争的危机却愈来愈深。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地被研发制造出来,未来战争一旦触发,后果将越来越难以预料。笼罩在人类头顶的战争阴云,非但没有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散去,反而越来越浓重。

美国学者D·弗利等人编撰的《偶发战争的风险》一书提到过130多次由控制系统引起的核武器事故。1979年11月9日,一次计算机故障导致美国10架截击机紧急起飞,接受的指令是去击落所谓侵入美国的前苏联战略轰炸机。1980年6月,由于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曾发出关于一枚前苏联导弹攻击美国的信号。美国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因此而进入一级战备,甚至飞机引擎也已经发动起来。

1980年10月,美国军事力量委员会报告说,仅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由于种种技术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就发出过15次错误信号,每次错误信号都显示:美国即将遭到核打击。

1983年9月26日夜晚,莫斯科附近的前苏联核预警中心里突然警报声四起,电脑地图上显示:美国核弹头正向前苏联袭来!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值班的彼得诺夫中校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计算机出错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双手抖得很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可怕:5分钟之内,电脑又显示美国又发射了5枚核弹。”虽然有关部门此后查明了造成失误的原因,但并没有杜绝类似错误的出现。

1995年1月25日清晨,俄罗斯西北边境的3个军事雷达站同时发出警报:一枚核导弹正从挪威境内射向俄罗斯!值班将军立即启动核武器指挥系统,分别向叶利钦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通报。叶利钦立即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密切监视“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俄全境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这是俄罗斯总统首次真正启用“核按钮手提箱”。

就在发射指令即将下达之际,雷达站却发来消息:根据测定,导弹的落点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罗斯境内。原来,这是一枚挪威科学家从事极光研究试验用的火箭。

事实上,除了核武器危机,人类所要面对的还有生化武器危机、太空战危机等等,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高科技的便利与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深重的战争危机,当前人类所拥有的核弹头,足够将地球毁灭数次,虽然未来战争将以局部战争为主,然而战争危机依旧是一个不得不引起人类普遍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三、环境危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譬如空气、阳光、水等,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一个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

当前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4.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5.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6.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7.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8.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由于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大量的化学物品的随意的排放,导致了海水、湖泊、地下水的严重被污染,已经超出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水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9.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事物是发展的,这是客观事实。在力量相对较为弱小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程度有限,如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展自身是人类考虑的主要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以及人类力量的逐步提升,“人定胜天”的观念随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人类春天来临,自然的冬天也悄悄走近。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地有学者发觉了这种状况,并震惊地发出警告,人类将迎来危机,春天不再长久。目前,各国政府也已经察觉到了人类过快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发展,都欲在不影响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资源和环境。就当前而言,发展和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双刃剑。

四、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经济体或整个世界经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同时,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被动型的经济危机一旦爆发,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的回升将较为艰难,因为危机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1.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所谓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

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和大工业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生产的社会化,是与生产分散化、生产小型化相对应的,与之相比,生产社会化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就宏观而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目的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的生产,在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统一指挥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整个社会生产却基本上陷于无政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