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成功高手
18989700000010

第10章 成功需要攻克自身弱点(3)

一个16岁的男孩,有一天,当父亲在一辆卡车下工作时,他突然发现千斤顶歪了,卡车落了下来。男孩眼见父亲快被压死,立即抓住挡泥板,把车子拉了起来,让他父亲从车下爬了出来。这辆卡车有1300多公斤重。如果在平时,这个男孩根本拉不动这辆车。

这种事情很少有人经历过,但大多数人都有过出乎自己意料的经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自己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科学家告诉人们,平时使用的潜能充其量也只有我们全部潜能的十分之一。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有较强的自信心的话,我们的表现会比现在更好。

成大事者善于强化自己反复判断的习惯,从判断的习惯中找到突破常规的办法,又从办法中找到新的创意。这样他们就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判断,很容易在智力上超过别人。因此,反复判断是一种智力游戏,可以训练你的判断逻辑。

判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反面判断尤为重要。我们通常是提到两种判断的动力——建设性的判断动力和破坏性的判断动力。在这里我们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成大事者是如何运用这两种判断的动力的。

对潜意识来说,建设性的判断动力和破坏性的判断动力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我们经由判断动力传输给潜意识的资料,它都照单全收,依旨行事。不论是勇气、信心,还是恐惧所驱使的动力,潜意识都随时接收,转化为事实。

推动工业巨轮的电力,如果用在建设性的方面,可以提供有益的服务;如果用在破坏性的方面,也可以终结生命。自我暗示的运作法则也是一样,依赖你运用它的方式,以及你的理解力,来决定是引导你走向和平繁荣,还是走向失意、落魄和死亡。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持有怀疑、恐惧和不信任的心理,自我暗示就会奉行这一个不信任的意念,你的潜意识就会遵循这个意念,将之转化为实质的对应事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我暗示的法则也是依你如何扬起“思想”的风帆,来决定是助你一臂之力,还是落井下石。

对于自己的否定形象,我们必须肯定正确使用之下的“否定判断”,我们需要知道否定面,才能避开它们。打高尔夫球的人,需要知道坑洼与沙阱的地方,但是他不会一直想着不打入坑洼,他的心“注视”着坑洼,但却专注着那片草地。正确利用这种“否定的判断”,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成大事之路,但有几点必须注意:

1.对否定面的注意程度,只要足以使我们警觉到危险即可。

2.我们要认清否定面所代表的意思——代表我们所不希望的东西,代表不会带来真正幸福的东西。

3.我们要采取补救的行动,从成大事的机构里找出取代它的正确因素。

成大事者常常从反面去判断问题,去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成大事获得经验。如果在做事之前,没有正确的判断,很难想像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去发挥自己的所谓生存的优势,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9克服胆怯

克服恐惧的心理训练

虽然大多数人有说话胆怯的心理,但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些人经常能说出一些让人大笑或使人感兴趣的事,可谓是相当会说话,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场合,面对一大群人或是广播用的麦克风,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关学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了造成这种紧张和恐惧心理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不想献丑。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自己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别人也就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如果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就都会暴露出来,那么从此以后,哪里还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其实,只要一个人认真地发挥全力,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踮高足尖来充内行,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

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惶。

其实,只要我们看清造成自己紧张和恐惧心理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意外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学浅被别人知道,于是就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结果弄巧成拙,被人贻笑,实在可怜可叹,而且根本没有必要。

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一个一流的演说家,同样在人前发表意见,谁的压力比较大呢?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社会上的人或听众并不会对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这点,就不应该紧张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对于知识渊博、谈吐自如的演说家,大家却都寄厚望于他,会对他的演说作录音、记笔记,这样高度的关心和注意,理所当然会造成台上的人心中无比的压力。因此,那些被视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讲或致词前,自己的心经常是非常紧张的,只不过别人很难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下却一点也不紧张的话,那只能说他对这种压力毫不在乎,但是就一位说话技巧不够娴熟的人来说,恐怕还很难达到这种心境。他很可能在上台之前想着,一定要成功,不能出丑,不能失败;有时候甚至祈祷:愿上帝保佑我的说话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说家在上台前,惟一想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讲中出了什么差错,应该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不知不觉地尽力挽救,切不可因出错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脚。

说话的自信心训练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人期期艾艾,不知所云;有的谈吐隽永,满座生风;有的语言干瘪,意兴阑珊;有的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有的反应迟钝,言不及义……总之,人们说起话来有着天渊之别。

其实,每个人都想展现自己,希望自己能说会道,谈吐有致,可嘴巴偏不争气,一说起来就辞不达意,结结巴巴。这主要是缺少自信、胆怯所致。具体说来,首先是情绪紧张。紧张不安严重地影响着表达。其次是抬高别人,否定自己。一感觉到对方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就急忙改口收回,使表达没有主旨,立意不分明。另外,过于谦虚。有些年轻人在即兴演讲或发言时,常常要按老套“谦虚”几句:“我这儿没做准备,本不想讲的,是主任要我讲的,嗯,我就讲几句吧!”这种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丧气话”,一开始就在听众心目中难以留下好感!

