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18987100000071

第71章 归整心灵

2008年8月28日晚上,银川雨很大,风也很大,电闪雷鸣,乌云翻动,秋天开始了萧瑟之旅。平时,街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车流滚滚,吵闹喧嚣要持续到下半夜。这个晚上,只有孤独的街灯在风雨中飘摇,夜开始了少有的安静。

雨声不远,就在窗外,风沙沙地急促走来,急促地扣动着没有关好的窗子。外面是风声雨声衬托的夜的声音,深厚博大而幽远。

夜色清凉,光影摇曳,屋内是一片清澈的安静。这样的夜,心灵是无法安睡的,总有一些奇思妙想涌上心头,引导着自己回首过去,遥望未来。

人的确是很奇怪的,有时需要安静的思考什么问题时,内心是一片骚动,理不清的思绪犹如雨落沙滩,分不清哪一滴雨是自己需要的。有时又突然安静下来,像今晚,没有刻意的安排,自然的氛围就隔挡了世俗的生活。

这样的夜晚,归整心灵,得失与感悟都在心中翻转。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说:有个员外,偶然吃到了一个苹果,非常甜美,他就要伙计到苹果园里多买些,并嘱咐伙计要买甜的,不甜的就不要买。

伙计来到果园,园主说我的苹果个个甜美,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伙计说我尝一个怎么能知道都是甜的呢,我每一个都要尝一口。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尝,确认是甜的才买。

结果,主人看见每个苹果都被咬过,心里只想吐,连吃的欲望都没有了。

禅意是:常人听说佛教的持戒和布施的大富乐,认为必须亲自验证,结果使自己丧失机会。其实世上的事态,都是由过去的“因”所感召形成的“果”,如果不去从因果很彰明的事例中,触类旁通地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修学佛法,培育殊胜智慧,而是固执地认为:凡事必须亲自验证过才能相信。这样就会劳费光阴,虚度生命,到了人生极限之即,回望一生,将会追悔莫及。

善于归整自己的人,是富有智慧的人。人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铁棒磨的针有什么用呢?除了浪费光阴,虚度年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人生短暂,百年而已,可塑造之期不过区区三四十年,要想做的事不可能逐一完成,有很多道理和业知,应该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上总结,应该对自己对行为进行归整,整理适合自己爱好和兴趣的知识,指导自己去实现的目标,才不至于空度光阴,枉自苦短了。

殊胜智慧来自于心灵的整洁。整洁自己的容貌,整洁自己的语言,整洁自己的行为,就是整洁自己的心灵。说起来好像很深奥,做起来就是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开始。

做可做之事,做能做之事;说能说之话,悟能行之动,真实的感知身边发生的事,真实的感知身边人闪现的高尚,才能看到人性的灵光。

大乐,布施;有时就是对自己信仰的信任。世间可爱之人很多,不可能一一去爱;诱人的事也很多,也不可能个个去做。重要的是心要安住浮躁的行为,要听从心灵的召唤,做洁净的人和事,那么自己的生活始终会充满阳光和温暖。

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也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仔细想,许多并不优秀的人为什么一生成就非凡,归结起来,就是他们愿意整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脱去无妄之想无妄之举,认真而扎实地做好一件事,执著地洗刷自己心灵中可能存在的不洁之念。心无杂念,专注一事,就是最好的持戒了。一业精,百业通。从一为大,是事业和人生成功的不二法则。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夜色和秋色同样昭示了凄凉,唯一不能颓废的是自己的心境。

亲尝苹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