所以,说话最大的障碍不是对象,不是技巧,而是说话者自己。缺乏自信心,是说话成功的最大的障碍。

这就要求我们:

1.加强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说起话来才能镇定自如,侃侃而谈。

2.大胆地与人交往,自信但不自傲

对人的了解,始终是学习口才最值得重视的课题。因为惟有对人有所了解,与人融洽,才能使口才得以实现。你可以从周围与自己接触较频繁的人着手,并经常主动地关怀对方。那么,对方就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愿意和你说话。要处处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经常以亲切态度对待他人,即使普通的泛泛之交,也可以变成知己。

3.调节自我心理,加强自我训练

除了进行人际交往外,还可以做一些练习,通过实践去逐步树立信心。下面介绍一种很简单的“镜子训练法”:

对着镜子灵活自如地大量表达,尽量选择不同场合的话题。慢慢地,你会发现,一次比一次自然,紧张的心理在无形中淡薄了。比如,单位要你接待一批客人,现在客人已经在会议室里了。你可以拟定这样一份开场白:“来宾们!朋友们!经理来讲话之前,他要我请大家先上二楼,那里陈列着一些样本和图片,希望各位能先去参观一下。座谈会在八点十五分开始。”

现在,该把这段话对着镜子练习了。你要记着三件事:?穴1?雪介绍的语气;?穴2?雪讲话速度不要太快;?穴3?雪要自然。

提高情绪的心理训练

美国有人曾以“你最怕什么”为题作过社会调查,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都害怕在人面前讲话。而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在公众场合发言都会感到胸中有一股压力,呼吸急促,脸部僵硬,十分紧张。

要消除这种紧张和恐惧心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介绍一种通过巧妙地提高自己的情绪来冲淡紧张恐惧心理的有效办法。

某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对这种方法颇有体会。例如,这位节目主持人曾经主持过一个“民歌大家唱”的节目,节目中经常邀请各地的人来到直播室,轮流唱两三首乡土歌谣。大家在排练时都非常卖力,并不紧张,但等到排练结束,休息一个小时后,幕布垂下来了,参观的宾客渐渐增加,表演的人就开始紧张了。

透过幕布,可以听到观众的吵闹声。等到开幕前的5分钟铃声响起,第一批上场的人就依规定集合在舞台左右两边。此时,一定有几个要表演的人,以颤抖的声音对节目主持人说:“我好紧张啊!真羡慕你,一点都不怕。”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节目主持人总会回答他说:“如果有人不会紧张,那他该去看医生了,因为他的神经可能有些问题。虽然我看起来很镇静,但实际上我也相当紧张呢!你们看,我的腿不是正在发抖吗?”

“真的呀!跟我们一样嘛!”就在一阵笑声中,稍微冲淡了大家的紧张情绪。

可以断言,所有的演员、歌星、演说家,在即将上台或在录音之前,都会感到紧张。这并非主观臆断,其实好多名人都自己承认这种说法。

“如果不紧张,就不是歌星了。因为每次在上台前都必须认真地准备,说不紧张,准是骗人的。”一位香港现代流行歌曲歌星如此坦然地道出了她的心声。

“我总是很紧张,台下的观众也跟我一样,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下去,才能达到表演的最佳状态。”一位既讲相声又演小品的大牌演员也这样承认。

“我好紧张啊!”许多广播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都不免会这样诉说。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之点,那就是:即使心中很紧张,也绝不掩饰,反而把心中的压力状态开朗地暴露出来,这么一做,倒可以把紧张的心情一点一点地排除。

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的缓和自己情绪的方法,即如果我们遇到紧张心情出现,可以试着这样来自我安慰:“唉!刚好又开始紧张了。如果个人对于在众人面前亮相已经完全习以为常,没什么感觉与反应,那就完了。幸好,今天还是会紧张,心跳不停,真是好极了。”

这样不就巧妙地缓和了自己紧张的情绪了吗?只要那种紧张情绪一冲淡,就可以大胆开口说话了。